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人才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汽车市场将在未来有着更加巨大的发展,尤其是私家车的发展与消费增长迅速,并且将在未来持续的增长,汽车属于长时间的消耗品,因此有汽车的存在,便有汽车维修的存在,一个好的特约维修店除了维修技术的水平高低以外,还需要有好的经营管理方式,本文以团结镇某品牌汽车特约维修店为例,进行维修经营管理的初步分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四位一体人才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位一体人才管理论文 篇1:

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检视与思考

摘 要:新社会群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不同的新社会群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与其内部党建工作密切相关,外资企业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发挥隐性促进作用。新时代各类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迁移性和工作独立性强、人员在地域上分布广,其党建管理工作难度大;新社会群体党建面临组织不健全、工作手段滞后、党建工作内容脱离实际、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等挑战。因此,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探寻党建工作新抓手,如打造“四位一体”立体教育体系,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建立思政工作新机制等。

关键词: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挑战;对策

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2012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文件精神,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界定为新社会群体。自改革开放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社会群体随之迅速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在思政工作方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但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1]为了解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形成对策,本文通过定性调研(访谈、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六大类人群,调查问卷区域涉及深圳、东莞、中山、广州,共发放问卷332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无效问卷2份)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新社会群体的党建工作发展模式、特征、存在问题、优化思路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新时代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的主要特征

经调研发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重要推动力的新社会群体,具有自主性强、影响力大、成长迅速等特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同的新社会群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特点

2017年,广东11家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在調研中发现,其中7家民营企业从零开始走到世界500强,在其发展历程中,创新动力与其内部党建工作密切相关。

1. 党建引领与企业效益和谐共生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还与企业的顶层设计和运营全过程紧密相连。首先,民营企业“党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造血”功能。企业创始人牢记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他们把党的红色基因深植在民营企业血液里。调研发现,除了7家入围500强的民营企业早期依赖于非公党建的强大“造血”功能,其他3家企业的发展也值得期待。新社会群体的领军人物、骨干力量绝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员,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他们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带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其次,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顶层设计、经营决策同向而行,党组织及时修订经营方向,完善制度设计。如D公司党委、纪委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以党组织为核心组建团队,以党章为标准建设员工队伍,先后出台了3000余条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创立了目标与计划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再次,企业党建工作渗透在运营全过程。传统教育、革命锻炼、信仰培育等思政教育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非公企业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等教育基因,又汲取了现代文明精髓。如某企业始终以“党建引领,红心互联”为宗旨,把国家信息与安全挑战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之一,以维护社会正义为导向,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与开展业务工作相结合,保持企业经营与党和国家的利益高度一致。最后,党组织参与企业绩效考核全过程。企业形成集团党委参与决策,合并纪委财务审计直接把控经营风险、有效控制成本的完整体系,党组织体现了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如D企业党员数目达到3万之后,集团党委在梳理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及党建实务的基础上,拟定出近30项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并纳入公司行政达标管理考核体系,集团党委全程参与党建达标检查工作并逐项打分,考核结果与公司相关行政负责人当期绩效直接挂钩。

2. 党性修养与企业文化相融互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民营企业高度重视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策略、员工效益分享三融合,“三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促进企业凝炼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如W公司以“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使命,推动企业跨越难关,建设和谐企业、效益企业,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系列教育活动,把企业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和企业文化生活;同时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凸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在解决企业、员工困难时表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在艰苦的非洲、中东、南美和复杂的欧洲,W公司攻坚克难、开拓市场,其核心成员绝大部分是党员,每个超过三名党员的海外团队都设立了海外党支部,党组织先行先干,主动担责,充分体现了义务在前权利在后的党性。W公司6万多员工中有56个总支、300多个党支部、12000多名党员,他们在传递企业革新精神、创建组织团队方面发挥正向功效,30多年前W公司是一个普通民营企业,而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建立100多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市场服务惠及10亿用户,W公司成为跻身世界级的大型高新技术民族企业[2]。

3. 党务工作与经营管理“双推双培”

调研发现,部分非公组织、民营企业形成了党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企业发展反哺党建发展的共赢氛围,党员不仅宣传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推动党组织发展,还协调沟通企业劳资双方关系、沟通政府业主员工三方关系。部分非公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了“双推双培”活动。即企业培养党员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同时吸收生产经营管理能手进入党组织,其中优秀党员成为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则成为经營管理层成员。如Z集团企业始终强调,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组织内部的经营决策,实施人才管理,敢于从企业内部打破传统桎梏,采用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并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X公司的高管、骨干一直担任党委的重要角色,自2016年党委换届,党委11名委员均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业务部门主管,其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信息安全、舆论宣传、公司运营和人才建设。X公司党委当前党员超过7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23%,涵盖了其本部和各地分支机构;党员平均年龄28岁,研究生学历过半;拥有12个党总支和116个党支部,重点领域、核心部门和关键岗位都设有党支部,形成“党员是骨干、骨干是党员”的双强格局[3]。

(二)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特点

外资企业分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三类,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合资企业在参照国营企业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工作范式。目前,广东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掌握现代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员进入到合资企业。广东外资企业的思政工作各有特点,主要有自上而下的领导型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型两类,前者主要有“联席会议模式”“条块模式”和“党工委模式”,后者有“核心影响模式”“骨干教育模式”和“基础管理模式”。与民营企业相异的是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而是发挥隐性促进作用。

1. 外资企业党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党工委发挥企业组织建设作用,企业党工委是地方党委的派出机关,一般由地方党委负责人或分管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其职责是指导和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完成地方党委交给的任务。办公室设在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按其工作特点可以与组织处、组织科等合署办公)。二是“联席会议”,为指导本地区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地方党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组织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负责人召开会议,探讨企业党建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通过定期开会、定期办公、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督查的程序,把各方面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其优势在于思政工作方式灵活、时间机动、易于互相取长补短、互动性好,缺点在于规范性不够,多头领导、多方指导,容易导致领导不力。

2. 外资企业最典型特征是党组织不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主要发挥外联作用。无论是党工委还是“联席会议”的党组织活动、思政宣传活动,都由企业所在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地方党组织开展,结合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情,因地制宜地对企业党员宣传国家方针、经济政策,活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获悉一线非公企业党员心声和企业党建真实情况后,采取个性化的扩大基层组织工作覆盖面策略。其缺点在于宣传对象不稳定,问题解决最终还靠企业本身,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3. 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经济工作之中。企业员工普遍重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因此党建工作要结合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求而展开,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带领群众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一是合资企业高层管理者中的党员兼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公司的核心骨干,这个群体相对稳定,他们不仅在中方员工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更好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且他们与合资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机会与合资方管理层直接沟通,积极促进党的工作有效性得到合资方的认可。二是合资企业中方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兼任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基于部分合资公司骨干队伍有一定流动性、高层管理人员中没有中方党员情况而设置。该党支部书记在公司职务范围内主动加强与合资方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争取党的工作得到合资方最大程度的认同。三是骨干管理,由公司从事行政管理或业务工作的党员负责党支部工作,主要对党员进行基础性管理教育工作,旨在以党员为中心,逐渐影响到普通员工。这种组织主要针对年轻骨干多、流动性强的大型跨国中外合资公司。

总之,外资企业存在组织差异性、人员结构多样性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特征,党建工作不能囿于一种模式、一刀切,这就要求采取不同的党建工作方式,既要深入细致调查,又要“个别指导”。

(三)针对各类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的党建工作

经调研发现,广东省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人事关系基本放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其党团组织关系管理有三种方式:1. 行业协会属地管理。如广东省民政厅对省级协会党总支的管理,广州市、深圳市民政局对市级协会党支部的管理,但是协会及其专委会在组织层面没有垂直管理;2. 部分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了流动人员党支部,组织活动相对较少;3. 少数中介机构人员或自由职业者的组织关系挂在街道办事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活动。通过对广东东莞、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部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走访发现,党组织生活不定期、党建工作形式比较单一、人员缺乏有效管理是其主要特征,访谈中有专业人士声称长时间没过过组织生活。另外,由于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迁移性强、工作独立性强、人员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

二、新时代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新社会群体的快速发展,其党建工作面临以下巨大挑战:传统的党建组织不健全,党建工作手段滞后,党建工作内容脱离实际,党建工作形式不够吸引人等。

(一)思想意识主流健康,宣教工作相对滞后

调查显示,广东省新社会群体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政策充满信心,肩负正义感和使命感,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追求人生的社会价值,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样,不足亦较为明显:1. 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了解不及时。调研显示,党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戰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解不足,这说明针对新社会群体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力度不够,亟需对他们普及党的创新理论。2. 党员的入党动机纯粹,但对党的理论信念不够坚定。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任何企业、组织都需要通过教育、引导、示范、激励的方式来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调研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党员分别表示“没有时间了解”和“不太了解”国家政策和党的组织活动,说明企业讲述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工作不到位。3. 新社会群体有相当数量的非党员,他们对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1980年之后出生的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经校园招聘直接跻身市场经济大潮,擅长使用新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国内国际资讯,思维活跃,有很强的的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求知欲强,但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和迷惑。综合来看,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亟待提高针对性。

(二)党的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未完全同步,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忧

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调研发现,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介组织、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等组织中,党的建设与企业职能部门、法人管理的建设步调并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1. 存在组织被淡化的隐忧。党组织不能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也不能处理企业资产重组与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所以有党员认为企业内部有淡化党组织的倾向。2. 党组织工作亟待创新工作内容。党员对企业、管理部门党组织及其工作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有近半数的党员认为创新内容是党工作取得实效的下一个着力点。3. 多数受访者不明白企业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干部,培养企业精神。企业党务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奖励不与党务工作挂钩,导致该职位对党员吸引力低。大部分党员认为党务干部的待遇和奖惩应该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同等对待,党建工作只是义务工作,这可能导致专职政工队伍后继乏人,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逐渐老化,党建活动缺乏创新意识,这对企业凝聚人心很不利。4. 针对企业党员的专门教育管理尚不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包括教育管理党员、培养发展优秀人员入党两部分,这关系到党组织的未来发展大计。民营企业的党员、普通员工对党的组织管理模式高度满意,但三分之一的党员提出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并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在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方看来,党组织是企业下属的一个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维护企业发展,结合生产经营进行思想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工作,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融入生产经营内容,由党组织开展专门教育。

党组织之所以被淡化,是因为党员干部未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党员干部身份只是外挂在行政干部身上,党建工作业绩不与经济奖励挂钩等。党的组织被淡化,工作创新从何谈起?因此,响应“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号召,依然是外资企业面对的现实课题。

(三)企业传统党建活动缺位,务工党员身份获取和管理难度大

已组建党组织并成立党建工作机构的企业在“推优”入党活动、党课教育活动和党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党课教育不仅吸引了党员,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非党员员工的眼球。但是,部分企业传统党建活动缺位,如对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只有少数党员明确表示“知道”,又如关于常规性党员支部会议是否召开,党员也模棱两可。近一半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党员希望党组织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知识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对于自由职业群体来说,他们重视专业能力、轻政治意识,在他们中间开展党建工作相当困难。如在中介组织、自由职业者中,务工党员为了便于流动,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甚至有党员存在“雇佣”顾虑,认为转不转组织关系无所谓;还有一批务工党员由于工作频繁跳槽,他们长期游离党组织管理监督视线之外,无法履行党员义务。

(四)缺乏专门的党建工作队伍,工作手段不接地气

通过访谈已组建党组织并成立党建工作机构的企业发现,他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政工干部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民营企业老板亲自抓全员素质提高工作,有的企业需要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但是从企业内部遴选此类人才太难,导致组织结构缺位。部分民营、外资企业党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员工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或不理解,这是政工知识缺乏造成的困惑或苦恼,他们希望参加专业党建工作学习和培训,但目前流行的是以体制内为对象的培训方案,与他们的需求脱节。有访谈者暗示,部分企业高管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只看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中的负面影响,不仅不重视党建工作,甚至以抵触心态看待党建工作。

在访谈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者时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党建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活动形式老套且单一,难以入脑入心。一些崇尚文化建设的企业,文化除了上墙上版外,其他传播形式有限。员工看不到党建工作者对物价、房价持续上涨与自己收入之间矛盾等问题的解释,也看不到他们对企业另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给予解答,对党和政府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他们也难于讲透。由此可见,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苍白和无力状况,这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

调研表明,对比传统体制内的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模式、方式、手段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我们务必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入研究。

三、进一步深化新社会群体党建工作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调研分析,新社会群体的党建工作要探寻新的工作抓手,如打造“四位一体”立体教育体系,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等。

(一)打造“四位一体”立体党建工作教育体系

针对宣传教育不足,建议从企业实际出发,以社会教育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教育活动,有机整合教育宣传骨干、工作积极分子、奉献者等多重角色。党委、党支部、党员和社会一起打造“四位一体”育人系统。1. 党委领导班子定期主持并开展“党性”专题教育,使党员了解中国共产党政策出台的背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2. 全方位加强党员的素质教育。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除了拥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外,还要加强综合素质培训。3. 培育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训业务技能。职工最直接关注点是党员的模范作用,模范党员对职工有提振士气的作用。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业务技能,成为企业精英。4. 党委整合企业、新闻传媒力量,用现实题材增强企业党员和员工责任感,努力打造企业文化长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二)打造法治化、创新化、职能化和教育管理一体化的严密组织体系

必须重视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组织的法制建设。法律的调控与保护是一切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制度作保障,党建工作才能得到全面、长期、穩定的发展。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法律化,才能保证党的组织活动公开、公平开展,从而更好发挥党组织活动的社会效益。为此,国家社会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区等组织的党建工作实情及特点,探讨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中介组织、社区重大问题决策的方式,使党建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使党的组织工作获得更大认同,为党中央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1. 制定针对出资人队伍管理的工作思路,包括专门针对出资人的教育培训、困难帮扶、评先评优、政治安排等,努力打造出资人理解支持党组织工作的良好氛围。2. 建立新社会群体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多家非公企业可联合租赁或与国有企业联合保障党组织活动场所。3. 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机制,分层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介组织、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在经营规模、工作条件、物质保障方面差距很大,需要建立务实管用、运转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目前非公企业采取了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党群共建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企业、中介组织、社区还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努力教育现有党员,又充分培养吸纳积极分子成为党员。根据企业、中介组织、社区性质和党员要求,拟提出“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化”思路。1. 党员作用主体化,时刻关注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党员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培训和锻炼的机会;2. 管理帮助人性化,对家庭困难的党员给予经济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败坏党员形象的不当言行及时批评纠正;3. 关怀服务长期化,建立健全职工个人档案,包括登记职工个人的生日、工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长期关注并及时给予关心;四是教育培训多样化,利用企业、中介组织、社区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讲演、参观、授课及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学习方式,助力党员和职工提高职业技能,接受先进理论,提升综合素质。

(三)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落地”需要落到生产一线,将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面对新社会群体,“三会一课”和“例会”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出新出彩。1. 党员干部要把“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务实”就是要成为业务骨干,通过学经济、进市场、下班组等方式,提高服务生产的实际本领;“务虚”就是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科学研判形势,在生产过程中能为党员、职工深入浅出解析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员和群众摆脱政治盲点,对党和政府坚定信心。2. 为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办事有经费、工作有条件、活动有阵地,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拨付、党员捐助、党费返还等多种渠道筹集活动经费;统筹使用企业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等;党委领导班子广泛利用诸如谈心会、辩论赛或外出学习等多种社会教育形式,帮助党员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社交能力。如此,党的活动才会成为企业需要、员工拥护的“香饽饽”。3. 要建立针对新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舆情监控引导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

目前,非公企业关涉社会生产、服务、流通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公企业上班族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还包括一些社会精英和高知群体。一些敌对势力、非法组织把非公企业作为与我们党争夺群众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巩固党在非公企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4]新社会群体越来越庞大,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对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开展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在找到问题根源后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妥善解决,不仅推动党的政策进企业,还推动政府服务进企业与先进文化进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新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07.

[2]华为创新民企党建经验值得重视推广[N].深圳特区报,2007-07-09(A01).

[3]陈磊.从深圳本土500强企业看经济发展与党组织建设的共赢[J].特区经济,2017(11):11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48.

责任编辑 陆 昱

收稿日期:2020-03-26

基金项目: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龚超,男,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龚超

四位一体人才管理论文 篇2:

团结镇某品牌汽车特约维修站管理初探

摘要:汽车市场将在未来有着更加巨大的发展,尤其是私家车的发展与消费增长迅速,并且将在未来持续的增长,汽车属于长时间的消耗品,因此有汽车的存在,便有汽车维修的存在,一个好的特约维修店除了维修技术的水平高低以外,还需要有好的经营管理方式,本文以团结镇某品牌汽车特约维修店为例,进行维修经营管理的初步分析。

关键词:经营管理方式;特约维修店;经营管理

1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1 四位一体模式

四位一体模式,主要指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这种模式最早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当然,“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也适用于欧洲的地理因素和人口发展,欧洲城市间距小,交通发达,汽车服务体系完善。

1.2 连锁经营模式

是指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分离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模式”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发展迅速。它的起源并不是汽车企业,而是专注于汽车维修的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商,其打破了汽车行业的垄断,使价格透明化,为车主提供方便帮助车主解决问题。

1.3 路边个体维修店

路边个体维修店有其存在的原因,路边个体维修店大多技术不成熟,设备不先进、售后没有保障等,但是收费相对较低。

1.4 汽车特约维修站

特约维修站与4S店有比较大的区别,只负责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厂家给特约维修站授权让其有资格能够进行售后维修。特约维修站和4S店同样能够得到来自厂家的内部培训,并且能够拿到纯正的原厂的零部件。一个规模与实力兼具的特约维修站能够得到不止一个品牌的支持,能够为多个汽车品牌服务。

2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2.1 车型多经营管理更为复杂

目前,汽车的品牌种类繁多,维修企业众多,维修企业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竞争,有损企业形象,导致自身的管理变得麻烦,导致收益严重下降,因此4S店大多只能从维修中回收利润。对于特约维修站来说,好的维修管理能够为自身品牌添光添彩,依靠好的管理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无形之中也为特约维修站增加了压力,需要做到更细致的服务和更精湛的技术,以及管理的高效化。

2.2 维修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影响品牌发展

某品牌的维修技术含量要求过高,要求文化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都要达到高水准,因此中高级技师数量过少,并且存在隐形的人才流失的风险。而大多数都是维修学徒,由于学徒经验不够并且技术不成熟,不能保证汽车维修的质量。学徒的流动性更大,会对汽车企业的管理造成影响。

2.3 服务意识淡薄

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态度恶劣、收费存在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特约维修站保养的价格相对较高,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话直接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

3经营管理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某品牌维修店暴露的不足,应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3.1 装修和场地管理

维修店的内部装修应该从简设计,避免太复杂冗杂的装饰影响维修,颜色和标志应该统一,醒目并且做到美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装修店门面的设计应该突出宽敞,尽可能的保证足够的位置能够摆放车辆。

3.2 人才管理

维修人员必须着统一的服装,保证专业和规范化;服装应该保持干净整洁,为顾客留下良好印象;并且应该佩戴好服务工作牌,维修人员应按照操作符合规范,并且维修人员应该进行规范的培训,并且随着维修技术的更新不断地为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班,让其能够尽快拥有精湛的维修水平。实行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引入鼓励和竞争机制。

3.3 价格管理

服务项目的内容和价格张贴在醒目的地方,并且公示有关部门的投诉电话,让客户对维修店放心信任。

3.4 配件管理

配件和维修技术才是维修店之根本。必须有质量可靠、价格合适配件和精湛维修水平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严格从正规厂家、商家进货,并做好记录,对有质量的配件严格按照手续办事。

3.5 财务管理

任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意识都十分重要,尤其是汽车相关的行业,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建店初期应从店面成本、软件管理成本、首批进货成本及员工薪资成本等几个角度进行管控;建店后期应从利润角度出发,成本越低,利润空间越大。坚持在经营初期进行成本的管理,后期的管理经营将为某品牌特约维修店提供更大的利益。

3.6 严格规范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客户监督体系,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建立起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

售后的服务基本流程应包括:预约安排、客户接待、维修派工、维修领料、维修售后等管理模块,实现售后管理的规范化。其次,售后管理最重要的在于客户管理,应对到店维修的顾客的客户资料、客户维修记录、客户投诉信息、客户售后跟踪信息、客户保险到期信息等资料进行收集和规范管理。

3.7 维修管理现代化

采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转变观念,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已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管理,找到最佳的结果,把客户满意度当成效益的推动力。

3.8 严格风险管理

风险无处不在,关键就看怎么处理风险。针对营销也好,维修也好,厂家质量也好,都要有充分的应对措施。列出明确的条款便于比对参照,影响经营管理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质量、价格、服务人员的素质、汽车的性能、品牌效应、网络事件等几个因素。其中,最容易形成风险事件的是质量、价格以及网络事件,质量是由厂家决定的,价格是由市场行情决定的,也决定着利润的多少,不便改变。针对网络风险事件首先制作公告栏,張贴在门店门口,协商更换或者补偿事宜;其次,针对客户的质疑可以邀请客户观看现场检查或者请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查;其三,收费项目透明化;其四,要求厂家人员参与组成专门的监督投诉机构;其五,储备有专门的风险资金,专款专用。

4结束语

汽车品牌店经营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有主有次,只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把风险降到最低,经营管理也就要容易得多,在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下才能更加把握住市场这根脉搏。

参考文献

[1] 胡寒玲.汽车服务企业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李剑.浅谈汽车维修企业的作用和特点[J].职业,2009 (15):156-156.

[3] 魏云暖,詹芸.汽车服务企业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韩晓英,于晓敏.浅谈汽车4s店售后服务发展趋势[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28-229.

作者简介

苏清茂,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车辆工程。

万再莲,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

作者:苏清茂 万再莲

四位一体人才管理论文 篇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张联合申奥视角下的省属高校

[摘要]在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成功申办冬奥契机下,河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外语人才,但目前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交织、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纠结、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低下并存等问题。省属高校应该提升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建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人才驱动领导推进机制;打造平台,产学研合,努力完善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驱动体系;吸引人才,培育品牌,持续放大原始创新、模仿扩张的吸收集成转化效应;加强培育,打造人才,倾力打造主动有为、干事创业的创新有为人才工作队伍等。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张联合申奥 应用型外语人才

近些年来,国家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发展,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在联合发展模式之下创建的一种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本地资源和毗邻省市的资源优势共同快速发展,这样既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结果于2015年7月31日揭晓,最终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承办权花落北京与张家口。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区域经济不断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外贸活动需要相关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而单纯的外语专业学生明显不能胜任这一任务,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需求日益突出。

一、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交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缺乏,应用型人才不愿就业

一方面,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比较匮乏,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一流高校的国际化人才普遍留在大城市就业,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应用技能型外语人才从业意愿不强。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在职期间福利待遇、退休后社会保障的实际差距,社会上普遍流行着“重仕轻工、重学历文凭轻实际能力”的理念。在青年劳动力数量逐年下降、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况下,外语专业青年学生大多想当白领、做管理、搞行政,进企业搞经济建设的外语人才的积极性不高。

(二)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纠结:苦恼于没有就手好用的人才,又担心把人才培养出来“鸡飞蛋打”

目前外语类人才数量多,且相对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语人才专业不对口就业或者大材小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高校没有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理论创新等方面的职能,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部分外语人才只具备基本的外语知识和能力,在面对真正的外语实践环境和业务时,不能充分运用外语实践知识解决问题。另外,用人单位不重视人才培养。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培训无用论”的观点,他们认为培训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财力,同时也担心即使花钱把员工培训出来了,将来万一人才流失,就会落得“人财两空”。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的动力,在培训投入上明显不足。

(三)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低下并存: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外语能力与应用能力不够均衡

外语人才培养已进行多年,但整体质量不高,原因是培养模式单一,产学研没有真正实行,学生缺乏实训机会,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实际业务能力不高。另外,社会对外语人才战略认识不到位,思想存在偏差,行动上缺少办法,工作上缺少措施,人才培养单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二、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能力特点

(一)专业水平要求“精通”

国际化应用外语人才首要的能力及特点就是“精通”外语,而不是过去的“会”外语。过去外语人才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外语教师工作,或是和外语相关的各类文书工作,比较简单,水平要求不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京张成功申奥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涌现。区域外语人才不再仅仅局限于上述简单的工作,而是需要承担更加复杂、繁重的工作,包括熟练地运用外语与外商进行沟通和接洽,用外语进行商贸谈判、签订合同等。这就要求外语人才熟练地掌握外语的基本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一门英语,如果能同时掌握几门外语,并熟练运用,必将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竞聘的对象。

(二)素质能力要求“复合”

现今的企业外语复合型人才不单单要求掌握外语的五大技能,还要求掌握很多相关的外语技能。就英语人才而言,了解学习商务英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法规条例、通晓企业管理的相关业务、能够迅速地说出本企业相关产品与业务的英语介绍及解释等,都是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备素质。此外,外语人才还应熟悉企业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系列政策法律文件,还有国贸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到既能精通外语知识,又能通晓包括金融、保险、商贸、通信、医疗等多门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相对而言,商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较之普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广大企业的欢迎,所以对于普通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想将来在企业工作,在校期间就应多学习商贸英语方向的知识,以备将来之需。

(三)沟通交流要求“全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日益加深,但各国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依然存在。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在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贸易洽谈时或进行商贸活动时,尤其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禁忌、社会礼仪及其他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准备,从细节着手,从言谈举止上表现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在企业商业谈判中了解和掌握别国文化尤为重要,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省属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张联合申奥视角下加强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区域发展的必要之举。培养大量优秀的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使外语人才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京张冬奥的顺利举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河北各地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建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人才驱动领导推进机制

第一,进一步加强外语人才工作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积极组织人才外出学习考察、互访互学、外出交流;通过聘请名人作为经济顾问、购买经济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对接,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注重实践培养,抓好个性化培养,成为出人才、出精品的坚强保证。第二,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紧抓外语人才吸引、管理、培养、使用、服务等环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三,进一步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在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外语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河北与之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清醒地认识到河北外语人才发展远远滞后于河北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营造外语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在加强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同时,要充分运用河北各级各类媒体,多种手段长期广泛宣传和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培养,形成外语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打造平台,产学研合,努力完善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驱动体系

第一,完善学校企业合作功能。推动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共建外语领军人才载体,支持产学研紧密合作,提供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国际的锻炼机会。第二,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聪明才智。以激励外语拔尖人才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建功立业为目的,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开展“攻克一个科研课题、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提出一条意见建议、培养一批后备人才、开展一次服务活动”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聪明才智。第三,明确创新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结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特色化”“本土化”培训内容;坚持“专、兼、邀、聘”并举,建立由省、市、区、镇四级专家学者、党政部门专家型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等构成的多元化外语培训师资库,确保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配备最佳师资力量,邀请省市区领导、教授授课。

(三)吸引人才,培育品牌,持续放大原始创新、模仿扩张的吸收集成转化效应

完善政策、提升服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及留学人员团体回国服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战略需要,把培养造就外语新型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一,加强指导,强化支持,形成声势浩大的引才氛围。以培养服务意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根本,以加强平台建设和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探索支持外语人才工作的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和特殊平台等,促进人才、科技、市场有机结合,培养造就一支拥有国际型、应用型、业务能力强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队伍。第二,依托基地,拓展交流,促进共享,畅通沟通创新渠道。依托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当地大企业等基地,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等共享制度,鼓励开辟创意交流平台,为毕业生牵线搭桥,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培养和发展技术转移、专业技术服务、人才、法律等各类中介机构;完善“一站式”办公模式,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培养专业化的外语人才管理服务团队。

(四)加强培育,打造人才,倾力打造主动有为、干事创业的创新有为人才工作队伍

第一,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基层工作。充分利用大学生有活力、素质高的优势,培养多面手的大学生后备干部,采取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实践锻炼、预备使用等多种形式,精心构建集培养、服务、管理和考核“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管理“链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称评定条件等硬性指标上,给予基层外语工作人员一定程度的倾斜,并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工作锻炼、职业发展机会,鼓励和吸引更多青年参与科研工作。第二,以亲和的文化凝聚人、留住人。建立基层领导与外语工作人员平等共事、相互扶持、亲如兄弟的组织文化,营造留住人的宽松环境、和谐氛围;选择为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宣传组织文化、发展历程,让职工逐渐认同组织文化,认同个人成长进步与事业发展壮大是密切相连的,进而提升其忠诚度和向心力,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愿意出智慧,愿意做贡献。第三,在薪酬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增设艰苦岗位津贴,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补贴标准,探索实行菜单式可选择的灵活福利制度,确保外语人才无后顾之忧,安心、踏实工作。

(五)合力保障,改善环境,促进政策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营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在政策优势淡化、区域间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进一步营造公平的用人政策环境。做到将合适的外语人才选用在需要的岗位,确保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营造良好的人才选用环境。加强与外语人才的联系和沟通,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组织工作网等媒体,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及其典型事迹,以外语人才培育机制为目标,推进外语人才工作的特色化。第三,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以加强外语人才管理服务为保证,推进外语人才工作科学化。第四,做好人才调研摸底工作。采取实地走访、抽样调查、查阅资料、数据收集等形式,并结合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实际,制订人才引进工作方案。第五,做好人事代理服务工作。发挥人才办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为未就业流动人才办理人事关系、人事档案、职称关系、毕业登记等服务。

(六)加大投入,提升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平台的教育育人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人才市场的一体化,人才市场的一体化则以教育的一体化为坚实基础,所以京津冀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一体化、均等化是必然要求。在争取京津冀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机制全面一体化、均等化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培养所需的大量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所以河北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第一,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功能。绝大多数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过程中筹建了更大面积的新校区,所需资金都是通过学校自筹或向银行贷款所获得的。与很多省市比较,河北公办高校仍然负债较多,很多高校动辄就是几亿元贷款,这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外语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和教师待遇的改善。因此,省政府要承担起化解公办高校债务的主体责任,消除其后顾之忧,帮助公办高校整合发展,让高校专心教育教学,轻松上阵,专司其职,培养人才,同时加大对院校重点学科的投入,突出发展其优势专业和优势学科,争创国家级名校,构筑国内知名的河北旗舰式高校,做强、做优河北高等教育。第二,在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要提高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工资,为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教师提供与其复杂劳动相适应的薪酬待遇,使其感受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保有高级劳动的获得感,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第三,避免高校高层知识群体的智慧闲置,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向科学理论大师学习,避免沽名钓誉、钻营取巧的浮躁心态,避免敷衍了事、毫无创新的投机科研,拒绝诱惑,耐住寂寞,扎实科研,专心教学,踏踏实实培养人才。第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尽可能地减少本土优质生源外流。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避免高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五,注重外语人才的继续培养,强化终身学习理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已经从业或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诉求予以充分满足和保障,形成人才培养深造的通畅渠道,并教育和引导河北人才用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风土人情、创业环境都比较熟悉的家乡竞争创业,进而留住、用好自己的本土人才。第六,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争取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优化京津冀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吸引北京、天津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河北发展,或整体迁入,或采取建立分校、联合共建等方式与河北高校合作,实现京津冀高校的交融互动,共同培养人才,带动河北外语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人才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成功申奥之后的区域经济大发展是人才培养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河北高校要配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和短缺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突破传统的办学方式,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云,窦丽琛,高钟庭.“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路径学术研讨会”综述[J].经济与管理,2014(2).

[2]郭遂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秦荣廷,皮峰.高校英语教学的效果追问与现实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作者:邢莉娜 赵海军

上一篇:企业吸引人才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电教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