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1:

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探讨了移动学习应用于衣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阐述了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則,以及如何进行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学习;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情境;移动学习体系

在移动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移动设备逐步普及的今天,立足于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尝试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开展移动学习,将更能满足新型农民学习需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更能有效促进开放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一、移动学习与农民大学生培养

1 移动学习简介

移动学习(Mobile Leam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以移动通信协议为技术支持,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地学习。它的学习环境是可移动的,教师、设备和学员也是可移动的,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或者教室里。

2 农民大学生的特点

教育部于2004年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农民大学生。学员源于农村基层第一线,劳动时间普遍较长,生活经历丰富,他们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虽然学习需求不尽相同,但都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期盼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开阔视野。同时,也面临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弱、学习时间少、学习环境差和学习适应性等问题。

3 移动学习在农村的应用

移动学习已在国内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在农村领域也进行了多项实践。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农信通”项目,例如广东江门移动公司整合了当地农业局、渔业局、气象局的信息资源,云南省相关项目提供分区域、分产业信息服务并个性化解答农村用户疑问。中央农广校和北京互通天地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研发了甘肃“农民移动学习和信息服务平台”。浙江农网信息中心与各市地农网信息分中心充分利用WAP技术,成功实现了轻松上农网。特别是温州农网,在2003年建成全国首个供电话和手机上网的WAP网站。

二、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

1 移动学习可缓解工学矛盾

新型农民扮演着农民、市民、工人等多元化的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责任和义务,存在工作、生活、学习矛盾,很难有完整的时间接受传统的集中式学习。而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特征,使得他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PDA等设备,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2 移动学习是即学即用的学习

劳动、生活的需要是农民大学生参加学习的直接动机。遇到问题时利用移动终端随时查阅相关资料,随时请教同学、老师和专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学习具有着很强的即学即用性。

3 移动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

移动学习是成人自主学习的较好选择,它可以让农民大学生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可以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移动学习资源具有随时在线的特征,通过书签和历史记录功能,随时都可开始和继续先前的学习,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特点。

4 农村具备移动学习的基础条件

由于性价比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手机正成为农村的主流上网终端之一。大部分手机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多媒体效果、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实用程度,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造成不适感,其硬件平台已经足够移动学习的开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问世和3G通信网络系统的建成,更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途径。而且,农村手机用户数量庞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3月发布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就指出,农村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7189万,农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67.3%。

三、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1 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农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发生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大棚中了解设施农业,在养殖农场中学习禽畜的疫病防治,在大田作物的田间了解种子的处理方法、液体肥的配比、水稻病虫的识别与防治等,通过真实的情境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情境下的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移动学习的引入有助于解决上面的问题。借助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通过人机、人际交互,可以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获取和问题解决途径。首先,可以建立短信与WAP结合的移动智能答疑系统。学员借助手机等设备将短信发送至互联网上的教学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请求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回馈给学员的手机,实现问题库和学员之间的即时交互。教师可通过后台浏览近期学员问题,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展、作业提交情况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移动QQ、BBS、移动在线聊天室等实现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的交互,解决学员在劳动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建立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不同学员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在线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劳动之余,学员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浏览移动课程的文本、图片等进行学习。通过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营造学习氛围,把学员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程学习内容上来,克服外界环境的干扰。可以通过基于WAP的视频播放系统,以流媒体的形式把音频和视频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让农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

2 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农民大学生和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在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学习内容呈现原则。移动学习呈现形式应当简洁、高度概括。移动设备显示屏一般较小,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应以文本、图片为主,尽量少用移动、flash等动态显示方式,前景和背景的颜色对比要符合人的视觉特点。基本概念或事实以文本呈现为主,真实场景以视频动画形式为主。导学和辅导过程中的课程通知、导学信息、作业截止期限、考试安排等信息可以通过短信功能,由教师直接“推送”到学员的手机上。

第二,学习单元组织原则。移动学习是“碎片”式学习,课程应设计成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单元模块,以片断的方式呈现合适大小的学习主题,方便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不同知识单元之间要呈现松散的逻辑关系,体现一定的知识关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连续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各个学习环节考虑教学目标的难易跨度,培养学员移动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答疑系统分级原则。由于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常常得不到教师的现场指导和有效解答。因此,移动学习的电子答疑系统必须响应及时,回答简洁明了。教师根据经验制作常见问题库,作为一级响应;学员在学习小组内选择兴趣相近者进行交流互动作为二级响应。所有问题及答案增添进问题库,由教师汇总归纳,作为三级响应。问题长期积累,可以为日后移动学习答疑系统的共享奠定基础。

第四,学习过程监控原则。农民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展初期仍需要必要的面授辅导,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作补充,需要不定时的学习检查和考试。可以设计一系列适合移动学习终端的活动来锻炼和强化学员不连续的、分散的、模糊的知识印象,帮助学员总结和提高。通过必要的练习安排和小测验将教学目标量化,观察学员接近目标的状况,也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领悟到的内容。

第五,学习资源建设原则。在现有远程学习包的基础上,可以建设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在整理出各章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之后。将核心内容展示为文档、图片序列(由PPT课件转成)、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另外,应当重视课件的建设,可以把真假化肥的鉴别方法、不同土质种植西瓜的底肥、追肥的数量及类别、牛的防暑方法等制作成承载量小而精的小课件,供学员下载到手机等终端上播放或在线浏览,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考虑到手机设备的交互条件有限,可优先考虑建设成电子词典、百科全书、电子答疑、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游戏式课件等资源形式。有关定律、概念、名词解释、知识背景等内容可制作成电子词典,每一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可制作成百科全书形式。流媒体课件包含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生动形象,但要考虑文件大小适中。游戏式课件寓学于乐,开发难度高,投人大,但学习效果明显。

3 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体系结构可以用图1表示,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示层位于客户端,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在功能上,可设计为学员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三大部分。学员模块可以实现选课、浏览通知、课件下载、点播、成绩查询等功能。教师模块可以实现资源上传、统计分析、教学评估、辅导答疑等。管理员模块主要进行相应的资源管

表示层是学员、教师和系统交互的界面,负责会话处理,主要通过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运行WML、JSP等程序实现用户与业务逻辑处理结果的通信。这一层包括各种移动设备,为学员、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

业务逻辑层用于封装移动学习的应用服务,负责处理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对应用请求进行逻辑判断,根据结果调用相应数据并反馈至表示层。该层可以包括系统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管理和答疑管理等模块。

数据服务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教务信息、学习资源、答疑信息、数字图书、设备信息等多个数据库。用户信息库记录教师和学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辅导过程信息。教务信息库包括各种考务信息、教学通知、选课信息等。学习资源库包括课程库、习题库等学习资源,可通过课程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名称进行检索。设备信息库存储了主流移动终端设备的型号及设备特性。

由于学员持有的移动终端存在多样性,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既能够兼容现有的大多数移动设备,又可以轻松扩展到新一代移动设备。这就要求在业务逻辑层实现客户端浏览器识别、环境检测、服务转换与内容改编等功能。客户端浏览器识别可以区分不同的移动设备,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的报文头中包含客户端浏览器信息,可以根据浏览器选择不同的响应方式。环境检测是获取设备特性并检索与之匹配的服务,使反馈的学习资源最好地适应客户端的显示。设备信息库中含有移动设备的信息包括屏幕水乎方向显示的英文字符数、垂直方向显示的行数、屏幕的水平像素数、屏幕的垂直像素数和设备内存容量等,可以据此为客户端定做适合处理的WML文档,实现个性化的显示。这其中,内容改编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改编文档结构、转换文件格式和质量等,相同的课程资料在不同的移动学习设备上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组织,或者进行语言转换。

四、在农村开展移动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移动学习的普及与发展。

首先,移动学习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东西部农村差异较大。包括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1.7%,农村网民分布的区域差异更为明显,超过50%的农村网民集中在东部农村地区。其次,适合农村的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尚不合理。农民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收入低、群体数量大、知识水平低等特点,已有的3c网络收费还比较贵,部分性能优秀的智能手机价格仍然偏高,普通农民还很难接受。因此,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移动学习在农村能否顺利实施和推广。再有,移动学习资源和标准还比较欠缺。虽然移动学习在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移动学习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还不高,实用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很少,在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

五、结语

把移动学习引入到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去,可依托电大系统、社区学院、农网、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农民信箱联络点等,建立和健全师资队伍,开发并建设移动学习资源,在现有远程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学习体系,把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补充和扩展,解决不在线时学习环境的营造问题,弥补数字化学习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吉先,方志刚,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8):23—28,

[2]李智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学习者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0):42—44,

[3]李浩君,唐 杰,吴亮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37—40,

[4]林迈利,等,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6):79—82,

[5]姜新春,陈章其,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移动学习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09—112,

[基金项目: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2010—2011年教科研立项课题“移动学习支撑的成人学习方式探究”(编号:Y10—19);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研究课题“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编号:Y201018097)]

[厉 毅: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研究。郑 炜: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作者:厉毅 郑炜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2: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给特殊教育的启示

摘 要: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关键词: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研究现状;4G网络;移动云

一、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技术:第一阶段的电化教育;第二阶段是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属于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并发展为E-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迅速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第三段阶段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的,是网络教育的延伸,属于E-learning的新阶段。应该说移动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选择。

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移动学习(M-Learning)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2]移动学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应用,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却鲜有成果,有必要通过文献比较分析,探索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描绘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轨迹,筛选研究主题。

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必然性

1.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发展。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4]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实施移动学习进行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发展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4G时代。[6]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终端,加上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户走向高流量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在应用越来越广泛。4G相对于3G来说,将更快,更便宜。4G环境下的基于视频等应用程序将更大发展,这些都将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4G让移动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其实,在2G或者3G时代已经出现基于云端和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产品,但是因为带宽、稳定性和费用,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将促使移动教育爆发式增长。[7]

3.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拥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学习者为中心。[8]

移动学习核心特征是4A,所以其独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E-learning,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其必然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点,4G网络又促使移动学习向互动化和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三种趋势发展,那么移动学习软件会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9]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黄荣怀教授的“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2008年),此处不一一列举。[10]

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包含“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期刊为国内教育技术学方面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如图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发的移动学习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关移动学习论文共计67篇。下面对这67篇论文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近四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以期给研究人员参考。

黄荣怀教授将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为理论、支撑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五个方面,本文进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如表2所示。[11]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采用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论文分类。67篇论文两人相同分类的论文是59篇。我们进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为:K=2×M/(N1+N2)=2×59/(67+67)=0.88;

分类信度R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为研究人员数,N1和N2分别为分析论文数,M为两人分类论文相同数。

信度为0.94,可以认为论文分类是可靠的,下表为N1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是资源开发,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

(1)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类论文比重最大,说明移动学习的关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动学习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13]杨文阳等人依据终身学习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框架;[14]王梦如等人提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结构概览功能图和以OSI为隐喻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15]

(2)课程开发研究:侧重移动学习的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移动学习环境创设。顾小清等人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及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时有引入主题图(刘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图理论(李浩君等,2013),还有认知负荷理论(司国东等,2013);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有采用MANET(郑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强现实(李婷,2011)还有基于知识可视化(李亚男,2013)。

(3)应用模式研究:侧重移动学习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应用到英语的移动学习,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术,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术,刘永权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将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研究移动学习的成效;有关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及分析(郑炜,2010,王晓晨,2013)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16]-[18]

(4)系统平台开发:侧重教育不同理论或者理念开发出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有基于专家系统(傅钢善,2010);有基于GSMModem(党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务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张豪锋,2012);有基于联通理论(宓小土,2013);有基于强化理论(王嘉琦,2013)。当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智能手机APP程序,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G和4G网络的程序设计。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启示

1.移动学习研究存在问题

(1)偏重理论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WAP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具体的基层、基础教育关注极少(2013年的“基于云课堂的中学生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开始关注中学的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学科学习效果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以“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或“盲”、“聋”、“培智”)作为条件检索,在上述四个期刊中为0篇,仅仅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有《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和《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为移动学习应用于残障人士提供了个案。2012年12月南京聋人学校经配备了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教学终端等教学设施,仅仅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尚未对移动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展开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该领域以及该群体的关注是微乎其微,而国外早就关注这个群体(欧盟的E-learning项目)。

(3)片面追求技术,实证性案例不足。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做了很多系统、平台或者资源的设计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对同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人员力图将各类高新技术引入,但是匮乏该类技术在移动学习本身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突破。造成系统数量多,却鲜有如PCS简单又卖座的精品系统。即理论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鲜有深入创新研究,片面追求技术,缺乏针对性实证研究。

2.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滞后的成因分析

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广泛应用,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却悄无声息。[19][20]

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机有限的存储容量很难满足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视频音频的存储,特殊教育领域的用户对视频音频需求相对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学习系统肯定采用更多音频。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短,特殊教育领域采用更多的视音频,手机处理时大量数据,更耗电,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动学习时间更短,否则会出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应用程序使用过多,会造成处理速度下降而死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人群也是障碍。

特殊教育领域能够获得学习资源较少,缺少资料,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得移动学习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最重要因素。抛开各种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单从研发的投入要远超其他领域的。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不胜枚举。如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除了沪江词典、金山词霸等老牌应用外,还有百词斩、拓词、完美背单词等。移动学习系统获得盈利最主要是拥有庞大用户量,而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不太可能拥有庞大用户量。造成了缺少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3G网络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

目前3G网络的速度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数据需求,但是网络的稳定性对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有较大影响。比如视障人群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肯定下载大量音视频数据、上载音频数据,对网络速度、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移动学习系统的互动环节,视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频作答,输入法也较多采用语音识别输入法,如讯飞语点输入法,字库是在云端,输入文字时需要上3G网才能输入。在这样的大数据环节下,每月200M左右的数据流量也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动学习需求。

五、4G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

其他领域移动学习的火热,由于硬件设备和网络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领域遇冷。4G网络或许给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4G网络高速度更利于音视频的传输。因此,4G网络环境下,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新的机遇。

(1)参考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将其引入特殊教育,将并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策略;构建某学科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

(2)将移动学习引入特殊教育,并进行应用实证。例如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基于手机的康复(尤其是语言)训练系统、基于手机的认知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等,国内尚属于空白。

(3)将移动云引入到移动学习。移动云是云计算的扩展,即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通过3G、WiFi、4G等无线上网的方式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采用移动云后,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减少了移动设备工作量,这样就降低了对移动设备性能的依赖性,在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延长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这样,就能够较好弥补移动学习中的移动设备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将移动学习应用到特殊教育。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和移动云计算特点,移动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有三种模式:移动学习,即服务模式(mLaaS)、移动终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国外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总结

移动学习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热点。笔者们首先分析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项目,详细总结了国内近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移动学习”的论文,梳理出近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滞后,分析了其滞后的因素,在4G网络环境下,通过移动云计算技术或许能够给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带来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41.

[2]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3]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等.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2):152-158.

[4]傅钢善,李婷.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06-111.

[5]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0.htm.

[6]4G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27.htm.

[7]4G能给移动学习带来什么[EB/OL].http://tc.people.com.cn/n/2014/0120/c183175-24166229.html.

[8]黄荣怀,Jyri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

[9]董世永.4G时代将促使移动化学习得到普及[EB/OL]. http://edu.china.com.cn/live/2014-01/14/content_ 24324519.htm.

[10]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华燕燕,李浩君.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2):42-47.

[1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1-62.

[13]高宏卿,翟炎杰.基于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24-128.

[14]杨文阳.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移动学习框架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4):78-82.

[15]王梦如,王小根,陈心仪.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8):79-82.

[16]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17]李伊白.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9):37-42+79.

[18]李浩君,唐杰,邱飞岳,吴亮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

[19]冉敏,安姗.超常儿童移动学习可行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3):89-92.

[20]刘越.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2010,4(2) :14-20.

(编辑:杨馥红)

作者:张居晓

移动学习基层远程教育论文 篇3:

移动学习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移动学习由于具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已成为今后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文章针对包头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移动学习有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与学,保障项目的质量,为农村的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移动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电大

一、研究背景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当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与基于电脑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移动学习真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以下简称“一村一”)是专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由教育部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简称“中央电大 ”)具体组织实施的教育项目,主要采用面授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2004年秋季, “一村一”项目试点开始,中央电大针对“一村一”项目共开设了农、林、畜牧、管理类相关的18个专业。截止目前,“一村一”项目相继覆盖了全国各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从2010年秋季开始承担“一村一”项目,截止目前,为包头农村的发展共培养了1576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笔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一村一”学员多来自农村、牧区,常常不能参加面授课;学员受外在条件所限,家里大多没有电脑和网络,严重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和项目的实施效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發展,探讨利用移动学习解决“一村一”学员的学习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头广播电视大学2015秋、2016春“一村一”项目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有效问卷50份。针对调查的结果主要采用SPSS19.0和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村一”学员学习的基本情况;②“一村一”学员使用移动设备的基本情况;③“一村一”学员对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需求;④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三、“一村一”学员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不能参加面授课。学员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工作的流动性和季节性较强,使得学员的学习和劳动难以协调,劳累了一天的农活后学员不愿意再去看枯燥的课本,更不愿意再去参加面授课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包头“一村一”学员每周学习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的达到90%,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村一”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是学员在线学习条件不具备。74.3%的“一村一”学员家中没有电脑或网络。学员不具备远程学习的条件,严重影响了主要以远程网上学习为主的学员的学习。

三是学员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一村一”学员主要来自农村、牧区,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调查结果可知,44%的学员是初中毕业,22%是中职和职高毕业,文化基础较差,知识迁移能力不强,面对文字教材理解困难,兴趣不高。

四是学习管理欠缺。“一村一”学员分布比较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基层电大工作人员少,为“一村一”项目专门配备的师资力量非常有限,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欠缺,只有在开学初和期末考试学员必须参加的事情才通知学员,日常对学员的学习和管理缺失,这也影响了“一村一”项目的实施。

四、移动学习在“一村一”项目中的优势

一是解决学员工学矛盾问题。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一村一”项目,可以使学员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的学习,学员工作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不能参加面授课,可通过移动平台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达到面授课一样的效果。

二是解决学员缺乏远程学习硬件的困扰。一些学员家中没有电脑,不方便学习,有了移动学习,只要学员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即可进行学习,既为学员减少了经济成本,又保障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是有利于对“一村一”学员的管理。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发送通知、文件,定期组织学习和进行学习指导,有助于对学员管理,督促学员学习。

五、“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调查与分析

1.“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1)“一村一”学员移动设备拥有率。通过调查,目前,100%的“一村一”学员拥有智能手机,并且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改善,有些学员自己家里虽然不具备无线上网的条件,但是在村子里可以找到无线上网的场所,可以定期下载学习资源。

(2)“一村一”学员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员非常愿意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的学员对移动学习缺乏认识,但愿意尝试。由此可见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实施教学“一村一”学员还是支持的。

(3)“一村一”学员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一村一”学员每天手机上网1到2小时的大约有64.3%,每天手机上网在2小时以上的大约有21.4%,这说明,大部分学员每天是有时间使用手机上网的,这对移动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

2.“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需求

(1)“一村一”学员需要的学习资源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践技能课程是“一村一”学员学习的一个重要需求,这也说明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农村工作更需要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不便于学员理解,学员更倾向于学了就能具体运用。此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授课视频也是学员需求的重点,毕竟掌握知识、顺利拿到毕业证是“一村一”学员的主要目标。

而对于资源媒体的呈现方式如图1所示,82%的学员喜欢微视频资源,其次是图片和文本,而对于传统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学员不太喜欢。这也是“一村一“学员的工作实际所至致,大部分学员很难有一个稳定的学习时间,只能挤出零碎的时间学习,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比较适合移动学习。

(2)移动学习平台功能的需求

目前所使用的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学习、考试、查询成绩、接收通知、交流等,大部分“一村一”学员认为其功能可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对移动学习平台,从图2可以看出,学员最关注的是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更新速度。学习资源是学员进行移动学习的保障。其次是平台的功能使用是否简单,学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计算机技能相对差些,平台简单易用便于学员使用,否则会影响学员移动学习的兴趣。再者,学习资源是否可以下载和学习资源是否收费也是学员重点关注的。有的学员家中没有WiFi,需要提前将资源下载到手机上,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如果资源不能下载和收费都会增加学员学习的经济成本。

3.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对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调查中,88%的“一村一”学员认为资源缺乏是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资源缺乏、更新缓慢,学员登录几次后发现没有可学的内容,便失去了最初的学习兴趣。其次,“一村一”项目的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70%的学员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得学员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这说明在移动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没有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是影响学员移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60%的学员认为利用手机移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容易被微信、游戏、新闻、小说等娱乐性内容所吸引,以至于影响了学习。

六、“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发展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

虽然移动学习有助于“一村一”项目的有效实施,但产业链还未形成[2]。学校需要大力推广移动学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师生使用。

一是引导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教师是成功推广移动教学的保障,首先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移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相对于面授课堂,移动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设计,这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设置奖励措施,给教师适当的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学生是移动学习的主体,由于受传统面授学习方式的影响,“一村一”学员还没形成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校要加强宣传移动学习的理念;制定措施让学员登录平台学习,如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过程性考试、推送资源、定期讨论等,引导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习。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村一”项目有效实施的“软件保障”。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各电大从事“一村一”项目的师资严重不足,专业教师更是缺乏,大多基层电大甚至没有一个农业、园林、畜牧类专业的教师,很难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是招聘专兼职教师。向人事主管部门申请,从高校招聘专业教师专门从事“一村一”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是建立“一村一”师资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一村一”项目的专业比较多,各电大师资有限,不能做到每个分校各专业都有充足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中央电大和省校要针对“一村一”项目建立师资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3.加大学习资源建设力度与共享力度

资源不足是移动学习面临的最大障碍。根據调查结果,资源不足与资源更新缓慢是影响“一村一”项目学员移动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移动学习平台对资源的要求不同于开始的基于电脑的在线学习资源,对资源的大小、分辨率和格式都有独特要求,因此,将原有资源直接批量迁移到移动学习平台是不可行的,可以选取优质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转换。

移动学习更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因此,针对“一村一”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大量模块化的微课程资源是解决“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的关键。在建设微课程时要重点突出、内容精炼,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同时,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便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建设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加快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免各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4.强化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影响“一村一”学员移动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强化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定期推送学习资源,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是提醒学员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二是让学员像在传统的课堂一样,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

总之,移动学习的出现有助于真正实现“一村一”项目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效地弥补传统的远程教育的不足,解决学员的学习问题,可以保证“一村一”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小猛.基于M-learning的远程自主学习模型建构[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71-73。

[2]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编辑:鲁利瑞)

作者:赵桂霞 赵新宪

上一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探究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医药卫生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