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实践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产业视角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按照世界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力平价估算结果的分类,中国已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全国各地区差距依然巨大,这对于中国未来向更高阶段的转型十分不利。为应对这一困局,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由21世纪初期的四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一般性框架,到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差别化布局,再到现今基于“四化协同”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即强调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打造“两横三纵”五条经济带,预示着由“块状经济”时代向“带状经济”时代的转变。 产业和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细分,关于从城市视角解读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后,被学术界所重点关注,而基于产业视角的相关研究往往伴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区域一体化水平等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地国家战略的提出,而更多的关注经济增长,至此如何从产业视角来解读区域经济差距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为此,本文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多维视角来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规律的内在机制,分别构建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理论框架,前者强调在市场主导背景下,比较优势(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和竞争优势(产业空间活动特征)发挥所引起的区域差距,后者强调政府发展思维的变迁,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变化,进而引起的区域差距,通过两类视角的分析,旨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框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措施。 除导论外,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二章理清本文关注的相关基本概念和产业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包括在准确界定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的空间逻辑基础之上,重新认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内涵,以及从产业价值链视角,分析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追溯以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搭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框架,包括政策目标,实施和制定主体,以及政策体系,理清产业结构、组织和布局政策的联系。 第三章是基于产业视角重点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特征事实。运用数学推导证明,不同测度视角下的产业布局格局、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差距的关联性。以分省区的大类部门-一位数部门-二位数部门为样本,改进指标量化分解方法,构建时间序列和动态面板模型,借鉴边缘-核心格局识别方法,对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大内生变量:产业内差距(产业空间活动)和产业间差距(区域产业结构变迁差异)的变化规律进行考察。 第四章为构建一个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经济学数理模型。从产业价值链视角,提出一个包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融合性框架,借鉴空间经济学建模分析方法,搭建一个两区域-两部门-三行业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对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空间活动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禀赋结构及初始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一体化对地区差距的影响,认为区域内外部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实现。 第五章从中国产业政策实践的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回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期下的产业政策实践,并对其特点进行评价,搭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地区差距的基本分析框架,在由比较优势战略、后发优势战略、不同视角下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融合战略,以及竞争优势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组成的战略池,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利益冲突,产业政策的强制性和引导性等三大因素框架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 第六章基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业分解项的主要因素。从制造业视角出发,实证检验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和产业空间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以间接回答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产业聚集方面,除以往的经济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新经济地理因素如规模经济、市场潜力和运输成本等,新古典因素如要素禀赋等外,产业政策实施强度也决定着产业聚集程度。在区域产业结构差异方面,发现地区间的工资水平差异和历史因素是决定结构趋异的两大主导因素,而改革开放对其影响作用较小 第七章在总结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机制,产业政策体系内部的协调一致,实现产业政策的转型,推进政策实施手段的规范化和多样化。最后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理论和实证

一、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规律及成因研究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产业视角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和重难点

一、可能创新点

二、主要重难点

第二章 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的空间逻辑

第二节 产业组织、结构和布局政策理论依据

一、关于产业组织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关于产业结构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关于产业布局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界定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内涵

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政策

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

第三章 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考察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变及其产业分解

一、地区经济差距产业分解特征及解释

二、地区经济差距产业分解的动态考察

第二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σ和β趋同性检验

一、区域部门间结构和部门内结构σ趋同检验

二、区域部门间结构和部门内结构β趋同检验

第三节 中国省份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一、地区中心度、产业特征偏向指数以及地区专业化

二、跨省份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

第四章 区域一体化机制下的区域经济差距变化规律——基于产业视角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模型背景与框架:市场机制决定下的理论融合

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不同解释

二、基本框架的设定:理论融合

第二节 模型设定:基于空间经济学建模方法的分析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

二、生产者行为分析

三、短期均衡

四、长期均衡

第三节 区域一体化下的结构趋同、产业分布和地区差距

一、基本参数设定

二、产业空间分布的理论解释-基于数值模拟分析

第四节 进一步讨论:区域内外部经济一体化与地区差距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

二、区域内外部经济一体化与内外部地区差距

第五章 中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基于中国产业政策实践的分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变迁下的产业政策

一、区域非协调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1978~1990年)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的产业政策(1991~1998年)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的产业政策(1999年~至今)

第二节 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产业政策特点和评价

第三节 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

一、分析框架: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

二、基于产业政策视角下的地区差距解释

第六章 产业空间活动和结构变迁不均衡实证分析——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业分解项的决定因素

第一节 基本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和数据说明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中国省际产业结构演变不均衡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和数据说明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的矛盾冲突

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应协调一致

三、促使产业政策转型-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四、推进政策实施手段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章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预习指导论文提纲下一篇:哲学逻辑表达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