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职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礼仪教育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也关系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素质。所以中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从礼仪教育着手,提高中职生的道德修养。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措施一、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篇:中职生论文范文

中职生就业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很快,职校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对近年来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中职生就业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

中职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学校(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普遍实行2+1培养模式,即3年的学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学习两年;第二阶段则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顶岗实习。学生第三年的就业顶岗实习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就业前的预备阶段,这期间反映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规划就业状况有很大影响。

我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门2003年对“就业”进行了界定:只要是劳动者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劳动收入就是就业。而就业心理是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致可归纳为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态、就业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1 就业心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西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不少就业心理学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人格—职业匹配理论等。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第二阶段: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第三阶段: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

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专门研究小组,所谓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兴趣理论(或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2 国内关于就业心理的研究现状

1992年,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1999年,我国大专院校开始扩大招生。在国企改制及教育部扩大大专院校招生的两大背景下,大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以大专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就业心理研究因此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我国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个社会对就业心理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大学生,而对处于相对劣势(文化程度低、心理不成熟、年龄低)的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关注度不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就业时正处于16~18岁的青年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看待问题比较感性,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另外,中职生在就业时还会面临就业层次低,晋升前景不乐观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中职生就业心理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

研究工具述要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调查,只有一位研究者使用了自编的就业心理量表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测量。

1)自制问卷。孟祥俊[1]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择业标准,影响择业重要人物,对社会职业的了解程度,择业环境的考虑,获取工作信息的渠道,对择业政策、法规的了解,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对自我认知情况等十一个维度对沈阳市区中职生完成了择业心理调查。曾恒[2]从自我认知、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知、自主择业意识、择业价值标准等十个方面对西部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姚贤[3]从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问题进行某中职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慕祎[4]从择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准备、就业自我认知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2)自制量表。刘春雷[5]通过问卷、访谈获得大学生就业心理量表,该量表分为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认知、就业压力五个维度。

研究方法述要 通过对就业心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不同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有的倾向于采用定性研究,分析事物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有的倾向定量研究,配合问卷调查及客观数据,为论文提供具体、详尽的数据支持。有的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弄清问题特点及问题的形成过程。有的采用经验总结法,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何星林[6]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实习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姚贤[3]采用定量研究方式,对天津市一轻校2006级300人进行了本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及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变中职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研究视角述要 目前,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或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心理,并对某些不合理的就业心理提出调适的策略。

李亚芹和凌云[7]对湖南省10所中职学校的482名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形势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认识、对学校的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针对当前中职生就业心态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征,提出一系列加强职业指导的看法和建议。江春梅[8]剖析了影响就业观念七个方面原因,有社会背景、社会制度和就业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辈群体、大众传播、人格与兴趣等,并提出了加强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蒙振兴[9]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概括分析出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根源是实习目的不明确,人生职业理想模糊,个人综合素质欠缺,适应企业能力较差,个人心理素质低下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提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策。贾月花[10]分析了当前职校生就业的五种心理:自卑心理、过于自信、依赖心理、盲从心理和执拗心理,并提出应对之策。王荣珍[11]将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归纳为以下主要三种:悲观失望型、消极依赖型和悲观进取型,并提出要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结论述要

1)就业稳定率低。目前中职生就业返回率达15%左右。一般来说,中职生的平均就业推荐次数为三次,多者高达十余次,而由于企业经营等原因被返回的学生仅占4%[12]。只有3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能稳定在1~2年,2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1~3个月内就开始跳槽,4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一年内开始跳槽[13]。

2)职业适应性差。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都能满足行业的需要,而学生的纪律、忠诚、敬业、服从、主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则不能适应其需求[14]。据统计,职业意识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违反劳动纪律等是学生被返回的主要原因[12]。

3)职业选择有偏向。一味追求专业对口;不顾客观环境,在择业过程上过分强调个人选择,希望找到工作轻松,效益较好,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单位[3]。

4)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层次不能正确认识,只把眼睛盯在工作环境舒适、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甚至要求刚上班就做管理岗位[15]。调查还发现,在“择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中,48%的人认为是“经济收入”,20%的人认为是 “发挥特长”,19%的人认为是 “单位发展”,9%的人认为是“地位高低”。反映了中职生更希望到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就业,表明他们的就业期望过高[16]。

5)对自我及就业形势认知不足。面对各种思潮的困扰及人生的多重选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脚踏实地精神,存在焦虑、攀比心理及对家人的不满情绪[17]。

6)就业依赖性强。在就业上不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推销,而是消极等待,缺少竞争的勇气[3]。

3 结论

纵观国内研究者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大多数研究,只是站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分析,缺乏深入、严格的量化研究。

2)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因而所提出的就业心理指导的措施也只是一般性表述,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方向偏重于解决中职生的就业问题,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去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导进行研究。

4)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的分析,较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学校、中职生自身几个层面或某一个层面来探讨,较少谈到用人单位、家庭等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影响,系统性不够。

5)已有研究多偏向于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而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中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缺乏。

参考文献

[1]孟祥俊.沈阳市区职业学校择业心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

[2]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2008.

[3]姚贤.中职生择业心理及其解决对策[J].招生与就业指导,2007(6):116-117.

[4]慕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5]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6]何星林.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0(27):68.

[7]李亚芹;凌云在.对中职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5(6):59-61.

[8]江春梅.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9]蒙振兴.工学模式下中职生就业心理因素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10):93-94.

[10]贾月花.关注中职生就业心理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0(4):20-21.

[11]王荣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职业,

2007(5):54-55.

[12]汪志颖.中职生的就业误区[J].成才与就业,2007(22):

30.

[13]李家蔚.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6):8-9.

[14]任晓峰,毛开春.“中职生就业态度培养”初探[C]//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2005:228-233.

[15]黄一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模式下第三年顶岗实习情况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2):47.

[16]刘卫平,连社君.中职生就业心理困惑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7(07):49-51.

[17]林敏.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07):133.

作者:杨黎曼

第二篇:浅析中职生礼仪教育

摘要:礼仪教育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也关系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素质。所以中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从礼仪教育着手,提高中职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教育;措施

一、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离不开社会和群体,并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渐渐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同时被人们自觉遵守后,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成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逐渐成为人们交往的固定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也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亲和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知礼、明礼、守礼更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风向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缺技术人才,更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劳动者。所以作为技术人员的培养基地——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员工,更要关注劳动者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好的产品是优秀的人生产出来的。”那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中职生,该如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礼仪教育着手,正如《礼仪常识》一书中提到的“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国传统美德也认为“礼”反映“德”,礼德相济,礼德相融,所以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既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然而作为即将成为社会劳动主力的中职生,在礼仪践行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势必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职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是特殊群体。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之所以选择入读中职,有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效能感差;有的缺乏必要管束,是教师和学生眼中的问题学生。正是因为进入中职学校门槛相对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中职生素质普遍较低,有的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具备。

(一)中职生礼仪缺失的表现。

中职生常见的礼仪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公德,不尊重别人(包括自己的长辈),自我中心,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缺失,不拘小节,出口成脏,待人接物及与人交流不懂规矩等。

(二)中职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中职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学生父母进入城市打工,所以留守现象普遍,有的家长甚至放弃自身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孩子放任不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监督和教育,这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最基本的教养。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东西,更是直接导致学生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学校原因。

虽然现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某些学校仍然离不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礼仪教育在这些学校变成了口号。

3. 社会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变得浮躁冲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遵守礼仪规范、不尊重社会公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影视媒体中也充斥着大量不文明信息,学生耳濡目染,从而影响学生的正确礼仪行为养成。

三、礼仪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礼仪素养、诚实守信的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即用人标准从以往的“实用型”逐渐转化为“综合素养型”,所以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德育为首,德育教育要以礼为先。

(一)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良好的个人礼仪是一个人的魅力体现,而个人礼仪是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它受我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的制约,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个人礼仪好坏将会影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要与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人际交往是我们终身都要做的大文章。交往礼仪的核心是示人以尊重、待人以友好。正如孟子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在交往中,语言行动的得体非常重要,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生活中的礼仪让我们展示魅力和风采,交往中更加和谐,而职场中讲礼仪,能展示我们的职业形象,有助于职业成功。

上述几种礼仪可以概括为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三类,它与中职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可是各种原因造成了中职生以上礼仪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长期得不到正规的礼仪教育和有效纠正,导致某些学生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缺失了应有的礼仪。所以让学生真正做到知礼懂礼,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开发有关礼仪方面的校本教材,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传统的说教已经无法让学生接受,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去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学生示范、视频观看,把礼仪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编成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通过节目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全体学生通过观看寓教于乐的表演,从中接受教育,具体内容可以涵盖服饰、仪态、升旗、课堂、用语、谈话、问候、行走、迎宾、就餐、做客、电话、祝福等多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礼仪。

(二)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

教育分为显性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灌输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隐性教育主要指通过某种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潜移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具有归属动机,受暗示性、无意识等心理特征影响,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在归属动机的驱动下会渴求被集体接纳,有意无意地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被暗示和感染,从而转化为自己内在思想意识的一部分,然后由内化转为行动。因此,后者所起到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礼仪的养成教育作用重大。所以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宣传活动,比如设置专门的礼仪队或者文明标兵,使他们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在校园内设立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美化教室的活动中,可以选用一些礼仪方面的名人名言。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广播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宣传、普及礼仪知识。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学生上课期间不穿拖鞋;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养成对教师、对同学能热情问好的习惯,杜绝粗言野语;杜绝在楼道上跑跳追逐、戏闹等,以渲染遵礼氛围,提高礼仪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早读课或者专门的诵读比赛,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礼仪方面的国学经典。在学校内部,除了上述这些方法用来引导学生之外,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而言,我们要做到说话谈吐文雅,符合身份,言而有信,合理和礼,对于学生的问好表示回应,教师之间关系和谐,从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三)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服务相结合。

如果礼仪教育只是限于学校,缺乏必要的践行和实际操作,学生只会将它作为一种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把礼仪教育成果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中,推广到社会,让礼仪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对长辈说话没有分寸,不会体谅自己的父母,因此将学校的礼仪教育践行到家庭礼仪中非常必要。对于学生,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可以要求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先从礼貌用语开始。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主题活动。例如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或者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你认为很值得的事情,或者好好跟自己的父母聊聊天。此外还可以召开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的“礼仪教育你我他”主题班会,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家长明了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一般内容和方法,让家长成为学生践行的榜样,使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学生的服务礼仪行为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感悟,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获取知识,使其礼仪行为素养、礼仪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比如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11年广州市创文明卫生城市中,我校学生都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很多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礼仪综合应用能力,使礼仪技能培养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这种特有环境中接触社会,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较大提高。

总之,重视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中职生礼仪素养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方努力协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武智慧,姚虹华,刘洁,廖正非. 礼仪养成教育在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2]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

[3]徐永明.以礼仪实境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EB/OL].http://www.dongyang.gov.cn.

[4]泰安市教育局.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EB/OL].http://taian.sdnews.cn.

责任编辑陈春阳

作者:干方平

第三篇:中职生如何学好会计专业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断发展,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会计专业教师应做到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的特点,明确会计的任务,运用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 中职生 学好 会计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以培养合格的财务人员为根本任务,以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财会专业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其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壮大而发展。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记量、计算、分类和汇总,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用以及时正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及后的检查和控制,以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浪费和损失。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掌握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和监督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取得经营管理指标,并据此考核经济效益的。如果没有货币计量,就无法进行记录、计算、总括和比较,会计核算也不可能存在,考核经济效益更成为一句空话。

(二)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完整的综合性

要全面反映各项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顺序的、不间断的记录和计算,通过分类、汇总和加工整理,取得综合性指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会计核算必须取得经过审核无误的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然后运用一套完整的方法进行核算,进而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的检查和控制,而且大量的监督活动寓于核算过程之中,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不能分离,没有会计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的作用。

三、明确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现阶段,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企业是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资金活动情况的,所以计算各项收入和支出要准确,要严格掌握成本和开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使其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企业外部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需要。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要按照经营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和全过程进行控制。要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审核;对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进行控制;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和其他的财产的完整进行保护;对违反会计法规、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进行制止;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考核分析,发挥会计核算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会计人员除了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以外,还应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同时,财会部门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参与拟订计划,分析比较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运用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科目和账户

如现金支付是十分频繁的收支项目,必须设立一个“库存现金”科目,并开设“库存现金”账户分别进行登记,以便随时取得现金收支的情况。通过设置科目和账户,把各项业务内容都分别开来记录,会计核算就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复式记账

通过复式记账可以相互核对监督,弄清来龙去脉。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款,一方面要登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数,另一方面要登记“原材料”账户的增加数,两者金额相等,就可以相互进行对照,并全面反映资金的增减情况。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在会计审核中以会计凭证作为核算的依据,可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正确,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专门方法。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时,必须根据购货发票填制进货凭证,经审核无误后与银行付款凭证一并登记入账,这样就可以保证付款的合法性,也明确了付款人的责任。

(四)编制财务报告

编制财务报告是指定期总结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五、培养学习会计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教片、专家讲座、学者论坛等唤起学生的心理兴趣,使他们逐渐了解、熟悉、研究、领会这一学科的特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学习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会计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达到“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效果。

总之,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认真研究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培养更多的合格的财务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郭立友

上一篇:水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园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