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2022-04-16

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教学模式,更新自身观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农村地区的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条件上,还是在学生水平上,都和城市中学教师截然不同。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那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是无米之炊的艺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语文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1:

从语文角度谈农村教学改革

【摘要】自从国家规定给学生减负以来,学生的作业种类减少了,但教学改革在农村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减轻作业负担被误解为只有压缩后的单一书面作业,减少课程量被误解为只有繁琐的语数外。过多的语文课让学生越减越枯燥,作业越减越繁重。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改革在农村小学大打折扣而徒有虚名呢?本文试着从农村小学语文的角度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堂

一、认清形势,改革势在必行

从农村小学的课程来看,音体美似乎形同虚设,有甚者干脆在课表上只安排语数两科目。一天三节语文课,加上简陋的设备,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师因过多的工作量而力不从心,学生因单调的课程和长时间的反复学习而枯燥无味。从作业上来看,语文教师因为课太多,往往会布置一些作业来填补学习空缺,那减负自然就成了一句空口号。从十几个农村小学调研中惊奇的发现,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的教师还占44.45%,教师结构老龄化必然影响整个教学改革,教学观念落后,太过形式化,过分依赖教材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单调,只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科的整合,有些村小师资不足,安排年轻教师教双科,甚至完全专业不对口的也承担语文教学工作,术业不精,误人子弟。教师资源的误用、滥用,给教师队伍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尊严。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从事教学,何谈科教兴国,何来尊师重道?教学形式的严峻不得不发人深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不容刻缓。

二、自上而下,改革有法可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不了语文的诗情画意;没有亲身实践,体会不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悟。只有语数的课堂等同于扩建后的监狱,显得更加空荡。

纵观这些年来的改革,往往都是上面下文件,下面搞形式,而至于文件的可行性和执行性却没有成为重中之重,具体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谁来监督,谁来担责,都没有确切的要求。每次改革,都应该立法,确保到位,走群众路线,明察暗访,确定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谨。

三、改革师资,尊师重教

中国是个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尊师重教由来已久,所以中国文化才能博大精深,程门立雪、张良拜师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中的《路从先生》: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意思是说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纵观这些年来对教育的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术业修养,却疏忽了尊师重道的教化,教师行业以最短的时间转换成了服务行业,反倒一些家长的不良之风蔓延盛行,给师德师风抹杀了风景。教师地位的下降无非缘于教师的待遇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国家必须保证教师的待遇水平不低于消费水平,其次要把好教师招聘关,做好已聘教师进修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应明确教师责任制,以法律的形式共同保障师生的权利。

四、改革课标,因材施教

新课标的实施是教师教学的一个福音,但也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感到了困惑。探究性活动怎么来教,课外活动怎么来搞,邯郸学步,贻笑大方,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素质教育,基本停留在讲练的传统模式。因此,新课标也就成了一道实现不了的圣旨。我们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材”从何而来,怎么取材,新课标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出,农村的取材和城市的取材显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本新课标就能指点教学江山,那不是成了万能钥匙?所以,国家必须改革课表,真正从一线取材,了解真相,不同科目不同取材,做到从课表上因材施教。

五、改革考核,寓教于乐

农村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还是看成绩,至于师生的一些文学艺术才能视而不见,人才逐渐埋没,教学逐渐失去了生机。语文是综合学科,没有文学和艺术的结合根本谈不上诗情画意,谈不上文采。语文教学应该囊括写作、诵读、演讲、书法等技能的学习,仅靠讲练是不够的。所以,考核也应该从成绩扩散到其他方面,综合评估,师生才有发展才能的动力和表现才能的机会。因此,必须恢复农村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全方位培养师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是一门牵连甚广的文学,不应该孤立,也不能只用单一的形式来考核,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还原于语文教学本来的活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

(编辑:龙贤东)

作者:朱建妹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2:

新课标下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教学模式,更新自身观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农村地区的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条件上,还是在学生水平上,都和城市中学教师截然不同。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那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是无米之炊的艺术。但是,无论现实情况怎么样,身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坚持不变的方向和不变的信念,踏实勤奋,不断进取,不停探索。下面,笔者就探索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注重研究教法、学生和教材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化自己,对新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解決新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认真研读过课文,就会底气十足。在中学语文课改不断实施和深入的过程中,要求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法进行研究,比如教师想要调动农村地区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必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新课标十分注重一切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中学语文课程实施水平,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教法以及教材。

二.注重学习新知识

身为一名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十分专业的语文教学知识,例如文艺理论、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外国文学史以及当代文学史等等,这些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了评价语文教师功底的标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传递人员,更加是构建知识的创造人员,想要适应这一个重要角色,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十分丰厚。

三.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农村中学的学生和城市中学的学生实际情况大不相同,因此,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城市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自身长期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观念等制约,必须要依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探索和研究,综合教师自己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形成自身十分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心理氛围是由教室环境作用、学生学风以及教师教风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教师和学生积极营造以及共同努力创设的课堂氛围,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调解和发展语文课堂心理氛围,这样能够从本质上促进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将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好。

四.积极汲取新思维

语文教学创新源动力就是语文教师经常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参加教研交流,语文教师必须要主动和积极地参加到集体备课和学习过程中,参与多种形式新课程的培训,汲取新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因为农村中学的经费比较紧张,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进城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必须要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对课堂实际环境和学生心理进行研究,这也是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径。

五.热心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很多精彩的观摩课中,学生并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反而是语文教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被动跟随语文教师的思路。学生黯淡无光,而教师光彩夺目。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乐意参与、思想宽松、情绪高亢以及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首先要保证课堂有纪律和有规范,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有纪律和有规范的核心就是自由,这一自由并不是指学生行为上的自由,而是指就解放学生头脑和心理。其次,要实现语文课堂宽松,教师要允许学生说真话和说错话,允许学生犯错误。最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要民主,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体验,积累经验,所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伙伴关系、同事关系和协作者关系,只有达到这样的课堂状态,学生才敢说和敢想,才从本质上实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结语: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鼓励教师改变学生过去被动式学习这一方式,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而在与教学,教学就是指教会学生学习。新课标道路任重道远,负重前行,要求教师要默默探索,刻苦自励,落实新课标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罗新建,教师,现居湖南衡东。

作者:罗新建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3:

在农村语文课程改革中如何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常规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广,如何在农村的语文教育中落实新课改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尝试着把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常规语文课堂,并设计了三种活动课型把这种尝试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课外阅读活动 常规课堂 阅读习惯 活动课型

现今的农村语文教改,大多数还是围绕课本教学大做文章,而课外阅读仍是课本学习的附属物。农村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让学生从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而让课外阅读活动进入课堂无疑是一条最佳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走进语文乐园,培养他们长久的乃至终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农村学校开展课外阅读面临的首要问题:学生无书可读。首先,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里面的书只是摆设,仅供上级检查、参观之用,根本到不了学生手中;其次,学校经费普遍紧张,无力为图书室及时充实新的图书。再次,家长不支持,认为这是“杂书”“闲书”,那些经济不太宽裕的农村家长尤其反对。还有,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意识,没有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因而很少去买课外书。而要解决书的来源问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点滴时间,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能用来阅读的大块时间并不多,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些爱读书的人是如何抓紧时间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受到某些启发,让他们抓住课间、课前、课后的一切点滴时间来阅读。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略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不少农村学生在读到一篇好文章时,往往总体感觉还不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因为学生没能很好地去运用在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种种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好略读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品读文章的突破口,让学生对于好文章真的能品出一点味来,在略读的时候学会应用。略读是学生从在教师指导下的精读过渡到完全不用依赖老师的自由读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叶圣陶先生非常推崇阅读时记笔记的做法,他说:“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断意思,都足以供排比贯穿之用,怎能不记录?极关重要的解释与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节,就在它日还值得一再检览,怎能不记录?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若不写下来,也许不久又忘了,怎能不记录。”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素材,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浏览、粗读,养成有选择地阅读的习惯。告诉学生读文章时,首先要粗略地浏览一下,知其大概,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对自己有用的、能深深打动自己的再去细细品读,其它的则可一览而过,读整本书时,也应如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和序文来了解书的大意,提高阅读的效能。叶圣陶先生就常常说,“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需养成先看目录的习惯”,教师“务须相机提示,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目录”。

三、做好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工作

由于农村的语文教学很少开展比较正规的语文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小组长的指导工作。由于语文活动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长对于小组向心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小组长的工作方法做好指导。

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怎样准备发言材料,怎样写作读书报告,怎样做好小组活动记录等等。

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许多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可以通過开家长会或给家长写信的形式来寻求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四、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成果的评价

这是激发学生动力,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也是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一个标准。

阅读记录袋:对于粗读浏览过的文章或书,读完后学生可以设计读书卡存入阅读记录袋,读书卡的内容包括:书名或篇名、作者的姓名(或略作介绍)、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学生对于粗读或浏览过的书通常是以短时记忆或模糊形象储藏在大脑中,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精确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能。对于精读过的文章或书,读完后让学生做出简单或详细的读书报告存入阅读记录袋,内容可以包括书名或篇名、作者姓名、内容梗概、所摘抄的优美语段、读后的感想以及所做的简单评析等等,不作硬性规定,学生可自己设置栏目。记录袋将会定期拿出来交流评比。

五、设计三种活动课型把课外阅读活动纳入语文常规课堂

1.自主探究阅读课——让学生进入语文阅读乐园的钥匙

任何知识经验的获得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反复实践是知识经验生成与建构的基础。这种课型是学生对课本精读教学中学到的东西的一次集体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运用精读课上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知识对所选文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探究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强化阅读知识,从而让学生具备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畅游的能力。

2.课外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课外阅读交流课致力于让学生到广阔无垠的阅读海洋中去自由的遨游,寻找能占据自己“全部理智和心灵”书籍,然后把阅读后的那种灵魂的震颤和喜悦在和同学的交流中释放,释放后的愉悦和惬意又会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更深的渴望,“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读的东西只有深印在意识里,你才能领略到它思想的完美,它才能使你变得更加高尚。

3.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在阅读的乐园里“反刍”

如果把阅读交流课比喻成把学生引入了阅读的乐园里去寻宝的话,读书报告会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寻到的“宝”展示给大家看,以此来督促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书反复的咀嚼、深层次的品析,让其所得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融为一体,促使智力结构的提升,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种活动课型让课外阅读活动和课本学习真正的平起平坐,彻底摆脱它在语文学习中的附属地位,充分发挥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文集》(卷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河北广平县第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谢俊红 张晓静

上一篇:儒家民本思想论文下一篇:涂料纳米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