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在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日趋提升的过程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前期选型、中期现场管理与后期的管理执行力等方面予以强化落实,才能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生产走向规范化、程序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煤矿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煤矿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论文 篇1:

机电一体化在采矿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 要】机电一体化技术指的是把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号变换技术等实施有效的结合,并在实际当中进行综合性应用的综合技术,属于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即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本文首先分析了机电一体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采矿过程;应用与发展

引言:

由于煤矿的生产过程其本身存在一定复杂性,而在传统煤矿的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存在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被推广和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生产作业的效率,而且在有效保障施工人员作业安全的基础上,还能够增加煤矿产量。

1机电一体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过度到了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切都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煤矿的生产亦是如此。当前对于我国煤矿的生产发展已经越来越依靠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的煤矿设备,因为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背景下,其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而且利用这种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煤矿生产可以极大的提高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降低煤矿工作者的工作难度,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同时尽可能地保护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基于以上机电一体化技术所给煤矿生产带来的好处,由此,在煤矿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机电一体化技术依赖于相关的设备,所以,在煤矿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还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的相关设备做好一定的管理措施。

2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上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给煤矿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而且也简单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但是,对于煤矿生产的机电一体化是依赖于相关设备实现的,要想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就要学会更好的管理好其相关设备。由此,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规章管理制度

煤矿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以及更好的保护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重视煤矿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而要想更好的对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管理,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规章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规章管理制度首先就要先加强煤矿企业的领导对于相关机电设备的重视管理,其次再建立健全其相关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是针对电力调度管理、机电运输配件管理、机电运输干部上岗检查、矿井防爆设备检查员管理、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管理、机电设备定期检查检修、机电运输包机包修等制度。

2.2提高机电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煤矿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相比较于传统的煤矿生产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而提升了煤矿生产的效率。但要更好的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除了要利用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外,还需要煤矿的工作人员对煤矿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要熟练。提高煤矿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岗前培训。对于一些煤矿工作人员在正式上岗下矿工作之前,其煤矿企业可以对这一批的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进而增强对机电操作的熟练度。二是进行“一带一”的方式。在煤矿工作人员下矿开始工作后,可以让比较熟练的工作人员带一些对机电操作不太熟练的员工,以此来增强这一工作人員的专业素质。三是定期培训。对于定期培训是不论新老员工都要定期对机电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于新员工是增强其操作熟练度,而于老员工则是寄希望于发挥其熟练度的极限作用,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2.3加大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

不论是煤矿的生产发展还是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都离不开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正常运行,才能更好的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更好的保护矿井之下的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对于煤矿一系列的机电设备一定要加大对其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要加大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首先就要该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位煤矿工作人员要有比较强的安全隐患意识,积极对煤矿的每一个机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当遇到相对比较老化或者受到腐蚀的、有一些问题的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更换等来提高相关机电设备的性能,降低出现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选型要进一步的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不再仅仅只是重视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在重视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由于煤炭的燃烧会增加全球的温室效应,所以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绿色环保的能源,但纵然如此,其煤炭依旧是当前比较重要的能源来源。不过,就煤炭的资源地域分布来看,其煤炭的开采情况与当地的地质、地貌以及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对煤矿进行开采之前一定要对地质、地貌等的条件进行探查清楚后,再依据企业的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开采。对于煤矿设备的选型则是在保证煤矿的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在开采的过程中注重其设备的经济性、合理互换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

结束语: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只增不减,煤炭生产在人们生活以及经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相信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我国煤矿一体化技术将会不断进步,向着更加安全、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谈采矿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发展体会[J].朱子敬.科技创新导报.2017(13)

[2]机电一体化在采矿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J].邱红涛.山东煤炭科技.2016(05)

[3]浅谈机电一体化在采矿中的应用[J].段慧俊.中国新通信.2018(01)

作者:李涛 睢正龙

煤矿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论文 篇2:

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在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日趋提升的过程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前期选型、中期现场管理与后期的管理执行力等方面予以强化落实,才能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生产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生产 精细化管理

煤矿生产系统是由众多机电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统计显示,机电设备已占我国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的60%以上,运行成本占总成本的40%。在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背景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工序和生产环境更趋复杂,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直接关乎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使机电设备管理满足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就必须使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并将此管理理念贯穿于选型、采购直至检修、事故调查的生产全过程,脱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管理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安全质量。

1机电设备前期管理——选型

煤矿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中的首要条件,就是重视并搞好机电设备的选型管理工作。保证机电设备的正确选型,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使用,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受到不同地域、采田与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设备选型需要在确切掌握井田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加以展开,严禁生拉硬套。同时,考虑到采煤设备类型繁多,设备选型除符合煤层条件外,还应尽量保证矿井内不同工作面选用同型号设备,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训练学习,设备通用性相对更高,也便于备件储备,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2机电设备中期管理——现场

机电设备投入应用后,在保证机电设备发挥应有效能的基础上,中期的现场管理还应注意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能,确保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一)机电管理标准化和制度化

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的基石,机电的日常管理应建立在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与高质量标准作业的基础上,使机电设备得以有序安全地进行。

首要的是制定出切合本专业、工种需要的高质量现场作业标准。要重视基层员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专业骨干从各工序环节、各工种制定出规程作业标准,确保机电作业能有依据地进行考核,为煤矿生产提供基本安全要素。其次,煤矿机电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依赖于机电标准化及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要从源头上保障机电专业各工种的安全生产,就需要领导层给予足够的重视,紧扣安全生产主题,组织各工种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实现管理组织的闭环运作,工作管理趋向科学化、正确化,保障机电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安全。再次,明确部门、单位的工作管辖与职权范围。将机电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与单位、人员管理相配合,奖罚分明,将切实可行的奖罚机制与各项制度标准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激励各级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机电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延续。

(二)运用机电设备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科学管理能够弥补机电装备上的缺陷,保障安全生产;先进的技术装备也能够安全作业环境的营造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创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的过程中,在机电管理方面,应做到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更新机电装备,将机电效能不断提高至更高的水平,为煤矿企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就需要各级管理层与技术骨干制定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制度;责任包机到个人,明确规定检修部位和周期,确保机电装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与。

其次,观测安全生产的超前预防观念,设备检测要实现程序化、规范化与周期化。第一,健全完善机电设备的检测规范,按月份、季度和年度对各类机电设备、联结件以及润滑部位作定期检查、维护。第二,大型设备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预报工作要长期展开,尤其是针对矿井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试验,采用铁谱采样分析、润滑油化验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设备关键部位作化验、分析,确保设备可正常稳定的运转。第三,调拨进矿的机电设备配件如电器插口等,须进行检验测试,力争将一切事故隐患扼杀在源头,为机电安全生产把住关口。第四,要组织技术维护队伍在假期如元旦、五一等节日期间针对大型设备、综采工作面作计划性的停产检修,对机电设备运行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设备缺陷作统筹处理,并组织技术、设备升级工作。

再次,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专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深入基层,确实掌握设备实际运行数据,并由此制定除切实可行的检维修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预防性检修与灵活检修的“三统一”、 “四结合”,检修计划要严格执行统一上报、统一准备、统一实施的基本原则机电设备检修动、静态预防性检修相结合,状态检测于故障诊断相结合,计划检修与灵活检修相结合,配件储备与现场管理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将机电设备故障有效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煤矿机电的安全生产。

3机电设备后期管理——加强维护与安全管理执行力

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尤其要注重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检修测试。就机电设备的后期管理来看,检修维护制度能否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保证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执行到位状况。

除了建立严谨细致的奖惩机制外,还应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组织技术培训,培养员工规范化操作、维护保养机电设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准确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在企业内部要营造出学习、贯彻安全生产考核规范的良好环境,强化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执行无死角。

总之,只有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切实地执行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机电管理水平,确保机电系统高效、可靠运行,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红艺.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探索研究[J].宁夏机械,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劉飞.煤矿机电设备机电一体化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

[3]王萍.如何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

作者:王忠江 赵明星

煤矿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论文 篇3:

煤矿设备管理中机械修理维护的重要意义

摘要 机械维修是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主要的手段,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在生产费用支出的一个比较主要的部分。本文针对煤矿设备管理的的特点,来提出合理的措施,对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煤矿 设备管理 机械 修理维护

煤矿的设备管理通常是以是以机械设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追求煤矿设备的一种综合效率和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内费用的经济性,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方法、技术、经济、组织措施等等,来对煤矿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煤矿设备中机械的维修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矿设备管理的特点

1.1技术性特点

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设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矿用大型设备,是现代科技的物质载体。因此,设备管理必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首先,设备管理包含了机械、电子电力、液压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次,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设备,还需要掌握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摩擦磨损理论等专业知识。

1.2综合性特点

设备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现代矿用设备包含了多门专业知识,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设备管理的内容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三者的结合;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它是对设备一生各阶段管理的综合;设备管理涉及物资准备、设计制造、计划调度、劳动组织、质量控制、经济核算等许多方面的业务,汇集了企业多项专业管理的内容。

1.3随机性特点

许多设备故障具有随机性,使得设备维修及其管理也带有随机性质。另外煤矿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故障的分布比较复杂,同时受操作使用环境影响,突发故障较多,为了减少突发故障对生产的干扰和经济损失,设备管理必须具备应付突发故障、承担意外突击维修任务的应变能力。

1.4全员性特点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设备管理的综合性更加迫切需要全员参加管理。

2 煤矿设备管理中机械修理维护的措施

2.1做好新设备的保养工作

这里所说的新设备包括新安装的设备或大修完的设备。此时应做的首要工作是紧固。当安装后运行了一个生产班后,首先应坚固各处的连接螺丝,因为经过一个生产班的运转,各处的螺丝发生了配合作用,因而必然发生松动,及时坚固后,可保证其必要的连接强度、配合精度等,这项工作做好了,可避免许多大修之后的再修理。此外,应注意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如油压、气压、电流、温度等,如果达不到标准,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彻底解决,以绝后患。否则,如果带病运行,对小问题视而不见,必然会引起更大的问题,损失惨重。

2.2对于关键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煤矿井下生产条件恶劣,对设备造成了很大危害,湿度大、温度高、淋水、围岩、腐蚀性气体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加大对设备的维护,为设备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例如,当综采工作面现场出现淋水时,就应保护好采煤机电控箱/组合开关等电气设备,以免淋水进入,同时对设备内部进行防潮处理,可以放入硅胶等进行吸潮,并经常检查更换。当工作面或迎头出现岩石,应重点检查设备的连接部位与机械传动系统。应当注意,对于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不得随意进行调整,如压力、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否则,将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为一台设备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参数是考虑了整体的性能。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重点关注易损部位,二是对设备进行改进,对于不适应生产的部分进行改造。

2.3对于老设备的维修力度要加大

对于老設备要加大维修力度,并备好充足的配件,以便应急这时的维修量比较大,要分清主次,确保关键部位的正常,任何事故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各级管理人员不可忽视。须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4维修要从多角度入手

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当从使用,维修、管理等多方面人手在使用方面,操作人员除了按规程操作之外,还应当熟知设备的性能、参数及内部结构,否则,将很难用好设备,误操作是损坏设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当严禁误操作,机械传动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电机功率多大,其传动机构的机械强度多大,以及所能带动的负荷多大是通过精心设计而得来的,例如,在一个液压系统中,安全阀所调定的压力是本系统中各零部件所能共同接受的数值,调小了,系统运行无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调高了,马达等各零部件所受的冲击力会加大,如果超过了额定值,则会损坏某些零件,比如齿轮、密封件等。同样,液压油的温度过高,将会使密封件受热而软化,引起提前损坏,为此要另外再加一个冷却系统,直到油温达到正常。

2.5管理层要加强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管理方面,各基层区队的“一把手”应当充分认识机电工作的重要性。“一把手”掌握着充足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能量,“一把手”负责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号召,具有很大的动员能力、有力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组织能力,逐级的“一把手”下达执行,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只要“一把手”对机电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的支持,机电工作就会顺利展开,各项管理制度就容易落实到位。

2.6努力培养一批机电设备的技术能手

目前,各单位普遍缺少机电技术能手,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机电能手迅速成长起来。可喜的是,某些具有远见的单位开始着手“首席技师”与“金蓝领”的工作,给他们高出普通职工几倍的薪酬和荣誉,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只强调其示范作用而忽视了其在企业生产中的实际作用,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好对“首席技师”与“金蓝领”的考核工作,只有做到业绩与报酬相对应才能达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达到在处理事故方面一看就能大致判断出故障部位,并能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两天的努力所能够达到的。煤矿机电设备都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维修所具备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有机械、电气、液压等,此外还要有相当熟练的动手能力,需要有悟性,有对机电设备各部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素质方面,要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总之,在煤矿机械设备修理维护工作中,只要遵循设备运行的客观规律,进行统一规划,从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抓起。从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抓起,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械设备修理维护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靖龙,基于网络通讯的煤矿设备运行集中监测技术,煤炭科技,2007(03)

2 高杰祥,浅谈露天煤矿设备规范化管理平台的建立,露天采矿技术,2005(S1)

3 张永玲,浅谈煤矿设备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应用,中国煤炭,2008(02)

4 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5 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6 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辛广文

上一篇:消费者心理商品包装设计论文下一篇:劳动就业科学发展观调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