大学生校园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校园手机报具有接收便捷、内容精简、易于保存、免费获取的特点,但也存在传播渠道不畅、内容同质化等不足。加强校园手机报的建设与管理,重视栏目创新,提高采编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做好团学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校园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校园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大学生校园网贷危害及管理对策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提升,“校园网贷”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近日来,“校园网贷”引出“自杀、失踪、卖肾、裸条、援交”等一系列以大学生为主题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校园网贷;危害;对策

大学生消费观念逐步提升,尚未建立良好的理财观,加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消费环境的便捷,“校园网贷”越来越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超前消费,网贷催生学生们过度消费,高校监管难度大,后备力量不足,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及滞后……促使“校园网贷”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校园网贷”是指网上融资机构依靠互联网媒介,以P2P交易平台模式向大学生开展的以借出者和借入者的身份进行的网络借款形式,也是网络上的一种资金交易形式。

一、大学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

“校园网贷”具有“诱惑性”,易操作,方便快捷。门槛低,18岁以上无需材料,不用上门,最快3分钟放款,6个按钮一触即可申请。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支持同时多笔借款。绑定网络账号,可借额度轻松提高。此外,还具有“合法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借款利率4倍,可是网络借贷平台利用法律的监管不健全,通过线下线上的操作,化整为零,将抽点利息和抽头渔利分开,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中谋取暴利。再有,还具有“反复性”。当大学生开始一个网络平台的借贷时,享受了网络借款的方便和快捷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必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等等,直到成为黑户。

“校园网贷”着重向学生强调可以分期还款,没有压力。而学生也尤其看中分期还款,可是高额的利率就容易被学生忽视。因为不需要任何的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所以借贷平台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首先先拿出一部分借款,来充当“担保费”。等学生什么时候还清本息,所谓的“担保费”再还给学生。听起来感觉挺合理的,其实,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还清“担保费”,平台就不再会支付这笔费用。然而以后还要为这笔费用支付巨额的逾期利息,就算是不逾期的话,平台也实际上抬高了贷款利息。学生还款一旦逾期之后,利息就是以天来计算,这样利滚利,越滚越大,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就“拆东补西”,很容易引发连环贷。网络借贷平台还有着不文明的催款方法。例如“关联催款”。当学生借款时按要求填写同窗、好友、家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假如不能按规定时间还款,平台就会把逾期没有还款的信息告诉学生周边的朋友,打电话无果的情况下,发律师函,贴吧公布学生信息,甚至使用电话和短信轰炸,严重干扰和伤害借款学生。校园贷看似是“及时雨”,而一旦发生违约,学生父母和朋友的电话,便成了贷款公司催债的利器。因“校园网贷”引发的“自杀、失踪、卖肾、裸条、援交”等惨案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二、大学校园网络借贷产生的问题

1.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大学生喜欢高端电子产品,要谈恋爱,想去旅行,买高端产品等,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打工赚钱,想走捷径,所以信贷就给他们提供了便捷通道。很多大学生贷款时考虑的很少,由于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对于利率等计算不清,总是觉得我贷款不多,可以偿还,只要平时的积蓄少花一点就没有问题,所以他们贷款时非常大胆,往往等到真要还钱的时候,才发现压力太大,没有能力偿还。有的学生会选择借更多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并承受沉重的还贷心理负担。某些学生还会担心被家长和老师发现,本应该好好学习的时光用在了一些不该有的担心和焦虑上面,分散了注意力,因此他们的学业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贷款人或者借款人资质审核不过关或根本没有进行审核,他们不考虑学生贷款还款能力,盲目等待学生家长进行偿还,造成了学生过度消费没有节制;有些学生甚至是为了赌博等不良行为而贷款,他们经常要支付几万甚至数十万的贷款费用,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家庭,无疑是给整个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3.给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全埋下更大风险。在校大学生是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思想单纯、不谙世事。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贷款到期后会经常遇到债权人恐吓、暴力威胁,甚至被非法手段控制失去个人自由。这样,给校园安全和公众埋下风险隐患。

三、解决高校校园网贷款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应加强对非法贷款的管理

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和公安部门、工商产业等多部门联动,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其一,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监管好金融网站和P2P借贷平台,打击违规操作、违法犯罪等行为。第二,提高入门标准,加强审核认证等环节的管理,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对网络借贷平台做出详细的规定,在行业业务类型范围内发展,禁止超范围经营,提倡有序健康的发展,共同维护网络借贷的良性竞争。

(二)高校安全防范预警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此项工作应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日常工作,不断的完善工作体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并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教育指导活动。

2.加强宣传服务,普及金融知识。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利用主题班会和观看电子影像等形式,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3.主动指引、建立正确消费观念。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把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作为重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开展“诚信”主题的教育学习活动,矫正学生的过度、从众消费观念,让学生学会不盲从、不比较、不炫耀,指引学生养成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观念。日常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家庭状况,对学生的消费情况实行评估,调查学生是否存在借贷行径。经过与家长的强化沟通,取得合理支持,让学生学会恰当支出,建立有计划的消费,保持收支平衡,减少超前消费、信贷和非从众消费,养成正确消费的好习惯。

4.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时对校园内张贴的网贷广告进行清理。利用海报、网络、展板等形式宣传网贷危害,旨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5.加强对信息流的控制。高校辅导员和班干部要与学生密切联系,对于一些行为举止异常的学生要给予关心,尤其是在消费方面,我们要加强管理,注意学生消费的趋势和出现的问题,对校园网贷的风险要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已经参加网贷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要为他们建立档案,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家庭需要教育孩子远离校园贷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原则和方法会被孩子效仿。家长应坚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此外,作为大学生的监护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业上的重视,把握其学习和生活现状,采取适当的监护措施,让孩子远离校园借款。

作为高校管理者,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和金融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抵制超前消费。通过主题班会发布校园网贷受害者的例子,让同学们切实提高认识。细致的开展网络借贷排查工作,跟踪调研消费水平高和短期内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消费动向,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和信息员的信息反馈作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实行家校合作模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通过微信、微博、QQ等手段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及时和孩子沟通经济情况,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一方面,配合社会相关部门,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校园网络管理;另一方面,优化高校网络端口设置,主动拦截一些带有非法性质的网站平台,净化校园环境。“校园网贷”加重了学生及家庭的负担,同时也给学生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隐患。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增强大学生的财经意识、加强学生诚信和风险教育已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崔柳

大学生校园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校园手机报使用与管理调查分析

摘要:校园手机报具有接收便捷、内容精简、易于保存、免费获取的特点,但也存在传播渠道不畅、内容同质化等不足。加强校园手机报的建设与管理,重视栏目创新,提高采编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做好团学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高校新闻中心、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媒介——校园手机报,及时把时政热点、校园新闻、大学生活等讯息搬上大学生的彩信手机,这为高校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但目前高校对于手机报的运用面比较“窄”,传播内容相对单一,手机报栏目相对传统,作为校园媒体新锐——校园手机报,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校园手机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和成长成才服务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命题。本文,笔者选取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报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管理。

一、《青年e专》手机报介绍

该报是学校团委利用现代新媒体发行的手机彩信,每半月发行一期,每期5000余份,目前共发行30期。每期相对固定的版块内容共8个,分别是“校园掠影”、“报佳音”、“经典广播”、“美文欣赏”、“青春观察站”、“文娱新闻”、“为你服务”、“轻松一刻”。每期容量约为70~100K,文字5000~8000字,平均每篇新闻400~600字,每期图片共3~5张,每条标题6~12字。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文立足于重庆市万州区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内容设计等问题进行调查,以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的目标受众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全部收回,经统计,有效问卷196份。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较满意的校园媒体:所占比例分别为,手机报28.15%;校园主页27.69%;校园微博19.22%;纸质刊物10.07%;团学网站7.78%;移动电视7.09%。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对校园手机报、校园网主页、校园微博的满意度较高,说明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媒体占据明显传播优势,其满意的首要原因是信息接收方便。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刊物由于传阅率低,不便接收,不受大学生“青睐”。

2.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短信(飞信)26.89%;QQ19.15%;手机报13.26%;微博12.71%;校园广播12.34%;展板/横幅9.94%;纸质刊物5.71%。由此可见,居于前四位的短信、手机报、QQ、微博的信息接收方式,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以手机或网络为传播载体。

3.愿意接收手机报的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免费的25.69%;接收方便24.40%;信息实用服务性强17.74%;内容贴近12.57%;可读性强10.17%;便于保存查阅9.43%。由此可见,学生愿意接收手机报是因其免费,且接收方便,信息实用性和服务性强。这说明手机报的选题、内容、编辑、传播上还需努力探索,坚持用优质的高度原创的新闻信息,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编辑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进行伪原创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真正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4.《青年e专》手机报中较喜欢的栏目:所占比例分别为,轻松一刻17.39%;校园掠影16.13%;美文欣赏15.01%;文娱新闻14.87%;经典广播12.34%;青春观察11.22%;为你服务7.71%;报佳音5.33%。由此可见,大学生更倾向于与自身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娱和资讯类栏目。因此,在栏目编排上,更具服务性与工具性的、目标受众更加细分的栏目有着强烈的需求。

5.希望《青年e专》手机报发行周期:所占比例分别为,每周发行每一期52.91%;每两周发行一期26.98%;每周发行两期16.41%;每四周发行三期3.7%。由此可见,现行的每两周发行一期,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校内外信息的需求,容易导致新闻成为“旧闻”,造成受众期待疲劳,更不利于受众对手机报的持续关注和长期收看。因此,及时调整手机报发行期数,缩短发行周期很有必要。

6.《青年e专》手机报需要改进的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栏目创新35.4%;图片选择26.36%;传播渠道20.67%;发行周期17.57%。由此可见,受众对手机报的栏目创新、图片选择充满期待。通过上述6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校园手机报的内容模式具有主题鲜明,报到及时,内容广泛的特征。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新闻时效性弱、栏目创新不够等不足。

三、改进策略及建议

1.合理定位,创新栏目内容。校园手机报当顺应媒体发展潮流,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为宗旨,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编辑原则,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互动性、创新性”,使校园手机报发挥“传播信息、展示个性、互动沟通”的桥梁作用。校园手机报主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教育,资讯类栏目占65%,服务类栏目占35%。编辑部可采取栏目“模块化”组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对信息充分整合、深度加工,推送时事新闻、主题教育、体育娱乐、就业讲座、竞赛考证、健康知识等具体内容。提高采编能力,注重报道策略。好厨师手下无废料,好编辑手下无废稿。手机报编辑组当以定位为中心,围绕受众两大诉求点——新闻和服务,转变原先的“剪—粘—贴”报纸二次编辑套路,转向去中心化编辑、互动性参与的内容策略上来。手机报由于版面及字数限制,要求文章内容做到“短、精、美”。

2.图文相符,标题新颖。在读图和读题时代,有时图片比文字传递信息更直观。手机媒体在图片选择上,比传统媒体要求更高。手机报在编发前,文本的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标点符号等细节都需严格校对,避免错别字和格式乱码,确保图文的清晰。要求图片清晰无杂物,主题鲜明不模糊,特写生动不做作,选材精准不唐突。避免图文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手机报适合概况内容式标题和揭示主题式标题,需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字数控制在12个字以内,如《我校举办科研成果鉴定会》、《大学生求职难谁之过》等。形象式标题、对仗式标题和正副式标题由于字数太长,更适合于纸质媒体。

3.加强宣传推广,实现受众互动。尽管手机报是基于手机这个交互工具上的报纸,但手机报无法实现与读者的交互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手机报中,受众不仅仅是普通的阅读者,也是信息源的提供者。加快建立受众互动机制,重视其内容宣传和品牌推广,广泛拓宽信息源,让受众知晓手机报,积极参与手机报的选题创作、内容征稿、栏目创新等工作,有助于提高手机报的实际传播效果。

4.错开信息拥堵高峰,适时发送手机报。由于信息化时代,受众对传播媒介和信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因此,为了避免手机报与垃圾信息一起被受众删除,建议手机报每期在发送时,错开信息高峰时段。校园手机报应选择在午间12~13点、晚间8~9点之间发送,或者学生课余时间“分众分时段”发送,避免学生上课期间或网络用户较多的高峰时段发送手机报。(《青年e专》手机报编辑部对此文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慧.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校园手机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D].

[2]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77.

[3]王雪晔.甘肃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青春师大》校园手机报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52-57.

作者:杨林

大学生校园管理论文 篇3:

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日常管理

摘要 本文对高校和谐校园进行了阐述,指出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提出在学生工作中实施“过程教育”、“风险效益权衡”等创新举措,并且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为例,对“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实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思想教育

1 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特征

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和谐”的原意在于合舟共济,相互协调。和谐社会的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就是要以和谐理念为主旋律,一切为了学生、务求实效地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和谐校园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民主法治校园。依法治国、民主政治是一个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一所学校是否全身心投入到办学的根本,完善的校规校纪,依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广泛听取意见,是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在高校的具体体现。

(2)公平正义校园。和谐校园必定体现出公平正义,在制定评价程序和标准,体现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的讨论之中,采纳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奖惩分明,严格要求教育学生,做到奖惩有据有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竞争。

(3)诚信友爱校园。建设诚信友爱校园,加强学生诚信体系建设,是创新学生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引导学生诚信做人、奉献爱心。在校园里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诚信、爱心、互助、奉献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充满活力校园。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有着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很活跃,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想活泼,因此,校园日常的活动必须做到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内容创意,针对大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活动特点来开展各项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校园的活力。

(5)安定有序校园。和谐校园要求引导校园内的教育管理和各项活动稳步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开展的活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稳定的前提下,发挥正面功能,尽可能的减少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积极把握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方向,可以使看似比较零散的校园活动变得更有安定性和有序性,提高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效。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校园。和谐社会要求人和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在校园里和谐相处就是拥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新校区合理布局,建设有学校特色的经典建筑,从硬件上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全面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师生食宿条件等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打下物质基础。

2 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以学生为本,大力提倡“过程教育”。“过程教育”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提出的,他认为“过程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动的、有机的、开放的、创造的、艺术的、历险的和享受的过程与活动”。怀特海把教育过程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他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他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受这三重节奏的支配,教育的过程就是由多个这种三重循环的阶段交替构成的,“过程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反映,犹如自然的四季交替,在“过程教育”中必须遵循这种特点来把握教育的规律。

(2)因材施教,培植个性发展和特色文化土壤。高校学生大多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由于受到的家庭教育、接触的社会环境、周围的风俗习惯等情况有所差异,学生在思想教育、伦理道德、形象气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在学生工作中也应该同样如此。因此,在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来开展。以学生为本,确定他们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培植特色校园文化的沃土,一切为了学生,使学生在这种特色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从环境中熏陶个性,在健康的发展中学会做人,使诚信友爱、宽容大度、自强不息、互爱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深入他们的心中。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公正参与度。学生是高校校园内的“主人”,学校有关长远规划、学生管理政策等情况,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有些事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学生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了公正参与度,做到以理服人,有效的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部分学生工作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之下,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以学生为主来完成,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4)树立风险效益权衡。将经济学知识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经济学认为投入的资金成本低,风险也低,效益相对较低,如果投入的资金成本高,所冒的风险也高,但得到高效益的机会就越大。学生工作要树立风险效益权衡,做到投入低,风险小,效益高。

为此,必须做到“管理细致入微、教育和风细雨、告知全面得当、行为合理注意。”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尽量将工作做深、做细、做活,重视对学生的说服教育,将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对学生详细讲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为。只要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工作的风险,学生按要求做,有可能做出较好的成绩,达到效益最大化。

3 以“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实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1)学生工作六大平台融入“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学生工作的六大平台分别是:党建工作、学风建设、团学活动、心理健康、贫困生资助、就业工作。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管理学院对应六大平台的学生工作,分别成立了学生党员论坛和学生宿舍文化与安全党员示范(建设)岗,奖学金受助学生诚信承诺制度及学年公益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新芽”艺术团、五级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初步建立、实施诫勉制度与设立爱心基金,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等,通过六个平台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全面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管理学院出台了《管理学院学生诫勉制度暂行规定》,诫勉是帮助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不是处分,对于违反规章制度,但尚未构成纪律处分的学生,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警诫,在过程教育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此外,管理学院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从设立到现在,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金额已达6000多元。同时加强对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形成了博爱、温馨、和谐的助学氛围。

管理学院狠抓学生就业工作,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行“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综合招聘与专场招聘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四大结合,专门成立了学生就业促进协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征文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智赢家”学生创业活动等常规活动,为推动就业工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全面推动学生工作向前发展。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培养了学生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及和谐精神,建立平等、互助、竞争的新型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学生工作更要用科学发展指导实践工作,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的发展,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为广大学生服务的综合水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与广大同学和集体的共同发展。管理学院将不断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继续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精神,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培养诚信大气、责任和谐的管理人。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陶若铭 刘奇欣

上一篇:心理学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硬件维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