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30

三年前,承德技师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改试点院校,在全校启动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实验”,计划用六年时间在各个专业基本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工作站的建设。对于学校上下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跨越性的改革。在已走过的三年时间里,这所学校呈现了出了自己在一体化课改方面的鲜明特色。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1: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探究

【摘 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改进 策略

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酒店数量增长迅速。在酒店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酒店服务人员的水平需要提高、酒店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开设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授学生客户服务与管理技能的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实践应用性。改进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任课教师采用课堂教授方式来进行,缺乏实际情境的体验,学生对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的了解只是局限在书本理论方面,难以体验酒店服务生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境,对酒店服务理念、酒店工作细节处理、服务与管理流程的运作等都难以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识,更是难以体验酒店工作的辛苦程度。因此,很多学生对客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形成一种误解:酒店服务员就是做简单的清洁或者简单的前台登记。这一种认知上的误解更加使他们缺乏学习上的动力。

在酒店开设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情境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有零距离的了解与接触。对于教师来说,酒店实训教学活动能够根据酒店经营管理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酒店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在酒店里学习,能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和遇到的问题有亲身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酒店进行实地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欲望,近 95.8% 学生认为在酒店学习相较于课堂学习更能掌握实在与有用的知识。

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酒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深层次的革新。对教学内容来说,根据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工作流程整合课程知识点,可以整合为客厅服务模块与客房管理模块,然后根据工作特点继续细分。服务模块教学流程,可以细分为住店服务、礼宾服务、预订服务、离店服务等教学流程;管理模块可以细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物资管理等教学流程;客房部的工作可以分为管理层经理、领班、主管等教学流程;管理层可分为服务质量管理、客房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等教学流程;基层服务员工作流程分为客房的清洁与保养、洗衣房服务、公共区域与客房的服务清洁与保养、布置草房等服务知识。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从基层服务直到中高层管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酒店的客房岗位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在酒店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与纠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求教师的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把酒店管理出现的问题整理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如在“在酒店中,当为客人洗衣服的时候,对衣服破损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的具体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再对各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点评。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联想创新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大体去认知知识,之后布置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客人退房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清扫客人的退房。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检查。通过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清理客人退房的注意事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酒店管理中的不同角色,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情境事件。如当客人要求服务员帮开房门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客人遇到尴尬的事情时,如何处理?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其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加强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完善教师的巡视制度。在酒店客户服务的授课过程中,场地由教室直接转移到酒店,学生获得了比较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这时候,如果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就会给自觉性比较弱的学生制造钻空子的机会。所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还应该是领班,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承担监管责任。如教師应该经常巡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巡视过程中保证教学环节的纪律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现场的指导,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严格执行签到制度。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候,要与酒店员工工作保持一致,按时签到和参加例会、培训等。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酒店中服务员与管理员的真实工作情境,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完整认知过程,使学生从了解知识上升为对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对学生进行酒店式管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根据酒店管理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目前,酒店管理员工一共分为三个层级,即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通常员工入职酒店客房部的初始岗位是担任普通员工;在工作一两年之后,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发展为酒店基层的管理人员;在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五年或者十年后,可以成为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根据酒店管理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酒店管理教学内容上,应该和员工职场发展保持一致。根据酒店的客房部工作内容与岗位层级,把课程内容设计为对应的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实施方面,应该体现职业教学环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根据客房部岗位层级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配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上的不同岗位,对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营造符合多样化教学方案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形成职业习惯,增强职业意识。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发挥着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熟悉酒店服务行业情况,有亲身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入行业开展调研学习,掌握酒店服务行业的最新信息。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酒店服务行业就业方面的培养,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各个酒店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工作,增强工作实践经验。在顶岗期间,教师可以开展本行业与本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酒店行业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发展趋势,为教学活动补充最新的酒店行业内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应该招聘大量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人员。让这些从业人员经过教学方法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之后,不断充实在专业的教师队伍之中,从而形成一支由中青年教师与企业家共同组成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及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在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制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书面成绩决定优劣的标准,采取“平时成绩+综合大考”的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课堂讨论情况、情景演练、实训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来评价。2.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设定综合大考,大考由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两个部分构成。理论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采取撰写课程学习心得、论文和调研报告等形式;实训考核,主要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的规范,考核学生掌握的酒店前厅客房操作技能的情况。3.在考核形式上,应该是以学生的表现情况即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神来衡量,不是以分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学校考核与酒店主管考核。学校考核,就是教师在巡視酒店与现场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的考核;酒店主管考核,就是酒店主管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做出的打分,共分为员工评价、客人评价、学生实训报告考核三个部分。实训报告是对学生在平日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归纳,能对学生学习与吸收知识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出勤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态度的科学反映,也是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期末综合考试,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大板块。理论知识考试就是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应用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灵活处理问题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在成绩构成比例上,平时阶段考核成绩占 30%;期末综合考试占 70%,其中理论占 25%,实践应用占 45%。在考试与考核过程中,教师与一线管理人员都参与,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余 丽.基于岗位技能分析的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设计[J].考试周刊,2014(46)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杨亦燕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2:

课改之路始于行

三年前,承德技师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改试点院校,在全校启动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实验”,计划用六年时间在各个专业基本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工作站的建设。

对于学校上下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跨越性的改革。在已走过的三年时间里,这所学校呈现了出了自己在一体化课改方面的鲜明特色。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前进的路上,全校上上下下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更加笃定,对一体化课改的前景目标更加坚定。

持续改进的课程

体系是关键

在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堂上,记者看到个“奇怪”的现象:老师站在讲台前,悠闲地喝着茶,准备着下一节课要用的资料,学生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或者安静地查着资料、画着图样,或者热烈地讨论着,没有一个学生睡觉、玩手机、开小差,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轻松。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备受各位职校教师羡慕的。然而,在轻松的背后,不仅是教师个人从传统型教师到一体化教师的转变过程,也是一体化课改推进的探索历程。

学校电气工程系的李振革老师告诉记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要真正实现“放而不乱、松而不懈”,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成绩,将他们平均分配,不能把善于学习交流的同学都放在一组,那就乱了。”赵福忠和田悦妍两位教师也都有同感,他们介绍说,刚开始课改时,学生不习惯,有的不愿意主动交流,有的又表现得过于积极,上一堂课也是在考核教师的情商。

但光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还远远不够,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体化课改的“命门”所在。真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学习,在乐趣中专注投入,靠的是课程体系的整体开发以及每一份工作页的精心设计。

承德技师学院在启动一体化课改之初,就抓住了这个关键点。

2010年1月,学校吹响了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全校被抽调的骨干教师放弃暑假,先后到20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发放了各类调查表格;学校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提炼。学校还特邀赵志群、陈李翔两位一体化课改权威专家作为顾问,以赵志群、徐国庆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为参考,采用学习领域课程递进,其他项目、学科、活动课程跟进的系统组合方式,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还特别强调规范性和科学性。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的相关开发规程,运用BAG、DACUM和“鱼骨图”等课程开发方法。三年时间过去,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摞资料,先后设置出学习情境一千多个、教学工作页2300多套。

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再反馈、完善。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系的翟玉新老师介绍说,各个专业每个月都会有一体化教学的讨论会,老师们在一起讨论总结课堂经验,不断修改完善工作页内容。经过这样反复雕琢,再制作成相应的校本教材。目前,各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视频、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等也初具规模。

而最具承德技师学院特色的,是学校不仅在一体化试点专业全面开展改革实践,在语文、德育等公共课中也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应探索,教师们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课堂和教学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理念、以学习情境为课程结构、以校本教材为课程载体,一体化课改最终的目标和受益者就是学生。学校将一体化课改的落脚点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细节的设计,例如通过“学习日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都说,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回忆下今天所学,并记录在学习日记上,自己觉得很充实,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更让自己今后的学习有动力。学校副校长张新启介绍说,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不仅仅是理实课程组合的一体化、工作学习课程模式的一体化,还是学生在成长为合格职业人的过程中全面发展的一体化。

构建长效机制是保证

内涵建设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课程改革则是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承德技师学院将一体化课改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这场课改从一开始就是“声势浩大”的。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启动一体化课改的动员大会上,与会人员不仅包括任课教师,科研处职员、机关工作者、后勤人员等所有在校人员都加入到了这场改革中,课改被定位为“一把手工程”。

这项课改实验启动之时,学校就成立了一体化课题改革指导工作组、制度建设组等22个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如何避免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尴尬境地,学校在构建长效机制上进行了持续探索。

不少教师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调研、开发、工作页编写的工作中,这也帮助他们实现从传统教师到一体化教师的转变,突破自身职业发展的瓶颈。用卜立新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师资培训就是在一体化课改的实践中同步推进的。要让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就要让他参与一体化课改的整个流程,这样轮一遍下来,就相当于一次彻底的培训了。”

各系部每月都会举行一体化教学展示会。会上,教学主任、系主任、任课教师都会作演讲,学生也会上台讲述自己一体化课改后的学习体会。之后是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公开课,接受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判。为了在听课评定组面前上好公开课,教师会提前和学生讨论任务要如何设计、情景要怎样搭建,师生一同备课,共同进步,真正实现了“双赢”。

当记者问到,教师如何能长久保持课改的动力和热情?张新启介绍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五星级”教师评定方法,以星级荣誉感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目前,学校有84名教师通过了一级认定,17人被评定为二星级,5人被评定为3星级。

有人说,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是革教师的“命”。这句话在承德技师学院也得到了印证。“五星级”教师的评定标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使用多媒体能力、组织学生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必须不断突破自我。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相关待遇政策、职业发展机会上向一体化教师倾斜,以引导更多教师向一体化教师转型。

就在记者采访前,从2013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传来喜讯,承德技师学院派出参赛的八位教师全部获奖,并将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在说课大赛上还有一个细节,在答辩环节中,本来是考官对参赛者的考核关系,最后变成了考官向学校参赛教师请教一体化课改的相关问题。捷报传来,全校教师都备感振奋,校长卜立新说:“这次参赛获奖教师都是从事一体化教学的青年教师,获奖不仅让老师们信心大增,同时也是对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宣传,起了很好的倡导和引导作用,必将促使教师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一体化课改的实践中。”

实践与理论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学院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注重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论探索,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来为一体化教学向纵深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学校自办了刊物《新职教论坛》,记载了各个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个开发过程,呈现了各位教师、系主任直至校领导对一体化课改的思考,还记录了师生们对一体化教学的切身感受。三年来,学校制作了10期《新职教论坛》和20期《一体化改革简报》,刊出文章累计200万字,学校先后有22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省级科研课题和两项国家级课题立项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学工厂是最佳载体

校企合作与一体化教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卜立新校长在学校一体化课改中期总结大会上说,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主线就是深化校企合作,一是稳固基地关系,实施冠名培养和创建校企集团;二是创建教学工厂。

记者采访时正逢学校举办第十届技能节,在导游专业学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的实训楼和教学工厂。“教学工厂”不是传统意义上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校办厂”,而是以为学生创设全真实训环境为目标、以良性生产运营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保障、校企合作创建的校园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是结合所处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和学校自身特点,培养人才模式的最好平台。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有效形式。”卜立新校长进行了特别强调。

在教学商场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负责日常运营,体验从产品策划、宣传到销售的全过程。在双元宾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做实习服务生,实地学习摆台、客房服务等。此外,目前学校正在运营的还有双元广告公司、红黄蓝幼儿园等实训平台,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直接进入真实的生产环境,提前了解岗位要求。为了让教学工厂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由系部和教学工厂共同制定,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评价,从而推动一体化教学。而这一模式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以往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用工需求担忧与压力。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工厂中,也融入了一体化教学的环节和整个培养过程中。

在学校的一体化学习站中,有讨论区、教学区、资料区、展示区四个区域,以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情境创设和实施。实训楼、教学工厂中,到处可见7S展板。老师们介绍说,学生们在实操过程中的清扫桌面、摆放工具等表现都是考查的一部分,这些都会计入成绩评价。

同时,德育教育也被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融入了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承德技师学院看来,职业成长是职业资格和能力的成长,职业的学习和教育应该以职业工作的路线来设计和规划的。教师们经常会向学生们传授这样一种信念:虽然刚开始你们是端盘子的服务员,但是日后要成为领班,最终成为大堂经理;即使现在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但总有一天要成为班组长、甚至全厂的技术主管。

承德技师学院的校训是“厚德载物,成才报国”。对还是青少年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也许这个目标离他们太遥远,但张新启副校长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不要认为一线工人和报国之间有点远,只要你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如果你能当班组长,带领几十人过上好日子,你的贡献就变大了,做到车间主任贡献就更大。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加,就是一个报国的过程。”

卜立新校长介绍说,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实现三个方位的对话,即和工作实践对话、和社会对话、和自我对话。在后三年的规划里,学校将以问题为突破口,继续在教师能力、资源配套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强力推进教改工作,力争最大化实现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身

发展。

自2009年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院校都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承德技师学院在探索的过程中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与特色。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也曾以及正在遭受挑战与困惑。

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效果必须留待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承德技师学院提出要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全情投入的热情,无疑在不断缩短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距离,近一点,更近一点……

师生共话一体化

关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作用。锻炼小组中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当小老师。我们班在上电机拖动与运行这堂课时,我们在校园里就真实体会到了工厂车间的情景,通过分组合作设计方案,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模拟工厂实际操作。我们现场操作后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提高了学习效率。

——电气工程技术系学生纪婷婷

关于知识的深入学习

自2012年8月入校以来,我进入了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刚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一体化,为什么要这么上课?还是比较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的教学方式。渐渐地,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课堂的意义,也适应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装备制造系学生张运达

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摸索出了我系理论学习的新路子。一是以校园超市、食堂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二是在商务营销工作站展开“情境模拟”一体化教学;三是在教室展开“角色扮演”一体化教学;四是以教学商场和健身中心为场所,展开任务引领一体化教学。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翟玉新

关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份工作页,它相当于一个路标,我们看了工作页就知道要往哪里去学习,知道要往哪里去找知识点。每个项目中都会交代工作背景、工作方向和工作分工,使每个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专业技术。

——建筑工程系学生王东升

师资队伍是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因素,我系老教师整体专业理论 、技能水平较高,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也较大。青年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形式上做得比较好,但是技能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加强相互学习、加大培养力度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电气工程技术系主任赵民

关于综合职业素质的打造

经过一体化课堂的锻炼后,在成果展示和汇报的时候,我们再不会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了。在实训车间的一体化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学到的东西,例如与人沟通合作的社会能力,有责任感、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电气工程技术系学生李鑫淼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我们最重要的无非是心灵上能迅速地成长,更快地适应社会,为我们即将面临的工作打基础,一体化课堂恰恰给了我们走进社会的自信。有助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奋斗目标,走向更为宽广的职业道路。

——建筑工程系学生简赫

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是我校当前及下阶段的重点工作,教务处将以示范校建设为中心,狠抓教学规范和一体化课程推进两项工作,在师资培训和教学过程管理上下功夫。即“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依据,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以星级教师评定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学素质”。与传统“双师型”教师相比,一体化教师应融专业理论、专业专项操作技能、实际生产和管理能力、社会核心能力于一体。

——教务处长齐世杰

作者:华欣欣 曾珠 王雪娇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3: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文章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教育部“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办的“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为例,对该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项目的实施成效进行系统阐述和科学分析。对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得到关注,高职专科明显多于本科层次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订单式、就业导向、市场需求、国际化、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全员导师制等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探讨和实踐。探索的视角有创业[1]、涉外[2]、应用[3-4]、工学结合[5]和产学合作[6]等。梳理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以下问题值得关注:(1)从单一视角出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相对较多,综合考虑高校转型发展和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尚不多见。(2)较少从旅游行业人才(岗位)市场细分的视角来探究某一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3)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大多停留在浅层合作层面,缺少校企深度融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有鉴于此,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教育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大胆探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为依托,从2015年开始在旅游管理专业当中选拔部分学生成立“卓越酒店经理人”班,从旅游行业就业市场细分视角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立志于从事酒店行业的既具有一定酒店基础服务技能,又具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卓越酒店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理由如下:(1)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旅游行业的复杂性决定其人才培养需要依据旅游劳动力市场岗位细分进行区别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2)多年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学生专业认可度不高,毕业后酒店对口就业的比例极低;(3)作为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一定要与高职专科及中专层次区分开来,适当强化基础服务技能的同时,更须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学习和研究能力,从而避免出现就业过程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状况。

二、“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采用“5+1+1+1、两阶段、三层次”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目标,培养满足酒店业中高层管理岗位要求、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有潜力快速成长为酒店行业精英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

“5+1+1+1”: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后3个学期在合作企业(酒店)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其中,第6学期到合作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以酒店基础服务技能训练和服务意识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实习。第7学期以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目标的管理实践顶岗实习。第8学期在酒店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以提高学生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

“两阶段”:是指第6、8学期的校外实践学习分为第6学期的以服务意识与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实践阶段和第7、8学期的以提升学生管理、沟通、交流和研究能力为主的管理实践高级阶段。

“三层次”:保证学生在整个实习阶段全程经历一线服务员、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角色的锻炼,从而确保其既能熟悉酒店基层服务情况,又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基层服务技能和经验快速提升其管理能力。

三、“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改革

“卓越酒店经理人”班调整第7、8学期的教学计划(见表1)。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强化酒店管理类课程和酒店英语、粤语等酒店管理人员工具类课程的开设;“卓越班”开设8门课程,课时数和学分数均多于普通班。相比而言,“卓越班”酒店管理类课程比例提高,同时,还额外增加了酒店英语和粤语等语言工具类课程。(2)强化实践环节,遵循“学中做和做中学”原则,大幅提高实践课时比例。

(二)以酒店兼职教师为主实施教学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训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卓越酒店经理人”班遵循的重要原则。“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课程主要由酒店领班、主管和部门经理等兼职授课。酒店兼职教师不但具有较好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更具有高校专职教师所欠缺的丰富的酒店管理工作经验。为此,“卓越酒店经理人”班将酒店的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以及部分优秀主管和领班聘任为学院兼职教师,使其成为“卓越酒店经理人”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以2013级首届“卓越酒店经理人”班为例,第7学期开设的8门课程中的7门课程均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

(三)建立兼职教师授课的长效机制

鉴于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授课难度大的客观原因,“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通过酒店顶岗的方式,将教学场地搬至酒店,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其优点在于兼职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授课,操作性强。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结果:对学校来说,充实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加了优质实训场地等,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酒店来说,缓解了酒店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培养了后备酒店业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享受了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接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其就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由此可见,“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了兼职教师授课的长效机制。

(四)双导师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校和酒店各一名教师形成双导师指导。双导师制具有诸多优点:(1)能够加强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引导和管理,弥补学校集体管理的缺失;(2)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精英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比当前学校大众化教育更为精细化的教育;(3)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传统的“老带新”“师徒制”的优势;(4)能够增强师生间课堂之外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大学扩招后,教师短缺、师生交流急剧减少的弊端。我们的做法是:(1)严格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确保指导质量。一般校内教师指导人数不超过5人,酒店兼职教师不超过3人;(2)明确导师的责权利问题,在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增加导师制的可操作性;(3)每位导师配发一个导师记录本,要求导师对指导过程进行记录。制定导师考核办法,期末对导师进行考核,从而确保导师制落到实处。

(五)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化

为解决课程考核问题,“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制度设计是: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采取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学分互认)、学校教师远程网络授课、酒店兼职教师系列讲座、酒店导师面授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

1.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国际品牌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酒店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最新理念、发展动态、技能等。学生可以以实习员工身份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学校对其学分进行确认。

2.远程网络授课:当前的网络条件完全可以支持学校教师的远程视频授课。例如,在我们的首届卓越班中,“旅游消费者行为学”采用的就是远程视频授课。通过学校建设的MOOC课程网站,学生远程学习、教师远程批阅作业和答疑。

3.酒店兼职教师系列讲座:邀请酒店各层次管理人员不定期举行酒店管理讲座,构成“酒店管理系列讲座”课程的教学内容。

4.酒店导师面授:设计一些酒店管理实务类型的课程,由酒店主管、领班、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集中面授。鉴于酒店的特殊性,每门课程由多人主讲,每个兼职教师只需要授课2—3次即可。学校和酒店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实现。

结合酒店学习环境的具体实际,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法。多样化和全过程化考核是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中,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1)充分贯彻全过程考核理念,每门课程的考核次数明显增多;(2)依据课程特点选择平时小作业、读后感、观(听)后感、面试、小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合理组合对其进行考核(见表2)。

(六)驻点顶岗教师参与教学管理

为强化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将学校的“挂职锻炼”政策与“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相结合,派出一位专任教师赴酒店进行顶岗“挂职锻炼”,同时担任“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班主任,负责同酒店人力资源部就教学运行等相关问题进行衔接与沟通。

四、“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实施成效

(一)专业认同度大幅提升

首届“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改观。(1)学生对“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兴趣明显增强,2016年首届招生宣传时对该项目有兴趣的学生不多,几经努力之后才勉强组建了由10位学生组成的“卓越酒店经理人”班。而2017年第二届卓越班招生时情况明显改善,很多學生主动报名。(2)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加深,特别是对酒店行业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毕业后志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例如,首届卓越班的10位学生,有7位学生选择了五星级酒店就业。

(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

通过“卓越酒店经理人”班工学结合真实情景教学环境的锤炼,学生的沟通、交流、管理、研究等酒店职业经理人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相较于普通班学生,他们不但对酒店行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而且为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酒店中高层管理者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赢”

从学校来说,拓宽了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补充了大量技能型师资,弥补了学校技能型师资缺乏的短板;对酒店来说,卓越班学生的加入,一方面,解决了酒店临时性用工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更高、综合素质更为全面、酒店从业意向更为强烈,因此,该计划实际上为酒店行业培养贮备了后备管理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酒店行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忠诚度人才短缺的矛盾;对学生来说,花同样多的学费,享受比普通班更好的“精英化”的优质教学服务,受益是必然的。

(四)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卓越酒店经理人”计划的另一成效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构建以及高校教师的转型和再教育。(1)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聘请那些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为我们的兼职教师,真正实现学校和酒店共同培养。充分利用了酒店的优质人力资源,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短板。(2)有效促进学校专任教师和酒店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通过深层次的挂职锻炼和实习指导、班主任工作等途径,强化了专职教师对酒店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专任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成效明显。

参考文献:

[1]顾婷婷,严伟,张维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微观视角[J].文教资料,2013,(29).

[2]王培英,杨培玉,刘咏梅.应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1).

[3]孙虹飞.就业能力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4]刘华.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J].大学教育,2014,(5).

[5]蒋亚奇,高丽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2).

[6]严伟,冯年华,顾婷婷.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来自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微观案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作者:邹君 彭惠军 李克强

上一篇: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生培养论文下一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开放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