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影响论文

2022-04-23

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影响论文 篇1:

稳健货币政策对西山区域经济的影响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年初,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银行西山区支行牵头,由西山区常委副区长胡志乾、副区长李笠菲等相关领导组成调研小组,对西山区辖内金融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现状及困难。本文根据此次调研,针对银政、银企合作的项目和工作重心,探讨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如何促进西山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稳健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影响

2010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从多个方面对西山区经济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将取决于下一阶段宏观政策的持续调控力度和市场的调整应对情况。

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稳健货币政策是相对于宽松和紧缩货币政策的一种中间状态,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货币当局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进行更加主动的金融宏观调控。2011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做出的适当调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有所缓和,总体上外需形势有相应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历史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比较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能在经济偏热时适当紧缩,也能在经济偏冷时适当放松,有助于更加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平稳适度的货币环境;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方面发展热情高,基于流动性偏多之上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必然较大。只有严格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1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银行信贷增长趋缓与经济高速发展相矛盾

西山区金融机构辖区本外币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2005年末为0.44,2010年末提高到0.72。从我们对辖内企业问卷调查显示结果表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目前仍是各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表明西山辖区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依存程度逐年提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山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53.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8.4亿元;按区委区政府的计划,到2011年底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力争突破300亿元: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10至15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当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增速以及与GDP之比均处于历史高位。从历史经验来看,新开工项目投资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以此推算,当前在建项目未完成投资总规模及后续资金需求很大。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高位,各商业银行总行也纷纷对分支机构本年度的信贷投放计划做出指导和约束,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通过调查,从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各商业银行都严控了信贷规模总量,从今年一月开始,西山区辖内各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大多按月考核,有些行甚至按日进行考核。而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使西山迎来新一轮的大投资、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五区两带一港”发展空间布局的逐步形成,也使西山进入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随着中国泛亚产权交易中心的顺利运营,泛亚金融业聚集区和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的加快建设,将把西山建设成为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最前沿,这都造成信贷投放巨大压力,使信贷资金与经济发展矛盾进一步突出。

(二)市场资金价格上扬,加大了区域经济建设的融资成本

2010年12月数据表明,受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因素影响,辖区银行各期限品种的人民币贷款浮动利率比2010年初上升0.39个百分点,升幅7.35%;人民币贷款固定利率比2010年初上升0.54个百分点,升幅10.38%。人民币贴现、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市场化利率也呈现回升态势。民间借贷利率维持高位运行,一年期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为19.26个百分点,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35倍。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上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必然导致贷款更进一步的从紧。从今年一季度的西山区金融统计数据来看,贷款新增、广义货币供应量等多项指标均较上年出现了明显回落。而西山区所在的昆明市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城市,到2010年12月止,在都市农业建设方面:全面启动实施了‘1245’工程;在工业方面:海口工业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基础建设投资3.18亿,有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现代服务业建设方面:2015年前西山区将创建成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区。要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都市经济发展。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把西山区打造成“昆明市楼宇经济先进城区”。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区新增楼宇经济10万平方米;引进昆钢科技大厦项目等4个总部基地项目,总预计投资达200亿元;4440套保障性住房已启动建设、11个片区179.8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新增11个片区34个村全面进入实质性拆迁等,使本身就面临着资金饥渴的区域经济,今后资金方面必然会难上加难。

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使靠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企业增加了负担,加大了资金成本,从而放缓新上项目的速度;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上升,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紧缩,材料上涨,建设规模也将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促进辖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全国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仅低于2010年17%目标值1个百分点,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不是紧缩,是从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非常态向常态回归。但也不可否认,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优质信贷项目相对偏少、资金价格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会带来一些影响。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深入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单位的共同努力:

(一)地方政府方面

1.政府应根据当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及时调整政策,配合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创造性出台一批有利于银政双赢的机遇和项目。要积极创新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要加快内引外联,引进战役,解决企业发展中融资量问题;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产业基金,鼓励各类基金投入支持辖区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民间借贷作用,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在银行间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探索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

2.合理分配财政性存款。对区域经济做出较大贡献的商业银行,政府应有倾斜政策。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商业行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又能表示出政府的诚意、进一步融合各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形成“我为政府分忧,政府为我着想”的“银政双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由政府、当地人行、银监局牵头,建立区域经济信息化平台。这样才能及时将市、区级的优质项目信息传到各金融机构,使各金融机构及时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以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人民银行方面

1.在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和处理好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合理预期,为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创造条件。

2.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综合反馈,密切监测辖区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信贷投放进度,及时发现和反映辖区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苗头性问题,全面反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加强社会融资总规模统计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密切监测社会融资总规模状况及民间资本的流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要求,充实资本、管理风险资产;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信贷产品、信用模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保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贷款结构。加大对符合转方式调结构领域的信贷投放,使其达到扩大信贷投放和增加盈利的目的,同时,又通过限制相应领域的信贷投放实现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

4.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工作,提高融资效率。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召开资金项目对接会,为银行、政府和企业资金对接提供平台;将政府部门提出的年度项目资金需求信息,转发给银行以进行有效对接;适时更新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目录并及时通过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和媒体平台发布,提高银企资金对接效率。

(三)金融机构方面

1.要加快思想意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因时而变,因企业而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提升。各金融机构应严格遵照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合理安排全年信贷总量及进度,注意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把握好新增中长期项目贷款额中用于新、老项目的比例,切实防范贷款期限结构风险。贷款投放要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匹配,根据实体经济部门的真实信贷需求,合理安排全年贷款的投放节奏,促进贷款均衡投放,增强信贷增长的科学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合理调整信贷结构,集中资金优先支持政策扶持产业和行业。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投入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要将信贷资源用于保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民生工程,支持绿色经济、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3.要根据信贷政策调整要求,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信贷政策产品化,要多渠道全方位解决企业金融需求。各商业银行除了提供信贷等传统业务支持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结算、代理、融资顾问等中间业务,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辖区的试点开展。要通过推荐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公司债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适度提高表外融资规模。要配合人民银行加强对银行间市场有关政策和金融产品的宣传,通过产品推介会、定期交流会、市场业务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企业了解和关注融资产品创新,正确引导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参与度。

(四)企业方面

1.各企业要对当前加息和存款准备金动态的影响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根据自身的特点拟定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抵减融资成本和资金压力,力求将因政策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保持和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将其最大限度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3.加强企业发展规划,项目开发更加重视风险防范,项目承接和客户选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要挖掘内部能量,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营运能力。积极配合银行的一些金融服务创新行为,并且也要注重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直接融资,不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同时能够增强融资来源的自主性和长期性,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作者:胡海文 陈恒坚

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影响论文 篇2:

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表明,北部、东部和南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较高同步性,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呈现较强的独立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呈现出在扩张期同步性较强、在紧缩期同步性较差的特点,紧缩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效力不同,东部地区对利率政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资金推动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区域效力

作者简介:常海滨(1974-),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货币政策和区域经济学;徐成贤(1946-),男,上海人,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金融最优化、金融工程。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针对经济周期不同阶段采取的调控手段,有利于平抑经济过快发展,缓解经济低迷不前。但如果因为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金融资源差异等原因造成区域经济不能与总量经济的波动格局和发展态势保持一致,那么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但不会起到促进作用,还会长期影响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已经完成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区域层面,统一的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是否具有可靠的政策效力尚需要认真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常海滨 徐成贤

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影响论文 篇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一、问题的提出

货币政策作为总量调控工具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货币区内的不同区域具有同质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异质的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实体经济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等不同,统一的货币政策将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上体现出不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这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有效性。

Scott在1955年的论文中最早间接证明了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蒙代尔(1961)最优货币区理论(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认为,如果若干个国家(或地区)满足经济同质性标准就可以组成最优货币区,在最优货币区内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就不会产生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Taylor(1995),Favero和Giavazzi(1998)针对不同的EMU成员国在货币政策效应差异问题进行的研究。Miller在1978年出版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Car-lino和Defina(1999),Owyang和Wall(2004)也撰文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研究,Georgopoulos(2001)也证明了加拿大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

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孙天琦(2004)认为货币政策在坚持统一性大前提下,部分内容可以探索差别化,以关注区域发展不平衡。耿识博(2005)从货币乘数模型推导出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结论。于则(2006)采用SVAR模型和聚类分析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宋旺、钟正生(2006)、丁文丽(2006)等也分别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

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5.0计量软件分析比较两个省份的产出水平与物价水平对统一货币政策反应的差异。以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分析安徽省和江苏省经济金融发展存在的差异,其次是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的检验,再次是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实证分析统一货币政策在两个区域存在效应非对称性,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存在的差异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分析

以区域人均GDP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反映出安徽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图1分别按照当年价格和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反映的全国、安徽省和江苏省从1978到2008年人均GDP的发展水平。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远远超出全国总体发展水平,而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则落后于全国总体发展水平。1978年到1997年全国的不变价格的人均GDP为787.95元,江苏和安徽的不变价格的人均GDP分别为1059.69元和526.75元,江苏省的人均GDP为安徽的2.01倍。1998年到2008年全国的不变价格的人均GDP为2635.43元,江苏和安徽的不变价格的人均GDP分别为4290.25元和1617.98元,江苏省的人均GDP是安徽的2.65倍,两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渐扩大。

(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差异

以人均GDP增长率反映经济发展速度,1979年至2008年间,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人均C-DP名义增长率均超出了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见表1),江苏省的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和安徽的增长速度约两个百分点,安徽省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GDP实际增长率来看,江苏的增长速度高出全国总体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高出安徽增长速度1.57个百分点。安徽和江苏经济增长率的变异系数大于全国水平,经济增长率波动较大。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关系数大于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而两省的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不高。

(三)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两省的产业构成有较大差异,从表2可以看到2004-2008年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安徽省作为农业省份,第一产业占比较大,2008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占比超出江苏省9.05个百分点。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第三产业近五年的发展趋势相反,安徽省的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下降,而江苏省的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江苏省第二产业占比最大,近五年都在50%左右,而安徽省第二产业占比在45%左右。

(四)金融发展存在差距

两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用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来衡量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反映两省的金融发展差距。2008年年底安徽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为17419.4亿元;江苏省金融机构2008年年底存贷款余额之和为65144.44亿元,江苏省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远大于安徽省。用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和除以地区生产总值,可以计算出两个省份的2008年的金融相关比,安徽省为1.96,江苏省为2.15,安徽省的金融发展水平落后于江苏省。表3反映了两省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和证券保险业存在的差距。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区域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必然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和江苏两省经济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有着不同发展特征的经济主体,总量调控的统一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因调控对象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以下内容运用实证方法计量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安徽省和江苏省的政策效果存在的差异。

三、实证分析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的检验

(一)代理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本文以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以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人均GDP(通过人均GDP消除各地区因人口规模差异带来的影响)和CPI代表两省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是从1978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两个省的统计年鉴。CPI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物价指数,产出是以

1978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计算的人均GDP。对除了物价以外的数据均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需要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4。

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对序列进行一次差分后所得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显示除AHCPI外均为平稳序列,说明除AHCPI外的原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对序列AHCPI进行二次差分后进行ADF检验显示为平稳序列,说明序列AHCPI为二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

通过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以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各层次实证结果的比较,实证分析中的物价水平均选择一阶差分的物价序列,反应物价的增减变化。首先,对货币供应量和安徽省的产出与物价(LM1、LAHGDP和DAHCPI)进行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其中LM1、LAHGDP和DAHCP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滞后期由AIC信息准则确定为2,检验结果(表5)显示三个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再对货币供应量和江苏省的产出与物价(LM1、LJS-GDP和DJSCPI)之间的协整性进行JJ检验,其中LM1、LISGD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DJSCPI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表5)显示三个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四、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来分别评价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真实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按照AIC准则选择应该建立滞后期为2的VAR模型,经检验两个模型的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元内,设定模型是稳定的。脉冲响应曲线中的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代表产出或物价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的实曲线代表响应函数的计算值,虚曲线是响应函数计算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图2和图3是两省产出和物价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响应曲线和累积响应曲线图。

(一)两省真实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差异

对货币供应量M1施加单位正的Cholesky标准差新息冲击,两省产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江苏省的响应峰值出现在第二年,安徽省的响应峰值出现在第三年,且峰值大小不同,安徽省为0.019%,江苏省为0.04%,安徽省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反应速度比江苏省慢,且响应程度也比江苏省小。就累积响应程度来看,安徽省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第五年的累积响应约为0.044%,江苏省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第五年的累积响应约为0.144%,远远强于安徽省的累积响应程度。

(二)两省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差异

对货币供应量M1施加单位正的Cholesky标准差新息冲击,两省的物价水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安徽省的响应峰值为12.78%,出现在第二年,随后逐渐下降,前五年的累积响应为32.11%;江苏省在第三年出现响应峰值9.23%,随后下降,前五年的累积响应为29.21%。安徽省的物价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和累积响应程度都超出了江苏省的物价的变化,两省的物价水平均在第八年前后逐渐进入稳定状态,江苏省稍早进入稳定状态。

五、结论与建议

全面了解统一的货币政策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整体效应的前提。对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实证分析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非对称性。

(一)两个省份的产出对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速度和强度存在差异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弱于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加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

(二)货币政策单位新息冲击对两个省份物价的影响存在差异

统一货币政策的冲击下,物价水平反映的强度不同,进入稳定状态的速度也不同。安徽省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冲击反映强烈,进入稳定状态的速度较慢;江苏省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映强度相对缓和,进入稳定状态的速度也稍快。

(三)不同区域对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差异与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具有一致性

江苏省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该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强;安徽省经济金融发展落后于江苏省,其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弱于江苏省。

(四)我国虽然建立了人民银行大区分行体制,但大区分行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值得讨论,同属于一个大区的安徽省和江苏省,其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两省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还在逐渐加大。

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统一的货币政策给不同区域带来的影响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落后地区的货币政策效应会弱于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效应,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非对称性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利用货币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建立能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改进货币政策工具,根据不同区域的货币需求制定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

作者:何丽娜

上一篇:建筑经济管理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细节描写下的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