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摘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德育越来越受到过多的关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要注重对德育进行深透,以此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品德和情操,本文重点阐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绽放德育之花,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基于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论文 篇1:

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伴随着这样一种情况,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的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开始教育过程的创新,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和引导性,本文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界定,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手段,阐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体验式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率,最终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手段;体验式

0引言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展,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应用型教育学科,具有比较强的专业特色。目前围绕着人才培养方式,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开始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目前大多数专业教学还是围绕“讲和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模式,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迫切需求提升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型,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笔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一线的专职教师,根据自身的认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和专业教学特征,认为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就能改变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目前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的总体方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实践环节要求正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大多數院校的最终教学效果确实不尽人意,这也就凸显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也就间接制约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1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体系不完整

目前高的职业教育从国家到地方,重视的程度不断提升,也越来越强调和社会需求接轨,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是停留在理论讲解方面,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弱,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没有一种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指导,各个学校和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学的最终结果就很难把控,这样一种背景下迫切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教学。

1.2教学的实践课程比较单一

笔者在实地走访和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有一定程度和比例的实践教学,学生也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实践知识,但是由于目前实践教学大多数在实训室内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收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学生短时间的训练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就造成一种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依然和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的专业学习现状。

1.3教学安排与实训内容不能较好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虽然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等一系列的教学文件来指导教师授课,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的监督过程中很难把控,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随心所欲的改变教学内容和实践手段。这样一种自发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达到和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实践的最终目的也就很难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2关于体验式教学概念

在19世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思想,而艺术设计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支持下而提出来的,强调注意情景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意学生的实践体验。而艺术设计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是指借鉴当前企业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自主学习。在设计课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着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在实践积累中体悟设计的真实价值。

3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实践的运用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在设计中融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实践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课程内容记忆。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的经验,探索了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入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经验探索了不同的融入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终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较为熟练地专业技能。

3.1以“专业工作室”为基础,营造情境教学,增强专业的体验式效果

“工作室”制度在目前很多的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中均有设置,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工作室的特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摆设或者是为了提供一种应付检查的场所。笔者所认为能够融入“体验式”教学的工作室环境是一种模拟设计公司场景而建立的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教师模拟公司的负责人或者客户,而学生模拟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在工作室内上课的模式采用设计公司工作的场景,切实以真实工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使得大家的在学习环境中能够以一种较真实感受来体验工作环境,使得学习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实现较为理想对接状态。

3.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实际项目为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以实际项目为主体才能有有效的体验模式,这就要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以理论教学体系结合实际项目的实操相结合,在实际项目中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到最终的方案创作设计,从体验式教学的交到,坚持以项目为实际的引领,体现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學思路。

3.3完善教学内容,制定较为完整的体验式的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完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保障,笔者所在的艺术设计系相关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到教学形式的安排、教学场所的安排,都经过比较严格的专业教研会议讨论后通过实施。例如在部分需要动手操的练习内容一般都是在手工绘图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完成,对于材料的认知和了解一般都是材料展示中心,针对方案绘图设计以及方案汇报,一般都在工作室内完成,部分实际项目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内完成。同时针对在每一节课程的教学安排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教学实践计划表,以用来指导任课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内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在体验式的教学内容学习结束以后,还要填写实训手册,针对自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反思,促进今后学习效果的提升。

4结束语

经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程改革实践,针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的现状,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一体验式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量,提升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同时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完备的教学手段为设计形式,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最终为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

[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3]钟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力宇(1982~ ),男,浙江绍兴人,职称: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会展策划;

许灿,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助教。

课题:本文系《2015年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张力宇 许灿

基于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论文 篇2:

让“德育之花”在小学美术课堂绽放

◆摘  要:摘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德育越来越受到过多的关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要注重对德育进行深透,以此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品德和情操,本文重点阐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绽放德育之花,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策略

美术学科主要是通过学习美好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生活当中的善、恶、美、丑,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启迪。如果学生不能对善、恶、美、丑有正确的评判,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将德育滲透其中,以此让学生在习得美术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程内容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的内容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年龄段来进行划分的,对于低年年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发其兴趣,主要是从儿童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进行着手。中年级阶段的学生,会增加一些人文欣赏的课程,会着重塑造表现、设计、欣赏等方面的要求。美术教育领域又可以分为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这两个板块,其中就会涉及一些花鸟、山水、人物画、民间艺术等,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所出现,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丰富性,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结合不同的艺术领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提升课程趣味性

小学美术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其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释放学生天性,例如有的小学生喜欢玩橡皮泥,说不定以后就会成为建筑师,喜欢到处涂鸦,说不定会成为大画家。当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之后,进行德育教学时能够更好的提升渗透效果。通过小学美术课程所具有的丰富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堂所具有的魅力,进而更好的渗透德育。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往往会采用小组讨论、名家交流、拓展等的方式。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将德育渗透其中,能够采样更多灵活化的方式方法,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更快,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对德育进行渗透,也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时进行渗透,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知识与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更好的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教育处于表面化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相对忽视德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处于表面化的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仅为学生讲解一些美术知识,重视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相对忽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而这样开展的美术教学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能够认识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缺少实践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习惯的采用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学生则相对比较被动,整个的教育教学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仅仅学习到一些表面的知识,但是缺乏对美术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美术知识并没有得到落实,也没有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渗透。而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美术知识学习枯燥乏味,也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单一性的问题,要注重将美术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对策

(一)以课堂为载体,渗透德育

除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之外,课堂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德育知识,真正的将德育落到实处,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渗透德育,更好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快乐的回忆》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并不要着急让学生进行绘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基础,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自己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快乐。这样主题的设置,会让一些学生感到紧张,一些学生会自我怀疑,自己讲的故事是否是快乐的,快乐的事情有很多种,不知道要选择哪一个?学生会存在这些顾虑,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自信,让学生能够做到尊重他人,保持安静,认真的倾听别人分享的故事,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也为之后的美术绘画的作品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尊重他人,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课堂载体作用,让学生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在习得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积累相关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知识内容与德育之间的结合点,以此让学生融入到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课堂载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徜徉在美术世界氛围中,习得美术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更强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效果。

(二)构建完善环境,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渗透德育,要注重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举办有关野生动物知识大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野生动物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很多野生动物数量都在不断的减少,甚至很多动物都无家可归,这些动物可能被杀害或者贩卖,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视频内容的观看,引发学生的同情心,也让学生意识到珍稀野生动物迫在眉睫。当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利用美术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或者是板报动画的形式,集中宣传珍惜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为社会发展塑造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氛围。又如,在学习《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民间玩具。在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搜到的玩具,有的同学带来色彩鲜艳的风筝,有的同学带来泥咕咕、布老虎、木马等,同学们在一起观赏、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玩具背后的文化故事,为学生创设文化学习的环境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德育环境,能够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融入到这种环境氛围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才能够将知识内容和德育相互融合。在对外在环境进行塑造时,要能够为学生塑造比较感兴趣的元素,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其中,并体会到小学美术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德育知识的学习之中,提升德育渗透教学效果。

(三)发挥示范榜样作用,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灵魂的工程师,这就需要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发挥对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例如在学习《我设计的自行车》相关知识内容时,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借助吸管、胶水、剪刀等制作出自行车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提供给学生有限的素材,可能会对学生的思维有所限制。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搜集一些材料,制作自己想象中的自行车的外形。在具体的制作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旧纸板、易拉罐等给学生进行演示,当学生有明确的自行车制作方向之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制作自行车?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示范,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融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能够在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学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美术知识所具有魅力,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榜样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这种榜样学生比较熟悉,也具有比较强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相互学习,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此外,也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群体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异,进而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德育进行渗透,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知识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发挥课堂对学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作用,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德育知识,真正的将德育落到实处,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要能够在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学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美术知识所具有魅力,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德育环境,能够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有关德育渗透的相关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傅乔治.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34-35.

[2]徐春芳.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之寓德于美[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74.

[3]张莉.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35.

[4]贾云峰.德育渗透小学美术学科之初探——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00-101.

作者:马琳琳

基于教学体系的美术教育论文 篇3:

行是知之始

黄红光?HUANG HONG GUANG

1988年师从于中国美术学院胡良勇教授

1994.8毕业于浙江师大美术系,现为浦江仙华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

获奖情况:

浙江省中等学校美术专业教师绘画特长现场比赛中获一等奖

金华市中等学校美术专业教师美术现场比赛获一等奖

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写生比赛获一等奖

浦江县校园文化艺术节获教师作品一等奖

浦江县中等学校艺术讲座比赛获一等奖

论文《地域化、生活化对美术教学建构的思考》获县一等奖

执笔课题《书画特色资源与乡镇中学美术课程合理整合的研究实践》获金华市第四届

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

执笔课题《地方课程资源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获浦江县2009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市“教改之星”银奖

主编校本课程《书意画韵》在金华市中小学优秀校(园)本课程评比中获一等奖

山水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比赛中被评为优秀作品等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黄老师,您好!您从事美术教育多年,不但教学成果颇丰,而且教育研究成果突出。请您谈谈浦江美术教育的现状。

黄红光(以下简称黄)浦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而浦江民间文化艺术也名震中外,起于清代的竹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麦秆剪贴画,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剪纸艺术,被中外人士称为“迷人的艺术”,风格秀丽,质朴大方,令人叹为观止;而起于明代的“迎会”,以会桌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灯会”,融书、画、工艺于一体,人物灯、竹丝灯、板龙灯、走马灯、灯种繁多,各呈风彩,深受中外人士赞誉;“浦江乱弹”,曲调激越高亢,优美流畅,为婺剧主要声腔,流行于浙、赣、皖等,浦江有“中国书画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其中的浦江乱弹、板凳龙、麦秆剪贴、郑义门营造技艺、迎会和剪纸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彰显书画艺术,自1995年始,县里每三年主办一次中国书画节、每年的书画展销会、以及平时活跃的高规格场馆作品展等等,这对我县美术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很大的益处,无形中提升了人的审美能力和思想观念,社会上学习书法和绘画的风气很盛,与此同时,浦江教育局也为书画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相应平台。先后建立了马良艺校、书画小学及一些大专院校的书画教学基地等。我们的美术教研员针对当时的特色教育曾提出“错位发展?分层递进?多元综合”的美术教育理念,多所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实际,综合地域文化特点、自然条件等因素,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特色教学发展方向。如:浦江实验小学的书画教学、浦阳四小的纸版画、中余小学的树叶拼贴画、杭坪小学的剪纸、岩头中学的中国画教学等等,在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域文化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中有的学校已成为国家级、省级的特色学校。浦江的美术特色教育可谓色彩纷呈,美不胜收,教研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美术教师参加地域文化(麦秆贴)博物馆的开馆仪式、每学期的写生教研和常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结合师生书画展等等,用活动促进教学,尽力打造学科的独特个性,这也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展示平台。美术课题研究也硕果累累,近几年,“基于星级激励的写字教学研究”、“从兴趣到素养——儿童水墨画课内外活动资源的整合与实践策略研究”、“书画特色资源与乡镇中学美术课程合理整合的研究实践”等十几项研究课题在省市获奖。可以说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加上浦江美术教育的欣欣向荣,我作为美术教师其中的一员,深感荣幸。

我在长期创建美术特色过程中,发现现在的美术特色教育,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虽是大众性的,但不是全面普及的特色教育,即使有的学校编了校本课程,也是为特色而特色,那么如何把本地域文化融合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去,使学生能了解和传承本地域的文化特征又能借助其为更好的理解、学习现行美术教材服务,使特色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而且现行美术教材本身也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师生的需要,首先,新编美术教材强化了美术设计的工艺性。现在使用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淡化了美术门类,同时改变了过去以画种为主线的编法,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但实际上给一些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出了道难题,很多学校由于资金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上工艺课难度相对较大,学生不可能看到精彩的制作工序或者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也没有制作空间和展示平台;而且学生准备的材料不足,在工艺课上,学生在材料的准备上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有的也只能是小部分。其次,新编美术教材本身留有空间给教师安排课程资源开发,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材的设计者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专职美术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这其实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地域文化与教材的整合很有必要。

沈:黄老师,你作为浦江一线美术教师,请谈谈怎样去完善浦江现阶段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黄:新课程标准为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而浦江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犹如取之不尽的宝藏。筹建地域文化资源库,重新梳理,找出文化共性,与美术教材整合实践,最终形成新的特色。我把整合研究大致分成三个过程:

1、思想

我的老家在浦江县岩头镇辖内的礼张村被称为“中国书画之乡”中的书画之乡,当地民间书画群众基础雄厚,许多农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涂涂画画,具有浓郁的书画文化的氛围,特别到过年过节时,浦江风俗中有迎会、迎龙灯、挂太公、摆祭等等,这些都与美术有关系,自己有时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学校后来把书画,特别是中国画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乡下初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要想有所发展其实是很难的,当时学校聘请同乡著名画家来校讲座、当课外辅导员,邀请县内外的美术专家、名师到校指导,鼓励美术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等等,在教研室、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特色教育发展很快,随着美术教育观念的提高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我从为指导学生的获奖为最终目的的思想中解脱出来,逐渐把中国画元素纳入到美术课教学的尝试中,从而起到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校当时以市教研课题为研究平台,编辑校本课程,改善校园艺术氛围,中国画教育成果斐然,后来评为省书画特色学校。

2、探索

1、整合教学,是在原来教材基础上把优秀的地域文化元素引入、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亲和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想象空间。但这里也要把握一个度,过分强调“地域性”,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解祖国的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念所背驰,因而我们在讲述地域文化时,能把它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内,也可与世界上其他艺术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教学,让学生从教材单一技法的学习中转换到置于中国艺术的大传统、多维立体的动态学习中,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花鸟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用线上都有一个比较和认识、想象和拓展的空间。

(1)以线为载体,从生活中感悟美、体验美、表现美

我把用“线”的表现作为学生课堂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用线是中国绘画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表现技法,从出土的石器时期的彩陶、岩画、地画上发现,我们的祖先很早用线来描绘对象。早期的书画理论中,古代的画家和理论家就把“骨法用笔”定位为中国绘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五代荆浩的《笔法记》等,线是最具抽象意义的,能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发泄,不同形态的线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情绪下画的线,其形态也不一样。易于表达是线的特性,因而更适合学生课堂练习。浦江的特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书画、麦秆贴、剪纸、竹根雕、迎会等等,这些地域文化特色中的艺术元素都有“线”元素在其中,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是整合课程的主要表现手法。

传统的线教学模式偏重线的“提、按、顿、挫”的变化,着重线的韵味和对象客观的描绘,这种过于关注和强调线本身变化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来说无疑会挫伤他们的想象力。用“线”描绘生活,如何用线快速描绘对象的基本特征,在抓住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张开学生个人的想象空间,允许发挥,进行大胆的再创造,线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尝试构建有别于小学的纯线描和大学重技法(速写)的美术教学方法。

(2)挖掘学科间的共性教学

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学生审美和想象共同参与结果,除到生活中去找寻创作源泉外,我们尝试与语文、音乐、科学、计算机等学科进行“关联性”教学。如:在一个语言文字形成的意境中,通过音乐的情感渲染、多媒体的直观呈现等等所形成的创作情感气场,使学生能动的对文字描述展开想象,进行有情感的创作。

(3)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能力,参照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建立新的美术教育学生评价体系。

①新课标要求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而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增加一定数量的艺术欣赏课,通过教师的点评、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懂得外表美不等于“美”,心灵美才是真美,是永恒美。

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评价的建立要从学生的合作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等各方面去构建,实现以美术教师为主、同学、家长、学生自己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第一步,美术活动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对活动(课堂作业)进行评价、老师点评;第二步,家长以写评语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平时的创意);第三步,同学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和总评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缺优点。

3、整合

以课题带动学校的美术教育,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营造学校艺术氛围。

把省规划课题作为我多元整合教学研究的平台,课程整合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课题的结题阶段作为我多年研究的总结。对地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传承和创新是每个美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突出地方美术特色教育,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在开发、利用和整合过程中与教材相融,传承和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在课题的研究期间,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从而超越自我。

课题以“线”为表现手段,研究学生如何用画笔以线的形式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研究地域文化中的线性与绘画用线的关系,发展学生个性、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形成具有新课程教学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构建引导创新、积极学习与开拓的教学理念。

沈:黄老师,浦江的美术教育经过一系列的完善,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在多年的美术整合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特色从县级、市级到现在的省级书画特色学校、主编的校本课程作为教材一直在学校使用、与执笔的课题《书画特色资源与乡镇中学美术课程合理整合的研究实践》都获得了市一等奖。成绩的取得与教研室、学校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1、重视师资培训,送美术教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与特级教师结对到湖南大学 培训、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等等,促进了美术教师的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特别为校园艺术氛围的形成做了大量的工作:重建、配置完善美术教室,国画教室等专用教室,用书画作品装饰教室外走廊、办公室;计划下学期筹建书画长廊,展示学生美术教学成果和陈列地域文化作品的场所,使之逐步具备美术馆的功能。

2、参与学校活动,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都有美术参与的身影,如: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在我校的揭牌仪式上,200名左右学生与留学生一对一现场互动,我校学生把现场画的速写作为礼品赠给留学生,并获得了好评。在我校承办的浙江省生活英语实验室现场观摩会中,学生参与了实验室的外墙装饰和室内设计。语文课读本的插图和封面设计等等。

3、2011年12月,学校申请立项了一省规划美术课题《地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线、面”整合研究》,邀请省、市教科院(所)和教研室专家、中国美院教授来校指导,对美术课程和浦江地域文化的挖掘、整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承办县初中生书画现场比赛、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比赛、中国美院学生留校速写作品展等等,这有益于学校艺术氛围的形成和全校师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沈:黄老师,请你谈谈你对浦江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黄: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浦江地灵人杰,有深厚地域文化的支撑,浦江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素材可挖掘、可利用。教材、地域文化和线表现等的整合教学,既要重视传统的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又要抱着多元性、开放性的态度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吻合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之路。而且如何理顺美术课程和地域文化的整合尺度,美术生活化如何深入,在初中阶段强化线表现是否合理等等都要值得我去实践、去深思。

作者:沈磊鸿

上一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