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区域经济政策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比较研究

摘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社会也正在以坚实的步伐开始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如果说经济特区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最初窗口,那么自贸区经济、湾区经济则是深化改革,从而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的又一具有独特功能与使命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湾区经济。可以说,湾区经济基本位于中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完善、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他们承载着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更积淀着丰厚的财富资本、要素资本与制度资本。在深化改革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湾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开放思路和发展理念,而且还被赋予时代意义、功能、使命的区域经济引擎。所以湾区经济不仅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入思考与探究。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研究中国的湾区经济,实质上是研究中国社会更广泛对外开放的道路选择;是探索国际间区域合作的有效方式;是探寻以开放促改革的制度创新的路径。本文的研究在以往研究和史料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外湾区经济形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梳理与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湾区经济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了说明湾区经济的独特功能,又将湾区经济与其他相类似的区域经济形态,如沿海开放经济、普通城巿群经济进行了比较。本文所使用的湾区经济的定义是:湾区经济是因拥有海湾的地理禀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经济模式,是以海湾为地理属性、以城市群为载体基础、以产业群为核心内容的独特经济形态,具有沿海经济和城市群经济的叠加效应,是一种独立的比沿海经济和城市群经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湾区经济的形成不仅需要“拥海”、“抱湾”、“连河”的自然基础条件,还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效的制度供给能力和明显的正的外溢效应等内在禀赋。本文所采用的湾区经济比较样本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上海杭州湾区、环渤海湾区。比较研究的内容涉及:湾区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比较、我国主要湾区经济与世界一流湾区经济的比较、我国湾区经济所在省市与其他省市的比较,湾区经济内部城市的比较等。本文在文献梳理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增长极”理论与“引力模型”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主成份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与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世界三大一流湾区与我国三大主要湾区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的引领效应、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特质;在形成原因、运作机制与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及其延伸理论-“点轴”理论的分析表明:我国三大湾区经济分别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集聚了大量的国际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形成沿湾区分布的核心增长极城市群,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沿湾区分布的核心城市群引领整个湾区经济的对外开放,三大湾区经济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引领者。特殊的湾区地形形成了以湾区核心城市为“极点”的“湾区轴”,具有较大的扩散效应优势,国际国内资源可以辐射和转移的范围比普通城市群经济和沿海经济更广。并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中可以充当多个增长极的角色,成为“一带一路”的“开放主轴”,带动整个“一带一路”地区的开放和发展。3、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理论”的分析表明:因湾区存在而形成的对外开放“合力”和更短的“对外开放距离”,导致湾区经济的国际“引力”更大,因此具有比普通沿海经济和普通城市群更大的开放优势,并形成由湾区核心到湾区腹地对外开放度逐渐减弱的梯度开放格局。构建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定量分析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的结论。4、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湾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与人力资本水平、交通运输便利性、市场化程度显著正相关。湾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阶段性的负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我国湾区经济的发展及功能提出了理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湾区经济;“引力模型”;“增长极”;影响因素

学科专业:理论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一)世界一流湾区经济发展经验

(二)国家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

一、国内湾区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外湾区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三、“引力模型”与“增长极”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四、对外开放度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研究文献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湾区经济的内涵与形成条件

第一节 湾区经济的内涵

一、湾区经济的定义

二、湾区经济的地理属性

三、湾区经济的载体基础

四、湾区经济的核心内容

五、与其它区域经济形态的比较

(一)与普通沿海开放经济的比较

(二)与普通城市群经济的比较

第二节 湾区经济的形成条件

一、自然基础条件

(一)“拥海”

(二)“抱湾”

(三)“连河”

二、内在功能条件

(一)创新能力较强

(二) 制度供给高效

(三)外溢效应明显

第三章 中外主要湾区经济形成过程及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世界一流湾区经济形成的历史与现状

一、纽约湾区

二、旧金山湾区

三、东京湾区

第二节 我国主要湾区经济形成的历史与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

二、上海杭州湾区

三、环渤海湾区

第三节 中外主要湾区经济形成过程的比较分析

一、中外主要湾区经济形成过程的共性特质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二)对外开放的引领效应

(三)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二、中外主要湾区形成过程的主要差异

(一)形成原因的差异

(二)运作机制的差异

(三)功能使命的差异

第四章 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的理论研究与比较分析

第一节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增长极”理论及其模型

(一)“增长极”模式下总体增长效果

(二)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

二、“增长极”理论的延伸-“点轴”理论

三、基于增长极及其延伸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的比较分析

(二)与“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关系的分析

第二节 基于“引力模型”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引力模型”的经济理论基础

二、简·丁伯根的“引力模型”

三、构建“引力模型”的拓展模型

四、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一)与普通沿海经济相比对外开放优势的比较

(二)与普通城市群经济相比对外开放优势的比较

(三)湾区经济内部各城市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四)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三大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定量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三大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测量和比较

一、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体系选择

二、对外开放度测量模型的构建

三、对外开放度的测算过程与结果

(一)全国各省的对外开放度的测算

(二)三大湾区经济内部各城市对外开放度的测算

四、我国三大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定量比较分析

(一)对外开放优势定量比较分析

(二)对外开放层次的定量比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选择

二、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三、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四、回归分析结果

五、稳健性与异质性分析

(一)稳健性检验

(二)异质性分析

六、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回归估计结果的解释

(二)我国湾区经济对外开放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国安全论文提纲下一篇:征管改革税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