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7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的被新闻媒体报道,其中许多案件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道德观念淡薄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基地,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对提高中职生素质,稳定校园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很多是学习成绩一般,厌学的学生,甚至部分是问题学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职生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摘           要]  法制教育工作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推进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中职生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针对具体问题制订与中职生法制教育活动相符合的具体教学策略,对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中职生;法制教育;和谐校园

重视法制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由于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学校和家庭不重视法制教育,出现一些学生违法事件,严重影响中职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教育策略予以优化,是目前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推进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中职和谐校园建设质量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和谐社会战略的快速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理念已经在教育工作领域得到了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将法制教育进行有效的贯彻处理,可以为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并保证中职教育工作可以凭借法制资源实现对和谐校园的优化建设处理。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还可以为中职教学活动质量的完整展现提供帮助,并使法制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加成熟的展现。中职生在年龄方面还属于未成年群体,不如诸多成年人一样具备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以及自制能力,因此,中职生难以全面凭借理念的约束实现对法制资源价值的完整应用。在犯罪抢劫方面,近年来未成年人比例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将法制教育理念更加成熟地应用于中职教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有效优化,使更多的法制资源可以在校园守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指引性作用,并保证和谐校园的建设理念可以与法制思维以及法律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法制建设在中职学校的推进还可以为中职学校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育环境的具体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有效控制中职生违法犯罪问题

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因情绪冲动而产生违法犯罪问题。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职生具备较强的叛逆心理,在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很有可能促使其参与违法活动。因此,在中职教育工作领域推进法治体系的建设中推广法制教育,可以为中职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控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另外,中职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与社会相对接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可以为中职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有效规避提供帮助,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在进行中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备知法守法的基本思想,是决定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改中对中职教育工作提出越来越多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对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成熟有效的控制处理,可以为中职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有效控制提供帮助,并使中职生可以凭借规避违法诱惑的能力,成为更符合新时期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优化中职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建设有了新的依托点,将法制理念在教育领域进行更加完整的推进,可以为中职生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例如,法制课程的开展虽然并未完整地纳入高考体系中,但依然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较多学习法律常识的机会,提升了对中职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水平。虽然中职生还属于未成年人,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民事行为能力,在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过程中,使中职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底线,并在道德品质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与中职生道德品质培养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中职生更好地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提供帮助。中职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是非能力,但尚不具备较为成熟的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难以凭借高水平的社会经验实现对违法犯罪问题的规避,很有可能在不法人士的拉拢和利用之下出现行为错误。因此,从法制教育的角度进行中职生道德品质的优化处理,可以为中职生更好地满足道德品质的优化培养需求提供有力支持,并使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加完整地认识法制教育的作用。

二、中职生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法律课程的教育方法创新存在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将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价值对待,缺乏对法制教育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按照法制教育体系的特点进行学习。例如,有的中职学校委派德育教师兼职法制教育工作,导致教学方法的创新受到限制,难以突破中职常规管理理念的限制。一些法律课程在教育方法的创新处理过程中,对法制教学活动的核心诉求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按照方法创新的实际需要进行法制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难以为法律课堂的创新提供支持。一些中职教师在进行法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法律实践安排,对学生的参与能力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得法律课程在进行创新处理的过程中,难以凭借自身的启发性特点实现与教学活动细节的精准对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法律课程的教学工作质量。一些法律课程在参与教学法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学法的创新性价值认识不夠全面,也使得法律教育活动无法与社会领域具体的法律工作实现对接,无法体现法律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

(二)法制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简单

很大一部分中职教师在处理具体的法制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德育课堂上,使得法制教育工作的执行难以实现与中职教育工作特征的完整对接,无法为法制教育活动的优化提供帮助。例如,部分中职法制教育形式与思想品德课程相似,单纯凭借教师的讲解方式进行推进,导致法制教育形式创新力度不足;还有一些中职教师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应用不够完整,缺乏对法制教育工作内容的必要关注,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教育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难以凭借教学形式的创新实现与最新教育工作理念的融合,难以为法制教育价值的展现提供支持;还有一些中职教师简单地按照课程教学的形式处理法制教育活动,并没有从法律宣传方面实现对中职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改进,降低了法制教育工作的综合性开展质量;还有一些中职教师缺乏对竞赛性质活动的重视,导致中职法制教育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只能单纯地按照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内容的设计,缺乏对教育形式的创新。

(三)部分教师的法制教育素质存在不足

一些教师在处理法制教育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关注程度不高,缺乏对师资队伍建设价值的综合性判断,很大一部分教师难以按照中职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降低了法制课程的教学水平,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经验无法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得到优化;一些教师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法律知识,在讲授法律知识时时有错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的法律知识有限。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调查不够深入,降低了法制教育的质量,也使得法律知识资源的应用难以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三、中职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提升法律课程教育方法的创新水平

中职教师需要结合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法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处理,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使中职生能够在法制教育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实现法律学习质量的优化。中职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法律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获取与其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教育方法的创新工作可以更加完整、成熟地实现与中职教育工作环境的完整对接。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处置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启发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的关注,保证所有的法律课程教育工作都可以在多种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实践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应用,为法律课程教育质量的优化提供支持。在进行法律课程教学细节研究的过程中,教育方法的调研人员需要加强对学生状态的关注,按照中职生对法制教育课程的感受进行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处理。一些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缺乏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关注,没有结合中职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处境进行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导致很多教育方法的创新工作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难以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性创新。

(二)转变中职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

中职教师必须强化对德育课堂的重视,将德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创新作为法制教育内容创新的主体因素加以对待,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中职法律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帮助。例如,中职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道德讲堂、法制宣传周、黑板报、法律论坛等形式,对法制教育开展形式予以创新,保证法律教育工作内容具有足够的新颖性。同时要加强对近些年来较为热门的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积累,使中职法制教育的形式得到创新发展。在教学活动第二课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职法律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对教学活动形式的重视,使更多与中职法律教育活动需求相关的因素能够在教学形式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其价值,为中职生提供更加符合个性需求的法律教育条件。中职法制教育课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及主题座谈会,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加强对基础性法律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的荣誉感和兴趣,使法律教育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改良。

(三)提升中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中职法律教育工作执行人员必须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内容的关注,更加全面地结合新时期法律工作的需要进行法制工作建设方案的调查处置,使法制资源的成熟应用可以为中职法律教学活动价值的完整表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具体的做法为,中职学校每月可以组织两次以上教师培训活动,并配备相关考核体系,结合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刑法的最新条例,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内容进行优化,为教师素质提升提供正规的培训平台。在法律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中职现有师资力量的特点,尤其在进行其他专业教师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将专业素质的考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因素予以对待,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全面地实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中职教师还需要加强对领导者师资团队建设战略的关注,结合中职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对法制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法律知识价值予以研究,为中职法律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并使中职教师培训体系可以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得到改进。

和諧校园的建设和法制社会的建设都是目前社会各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因此,从中职生法制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状态入手,对中职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意义加以研究,并制订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法制教育工作优化处理策略,对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工作综合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玲.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86.

[2]刘晓雯,冀益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0):17-20.

[3]汪铁桥.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43.

作者:陈红

中职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的被新闻媒体报道,其中许多案件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道德观念淡薄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基地,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对提高中职生素质,稳定校园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很多是学习成绩一般,厌学的学生,甚至部分是问题学生。笔者在校园内调查发现,中职生中有违法倾向的(如校园暴力、偷盗同学财务等)约占15%,其他不良行为的(抽烟、喝酒、赌博等)约占25%,班级内有厌学倾向的约占40%,在问题学生中女生约占8%,此外还有个别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往来密切。对这部分中职生,一旦疏于防范教育,就可能在一定诱因下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犯罪。因此,要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逐步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法纪和道德规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一、中职生产生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原因分析

1.生理心理因素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但其心理水平的发展相对滞后,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假如这些矛盾得不到化解而被激化后,极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形成违法犯罪的心理。目前青少年犯罪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有以下趋势。 一是青少年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占同期犯罪比例越来越大。二是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低龄化不是年龄越小越犯罪,而是与以往相比,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高峰年龄、平均年龄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为14~15周岁,高峰年龄为16~17周岁,平均年龄为18~19周岁。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正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所以更要加强法制教育,提早预防。

同时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中职生的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不完善,社会生活经验少,观察问题直观、肤浅、片面,对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矛盾及消极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遇到外因引诱,比如为了哥儿们的江湖义气,面子问题,容易引发不良行为甚至犯罪。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对中职生的影响很大。家庭是青少年最早的群体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发育和成长,家长教育的潜移默化,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修养形成和发展。据了解在中职学校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学生中,大多数存在如父母离异、单亲、留守、溺爱或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孩子等的家庭环境,父母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或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导致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信息资讯、网络的发展,很多社会不良现象对中职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现在人们所说的“三色污染”对学生的成长危害尤其为甚。①信息网络中的“黄色污染”。在网络游戏、视频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②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等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受这种社会风气影响,学生耳濡目染觉得努力学习也没用,什么都要靠关系,甚至产生“不管做了什么只要有钱都可以解决”的幼稚思想,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③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我国对一些“涉黑案件”比较具体的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

4.学校因素

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某些消极因素,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知识学习,轻视思想教育;某些教师教育思想不健康,观点不端正;法制教育的流于形式;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监管不力,管理松散等,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导致中职生法制意识淡薄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若干建议

1.加强德育课程中法制教育引导,密切结合专业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法律来说,其理论知识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实践之上。从当前中职生法制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其大多沿用了以前的老版本,并以国家宏观法制法规为基础,缺乏细节性与实际性。这往往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透彻,觉得与切身实际无关。在传统的法制课程教学上,许多老师存在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固定的框架知识点,很少结合学生的特定和实际。

而我们要倡导的法制教育课程,教师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以人格魅力构筑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氛围。其次,在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上,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为法制教育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再次,在职业教育中,各个课程的教师要将法制教育有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对与学科有关的涉法案例,重点加以介绍和剖析,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法律意识。例如,在组织体育课时,可以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渗透进去;在讲会计专业课时,可以将经济犯罪等内容渗透进去;在讲授旅游地理课时,可以将环境保护法等内容渗透进去等。

2.法制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法律意识的形成,教育很重要,环境熏陶也不可少。校园文化氛围既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也是培育法制意识的有效阵地。根据学校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氛围。抓住校园网、校内广播、宣传板报和横幅等各种载体,张贴宣传法制标语口号,联合辖区派出所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以形成校园内法制教育的宣传强势。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帮助学生成长

班主任是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法制教育工作具体实施者。中职校的学生难管,所以更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组成班主任队伍。学校要定期对班主任进行业务培训,帮助班主任提高法制教育工作水平。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班级,特别是针对后进生更要多花时间耐心细致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

4.把“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育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法制教育的最早点,社会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大课堂,三者对法制教育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要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加强教育系统性、时刻性、全面性。一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取缔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老师记录学生在学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双向沟通,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

总之,学生法制观念建立是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法律教育是关系我国法制社会推进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职生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程,法律的普及与推广需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作者:林华

中职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3:

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应重视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庭审、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法制;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律素养的人才。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应当重视法制教育,改革那些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切实了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笔者对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回问卷的分析,发现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比较良好,积极上进是主流,但部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法制意识不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要求学校“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实质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实现途径。

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全部途径。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90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教材也不够丰富,使法制教育成了配角。学校安排一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每周两节课,除此之外就是偶尔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笔者认为,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仅靠上述安排很难有实效。

因此,应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从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除了增加劳动法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外,还要增加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学生容易接触的相关法律知识,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三、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当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为此,作为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1.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列举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案例都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因而案例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法律都是规范人的具体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法律解释得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收集相关案例,还可以从法院收集已经审判过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由教师做法条链接,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然后介绍具体的案情,再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在归纳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感悟,真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例如,在讲解扰乱公共秩序罪时,笔者列举了一个中职生犯罪的案件为例。首先介绍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后介绍具体案情。张某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的男生,与本校一名女生李某谈恋爱。有一天张某发现李某与本校的男生王某关系暧昧,就责备李某不应该脚踩两条船。李某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张某非常恼火,在放学路上强行拦截李某,不让李某离开,并当众辱骂李某,情节非常恶劣。后来李某报警,张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否常见,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学生对这一案例很感兴趣,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之后再进行法条链接,详细解释《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具体规定。接着讲述本案结果,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向法院起诉,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了案件事实,认定张某犯寻衅滋事罪,考虑其有悔罪表现,所以判处张某管制六个月,张某没有上诉。随后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张某犯罪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展开讨论。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都能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先归纳出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踊跃发言,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会触犯刑法,还会被法院认定为犯罪。大家都感到学习法律太重要了,法盲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2.组织学生观看庭审

组织学生观看庭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尤其是刑事犯罪案件,如果让学生观看庭审,效果将会更佳。有些罪犯也曾经在职业学校上学,他们在学生时代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低下,有些人甚至就是法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接受法律审判时一般都会悔恨交加。这些案例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3.举办法制讲座

举办法制讲座,尤其是讲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曾经举办一场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题法制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每件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总结出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汽车越来越普及,但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并没有跟上,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都造成了巨大威胁。遵守交通法规应从我做起,通过专题法制讲座大大提升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纷纷表示不能再拿生命开玩笑,一定会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还可以邀请公检法等单位的专家或律师等社会各界法律人士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弥补法制教材内容的不足,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步斌.提高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教育界,2012,(16).

[2]梁艳.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初探[J].法制与经济,2012,(7).

[3]李永太.增强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浅析[J].管理观察,2013,(2).

作者:蒋时明

上一篇:桥梁精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体育课美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