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论文

2022-07-03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涉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去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论文 篇1:

寓素质教育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契机,紧密结合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元素,尊重学生的求知欲,重视人文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挖掘教材;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是别的,它是人类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所进行的活动。如何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反思,利用课堂传授给学生们?假如一个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生动的方法,那他的教学就是静态的。历史上的时间、人物、事件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静态教学要转变为动态教学,关键在尊重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实践能力——历史学科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世界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文科学有它无穷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关心人文世界的兴趣往往大大高于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国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历史教学正是可以纵贯古今,横跨过去和未来,向他们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们在思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偏激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加以引导,而不应挫伤他们参与课堂辩论的积极性,给他们的思维行为泼冷水。例如,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深受学生崇拜,他们却讨厌曹操。这是受漫画、小说以及民间故事的影响。这说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引导。成功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不加指责,而是利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把他们的观点引入到历史背景中去思考,让他们有肯定和修正自己观点的能力,师生之间从而也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在这种沟通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课堂上解决不了的、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找材料,从书本上和新闻报道上发现资料。这样,历史教学就尊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促使教师有探索教学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们有了求知欲,积累了知识,学会了思考,自然就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教学中要重视人文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教材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学生通过朝代更替、古今对照、中外对比而挖掘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守护人类的精神财富,从而追求美好和真理,培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同时辨别丑恶,抨击残暴。再者,通过对事件的分析,促进学生对生命、民族、国家的热爱。例如,在讲授“巴黎和会”一节时,应指明,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不顾中国曾对德宣战,派15万华工赴欧洲,也是战胜国之一的事实,藐视中国人民的意愿,竟然在和会上决定把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修铁路、开矿办厂等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国内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正视“五四”运动的过程,给予补充、评价,就可增强学生对“五四”运动史实的记忆,也可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对当今的强权政策、霸权主义有所了解。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活泼、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参与讨论、辩论的意识,并在争议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第三世界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反抗”一节时,有的同学认为有的国家既然叫第三世界就已经独立,而有些同学则认为政治上独立还不算完全的独立。在学生争议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倾听、注意、重视他人的观点,在吸纳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使之符合客观实际。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中用自己的意见压制别人,或附和教师,或弄虚作假,人云亦云,就应该及时指出,使其改正。因为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难以适应现代竞争社会。

历史的进程纷繁复杂,历史知识更是无穷无尽,而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生动灵活的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如 水

作者:肖福姣

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论文 篇2:

寓素质教育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涉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去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带来的新变化,把历史、今天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初步认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求知欲

如何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时代的反思,利用课堂传授给学生?如一个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生动的方法,那教学是静态的。静态教学要转变为动态教学,关键在尊重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实践能力——历史课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会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世界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文科学有无穷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关心人文世界的兴趣往往高于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们想了解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国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历史教学正是可以纵贯古今,横跨过去和未来,向学生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途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在思索寻求答案过程中,肯定会有偏激或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加以引导,而不应挫伤他们参与课堂说辩论的积极性,给他们的思维行为泼冷水。如三国时代的重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深受学生们崇拜,曹操却令他们讨厌。这是因为受漫画、小说以及民间故事的影响。这说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引导。成功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不以指责,而是利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把他们的观点引入到历史背景中去思考,让他们有肯定和修正自己观点的能力。师生之间也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在这种沟通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这样,历史教学就尊重了孩子的求知欲,也使教师有探索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教材。

二、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学生通过朝代更替、古今对照、中外对比而挖掘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守护人类的精神材富,从而追求真理,培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学生产生对生命、民族、国家的热爱。如在讲授《巴黎和会》一节时,教师应指明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不顾中国曾对德宣战、派15万华工赴欧洲、是战胜国之一等事实,藐视中国人民的意愿,竟然在和会上决定把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修铁路、开矿办厂等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国内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忆“五四”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补充、评价,即可增强学生对“五四”运动史实的记忆,也可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对当今的强权政策、霸权主义有所了解;让学生学会思考各帝国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以自己国家的利益来主导世界,激起他们为振兴国家而从小努力学习的愿望。

三、让学生学会做人

一个学生将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历史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活泼、灵活、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孩子有参与讨论、辩论的意识,在争议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在讨论《第三世界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反抗》一节时,有学生认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已经独立,而有学生则认为政治上独立还不算完全的独立。在学生争议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倾听、注意、重视他人的观点,在吸纳别人意见过程中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使之符合客观实际。如果学生在课堂中用自己的意见压制别人,或附和教师,或弄虚作假,人云亦云,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历史的进程纷繁复杂,历史知识更是无穷无尽,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培养能力比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

责任编辑 一 觉

作者:王瑜

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论文 篇3:

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浅议

摘 要: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种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工教,同时又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称之为“素质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要实施工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去。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突破。这里,就历史教学而言,谈谈本人是怎样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最关键一条是要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進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为此,我要求:在每次上课开始前,用3~5分钟时间,通过轮流办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讲故事,并做到:(1)用自己的语言讲。(2)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3)与上课内容下联系。(4)具有教育意义。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讲的内容丰富,知识面也很广。教师在关键处起“点铁成金”的作用。

二、利用历史教学特点,让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它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里有“金字塔之谜”“十进位、六十进位、十六进位制”等数学知识、有“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等等。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马拉松长跑由来与当今的奥运会相联系),注意运用模型、幻灯、录像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活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譬如讲“秦如何巩固统一”一块内容时,涉及到货币的知识;“衡”是称质量,是一种质量标准;文字有小篆、隶书和楷书以及介于楷书以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通过板书字体来比较);“坑儒”和儒家的主张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揭示一下。讲匈奴,可联系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和杜甫的诗;讲秦“万里长城”时可以同明长城比较,通过数字,来说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

三、塑造人生观

初中学生是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有灿烂的文化。“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装的个性差异,从思想上,行动上接纳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1)规范作用;(2)组织作用;(3)传授作用;(4)管理作用;(5)评价作用;(6)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传授过程中,对于综合性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第三册“早期人类社会”结束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是怎样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金属工具和原始手工业的出现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说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个体化”“私有制”“贫富分化”和“阶级”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教师必须通过图表的形式讲清楚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的主导作用(现在的菜农有的赚钱多有的赚钱少)。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那时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原始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到了牛耕地、铁器和炼钢技术时代,生产力又向前发展了,劳动者生产技术提高了,经验丰富了,使得个体化成为可能,随之私有制产生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加剧就出现了阶级。

总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要完成这项改革任务,在教师的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还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思想、能力以及全面素质的教育。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县长白学校

作者:佐 傀

上一篇:眼镜行业现状剖析论文下一篇:高职智能电子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