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2024-04-09

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系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调研了一些大型国营企业,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单位。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机械产品制造、电气设备的生产、机械重工业产品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专业设置,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为了能较好地收集在我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况,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2)企事业单位中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

(3)企事业单位在未来几年中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信息;

(4)企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总的看,调查过程较困难,虽然收集到的样本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的社会需求等情况,经

调研获取的信息反映座谈会开得很好,到会人员畅所欲言,一方面积极介绍本单位引进毕业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积极进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献计献策。

目前收到的调查表中涉及的行业有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1.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机电一体化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工业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员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期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的能力要优秀。企业比较欢迎既懂机又懂电的人才,对机械维护维修、电气维护维修、数控操作、数控编程、CAD绘图的需求较大,另外机电类企业对设备管理、机电产品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及周边地区机电类企业和机电类产品逐年增加,这个岗位也变得热俏起来。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对技术主管,品质管理知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这也就使我们在专业定位时有更大的选择,我们除了培养机电维修与维护人才、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人才,还可以培养机电设备管理与销售人才。

2.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 机电一体化就业岗位的操作技能。

②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③ 计算机绘图能力。

根据调查,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拟定以下工作岗位: ① 机械维修、电气维修

② 车间技术管理 ③ 设备管理

④ 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

3.企事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培养有待加强的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① 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PLC控制系统、变频器技术的实际应用等基本知识。

② 介绍最新的机电一体化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

③ 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④ 增加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方面的知识教育。⑤ 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⑥ 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三、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总体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机械、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机械维修、维护,电气维修、维护,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否则,培养的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还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调查中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创意与策划能力”不足,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现在的大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熟练、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如何实际的用在生产、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还明显不足。

4.调查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它们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

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只有能够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今后几年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仍然有很大的需求,我们专业今后持续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高技能的优秀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但在今后的培养中,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坚持成人成才,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人,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使他们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人。

篇2: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能人才培养研讨会总结

XX 2018年1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暨双元制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会,地点为山东省淄博市智能制造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会期一天,大会邀请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专家组组长 李全利教授;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中德学院院长 沈斌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讲授了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试题、竞赛规则、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培训期间还参观了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见识到了众多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教学仪器,总之,本次培训尽管时间较为局促,但是本次学习的收获却很大,尤其是在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方面,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机电一体化”项目。

上海同济大学沈斌教授在讲授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到,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等大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不但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互联网技术等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机械、电气等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开始新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MES系统要求的人才,以此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考察的内容也是与此类似,要求参赛选手不但要掌握电气、机械、气动等知识,还需要选手具有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设计、制造、维护和修理自动化设备。所以,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更加需要将技能大赛精神充分融入课堂,做好机电一体化大赛成果转化工作,使“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大赛与 “机电一体”专业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

二、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竞赛规则。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世界技能组织与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开展都是在严格的规则制度约束下进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专家组组长李全利教授在讲授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竞赛规则中提到。“机电一体化”项目集机械、气压工程、编程、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开发等技能于一体。要求选手能满足自动化行业的各种需求,能搭建工业自动化系统,能够设计、制造、维护和修理自动化设备及对设备控制系统编程,对选手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年龄方面,参加“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参赛选手年龄最大不超过24周岁,大多数项目的年龄要求都是不超过22周岁,这就要求选手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所以,在选手的培养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多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在实践中教学、训练。

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备赛思考。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技能水平突出,具有较强的学习领悟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根据以上要求,我在选手的集训中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将李全利教授讲授的备赛训练方法应用到今后的训练过程中,组织备赛选手开展单项训练、观摩训练、录像训练、穷举训练、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总结能力。

适时组织选手开展模拟比赛训练,通过模拟比赛查找问题,并总结提高,联系其他兄弟院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学习提高。适时开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与体能训练。作为我自身,仍需向其他老师、专家请教学习,积极向学院其他项目的指导教师请教学习,学习一些好的大赛训练方式方法,应用到“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训练中,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暨双元制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会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我自身,尤其是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备赛、训练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学院领导给予的这次宝贵学习机会,我将继续总结领会本次培训的要义,并将本次培训的内容尽快融入到我的日常教学和大赛训练中去,争取在2018年3月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增光添彩。

篇3: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知识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主要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具有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综合技能的人,通常分布在加工业、服务业及新兴的创意产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宽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1)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特征:基础宽厚,知识面广,能融会贯通。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要基本通晓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机电及其有关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本专业和本学科出现的问题,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并使其发挥综合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志。(2)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特征: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创新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要具备娴熟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多重复杂性工作,并且能够运用综合性思维和宽阔的视角熟练地掌握多种交叉知识技能,真正具备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综合技术难题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特征,进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可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能力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基础扎实

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对每个人而言都极为重要。基础性课程或课程的基础理论只有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中适应知识更新和淘汰的挑战。要帮助学生打好牢固和扎实的基础,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应增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岗位基本技能、计算机能力、中外文能力等,不断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发展潜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知识面广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技术更新迅速,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交叉性和高度综合性。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广泛的知识面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快速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注重课程配套、知识结构及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工作要求。

素质全面

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思想道德,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团队精神及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这对于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能力

要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具有阅读和应用本专业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等工作。

两种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评析

模块课程方案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以模块为中心编写教案,细致安排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要有全局意识,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再次,在实训操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与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方案,即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全然不同,是一种强调在实践情境中通过学生自我构建知识而形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含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的建立存在几个难点,首先,在构建学习领域时选取知识和技能较为困难,其核心和复杂的任务是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学习目标和要求规定的知识、内容;再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应不再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分,而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教师的能力能否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方案的实施。

可以看出,两种方案各有所长,模块化方案能够较好地整合资源,教学实施组织也更加灵活;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任务内容与流程,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符合技能型认识规律。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多种技术交叉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以专项能力组成的课程模块难以体现不同技术的一体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分析法又给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难以达到的要求。

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可将项目式和任务式两种课程模式进行综合改良,建立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强调“做中学,做中教”,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对机电企业主要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模块,再由项目模块建立课程模块,最后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其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式进行核心课程开发,使学生迅速缩短课程学习与真实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其余课程根据内容特点及岗位所需能力确定实践环节,按实践环节要求配置相关知识,本着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突出交叉性、复合性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福建省机电类企业的调研,得到8个核心任务和2个辅助任务,分析得到各核心任务所对应的项目模块和技能模块。详见表1。再将其归结为4个基础能力模块:机械基础模块、机械设备运用技术模块、电气控制知识模块、电子应用技术模块,而后将4个基础能力模块组合并扩展后形成其他项目模块: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模块、机电设备维修模块、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各模块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重在培养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门能力、延展能力,最后形成14门专业必修课和8门辅助模块课程。

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应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应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大课程模式。教学全过程应按照“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门知识综合实训―生产顶岗实践―校企联合答辩、高级工考证、综合提高”的整体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想应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应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以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验室,以机器人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根据福建省机电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应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比模块化课程方案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的优缺点,建立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同类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燕泥.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模式初探[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90-96.

[2]关世荣,刘静.打破高职教育界限培养复合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7,9(3):17-18.

[3]姜秀英.论培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4):130-131.

[4]刘艺涛,马骞.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7-78.

[5]魏公际,张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方案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8,(9):137-138.

[6]杨文焕,张林娟,李瑞环.对加快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83-84.

篇4: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前期的准备

前期的准备包括场地的准备、设备的准备、工具与耗材的准备。前期准备对于准备参加省级技工院校技能竞赛而言,消息畅通是关键,争取第一时间了解到组委会针对这个专业具体竞赛的要求把握要清楚。譬如,往届技工院校技能竞赛,维修电工竞赛项目是其中之一,这一届就取消了维修电工竞赛项目,而增加了机电一体化竞赛项目。竞赛项目的变化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了解这一信息,前期给选手训练的方向就确定了,在以前维修电工设置相关专业的基础之上,要安排涉及机电一体化相关的课程,如机械方面、气动方面、传感器方面以及电气高新技术。与此同时,组委会通知确定广东三向公司815L智能机电考核设备为此次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指定用品,学院需要在第一时间确定设备放置场地,配置相应的辅助用品,如计算机、示波器以及一套完备的机电一体化工具。

准备工作的及时为教练和选手争取了时间,训练时间的长短,对于此次机电一体化竞赛成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此次组委会指定的该产品,涉及知识面比较宽泛,如变频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PLC及其扩展模块、通讯、传感器以及双闭环调速系统,教练和选手在设备熟悉到对该设备熟练使用和编程调试需要较长的周期。前期的准备相对于技能竞赛体现了时间是竞赛成败的前提,设备是竞赛成败的硬件基础。

二、竞赛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教练要明确竞赛目标,对即将竞赛的结果要乐观。如果教练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选手的训练状态,所以教练对竞赛的结果要报有必胜的决心,始终给选手打气。笔者的观点是,不计较结果如何,而看付出多少汗水。教练和选手竭尽全力积极备战,即使在竞赛未获得较好的名次,大家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竞赛的结果存在很多外在因素,如环境、心理素质、设备熟悉度等诸多因素,技能竞赛这项工作是个重在过程的教学活动。

计划的制定是教练工作水平的体现,由于技能竞赛不是平常的教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需要将素质较高的学生转化为参加竞赛的选手,教练需要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细化到每天,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实习教学。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其理论学习的强化,每天适当时间穿插于实习教学中,进行理论专项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有灵活性,教练一定要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及时与各个选手交流,根据选手的实际学习情况,适當调整和增删实习项目。一切以选手为中心,以高效率、高回报为目标的训练计划为标准。

三、选手的选拔

选手的选拔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层层选拔,层层淘汰,最后确定竞赛选手。学院参加第一次选拔人数为45人,首次淘汰余下16人。这样的竞赛过程,其实也是为即将出线的选手提供模拟竞赛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然后依次进行多次的测试,综观多次测试的成绩,确定参加后期强化训练的选手为8名。我们并没有过早的确定参赛选手,因为确定以后,选手的积极性就可能懈怠,同时场地的竞争环境就消失了。

教练要做到对每一位选手的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综合观察各位选手的性格、心理素质、学习进度。在后期的强化训练中,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做好相应的成绩记录,然后根据统计出来的成绩,公正地确定选手。在选手选拔过程中发现,理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动手方面不一定有过人之处。我们确定选手的依据是根据竞赛文件要求,理论成绩占总分的30%和实践成绩占总分的70%,综合理论成绩和实习竞赛成绩科学的确定参赛人选。

四、训练过程的方式方法

训练过程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对选手要因材施教。长时间的训练,让选手和教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下,这样的话选手会出现心理上的疲惫。一天到晚,选手是在参与训练,但每天总结下来,没有什么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收获,这样的恶性循环,时间被这样无休止地浪费。科学训练方案呼之欲出,实践环节教练每天都要针对指定设备,出难度适当的题目,以任务驱动为原则,训练学生的接线速度、编程水平、设备参数调试以及整体系统调整的能力。遇到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解决,详细讲解,一定要将其原理讲解透彻。通过这样方式,学生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另外,在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后,不同组别的学生相互出题,小范围的训练比拼增加了选手训练的热情,同时可以相互交流所得心得,技术水平共同提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注意观察选手的薄弱环节在何处,针对选手的薄弱环节,强化教学并耐心讲解。

以此次技工院校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为例,参赛形式是以两名选手为一组,所以教练在训练选手时,要事先合理分组,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教学和训练工作,培养选手之间的默契,取长补短,尽量实现1+1>2的效果。教练在训练过程中,不但是选手的教练,还要是选手的知心朋友,尽量调整好训练场地的学习氛围。让选手在训练过程中不感觉到枯燥,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

五、选手心理的调整

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选手存在心理的波动是正常的,教练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使竞赛选手顺利度过心理波动期。那选手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1.选手容易出现难题卡壳

多次尝试都无法实现即定目标,较容易出现焦躁不安、知难而退等情况。这时教练及时指导选手,通过出去散步、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情绪放松,并利用心理暗示和调整的方法,让其换个思维方式重新来解决问题。让选手明白遇到难题应该知难而上,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出现心理的低谷期

选手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也会出现心理的低谷期。因为长期单调的训练,让选手对训练感觉枯燥无味,磨灭了竞赛的斗志。这时,教练要让选手停止训练任务,选手和教练围坐在一起,教练利用这一时刻给选手做思想工作,给选手们加油。同时,教练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询问选手训练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进行详细的讲解。甚至还可以谈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让选手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准备再次积极低投入到训练中去。

选手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譬如选手的合作问题,选手训练状态的调整问题等。心理及时的调整,将关系到选手最后心理素质的培养,教练此时不是单一的教练还是个心理咨询专家了。教练还要根据选手的性格、心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选手的心理状况。让选手抱着轻松的状态参加技能竞赛,且享受其过程中的快乐。笔者给选手参赛的口号是:“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易”。

以上是笔者在此次第三届江苏省技工院校技能竞赛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浅薄体会。如有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指点,笔者将由衷地感谢,也望通过这样竞赛活动同各位专家进行教学和专业方面经验和心得的交流。

篇5: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为适应湖南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配合省政府“3+5”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我院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并就此完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面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通过工艺装备才能物化成现实生产力。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机械工业的多家重点项目机床用户、大型企业采购团将选购大量国内外先进机床工具设备,以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技术实现这一转变一是要高技术化,二是要技术升级。但是,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的制造大国,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其低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目前湖南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是机械制造行业技术需求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使我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紧密地交融汇合为一体,形成先进制造技术,对机电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社会需求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械手、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这些机电产品无一不是机械、电脑、电力电子等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317亿美元,增长17.2%,保持全球第二位,与德国差距进一步缩小;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占全球出口的份额提高到12.5%,占全球出口增量的25.4%。我国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

3、湖南经济振兴,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湖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将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着力扶持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0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100 亿元,年均增长22%。省政府明确提出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产业升级思路。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建立中联、三

一、江麓、南车时代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一批自主品牌,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等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化优势。机械装备制造业正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新产品产值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08年,湖南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66亿,汽车产量14.5万辆,成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长株潭产业群分析:经过产业结构调整,长沙工业规模结构已初步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六大产业集群;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三市集中了全省大部分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长沙完成工业总产值323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2009年,长沙工业总产值有望登上4000亿元台阶。到2015年,长沙市装备工业总产值计划过6000亿元。株洲市、湘潭市的装备工业均已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未来5年内,长株潭三市装备工业总产值要占全省装备工业的70%以上。

娄底地处湖南省中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邻,地理位置优越。市委市政府指出,要加快发展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机电产业着力建设机械基础件、专用汽车改装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件、农用运输车和农副产品加工成套设备、矿山和建筑及新型环保机械、电气产品五大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近年来,娄底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止,娄底市拥有工业企业27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0家。2008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924.77亿元,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6.4%。随着娄底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需要引进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湖南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6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7%左右。娄底市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到2010年要达到技术性从业人员的15%左右,新培养技师7000人。

4、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篇6: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研目的、时间、对象、方式

1、调研目的:了解山东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情况,定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及其他职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我们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2、调研时间:2012年9月23~10月24日。

3、调研对象:行业内的国有、民营等企业,具体有:三菱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烟台富士康、LG等。

4、调研方式:参观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流座谈会等。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1)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分析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钳工装配、电工装配、焊接工、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三菱重工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2)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的分析

今年,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机电企业的欢迎。(3)中职机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表1:各工种人数比例: 工种

比例

备注

机械维修工

10%

机械装配工

20%

焊工

20%

钣金工

10%

电气维修工

10%

流水线装配工 22%

其它

8%

表1所示主要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在这类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中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装配类岗位中职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4)知识结构

①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③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④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⑤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⑥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5)能力结构

①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力,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②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③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④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企业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收集机电行业发展和机电产品信息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6)素质结构

①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②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③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④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⑤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7)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

①制图员中级: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②钳工中级: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③电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④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LC、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篇7: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核心,分析,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在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为: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技术,是将信息化的技术、微型电子元件技术、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机械本体自身的技术充分结合以后所形成的产物,在“机电一体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其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主要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化与机械的自身本体的技术。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在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为: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技术,是将信息化的技术、微型电子元件技术、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机械本体自身的技术充分结合以后所形成的产物,在“机电一体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其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主要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化与机械的自身本体的技术。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的核心的技能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展望,希望对同行们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帮助并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技能;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这就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相关技术、信息化技术与机械本身的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最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展进程,使国家工业的生产由开始早期的机械电气时代转入机电一体化的新时代。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行业的经济发展,因为这种技术的使用不光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同时也可以提高所制作产品的性能与质量,使产品变得更加标准化,能合理的利用既有资源,降低企业能耗。最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变成了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机电一体化的内容(1)狭义的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主要是在电子化设计与机械装置结合一起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主要指的是机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也被融入到机械控制当中。此时机电一体化就有了新的内涵定义,那就是新的机电一体化是指在信息处理功能、机械自身的功能和控制功能之上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将机械与电子化设计组合一起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称。(2)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一定单一的技术名字,而是对一类相关技术的总称。从系统工程理论的层面上来看,将微型电子元件技术、机械本身的技术与信息化的技术等技术综合应用,使整个系统实现有机的结合,并在系统中相关程序的组织下使的系统达到最优化的一种新型的技术。(3)机电一体化是由多个电子组成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统一结合体。2电一体化的核心技能组成 2.1机械的本体技术

机械的本体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怎么样才能匹配机电一体化进程是机械的本体技术的重点。因此机械的本体技术应该去着重考虑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减轻机械的自身重量和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性能等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使其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和降低企业能耗。为了使机械系统实现正常的工作运行,机电一体化必须具备达到足够要求的精度。同时由于目前企业的产品大多都是钢材料制作而成的,可以通过选用轻质高强的新型材料或者直接改变产品的结构等方法来降低产品的重量。当产品的重量减小以后,采用可能实现系统运行的轻型化,最终实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降低企业能耗的目标。2.2信息处理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与微电子学领域也得到了相应地技术创新和进步,这对机电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信息处理技术的内容主要为信息的收集存放、信息的交换和信息的计算等,通过目前在全国普及的电脑,使之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我们必须将信息处理设备运行的可靠度提高,来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计算运行的速度,同时还要提高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抵抗其他外物干扰的能力。

2.3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指的是在不经人员进行亲手操作的情况下,机械装置可以按照控制理论的知识自行进行工作,以完成人们预先确定的任务。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初步设计、设计以后的系统仿真情况、在现场的不断调试与完善等。在当今的企业中,自动控制系统已经作为了机电一体化当中的重要一分子而存在。2.4接口技术

为了能方便快捷的与计算机进行沟通,必须让数据传递的接口实现统一标准化。采用了统一规格的接口,不光有利于简化其设计内容,同时可以方便接口的更换和维修,防止出现因不同公司不同接口导致不能有效的和计算机交流的问题的发生。2.5传感技术与检测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中,传感技术的重点就是传感器的问题,而传感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高其精准度、可靠度和灵敏性,毕竟其可靠度的提高可以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抵抗干扰的能力,使之可以承受住各种严酷的环境考验。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感器的选择上,选用了光纤电缆传感器来防止电干扰。而对于外部信息的传感器,现在的作用任务时发展非直接接触型的检测技术。而检测技术主要指与传感器的信号的检测有关的相应技术。所有说,在未来传感技术与检测技术将会成为必然。2.6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指的从系统工程理论的层面上来看,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技术进行综合的应用,并将总体分成许多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功能单元,最终由经过小功能单元的工作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2.7驱动技术

作为提供驱动力的电机,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企业里的大型机械当中。但是电机依然存在不能快速的相应和效率低下的缺点。所以要求技术人员要积极的去发展电机技术,不断的研究新型驱动设备。2.8软件技术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必须做到在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协调发展,在发展硬件的同时必须同步更新软件。但是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软件更新的速度太快,造成软件研发的成本大大加高。因此为了降低软件的研发投入,必须加快软件的标准化进程。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3.1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品,它最早来源于小说家在说中的描述,可以无条件服从命令去处理人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科学技术进步并利用几十年时间对其的不断改进,现在人们创造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很轻松帮助人们处理在焊接、水下作业、空中作业和娱乐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机器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变成了人类的不可或缺的朋友。3.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lMS)要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不能仅仅只去简单组合一下目前已经有的各个分散的系统,还要使全局的动态要达到最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不光打破了目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和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制造来达到物流的控制。这样就使得企业完成了经营决策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有机统一。在当今社会,提高自己的集成度已经变成了企业为优化自身的生产要素之间的调配的一种主要的办法。如图1。3.3当今社会的温室设施

当今社会中的温室设施可以实现农作物高产和优质,也比较密集的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温室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整个温室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的覆盖的各种材料、通风的系统、防虫系统、灌溉施肥的系统计算机的控制系统、二氧化碳施肥的系统、遮阳/保温的系统、加热系统以及一些在生产中必须具备的生产工具等。通过以上多种设施与计算机的系统相结合,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条件,为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供了可靠的报障。3.4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全名叫作数字控制机床,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这么多年的进步与创新,在数控机床的功能结构与操作上都有了大大的改善,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机械行业中。数控机床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传感器和动力装置等,因此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对机床的多通道和多过程的控制。(2)采用了存储器的容量较大的软件的模块化设计。(3)其结构具有模块化和紧凑化与总线化,表现为采用多个CPU处理器、多个主总线的组成的体系结构。(4)具有开放性的设计特点,表现为其在整个体系的功能结构上具有兼容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比如采用统一标准的接口可以使企业或者个人的使用效益增大。3.5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人员的培养计划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相关人员的培养计划主要是培养那些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与之际动手操作的高素质人才。4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 第一,在关于模具CAD/CAM方向的发展。对于那些可以利用数控的加工技术与相关计算机的技术对模具进行创业设计和制作的高级人才,不仅可以在塑料、模具、家电、机械等生产公司做关于模具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制作等方面工作,也可以从事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第二,对于那些从事商品包装的自动化的机械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级人才,不仅可以在一些大型饮料、食品与商品的包装生产的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的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生产公司或者营销单位从事一些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工作。5结束语

通过前文对机电一体化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现在已经渗透了社会的个个领域,尤其是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国科学家应该继续对机电一体化进行研究和创新,使我国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参考文献

[1]唐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2009,(4):99-100.

[2]王俊普.智能控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建勇.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技术研究[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1. [4]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5]林行辛.钢铁工业自动化的进展与展望[J].河北冶金,2008,(1):16-17.

篇8: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机电一体化江苏省赛分析

(1) 概述。中职组机电一体化比赛设备与以往相比虽然没有变化, 但对触摸屏功能的使用要求有所提高;编程的复杂程度没有增加, 但需要处理的细节较多, 增加了与比赛相关的理论考试。工作任务是次品处理设备的调试、拆卸分解和加工回收。

(2) 试题配分。安装40分, 调试功能5分, 运行功能27分, 原理图10分, 触摸屏15分, 意外情况3分, 共100分。

(3) 竞赛选手表现分析。 (1) 通过现场的观察可以发现各个选手工具新颖齐全、平时训练严格到位、操作工艺精湛、比赛速度快捷、技巧发挥好。 (2) 选手紧张情绪缓解。去年在比赛的前20分钟, 选手衣服基本湿透, 而今年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入场后的行为规范, 考生能熟悉自己的工位情况、有序清理器材、认真仔细阅读任务书;不清楚的地方考生能有礼貌地向裁判发问。 (3) 机械安装的准确度还不够, 测量时仍有一些尺寸误差;对未接触过的新流程编程 (如拆卸分拣部分) 需要加强, 比赛中少数选手只做了测试部分, 未能完成拆卸分拣、加工回收等主流程。

二、机电一体化国赛分析

(1) 试卷分析。 (1) 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江苏省参加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 江苏省的两只参赛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从国赛试题来看,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PLC基本指令和触摸屏画面制作, 并能灵活运用。2012年, 国赛试题对设备安装要求高, 工作量也较大, 对PLC编程的难度要求与去年持平, 但是PLC编程和触摸屏功能结合紧密, 整体工作量较大。比赛的评分更加细致, 不论功能或安装每项得分分值更低, 2012年国赛比赛时间又恢复到240分钟。 (2) 与以往不同的是2012年的国赛试题在硬件上增加了两个上料平台, 增加了工作过程记录, 工作过程记录内容与比赛实际工作任务密切相关。触摸屏操作主要涉及四幅画面:首页、领料界面、运行界面和领料记录界面。PLC编程和触摸屏功能结合紧密, 触摸屏上提示、显示、查询功能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 (3) 试题的编程难度与去年相当, PLC输入输出口仍然被指定, 工作任务是自动领料装置的调试和运行, 有三种异常情况 (混料、缺料和掉料) 需要处理。

制出主动齿轮轴的部件, 从而完成整个项目锥齿轮的绘制工作。 (4) 绘制齿轮啮合图。该项目与上述项目3的完成步骤比较接近, 主要是绘制出啮合的圆柱齿轮以及啮合的锥齿轮, 因此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5) 齿轮油泵的拆装与测绘。可以从整体上将该项目再进行拆分, 将其分为测绘齿轮油泵各个零件与读画齿轮油泵装配图两个小项目。而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 根据项目要求、项目目标逐一完成任务。在实现两个子项目的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相关的教学模块,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帮助学生成才。

(2) 试题配分。安装40分、调试功能13分、运行功能32分 (其中约15分与触摸屏直接相关) 、原理图10分、工作过程记录5分, 共100分。

(3) 国赛选手表现分析。优点:PLC程序编写, 基本指令已经能够熟练应用;大多数参赛队电路连接、气路的连接比较规范;能采用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绘图;安装流程的规范性比以往有所提高。缺点:被检查时主动性不强, 未能将成果完全演示出来;触摸屏制作量大点多, 在无法全部完成的情况下, 没有做到有效地放弃;触摸屏无法与PLC通讯, 功能未能全部完成。

(4) 建议。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有工程背景对职业院校教师非常重要。尽可能多增加参与者, 使技能大赛真正促进就业, 促进学校广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

(5) 赛项设置意义深远。 (1) 赛项适应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助推了工业产品的升级转型。 (2) 赛项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引领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3) 赛题的形式和评价方式引领了职业学校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6) 对比赛的总结。 (1) 命题工作提前封闭进行, 避免干扰, 有利于做好命题的保密工作。 (2) 在参赛设备操作台面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命题组前期准备和讨论过程充分, 使命题更有新意, 更接近实际, 更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参赛选手将理论、实操、维修紧密联系实际, 充分考察选手全面的职业能力, 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 部分地区对选手的产生还不够科学, 没有进行层层选拔, 仍有部分选手对工艺的制作水平不高。 (4) 各省、市领导与学校非常重视。通过比赛结果可发现, 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均逐年得到提高, 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出来。 (5) 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6) 与以前相比, 比赛题目灵活、更接近实际, 对生产工艺较为了解的参赛队普遍得分较高。得分较低的选手主要失分原因是对任务书要求不能正确理解。 (7) 要办好大赛,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安全和节能减排的理念。 (8) 在教育部与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领导下, 准备工作慎之又慎, 竞赛期间全程落实了紧急疏散等机制, 保证了大赛的安全。

总之, 以比赛为突破口,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李永.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科

教创新导报, 2012 (3) .

[3]张小培.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篇:活得让人信赖美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