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

2022-04-17

摘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但法制的建设有待逐步的完善,公共利益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公共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经济法视野下,如何最优程度的保护公共利益成为了当下一个探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 篇1:

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摘要: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经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有效实施使得中国经济法逐渐具备了现代化特点,也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现代经济法是在传统经济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济法内容更加全面。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文章从传统经济法、现代经济法的特征两方面概述传统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的转变内容,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性与本土性、合理架构、价值体系、法域定位、经济法学方法论变革与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等方面探究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中国经济法;现代化;思考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现代经济法的出现。现代经济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法,其以传统经济法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使得现代经济法更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比如其现代化与本土性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促使中国现代经济法不断发展。

一、传统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的转变

(一)传统经济法的特征

传统经济法的产生与国家的政治、文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体现的是危机对策法的特点。对于传统经济法来说,其有着完全理性假设、全面干预、经济控制权集中等特征。对于完全理性假设特征,传统经济法认为理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运用理性可以对社会建设及发展进行控制,人们若达到完全理性状态,则可以做成任何事,该特点充分运用了法哲学认识论知识。对于全面干预特征,是前面特征的发展,政府中的人员若是达到完全理性状态,就能对社会进行全面干预,左右社会的发展。比如凯恩斯就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之前东欧国家对传统经济法加以重视,并制定《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典》,没有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强化的传统经济法的计划能力。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同样注重计划经济,忽视市场的作用。传统经济法并不长久适用,但其自身的存在也有可行性,能够缓解经济危机。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经济法则不适用,需要现代经济法的出现。

(二)现代经济法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法中,人们对政府干预、市场等方面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其内容更加全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具有有限理性假设、政府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等特征。对于有限理性假设方面,社会的发展实践表明,人们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进行全面控制,社会发展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人们可全面决定的。人们自身生活社会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摆脱不了社会体系的束缚,所以,现代经济法具备有限理性假设特征。对于政府适度干预特点,人们认识到政府不可能完全主导市场的走向,不能单独完成资源配置工作,比如20世纪60年代政府干预市场过度,经济出现疲软现象。多个国家认识到政府适度干预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放松对价格的管控。对于经济民主方面,现代化经济法的制定需要基于公众的基本情况,建立自由的对话机制,让经济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苏联等国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比如拉氏本人创立了经营活动法概念。我国同样在80年代实施了改革开放,但该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法的强大作用,经济法理论并没有获得有效进展,对于市场经济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到了90年代,我国法律承认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也有利于现代化经济法的完善。

二、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与本土性

中国传统法律系统中经济基础为自然经济,现代法律系统中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经济法法治特点在现代更加明显。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着经济法的现代化。中国经济法现代化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能够与国际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经济法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吸收其他国家现代经济法中的先进部分,更需要从中国本土法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先进现代化经济法中的有用部分,是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经济法现代化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相似之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在市场主体架构等方面与欧洲国家有共性。欧洲国家经济经过了复杂的发展历程,其中形成的优缺点可以被中国参考,吸取有用的部分,让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我国有着自己的法文化环境,经济法现代化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适应。中国文化组成中儒家文化氛围浓厚,儒家文化重视等级制度,夸大君王的作用,将有能力的君王看成完全理性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现代经济法的内容。并且传统经济为小农经济,注重自给自足,社会生产水平不高,国家管理方面采用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现代化经济法中经济民主的特点。三是传统环境中一些观念阻碍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发展,比如浓烈的等级氛围、人治观念强大等。总之中国经济法在发展中要将现代化与本土性进行有效结合。

(二)中国现代化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架构

中国传统经济法的体系架构具有较多问题,其立足于计划经济体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缺陷,指导思想没有完全摆脱计划思想,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中国现代化经济法体系趋向合理性,其架构更加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架构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中国现代经济法体系包括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秩序法、宏观经济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法、社会分配法等方面。在市场主体规制法中,不同的市场主体并没有法律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具有同等的地位,但在开展实际市场活动中,应注意维护国家与集体的利益,对于市场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这种情况表现了国家的干預方面。从实际情况来说,市场主体规制法涉及到的内容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其中包括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等内容。在市场秩序规制法中,包含较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在宏观经济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法律中,同样包括较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金融法、能源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内容。将可持续发展加入法律中主要是基于当今的环境问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共同进步。在社会分配法方面,其内容与部门经济法有关,包括社会保障部门、劳动部门等。劳动法在现代化发展中更加注重保护劳动人员的权益,社会保障法则属于国家对社会分配方面实行的干预活动,属于现代经济法体系。总之,现代化经济法获得了发展进步,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协调,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满足时代要求。

(三)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价值体系

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价值体系的作用,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保障经济法在中国能够良好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生活本身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对经济法进行制定时,难以对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中国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应在社会公平与经济民主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现。在社会公平方面,经济法应建立竞争的公平机制,要同等看待市场的每个主体,不可用有色眼镜看待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在开展市场活动时,具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也就是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要坚持无差别对待每个市场主体。还应完善分配公平机制,将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中国的社会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制度决定了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分配方面的公平性。还要注意正当的差别待遇。如今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存在着矛盾关系,比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倒退存在矛盾,社会贫富存在矛盾等。对于社会的现实问题,较少给予关注,更多注重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在中国的发展中,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缓解这些问题,比如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生态文明、提出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等。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让经济法现代化获得进步,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彼此的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在财富等方面。现代化经济法在完善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实行差别待遇,增强社会公平水平。在实施分配步骤时,要以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应该通过社会福利等制度对他们进行救济。对差别待遇具体实施中,可重视救助贫困地区,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弱势人群的权利,比如《社会保障法》等,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弱势人群。但是在社会公平组成中,首先要注意的是竞争、分配方面的公平,差别待遇主要起辅助作用。除了社会公平外,还有经济民主方面。要充分展现经济民主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中,要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比如采用政企分开制度等。应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制度,对于国内的企业要从人性化角度进行管理,重视劳动人员的主体作用。经济法要明确相应主体的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对具体的经济权责进行详细规定。在社会发展中注重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不可只重视效率。在经济民主与社会公平方面进行加强,利于良好价值氛围的构建,促使经济法现代化更加全面。

(四)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法域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法现代化的法域定位有着多种认识,但统一来看,经济法现代化属于第三法域,也就是不只是具备公法性质,同时具有私法性质。经济法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之前的经济法中,除了公法,就是私法,没有其他类型的法域。第三法域的出现则丰富了经济法的定位。罗马法开始对公法、私法进行分别,但该理论知识被人们广泛认可则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因素、思想观念的变化比如哲学观念的更新等,要求法律分为公法、私法。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社会中出现较多现代化问题,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生态问题等,私法受到一定的冲击。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应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作用,改善市场中的环境,防止出现经济问题比如通货膨胀等问题。采取有效手段对私法进行适当的干预,注重保护个体的基本利益,这就促使了经济法的出现。经济法中涉及到公、私两方面,其中含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法主要通过对关系进行调控促使在社会中形成关系的统一。为了防止私权关系过度发展,使用公权方面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干预,对私权方面起到制约作用。国家在处理公权关系方面,主要通过经济方面的部门发挥作用,制定相关经济权限制度。国家对私权关系发挥作用时,通常为调整市场中的各个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距关系,完善经济法律规定内容。主要原因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中的主体因为多方面的影响并不完全处于平等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市场中容易出现交易问题。为提升经济法的合理性,需要国家对公私关系进行干预,保护弱势人员,制约强势人员。比如在经济法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容中,主要明确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权责,该部门可在管理过程中实行询问权、处罚权等,这种规定是国家赋予该部门的公权内容,其中又明确了不正当销售行为、行政强制交易行为等方面的处罚内容,这主要体现了国家通过干预公权关系来发挥制约作用。

(五)经济法学方法论的变革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

中国经济法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济法学方法论的有关内容,可以说,经济法学方法论对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变革中,要注意遵循马克思主义法学方面的方法内容,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知识理论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前进的发展方向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济环境的状况影响着经济法的主要内容,比如经济体制若是有所改变,那么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法学理论知识除了对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表现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便于引发人类的有效思考,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经济法学方法论研究活动中,还应注意将适合性、移植性特点进行相互融合,对于先进法学研究方法要善于借鉴其中的优秀部分。现代化的经济法学就吸收了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欧洲国家在经济法学方法论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中国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吸收,将其中适合的部分移植到中国自身经济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另外对于经济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活动,除了采用假设性方法外,还应注重结合实证性,也就是搜集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法律等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经济法的定义、功能等内容,对经济法学进行完善。

三、结语

中国经济法现代化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对国家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基于国家的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经济法现代化发展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云.经济法视野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04).

[2]郑海雯.《侵权责任法》之共同侵权制度在专利法中的适用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04).

[3]王可淦.经济法视角下网络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探究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2).

[4]蒋小红.试论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以国际投资条约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9(03).

[5]佘倩影.财税行为理论综述——兼谈财税法学理论建构的本土意识[J].财税法论丛,2018(09).

[6]佚名.第七届“知识产权、标准与反垄断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节选)[J].竞争政策研究,2019(01).

[7]劉蕾.经济法视角下国内上市茶企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探究[J].福建茶叶,2019(01).

[8]梁伟.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履职评价体系的重构——不完备理论框架下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邱隽思,段宏磊.中国农业反垄断执法的省思与改进——基于对《反垄断法》第56条的再审视[J].学习与实践,2019(01).

[10]单飞跃,薛克鹏,鲁篱,金福海,甘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笔谈[J].现代法学,2019(01).

[11]沈小军.论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的责任免除请求权——兼评《保险法司法解释四》责任保险相关条文[J].法学家,2019(01).

[12]龚静.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经济法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1).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晶

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 篇2:

浅析经济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保护

摘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但法制的建设有待逐步的完善,公共利益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公共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经济法视野下,如何最优程度的保护公共利益成为了当下一个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经济法;法制;公共利益;保护

公共利益是一定条件下,某个群体或绝大部分人的共同利益,因此公共利益的获取和损害已经成为了国家和人民日益关注的民生问题。

经济法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一种法律规范,国家通过经济法来规范化市场,形成良性的竞争,增加市场活力,从根本上保护了公共利益。

随着经济法的颁布,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使得相关的人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合理合法的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经济法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提升了弱势群体的法律地位,促进了社会公平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方法,通过法律的手段限制市场可能出现的恶性行为,维持市场正常的运行,稳定了市场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公共利益得到保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经济制度仍相对滞后,经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而导致相关的原则性界定无法适用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经济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受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相关的政策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影响着经济法,弱化了法律效应,产生了制约;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的经济地域特征,公共利益受众群体数量庞大,因此经济法很难统筹保护到所有主体的共同利益;经济法与公共利益之间相互的关系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加之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诸多的经济领域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经济法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中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影响到了公共利益的保护。

公共利益的保护受到法律限制,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相关部门需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打破法律限度,更加科学规范的实行举措,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司法部门应该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对现有经济法的基础条款进行优化和改善,同时从经济法的具体内容上看,公共利益的定义、对象、保护范畴、界限做一个明确的定义。执法部门对于特殊的事件,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经济法制度,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就是公平公正,这也是经济法制定的指导思路。因此在经济法的具体实施中,要将公平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公共利益。首先在经济法立法过程中要融入公平公正意识,将公共利益立于经济法的首位,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优化、改善、调整,其次相关部门要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完善经济法的具体实施准则,使之能够成为保护公共利益的武器。

人民群众作为公共利益的切身参与者,司法部门对经济法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确定过后,需要组织人力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让群众清楚地认识到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的作用、公共利益与身边的民生情况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正当的利益。相关部门应制定多套措施方案以应对每个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经济法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用。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公共利益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切身利益的体现,我国应该针对经济法具体操作、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公共利益法律保护的限制,防止公共利益损害事件的发生,强化法制建设,让经济法成为保护公共利益的有力武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柏彬. 浅谈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 法制博览, 2019, 000(013):244.

[2] 谭芙蓉. 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 商情, 2019, 000(006):45-46.

[3] 王国炜, 魏昕指导. 探究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 纳税, 2019, 000(008):P.186-186.

[4] 欧阳素珍, 江子丹. 经济法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分析[J]. 现代营销(經营版), 2020(10).

[5] 王金香.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J]. 青年与社会, 2019(15):61-61.

[6] 高晓颖. 论经济法的主体及法律地位[J]. 学周刊, 2019, 399(15):179-18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

作者:康逸婷

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 篇3:

经济法的现代性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的现代性逐渐显露出来,这是经济法与传统部门法之间最大的区别,我国学者进行了多次关于经济法的特征的深入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本文将主要针对经济法现代特征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经济法;现代性;研究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也正在逐步完善,现代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但是对于经济法的现代性,不同学者对其的认知也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则是现代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法的现代化价值取向就是经济法的现代性,将人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在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中并倡导人类社会得到解放才会使经济法的现代化价值得以实现。

一、 经济法现代性的概念分析

对于经济法现代性的研究,经济学及法学领域的专家们将其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历史起点和内在精神以及制度构成,同时这也是区别传统部门法与经济法的根本。将经济法的现代性与传统的部门法进行区分,然后针对其特点与应用价值形成现代性的结论是经济法的现代性研究思路。现代性特征的形成从社会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演变状态下形成的性质,其概念的形成是主要的根据是十七世纪初期时期内的一段历史[1]。欧洲出现最早的现代性概念,随后其影响力逐渐扩大,直到今天其影响的范围已经覆盖了全球。同时也可以将现代性理解为新的一个术语,将不同领域的衔接加以实现的新兴概念,从外在社会的结构角度出发,现代经济发展的价值工具则为经济法,其合理性与现代性将是其表现价值功能的形式。通过相关改革对制度的改革可以达到促进作用,并且促进制度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可以通过某种内在精神价值推动社会变迁来达成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社会规范与经济结构都在不断的趋向于完善。此外,从根本上说,社会和经济的转变与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都是人们本身的转变,同时这种人类精神及灵魂本质所发生的变化则是外在变革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性可以说是贯穿于现代社会变革的一种内在精神。

二、 经济法现代性的思考

通过经济法现代性所产生的条件可以看出,关注社会及个人利益并进行双重保护法益是经济法现代性的功能。通过经济法现代性的研究可以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及经济法学界的相关理论提出建议,从而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一) 我国古代没有经济法

在我国一些经济法学界的学者认为经济法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陶和谦先生曾在其主编的书中提到有关古代经济法的相关见解,其认为古代经济法包括奴隶制国家经济法和封建制国家经济法,所体现的是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是这些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可是根据经济法的现代性来看,陶和谦先生的这一想法与结论无疑有些片面。中国古代的经济法与现代经济法相比,远远不足。从形式、数量上来看,中国古代经济法只是刑律中极小的部分,虽然经济部分在中外法律中详略不一,但因其数量实在太少,因此只能将其归为古代刑法中去,并且与现代经济法不同的是古代并不具备如同现代经济法一样有现代市场经济产生的经济法产生基础,在古代并没有经济法产生所必需具备的市场经济基础,因此,产生经济法的可能绝无仅有。

(二) 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推动

因为我国经济法制还不够完善,并且市场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而经济法现代性的来源恰恰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这使得想要推动经济法制建设就需要集思广益,将所遇难关一道道的打破。而我国经济现代性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我国目前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市场统一化、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许多组织创新过程中严重的权力资本化等现象皆是我国经济法现代性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领域中对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合法性的侵害还有很多,并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有较为严重的阻扰,经济自身竞争性的政策措施也遭到破坏,甚至有相关地方部门为了使不当的行政干预在市场经济中完全的孽生化而将法律条文形式合法化[2]。然而这些与国家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做法还被冠以美名,被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对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与推动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我国经济法现代性的建设有所加强,则需要细心研究找出将有违现代经济法特征及宗旨的不良法律法规扫出法律殿堂的办法,从而建设良好的可健康发展的经济法部门。

三、 经济法的现代性表现

(一)精神追求的现代性

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建设上体现了人类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人类追求自己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法律体系的建设。法律部门自身所具有的精神是法律部们形成的根本,這种精神可以引导人们的自我价值正确实现,在任何一个时代,这种精神也会指引人们正确的行为。与传统的部门法体系不同,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独特的精神追求,这一点上正好体现了经济法的现代性。根据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可知,目标和效率的同时实现是经济法的追求,同时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协调也是经济法的追求。这使得经济法与传统的部门法存在差异,经济法通过宏观的经济环境及一些细微方面实现了个人价值的目标追求。在某种意义上,经济法也的精神追求也引领了时代精神的转变,这使得其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及进步中的必然要求。人本精神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主张以人文本展开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于法律精神来说,传播人本精神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现代社会经济关系中每个人都将是参与者与受益者,并且经济关系的平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需要通过自我价值来促进与体现。所以,经济法的现代性精神追求的表现形式及法律的保护主体和权益的体现有很大差异与不同的原因是时代精神的不同。但相同的是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

(二)制度建构的现代性

除却上述的经济法精神层面的现代性的特征表现以外,现代性特征在制度运行的实践方面也较为明显。经济法制度构建主要由三个方面体现其现代性特征。首先是制度的形成,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制度的形成息息相关,同时经济法具有传统部门所不具备的极强的政策性特征。由于现代社会对分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要求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也随之升高,而为了使社会发展的要求得到满足,则需要不断更新法律体系建设,而法制体系的完善则需要通过法律政策的改革进行促进。其次是制度构成方面,经济法制度构成具备自足性。法律制度的供给需求不会只满足于单独的一套法律制度,所以法律程序中不但要有实体法制度还应有程序法制度,以此来适应社会供需关系的变化。大量的实体法规范含于经济法体系中,体现出现代社会保护人权及对平等法律环境的构建,是现代社会对效率价值的追求[3]。最后,是制度运作方面,经济法在运作时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行政领域在司法权进入之后已经可以使经济法中的自足性要求得以实现,所以行政领域是经济法在运作过程中的主要集中点,因此在可操作性上而言,经济法有着极高的要求,将司法机关的配合作用充分发挥从而可以使经济问题有效的解决。

结论:通过对经济法现代性的思考和经济法现代性的表现,以及对经济法制的建设、推动和经济法的精神追求与制度构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法与传统的部门法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的现代性是经济法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现代性使经济法具有了解决现代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功能。关于经济法的现代性研究可以帮助经济法领域以及整个法学领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需要对经济法的现代性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丽. 经济法的现代性研究[J]. 法制博览,2017,(19):191+190.

[2]闫浩展. 对经济法的现代性解读[J]. 法制博览,2017,(08):272.

[3]孙艳,满娜. 对经济法的现代性的思考[J]. 赤子(上中旬),2015,(13):227.

作者:尚雨楠

上一篇: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大数据财产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