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

2022-04-15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校企合作“联想专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1:

探索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既是中职生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对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核心能力要素,探索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探索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

1.职业核心能力的含义

从职业核心能力活动指向分析,可以将职业核心的能力分为交流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1.1加强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运用现代语言交流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包括:具备口头陈述的能力,具备书面陈述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提供信息的能力,具备建议的能力,具备谈判能力,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保持联系的能力。

1.2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一种参与能力。它是劳动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所做出决定,并为承担职责做好准备的能力。它包括理解组织的财政情况的能力、理解业务的过程和组织机构的能力、理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的能力、教授和培训的能力、监管的能力。

1.3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际效果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理解问题类型、问题的性质、问题的情境、表征问题、表明问题的特征、反思问题和交流答案、解决问题等因素有关。

1.4 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不仅是中职生走入职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获得终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中职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自我学习意味着批判学习能力的发展,即学生拥有反思能力;其次,自我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养成系统观察、分析和质疑的能力和习惯。

1.5 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是指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一起工作的能力和显示团体取向的行为和移情能力。这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同事合作的能力、适应能力、处理不确定因素的能力,规划、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能力、为开展活动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求中职生不仅具备适应现代生产岗位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而且应具有较为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责任感和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与日倶增,职业教育更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应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能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想方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中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有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3.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完善实验实习设备和场地,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和实践教学氛围。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与相关的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形成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从而对生产岗位有了更直接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室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

3.3 强化实践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同时具有“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中职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百折不挠的毅力;激发中职生的创业热情及兴趣;培养中职生胆略、自信与必胜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或辩论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参与程度,全面提升中职生的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養策略和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作者:向建琴

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2:

校企合作,培养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校企合作“联想专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构建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行业、企业的要求与标准是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参考。而企业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对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具有发言权。这就需要学校改变和更新以学校为主体进行育人的理念,纳入企业这一主体,共同完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时间应前伸到学生入校之时,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时间应后延到学生毕业之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双主体育人。

学生身份双元(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预备员工),使学校与企业结成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行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共同育人,形成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对接的预备员工制基本运行模式。学校与企业需建立比较完整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切入点,确立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促进办学理念的更新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重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00后”,特征比较鲜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网络和手机是生活的必需品。面对这样的群体,传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已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重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在原有的理想、信念、素质教育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传统文化教育、责任感、团队协作、诚信教育等培养内容。

在“联想专班”建设过程中,联想集团培训讲师和学校教师结合多年管理经验,结合学生特点,依托联想PSTD能力评估模型和LCSE认证体系,设计IT服务专业的“素质+实训+顶岗实践”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与学校共同培养具备较强技术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型人才。课程体系既注重企业文化、岗位标准,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体现学校特色。

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大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其一是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课程,包含企业服务介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养成、商务礼仪、面试技巧等子模块;其二是职业能力建设课程,包含赢得客户满意的沟通技巧、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等子模块。
三、改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90后”“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创造力丰富,活泼好动,易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更喜欢有创造性、挑战性、竞争性的课堂。这就要求学校的核心能力教育教学方法要随之发生转换,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在“联想专班”中,以企业文化元素的“植入”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生源评价不以中考分数为依据而以职业性格测试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不以学科为中心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教材不以课本为唯一载体而是包括大量真实案例与最新技术的数字化资源库,专业实训不仅是模拟也是师徒结对下的产学结合实战,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等等。同时,学校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阳光自信的职业人”为理念,以“活动教育”为引领,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各类活动及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通过实施企业特色的晨会、班会、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情境模拟、游戏体验、活动驱动、网络沟通等,塑造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综合素质。
四、提高教师团队专业素养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既是学校教师的义务,也是企业师傅的职责。教师在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对学情的了解等方面要比企业师傅有经验,而企业师傅在行业动态、工作经验、与客户沟通等方面要比学校教师更有把握。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实行互补机制,相互学习,形成团队,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让学生培养更有效率。

“联想专班”建立在产、教、研、培一体化的学校和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互动机制基础上,利用企业资源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预备员工培养师资队伍,借鉴企业理念与机制进行教师管理。专业教师接受企业培训并进入企业实习,参与生产、管理和研究工作,成为有生产技术、服务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师傅在学校参与管理,学习授课技巧和班级管理方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遴选和培养机制。


五、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毕业时,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学校评价体系的革新,另一方面使学校得以全面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使学校改变了以往“重技能轻素养、重知识轻能力、重就业训练轻终身发展”的状况,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聯想专班”建立之初,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入,员工的评价与考核标准很自然地进入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学校的学生毕业标准,“联想专班”基于PSTD人才培养模型和联想多年的IT行业实践经验,还规划出PC+时代的IT服务工程师能力模型,并建立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认证体系来进行人才评价。该认证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PC、新兴PC(平板电脑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网络服务等认证方向,还包括了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各类认证层次,是从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使之科学地、有效地判断工程师是否具备联想IT服务工程师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

(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戴文兵 吴佳蒂

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3:

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提高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探究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Vocational Key Skills)又称为“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关键能力”等。它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适应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适性。本文以《德育》课程为例探讨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提高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问题解决型;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1972年给欧盟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Survey of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flexiblity) 中第一次使用了“关键能力”的概念。之后,在西方经历多年发展,但是在中国发展较晚,近几年才有所发展。许多学者又称其为“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Vocational Key Skills)又称为“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 “关键能力”等,是指一个人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它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适应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适性。职业核心能力一般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这一能力已经成为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的基本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 ,也有人形象地称为“可携带的能力” 。

二、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

“职业核心能力”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在教学第一线许多课程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尽管最近几年,部分职业学校开始实施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但是对于其它课程的教学中甚少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事实上,仅仅依靠课程本身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多管齐下,才能切实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当前,《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现实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从教师教学方法来看,讲授多,课堂互动活动少,学生被动接受多,较少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协助、交流合作的学习机会,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合作热闹,没有实际的内容,不利于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其次,教师很少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的学生的个性。许多德育课教师往往局限于课本,答案在课本一目了然,忽略学生的现实,许多案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具有分析的意义,教育意义不大,也不利于培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身为德育教师,本身却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根据课本讲解的头头是道,但是现实中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没有充分意识到赞扬鼓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与别人交流的手段,不利于培养的沟通能力。

第四,现实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

三、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提升中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了更好地探讨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本文以问题解决型《德育》课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问题解决型《德育》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分析。以许多技工学校正在使用的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德育》教材为例,此教材每一章节都介绍了一个问题,如坚强面对生活、学会和谐交往、加强道德修养、正确对待人生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利用案例、项目、模拟表演等方法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问题进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设置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感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陈述性知识的阐释与运用。这些陈述性知识应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德育》课程而言,每一章节都涉及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和方法性的知识。如“学会和谐交往”一节中的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方法等。“提高法律意识”一节中相关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这些是学生解决教师给予问题的基础。这类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行自我控制的学习策略(如引导文法等),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一系列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问题的具体处理。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前两个阶段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之中,其目的是借助于对知识的重新组织和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具体观点,借助于小组活动中与他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以《德育》教材第四课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为例,教师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让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引入课题,同时让学生在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一个故事案例的法律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有了法律知识储备,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从而把学生带入一种想求知而未能知的状态下,学生积极性相对较高,愿意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主动解决问题,商讨方案。

第四阶段,一般化和建立普遍联系。德育知识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化和建立普遍联系。同时,学生通过这种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培养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等能力也要融会贯通,使其一般化和建立普遍联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借助下表,以《德育》课程中以提高法律意识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四、问题解决型《德育》教学模式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困境与局限

(一)教学条件的困境

·职教方略·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提高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探究

问题解决型教学需要组织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但是现在许多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不利于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教学经费和教学辅助设备有限,不便组织一些模拟现场的活动。在许多职业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校外教学点有限,这使得问题解决型教学遇到较多困难。

(二)学生基础的局限

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投入太多;思维灵敏活跃又往往自惭形秽;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许多学生在以往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养成许多不良

的习惯,难以纠正,课堂参与度不高,以一种“与我无关”的姿态面对课堂教学。

(三)师资水平的局限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非师范专业毕业,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学相关的技能的训练,对于问题解决型教学需要多样化的组织课堂缺乏理论基础。另外,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较弱,处在一线的教师就像一个“靶子”一样,每天都会迎接来自学生或课堂的各种问题,有的教师自身能逐渐消化,有的教师难以消化,许多教师的热情逐渐消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众多困惑和无奈,形成一个巨大的负担,挤压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道路上,许多教师形成“职业高原”现象。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问题解决型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许湘岳.团队合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4]赵润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0).

[5]姜大源.“双元制”培养目标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王晓望.试析关键能力[J].中国培训,2004(4).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作者:焦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