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农村的各项事业和群众体育活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农村体育水平,达到全面健身的目标,必须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1: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摘要: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来说,其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更好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应对农村现有产权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在实际中,各个区域应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就结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从产权制度改革宣传不到位、农村产权归属不清晰、产权资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重点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

从本质角度来说,农村集体产权也就是集体所有制,具备的主要特点就是封闭性和共有性。随着经济体系深入改革,传统共有产权通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归属不清晰、产权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与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背离,无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发展,给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

在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与改革时,为了更好满足改革发展要求,各个农村领域应做好农村各项资源科学分配工作,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基于此,为了对市场经济体系深入改革,需要对其重组,也就是集体产权制度进行调整规划,通过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合伙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更好发展,从而满足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

(二)化解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矛盾

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处理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发展中各项问题。正是由于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形势下实现生产关系调整的必然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构、资产结构和农村区域结构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收益分配和资产管理等矛盾问题逐渐凸显,需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以更好应对各种矛盾问题。

(三)符合农民合法权益维护需求

在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传统产业制度、产权虚置等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对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监管不严等现象进行全面处理,实现产权科学分配,保证各项产权都能分配到具体人员身上,以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进行保护。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一)产权制度改革宣传不到位

结合当前情况来说,为了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入改革,大部分农村采取的宣传方法以研讨会议模式为主,或者是通过新聞报道、公告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对于这些宣传方式来说,不同的宣传方式在优势上也有所不同,并且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不管是哪种宣传推广方式,宣传推广仅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深入推广效果,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和内涵,导致发生群众配合度不高等问题,影响农村群众参与积极性。

(二)农村产权归属不清晰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的环境下,再加上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到农村,让整个人口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繁琐度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管理而言,缺少统一的管理体系,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在归属上面临各种问题。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成员分配和归属比较模糊,从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

(三)产权资产管理不规范

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中,部分人员对集体财产管理工作关注力度不高,部分集体产权被个人占用,并且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也就是集体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诸多集体财产被村干部转让或者低价承包,而转让备用和承包费用没有在农村集体中完全公布,导致农村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容易引发村民纠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人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高水平、高素养的工作人员是保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更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缺少专业人才支持,使得农村经济体系改革步伐缓慢。再加上各级组织结构设置缺少合理性,缺少对相关人员专业培训,使得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宣传力度,及时与农户交流沟通

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前,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强化各级人员改革意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对改革内容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宣传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科学引导,便于农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全面的了解,提出疑问并逐一突破,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到改革活动中,让其了解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强化其思想意识,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在完成宣传工作后,应该与农村群众交流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找出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记录,保证改革活动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政府等部门,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或者成立专业的改革团队通过定期走访,便于农村群众友谊表达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建议,强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自信心。以山东等地区为例,在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过程中,该项工作是大力实施乡镇振兴战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二次农村大改革。为做好本项工作,相关部门要求重点做了以下两点:一是抓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进行业务培训,共培训街道和村庄500人次。二是当好坚强的后盾,发挥业务特长,搞好服务。先后制定并下发了6个红头文件《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农村集体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2018年年底圆满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任务,57个村庄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

(二)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明确界定农村集体产权归属

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建设发展中,需要将此项工作当作重点,对现有农村经济产权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改革中,应确定农村流动人口数量,调整原有人口结构,明确每个成员的所有制。比如,科学划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保证相关制度有效实施,完成管理工作。此外,加强资产权力制衡制度建设,对于一些已经全面落实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农村,可以设有监督管理机构,如董事会、监理会等,对制度改革过程进行监管,完善相应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实现制度深入改革,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在现有产权体系下,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强化管理团队,其中包含各区域及村镇设有的领导部门,便于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实际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测点,深入到每个试验点,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各个区域实际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深入调查,及时与当地群众交流,听取并采纳其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对改革方案进行整改。

(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维护百姓的最大利益

首先,加强财务管理,对农村现有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改革,利用制度规范管理人员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完成,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能够避免不必要纠纷问题,引导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其次,保护群众集体利益,实施股权合作,给农村群众提供适当的股权,通过合作模式规划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在农村股权合作中,除了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之外,设立各个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有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等。在选择工作小组成员过程中,应该对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考核,选择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人员,这样能够保证其清楚的了解哪些是经营类资产,哪些是公益类资产。并且,为了维护农村群众自身利益,倡导农村股权中合作模式设置股权,对农村集体资产采取量化处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随意被占用。

(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探索发展的路径

在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优秀人才教育与培训,积极引进更多高水平的人才,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效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在人才建设上,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对农村参训人员,要定期安排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其次,在组织成员选拔中,要选拔层次高、能力强、财务管理知识丰富的专业人才,保证集体经济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果。最后,各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给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培养诸多复合型人才。在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中,应保证改革过程的合理性,梳理主体利益关系,促进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在改革深入以后,各部门可以召开研讨会议,确定最终改革方案。各级领导应进入到基层,与群众交流,听取各方建议,加强资产清查和管理,明确股东资格,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除此之外,积极开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提供改革红利,保证农村群众自身利益。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方案时,需要得到各級政府部门的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提供专业引导,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需要对农村经济体系进行深入改革,这也是当前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此次改革将会给农村群众自身利益带来直接影响,在实际改革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角度入手,保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定性,在维护农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村群众创造更高的效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结合每个区域实际情况,在改革过程中,做好创新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向阳,赵一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治理矛盾及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20(08):12-18.

[2]赵变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1):30-31.

[3]胡建国.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须重视机制的构建——基于“三变”视域[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1):39-40.

[4]张新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233.

[5]丁文龙,龚国臣.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江西农业,2017(08):14-15.

(作者单位: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

作者:张艳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摘 要】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农村的各项事业和群众体育活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农村体育水平,达到全面健身的目标,必须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为基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体育 服务体系 建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农村体育发展水平,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然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变迁时期,各项制度规范和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基本制度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健全,影响了农村体育水平的提高,进而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建国初期,根据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实行了农村支持城市的战略决策,导致农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市场化的改革逐渐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在統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下,中央开始对农村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使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倾斜不断向农村调整,进而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政府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必然会带来对农村体育领域投入的增加。

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其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健身器材、活动场所、组织机构等,以丰富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依托农村的体育设施,由政府提供给农村的广大农民的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活动的整个服务系统。[1]

然而,遗憾的是,当前无论是农村体育场地和体育基础设施,还是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组成化程度,都远远无法满足发展农村体育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对农村政策的倾斜以及资金投入力度的多,对体育领域的投入也会稳步增加,因此,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也会随之逐步完善。农村体育是群众性体育,群众性体育属于公益事业,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公益事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离不开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主导地位。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启动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契机,为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在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二、剖析当前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改革和发展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以满足农民健身、娱乐、休闲、教育等公共需要而建构的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系统,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最初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已经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政府对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改革内容的单一及改革效应的滞后。农村体育经济服务体系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也相继开始探索各自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关问题。[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是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体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改革成为新时期政府必须作为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所提供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体育服务内容单一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的滞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体育设施、体育场所、体育组织、体育政策法规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框架系统。而当前我国政府提供给农民的大多仅仅是体育设施和体育场所的服务,有些欠发达地区甚至连这些基本设施都不能享有。此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改革都相对滞后,而体育领域的改革又明显滞后于其他领域的改革。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内容的单一和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相适应,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民体育参与意识淡漠造成对农村体育服务体系需求不足。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完全取决于政府组织的偏好,特别是我国受传统公共管理体制影响较深,政府的“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服务意识淡漠,这就必然会导致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足或公共服务质量低下。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逐步转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体育服务领域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体育活动服务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农村政府组织改革的滞后,存在着制度和政策上的不配套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对农民的体育需求缺乏积极回应,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民在体育观念上本来就存在偏差,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一种玩闹,甚至错误地认为生产劳动就是体育锻炼,再加上没有政府组织的有效引导和宣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基层体育工作者参与工作,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农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破坏。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同程度和参与程度,而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意识淡漠,参与主体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对农村体育服务体系需求的不足,也从而阻碍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束缚着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建国初期,由于受当时国情的影响,实行农村支持城市的战略决策,导致形成了城乡差异的二元经济结构。虽然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引导下,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但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依然是本质的。我国当前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不平等上,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城乡分治”体制严重影响着农村体育经费和公共设施投入,各种体育要素的不平等流动使农村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和各种配套措施远远落后于城市。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农村经济较为落后,严重束缚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建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近9亿人,忽视农村居民就等于忽视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国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落实过程中,没有农村居民的参与是不可能真正达到全面健身目标的。当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个历史契机,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全面的体育发展观,建构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农村体育发展问题。

(1)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完善和丰富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内容。从宏观上讲,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是由组织管理系统、物质保障系统、活动竞赛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科学指导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体质评价系统、健身产业系统、评估表彰系统等构成。[3]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内容仅仅是简单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山区,根本就没有体育场地,农民也没有使用过公共体育器材,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系统、评价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等更是空泛之谈,这与我国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是完全不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农村体育发展必須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促进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有序建设与科学发展。

(2)利用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唤起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型农民”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加强烈地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的体育认同程度和参与程度、生活质量的提高幅度、农村社区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速度,都决定着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与败,其中农村居民的体育认同程度和参与程度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4]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和各社会组织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3)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提供体制性保障。由于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严重不均衡。随着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生活逐渐富裕,但精神文化生活仍然相对贫乏,体育健身观念更是滞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无疑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预设了种种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体育领域的改革,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快建立均等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体育服务体系。

农村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5]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契机,构建一套完整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完成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泽群,齐立斌.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高金龙,汪晓莺.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之魂[J].农业考古,2006,(3).

[3]鲍明晓.经济学视野中群众体育[C].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2005.

[4]王海宏,杨建国王剑,胡强,李新生.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J].天中学刊,2009,(2).

[5]李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简介:

李娜(1978-),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科技学院体育系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作者:李 娜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3:

立足我国国情 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

摘要:从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经验来看,从我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及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来看,我国农村发展要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整,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农业经济。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农业现代化

一、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

世界范围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美国、加拿大,它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发展农业机械,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二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日本和荷兰。它们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领先科技进步,改良农产品品种,加强农田消息建设,增加化肥、农药用量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土地、劳动力纤维结构比较适中的法国和德国,它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看这三种类型的国家农业都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立足本国自然资源和发展阶段来选择正确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开始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农村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发展进程,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农民的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改革,繁荣农村经济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村形势好,农业经济发展快,农业区划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从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经验来看,从我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及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实践可以概括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带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生产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和销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比较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完善,这使得众多分散农户不能得到及时的市场信息、技术、购销、信贷等全方位的服务,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改革,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在创新中求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由滿足温饱需求向满足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转变,由自给自足向更加注重国内外市场、更加注重提高竞争转变。

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主要途径

第一,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把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缓解资源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短缺,人均土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现象严重,不能再走过去拼资源、拼土地、拼消耗、拼环境的道路,农业发展要考虑农业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变过去高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

第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建立病虫害防控体系,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改选,积极引导、鼓励、发展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农业经济形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把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农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发展体制,建立经济效益好、环境消耗少的农业生态经济。

第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城乡二元经济,使城乡二元经济向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向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科学发展观中阐述了五个统筹,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合理发展城乡经济,建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政府全面免征农业税,对种粮的农民予以补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建设乡乡通、村村通公路,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实现电视、互联网覆盖全农村,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由温饱向小康水平发展。

总之,农村发展要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农业经济。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委党校)

作者:张红

上一篇:绿色能源发电市场前景论文下一篇:国外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