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章着重讨论8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政府招生考试机构中实施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的应用,以不断提高招生考试工作质量,确保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招生考试事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论文 篇1:

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说明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既要注重课程的开设,又要重视课程的建设,促进职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贯通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课程体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强调课程更新开放性,最后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和完善评价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课程体系;“双创型”人才;职业本科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任务和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生产实践-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打通职业教育纵向通道、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渠道,打造具有终身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8年5月教育部将全国15所即将升为本科教育的院校作为我国第一批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院校,赋予这15所院校承担着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先试先行,探索经验的责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落到实处是课程,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出成功的宝贵经验奠定基础。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从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科职业教育课程现状的紧迫形势等方面理顺目的和意义,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内容,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过程监控保障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为职业本科教育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位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端,2018年教育部才刚刚指定15所高职院校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第一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生开始招生,建立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是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架构构建、创新能力塑造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在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及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新知识新技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从国外发达国家应用性本科教育发展来看,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主动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缩短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振荡周期,特别是对当前国外对我国高技术科技全方位无底线的封堵和扼杀的局势,缩短这个周期是必要和迫切的,对提升综合国力也是迫切的。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形势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没有适应自己的课程体系,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目前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不能适应本科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在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巨大差距,成套课程奇缺,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缺乏职业广度和深度,课程体系未能体系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知识等方面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科学性以及职业品质的培养,课程结构比较单一、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创新性不强以及活力不足等,课程过程管控较难、考核评价过于单一、缺乏绩效管控,部分课程走向另一极端:缺少理论基础,过于强调实践,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和原创能力不足。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窗型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基本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首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新时期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其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对接国家急需、市场需求,以课程为抓手,以调整课程结构为重点,以更新课程内容为突破口。第三,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坚持动态和生成课程观,立足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建设一流课程和高效课堂。最后,树立全面的质量体系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价和监督领导,构建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以下目标进行:

(一)更新课程理念,保持职业教育本质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在该理念基础之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视智力发展和所学知识交叉、融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却有别于中职和高职高专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原于教育发展规律:熟能生巧,量变到质变,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潜力。

(二)加强课程开发,建立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根据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宗旨,课程由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域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重视课程开发工作。制定注重过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开放、动态课程开发机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克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跟随性和经验性。

(三)优化课程结构、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的新模式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注重地方经济外,还应注重中职、高职、本、硕课程的贯通,以及与普通本科硕士课程的贯通衔接问题,课程要综合化、多元化、模块化;采用“主题+项目”方式安排课程知识点,剔除成章理论讲授的知识点,融知识点于项目之中,以实际应用项目案例带动知识点的消化和应用;增加少学分实践项目类课程,从实践中学习技能,从实践中补充理论,从实践中学习方法;增加前沿、实际工程应用类、系统完整综合类项目课程,增设跨学科类课程,如所有企业都会用的成本核算类财经类的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安全保障;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积极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提高课程的公开化、工程化水平。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由单科封闭型的课程模式实现综合式开放式课程模式转变。

(四)改革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动态、前沿和实用

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差别就在职业两字,强调的也是职业两个字。因此,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必须立足社会需求,紧随科技发展而发展,特别是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应体现时效性,其课程内容需不断更新和增减,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更加注重工程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意识,有别于数学思维严格的逻辑推理,增加实际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多样性的比较以及在满足基本指标的前提下允许误差存在的合理估算思维。特别是目前社会需求的前沿的知识是我们应用型人才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职业本科课程内容需要体现遵循独立思考、批判反思和創新建构的工程研究理念,强化知识的互动和生成,克服普通本科课程内容的工程性弱化问题,强化实践性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动态职业本科教育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组织实施,有计划地对课程管理人员和职教人员进行课程标准培训,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既要处理好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又要加强制度建设;既要要重视课程的开设又要重视课程的贯通,既要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又要促进课程的应用;既要加强课程改革又要完善课程的评价和管理;既要保持课程知识架构又要兼顾前沿和社会需求。

(一)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的重要地位,统筹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现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结合,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拿来即用,用来既胜的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形成过程,因此,必须注重课程与职业能力合二为一,互相促进,互相补充,职业能力为课程内容提出要求,课程为职业能力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的主体集中在学生身上,学生的作用是把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把教学和学习合拢起来成为促进知识的一个无缝的承诺之网,形成一个职业能力为引导,课程、教学和学习为一体的连接体。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成为试点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充分重视的教学工作,将课程体系建设列为试点工作的重要试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激发创新灵感和培养科学思维,加大教师对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精力投入,课程内容的开放更新力度,及时将社会需求知识列入课堂课程中去,将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将社会需求技术列入课程内容。

(二)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建立健全课程开发机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对课程载体内容的时效性要求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教育课程。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高度重视课程开发工作,紧急围绕课程目标、服务学生和市场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职业能力要求、培养过程设计、培养内容标准以及培养效果考核等内容都是依托课程,因此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专门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办法,规范课程开发程序,鼓励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等积极参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建立健全课程开发的审核制度,实行新课程申报审批制,对已开课程进行专家评估制,对不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修订或删减;重视课程内容的时效,这个时效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而不是一直以体系为依据;强化学术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师生、专业人员广泛参与课程开发,广泛争取各行各业的意见,课程开发者不惧意见和建议,鼓励专家学者对课程的批评,矛盾才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支持大专-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课程设置的纵向贯通和课程内容衔接,注重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课程贯通

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的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岗位能力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强调研究性学习,强化思维教学和可迁移能力培养。高度重视问题导向型教学、实践教学,切实强化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正确处理大专阶段职业教育和本科阶段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相互关系,本科阶段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前沿、研究性和交叉学科,以及学生的自我提高方面;既要体现层次性又要体现贯通性,整体统筹考虑,整合课程设置,促进有机连接。同时,还应注重职业本科课程与普通本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努力打通学科壁垒,实现文理渗透,强化学科互补,还原实际应用本身所需知识体系,提升选修课程设置层次。

(四)创新课程类型,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更新开放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提高,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化的形式。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删除低层次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相近的课程,制定严格的课程标准,实行课程小组负责制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创新研究,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类型。积极实施跨学科模块化教学和学习计划,设置和发展跨学科,特别是对双创起积极作用的财经类、法律类跨学科课程,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特别是数学类、工程数学类、概率统计类、工程应用中的物理、化学类的课程。重视研究方法类的课程,特别是各种工程应用软件类等,实践课和研讨课程比重逐步加大,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专业学科前沿课程,和系列专题讲座以弥补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采用活页课程和知识积木的方式为新技术课程形式追踪技术更新动向,吸收技术前沿知识,为技术产业化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为技术应用提供知识基础。

(五)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注重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健全内外部保障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努力转变普通本科教育教学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阶段的应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注重应用方面,因此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优化讲座环节,支持现代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促进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线下学习和弹性学习。

开发注重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主要是缩短高技能人才通过发展到自我实现的过程,本科职业教育主要是为高技能人才获得新的挑战和开辟新的领域提供能力训练和知识储备。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离不开审视职业发展轨迹,将职业方法能力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

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突出多元化评价、过程评价和学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健全培养单位内部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内涵意识,加强教学过程的内部质量管理。实行教学大纲审核和发布制度,建立督导制度,实行教学过程的评价制度。加强社会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估制度建设,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水平、管理效率和社会适应度等进行跟踪研究,定期发布调查报告和评估报告。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和评价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配置为抓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影响着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在于教师教学实施,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产品型号”承载于课程体系,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产品参数”在于具体课程内容。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符不符合社会需求最终取决于市场,型号对不对、参数符不符合要求取决于我们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或行业都会有一个3-5年的技术储备,即5年以后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已经在实验室或研发部门部署,这正是我们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真正抓手,也是承担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的灵魂,是市场配置的前驱。因此只有紧密关注企业行业发展,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校企全面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以市场配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建立市场、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三方和谐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避免任何一方干预过多,导致课程体系建设失衡,应立足政府政策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责、市场引导、行业专家积极参与构成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与实施权益主体;实施与国外先进经验的,先进课程模式和高效的课程管理体制,特别是在课程出口标准、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模式上与国际一流水平保持接轨了。在保持传统优势课程基础上,为适应工程应用,增设各方面多学科交叉体系课程,注重工程、科学、技术和非技术之间的管联,突出工程理论课程与工程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以及辩证发展之间关系。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要有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

1.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都是以课程为抓手,以课堂为载体,因此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结合专家评价、同行评价、企业反馈、专业报告、教师调研、家长反馈、学生反馈等机制,大力开展课程体系建设评价工作。逐步实现课程体系建设动态化,评价工作常态化,评价过程简单直接化。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优质高效。为制定高效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提供依据。

2.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标准。教育部大力推行“双一流”工程建设,无论是不是双一流高校,无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以课程质量的提高为核心,以一流的课程建设为目标,围绕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目标、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成效,建立一套包括专家、同行、企业、教师、家长和学生评价在内的、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形成课程体系年度评价标准、近期目标评价标准和远期规划评价标准,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监督体系建设。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自我监督,建立教育督导组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将过程和结果反馈给课程主管部门,加强对课程体系各个阶段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调研,组织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研讨和总结。及时反馈社会、专家、学生和教师对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课程体系质量评价框架,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公开评价,对每门课程依据市场调查、行业标准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制定具有创新知识内容的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明确学生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后可以达到的预期成果,对达不到预期成果的制定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严格的问责方式,以保证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完成课程体系质量标准。从课程体系建设的源头控制每一步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时效应,采用课程体系评估、认证、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以及学术质量评估等方法来维护教学质量。

4.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课程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把课程建设和改革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设立校、院、系三级课程建设委员会,对课程体系建设具体管理和指导,利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督导组和学校、学院两级专业评议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对课程体系建设实行动态管理监督。课程作为教师传授技能的直接依托,对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课程教育,支持课程建设的常态化、动态化和共享化是应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合理持续的经费支持,保证分批建设计划的实施,持续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课程体系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凤阁, 马少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30(01):16 -18.

[2][4] 高 心, 黄勤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06): 103 -106.

[3]  徐纯,连晓庆,张宇.德国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课程建设特征与启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2):11-16.

作者:张奎

基于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论文 篇2: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政府招考机构中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应用

[摘 要] 文章着重讨论8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政府招生考试机构中实施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的应用,以不断提高招生考试工作质量,确保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招生考试事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原则;招生考试;体系;持续改进

[作者简介] 黄晓京,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常务副会长,研究生,高级工程师,ISO9000和ISO14000国家注册审核员,研究方向: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管理,广西 南宁,530028

政府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招考机构)独家承担普通高校招生等4项国家教育考试项目、教育部设立的多项全国性学校统一考试项目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办的多项社会考试项目的实施。这些考试项目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为高校和考生提供“公平、安全、科学、准确、规范”的招生考试服务,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考生及家庭的前途命运,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招考机构导入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并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招生考试质量管理水平和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公众的水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阐述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和互利的供方关系。这8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工作者多年来质量管理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是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本文着重讨论8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招考机构中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应用。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一)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认识

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组织将无法生存。因此,任何一个组织(工业、商业、服务业或行政组织)均应始终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将理解和满足顾客的要求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以此来安排组织开展的所有活动并提供顾客所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招考机构的顾客就是招生考试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外部顾客: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省级教育厅、委托方、考生、招生院校以及考生所在学校等;内部顾客:本招考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在代表考生权益的情况下,各地招生办也可作为内部顾客。招考机构必须理解和满足上述顾客的需求,自身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在ISO9001标准中的“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条款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转化并得到满足。因此,招考机构应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区关于教育、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教育考试项目的计划、政策、规范等,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省级教育厅所颁布下达的招生考试的各项标准、政策和行政规定以及社会考试项目的计划、规范等,承办特定单位部门所委托的命题和考试项目的委托书,命题、招考、录取和资讯服务受益方(包括考生及家长、招生院校、委托方、考生所在学校等)当前明确的要求和潜在要求,如安全、准确、方便、知情和选择保障要求等。

招考机构应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顾客的呼声和要求,结合对上述与顾客需求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计划等的理解与把握,按“5.3质量方针”条款和“5.4.1质量目标”条款的要求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包括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按“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条款要求对顾客要求开展的各项目招生考试的具体方案、计划等进行确定并按程序进行评审并及时与顾客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调整。按“7.5.4顾客财产”条款的要求,各业务处室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在本招考机构控制下或被采用的顾客财产——国家教育部等及各委托方制订、下达的各类公文、资料和来自考生的数据信息等,要做好编号、分类、归档的识别和清点、接收等验证、验收和保护、维护、保管等工作,以防止出现丢失、损坏、漏密等损坏顾客利益的现象发生。按“8.2.1顾客满意”条款的要求,采用主动收集或被动收集的方法,调查分析顾客关于招生考试工作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意见等,以便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对本单位工作作进一步改进。按“8.4数据分析”条款的要求,对顾客满意调查、咨询和申诉的处理、服务工作质量检查、各配合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内部审核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按“8.5.2纠正措施”条款的要求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按“8.5.3预防措施”条款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从而达到“8.5.1持续改进”条款规定的持续改进的目的,努力达到和满足顾客的需要与期望。

二、领导作用

(一)对领导作用的认识

组织的领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能将组织运行方向与组织宗旨统一,并创造一个全体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氛围和环境。领导者是组织自身管理的推动者。为此,领导者必须负责对包含在组织运行方向之内的质量方针和组织前进目标之内的质量目标、组织的环境与科技进步、组织总体工作的持续改进等进行策划,并对组织机构的设立与职能的分配、顾客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予以确认,带领和指挥、协调全体人员去实现组织的宗旨、方针和目标。

(二)领导作用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最高管理者应按“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条款的要求确保教育部、各委托方等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同时按“5.1管理承诺”条款的要求承诺在招考机构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和提供实施的证据;按“5.3质量方针”条款的要求,确保把“办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事业”的理念融入到质量方针中;按“5.4.1质量目标”条款的要求,确保公平准确、顾客满意度、安全性、科学性、规范性等质量目标包含了满足服务所需的内容并且是可测量、可操作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按“5.5.1职责和权限”条款的要求,确保各业务处室和各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得到了明确规定,以确保各质量目标及其量化指标能确实落实到各处室和各级工作岗位;按“5.5.2管理者代表”条款的要求指定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其代表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负责。按“6.2人力资源”条款的要求开展人员培训工作以确保其具有的工作能力能胜任所担任岗位和职位的要求。按“5.6管理评审”条款的规定主持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三、全员参与

(一)对全员参与的认识

组织的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通过组织内各职能、各层次人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活动来实施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级人员的意识、能力和主动精神。因此,组织内人人充分参与是质量管理体系良好运作的必需条件。组织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人员激励这两大管理职能,将具备适合岗位上所需的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配置到相关工作岗位并不断提高其素质水平。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组织则会获得最大收益。

(二)全员参与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按ISO9001标准中“5.5.1职责和权限”条款的要求,招考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管理者代表、本机构各分管领导及办公室确保各处室和各级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明确规定,同时办公室要协助最高管理者传达和解释有关职责和权限的事宜,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按“6.2.2能力,培训和意识”条款的要求,组织应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员工的能力和意识能胜任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并不断提升素质水平,以适应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按“8.2.2内部审核”条款的要求,开展内部审核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员同时可采用自我评价等方法,根据分解到本岗位的命题差错率、录取误差率、顾客投诉率等具体质量目标评价自身工作业绩;按“5.6管理评审”条款的要求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工作人员同时可根据各自的目标总体评估其业绩,以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

四、过程方法

(一)对过程方法的认识

任何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如招生考试历经立项、计划、命题、评卷、投档、录取等过程。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及其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工作的过程就是去确认和使用与该项工作相关的各项条件与资源,从而实现完成该项工作的目的。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个或几个的输入。

过程方法就是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其包括识别过程、确定过程和控制过程,过程方法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二)过程方法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按ISO9001标准中“4.1总要求”条款的要求,系统地识别执行考试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是“5.管理职责”条款、“6资源管理”条款、“7产品实现”条款及“8测量、分析和改进”条款所表述和要求的这4项基本过程,每一个基本过程又由若干个子过程组成。如在“7产品实现”这个基本过程,又由“7.1产品实现的策划”条款,“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条款、“7.3设计和开发”条款、“7.4采购”条款、“7.5生产和服务提供”条款、“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条款所表述和要求的这6个子过程组成。如对于“7.5生产和服务提供”条款其中的“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条款的要求,招考机构首先要通过文件(公文)分布和发表、会议上传达与沟通、组织培训、临场指导等方法和手段,确保所有参加招生考试的工作人员能获得表述合法性、保密性、公正性、公平性、安全性、准时性、准确性、可信性等服务特性的信息;其次,通过发放和传达文件、制度上墙、培训指导等手段,确保各相关工作人员获得并掌握各相关作业指导书、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的要求,然后按各项要求的配置,使用和维护好各类技术和监控装置,并针对招生考试业务工作的前、中、后关键环节,按相关服务工作质量检查的规定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监督和检查。当发现不合格和问题时,立即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改进措施;再次,对命题、考试、录取等工作中先后产生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各业务处室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接收、移交和交付过程,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最后,当每项招生考试工作结果,应按照《咨询和申诉处理程序》、《顾客满意调查程序》等规定完善后续工作并进行业务总结,以利不断进步。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一)对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认识

管理的系统方法实质上就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去实施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是由若干个相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管理的系统方法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这些过程以什么样的顺序存在,并以怎么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运作,从而合理地采用资源共享、综合有序的管理方法对这个系统进行有效地运作和管理,帮助组织提高实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管理的系统方法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ISO9001标准中“4.1总要求”条款按照管理的系统方法这一管理思想详细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方法和逻辑步骤。按此条款要求,执行考试机构应先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各处室中的应用,即以“7产品实现”条款所表述的内容为主过程,而为达到产品实现,必须按“5管理职责”条款、“6资源管理”条款、“8测量、分析和改进”条款所表述的内容为过程而围绕“产品实现”的主过程在各环节进行应用;然后,确定这些过程(包括子过程等)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收集和汇总国家关于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相关的工作细则、手册、计划、方案、规范等,作为有效运作和控制这些过程的准则和方法,调集招考机构的内外人力资源,并配置足够的办公设施、器材、通讯、交通运输、监控装置等基础设施和满足保密、安全、卫生、方便、照明、进出有序等要求的工作环境,以支持产品实现主过程的运作。通过实施顾客满意调查、内部审核、工作质量检查、不合格控制、数据分析等程序,测量、分析和改进这些过程,并严格执行各相关准则和方法,以实现对这些过程预期的目标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六、持续改进

(一)对持续改进的认识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都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直至更新的过程。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改进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以提高质量管理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是组织的永恒追求和永恒目标,也是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二)持续改进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按ISO9001标准“5.1管理承诺”条款要求,招考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首先承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按“5.3质量方针”条款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按“5.4.1质量目标”条款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要求,质量目标含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确保招生考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按“5.6管理评审”条款的要求,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由最高管理者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服务招生考试过程的改进及涉及到相关服务项目的改进等的改进措施及改进计划并实施。与“7.3设计和开发”内涵相同的命题管理及信息技术研发,与“7.4采购”条款内涵相同的配合单位的管理,与“7.5生产和服务提供”条款内涵相同的服务提供过程及其命题、考试、录取服务提供过程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保密能力的确认等过程,与“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条款内涵相同的监测装置的控制,等等。上述过程及其子过程,都应在其活动的适当时机予以持续改进。按“8.2监视和测量”条款要求,从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这4个方面开展服务质量检查和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和数据。按“8.4数据分析”条款的要求,提出招生考试服务特性的趋势以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按“8.5改进”条款的要求分别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针

(一)对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认识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成功的结果取决于活动实施前的精心策划和正确决策,而精心策划和正确决策即有效决策由以充分占有和分析足够的、可靠的、准确的反映事实的信息和数据为基础,同时还要确保需要者能及时获得上述信息和数据。在决策过程中应采用统计技术对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活动,以确保决策活动本身的水平符合形成最佳决策方案的要求,而最佳决策方案就是那些有针对性的、付出较小而获取较大的有效决策。

(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按ISO9001标准“4.2.4记录控制”条款要求,各处室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在办公室的统一管理下为招生考试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有效性证据而建立记录,并得到应有的控制。按“5.5.3内部沟通”条款要求在领导与各业务处室之间、各业务处室之间按准确、迅速、保密的原则有效进行沟通和传递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按“7.2.3顾客沟通”条款的要求与教育部、政府相关部门、委托方、考生、家长等顾客及时准确沟通和传递招生考试的相关信息与数据;通过按“5.6管理评审”条款的要求、“8.2.1顾客满意”条款的要求、“8.2.2内部审核”条款的要求、“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条款的要求、“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条款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招生考试服务各个过程、服务特性、各业务处室及相关岗位完成质量目标的符合性及服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监视、测量、评审和评价,并提供足够的、可靠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运用“8.4数据分析”条款的规定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基于事实的分析,为招考机构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证。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一)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认识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组织的生产活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序越来越高。供方或合作伙伴提供的高质量的原辅料、零部件、服务等是组织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基本保证。随着顾客对组织提供产品的满意度的增加,给组织的产品市场提供了进一步扩大的机会,同样也给供方或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的原辅料、零部件或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形成了组织与供方互利的局面,达到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的。

招考机构的供方主要是为其提供办公和业务所需要的物资和相关服务的供应商、参与软件开发的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合作伙伴主要是相关配合单位,主要是:(承办评卷业务时)考试委员会、(承办招生考试业务时)各地方招生办、相关学校或院校、(承办印制考试资料之时)印刷厂、(代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之时)武警、军区、公安、保密、消防、交通、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

(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ISO9001标准中的体现及实施措施

按ISO9001标准“7.4.1采购过程”条款的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进行控制;一方面,对于物资及服务供应商,所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供应商应具备足够的能力满足招考机构的使用要求、政府采购法令的要求、教育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委托方等顾客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相关要求,重点控制与保密、安全相关的试卷资料等重要物资,其他类型的物资作一般控制;另一方面,对于各相关配合单位,除按“7.4.1采购过程”条款,还应同时按“4.1总要求”条款中关于对外包过程控制的规定等,对相关配合单位按是否能满足招考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标准、计划等的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对于可以选择的配合单位,按评价和考核合格的结果进行选择、确定,对于因法律法规及体制规定而必须共同工作的配合单位,应将各项相关要求在双方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并确定共同工作及相关配合的准则和要求。按“7.4.2采购信息”条款要求,实施物资采购活动的采购申请、采购计划、采购订单或者合同等,必须列明所采购物资的质量要求等;对于各配合单位,通过发放和传达各招生考试工作文件、实施方案等公文以及签订责任状、合同或者协议等,针对不同的配合单位明确外包业务的各项质量要求。按“7.4.3采购产品的验证”条款的要求,对于采购的物资由办公室实施清点、核对采购品和合格证据等进行验证验收工作;对于外包服务的验证,由各业务处室按照服务质量检查的要求并依据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计划、方案等的规定对相关服务活动实施验证,从而从两个方面控制采购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以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应按“8.4数据分析”条款的要求,各业务处室对开展阶段小结、工作总结、各项服务质量检查与评审和评价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物资和服务供应商、各配合单位等所作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肯定并给予鼓励,进一步促进组织与供方的合作关系,增进供方改进的积极性、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共同取得顾客的满意。

九、结 论

8项质量管理原则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和建立、实施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贯彻8项质量管理原则与ISO9001标准的相关性体现在使组织在方针策略决策上、在目标的达成上、在运作质量和效率上、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以及明确的方向与理论,“领导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推动力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员参与”提供了整体团队基础以获取最大收益;“过程方法”提供了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方法以提高过程运作的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提供了系统统一的组织并通过系统地管理一组过程而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持续改进”提供了自我完善和适时更新的机制,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提供了客观科学稳健的决策方法,为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证;“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提供了长远稳定的市场地位,促进了组织与供方的相互依存关系,优化了成本和资源并增强了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招考机构应将8项质量管理原则系统地应用于ISO9001标准中,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及省区的招生考试的政策、方针及规定,不断提高招生考试工作水平,为高校和考生提供“公平、安全、科学、准确、规范”的服务,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招生考试事业。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08/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

[2]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S].

[3]卓山元.2008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作者:黄晓京

基于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论文 篇3:

再造管理体系

当前,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问题正在困扰着认证行业,制约着认证事业的发展,从科学发展的观点上看,如果能够将管理体系通过业务流程与组织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绩效(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营造一种科学发掘的软环境,这种对管理体系的再造拇促进管理体系的突破式改进,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总结与分析

1 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ISO9000系列管理体系标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管理工具,满足了当时各类组织的管理需求,成为采用最广泛的一种现代管理工具,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组织从粗放式管理迈向了标准化科学管理的新时代。各组织的质量意识、质量文化及产品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培养锻炼子一大批管理型人才,对组织现代化管理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管理体系标准的不斷推行和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管理体系有效陸的问题目渐突出。目前,“两张皮”现象越发普遍,成为了困扰业界的顽症,严重影响了管理体系的生命力,成为组织持续改进的极大障碍。管理体系标准如何能结合组织实际,成为提高组织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多年推行贯标的组织如何能进一步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

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是否因此就裹足不前,甚至悲观失望?我们应如何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管理体系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管理实践中积淀的宝贵经验。

客观地说,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这与我们认识管理,掌握管理这门学科的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

在我们贯标认证初期。管理体系标准刚刚引进,大家对标准以及标准所蕴含的管理学思想都只是一些初步的、基本的认识,而且更多关注的是认证的结论,对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有效运用尚未能充分关注。当然,初期组织引进管理体系。对规范管理,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和思路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而对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注则日渐突出。

与此同时,在推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着的管理实践使我们对管理这门学科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管理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它的不确定性,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照搬的经验,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针对一个管理问题,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加以解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十多年贯标历程中逐渐认识到并亟待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所以说,上述管理体系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偶然的、不正常的、而是我们管理历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它为我们正确地认清问题的根源,实现下一步管理体系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目前,管理体系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性改进的关键时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实际上,在十多年的贯标历程中,我们对管理体系一直在进行思考和完善,处于“量变”的积累时期。当现在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管理的本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时,我们更需要突破,实现管理体系改进的“质”的飞跃。

管理体系再造是实现管理体系突破性改进的有效手段

1 突破性改进需要“再造”。

如何实现管理体系“质”的飞跃,实现管理体系的突破性改进?管理体系再造为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里,我们可通过提出“再造思想”的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的“再造图”对此进行具体的阐述。

如下图所示,管理体系的改进同样伴随着漸进式改进和突破式改进。如果将ISO9000标准的引入、应用作为组织经过长期自身探索后的第一次管理体系的突破式改进(如图从点A到点B),那么,经过十几年PDCA循环的漸进式改进(如图从点B到点C),今天管理体系已经到达了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C,之后要么实现由点C到点D的跳跃,要么沿点C下滑,我们不能犹豫、观望,更不应放弃,应在多年积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管理体系再造,实现由点C到点D的突破,实现管理体系由“要我贯标”向“我要贯标”,即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

2 管理体系再造是在总结、继承管理体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大的提升,而不是对原来体系的否定,更不是推倒重来。

实际上,上图对我们管理体系的改进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说明。管理体系再造是建立在我们十多年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引进管理体系之初,组织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看成是一个突破性的改进时期。之后,我们十多年的管理实践也一直在实现我们管理体系的渐进式改进,处于“量变”的阶段,而目前的管理体系再造正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在总结、继承管理体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大的提升。

有些体系管理者有这样的疑虑:在以前长时间的体系管理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组织通过管理体系标准的引入和推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提出管理体系再造,指出了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原有体系的诸多不足之处,是不是对以前工作的否定?是不是要将管理体系推倒重来?通过上述的分析,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以前长时间的管理实践,才使我们对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是我们长时间的渐进式改进,为我们今天的再造和突破提供了契机和基础。管理体系再造,不仅不是对原有体系的否定,更是对原有体系的完善和提高。

3 “管理就是实践”,管理体系再造正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符合管理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就是实践”。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在“关于过去一个世纪质量的谈话”中提及日本的质量革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将在此澄清一个错误的概念,一些人认为如果戴明和我没有为他们(日本质量界)上课,则日本质量革命将不会发生。这种想法偏离了事实……我们仅帮助日本做了某种程度的起跳罢子……日本质量革命的无名英雄是日本的管理者。”

以上这段发人深省的话与“管理就是实践”可谓异曲同工。

让我们来领会“管理就是实践”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能读懂管理这门科学,才能领会ISO9000系列管理体系标准的实质。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正是对管理科学的最恰当的诠释。

管理体系再造就是建立在十多年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将来的再造活动中,更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再实践,以实现管理体系的突破性改进。这完全符合管理这门学科的基本

规律。

管理体系再造的推行及其基本思路和方法

1 管理体系再造的推行。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首批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一直在实践、总结和提高,并不断寻求管理体系改进的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将管理体系有效性作为关注焦点,结合组织实际推行增值审核,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新举措都是我们践行向组织提供有价值的认证服务,而管理体系再造,正是中心在以上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潜心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新突破。

目前,管理体系再造工作已迅速在全国的获证组织中层开。截至2007年9月,中心已经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举办了,管理体系再造一原则与框架、“管理体系再造一方独和实践”培训班,有数千家获证组织近万人响应,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普遍反映,管理体系再造针对目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瓶颈”和“症结”,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结合组织实际运用再造思想会使管理体系的改进迈向新高度。与此同时,中心也加大力度对所有审核员进行了再造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致力将这一新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务到组织中去。当前,管理体系再造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2 管理体系再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管理体系再造的指导思想包括:认识管理的本质,掌握管理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树立“大质量”的观念,运用管理的系统思想,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走出僵化理解标准到活用标准,回归到组织实际的经营系统中去,真切理解“过程方法”的内涵及其应用等方面。

中心的管理体系再造研究成果从战略,体系、过程、目标、环境等五个方面将再造思想导入到管理体系中。在实践过程中,按“原则与框架”和“方法与实践”两个模块分步骤展开。“原则与框架”模块旨在解决组织及其管理者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即告诉人们什么是再造。“方法与实践”模块主要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即告诉人们如何再造。基于此,中心研发出了管理体系再造系列培训课程,以及针对具体组织的管理体系再造指导方案。

在培训课程中,将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的战略,体系、过程、目标、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成功要素进行详细的讲解和阐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具体思路和改进工具,并辅以实际的案例和练习,其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大家真正理解和掌握管理体系再造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管理实践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终提升组织的经营绩效,彻底根治“两张皮”的顽症。

作者:黄金夫

上一篇:关于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的高层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