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论文

2022-04-22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经济管理密不可分。同时,经济管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现代化。本文通过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管理要以人为本。经济管理将从中央管理转向分散管理,从硬件管理转向软件管理,从以生产和技术为导向转向以客户为导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现代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现代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论文 篇1:

经济自由与刑法理性:浅谈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

摘 要:经济刑法是现代经济管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实现了现代社会经济自由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协调融合。本文对经济自由与刑法理性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刑法的界定范围角度进行分析,为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更科学、完善的管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自由;刑法理性;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

隨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整体发展结构逐步完善。社会法律管理系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结合现代社会经济自由与法律性管理关系,对经济刑法的界定进行分析。

1经济刑法概述

经济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并对经济刑事立法和经济刑事司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1]。经济刑法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对社会中经济犯罪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管理。对我国现代经济刑法的管理范围的界定分析,可以从经济法和刑法的犯罪界定范围进行分析。

一方面,经济法是指现代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包括整体、系统、全面的系统调节,系统运行的整体结构可以达到对社会经济自动化调节以及经济运行状态和运行法律管理的调节;另一方面,刑法是我国社会法律发展中,对社会犯罪,社会法律处罚以及刑法责任进行分析,并依旧统治阶级的利益趋向,对社会犯罪行为给予犯罪形刑事处罚或者追求刑事责任的法律理论依据[2]。因此,从理论层面对经济刑法的概括,是应用刑事管理法律规范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分配不协调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管理关系的逐步优化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

2浅谈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问题分析

经济刑法是社会法律管理系统逐步优化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社会法律系统依旧存在一些不足,经济刑法的出台,使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我国社会经济管理带来管理缺陷。

2.1经济刑法犯罪界定存在时代性

经济刑法是社会经济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合理现象的管理依据。但从现代法律管理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经济刑法的法律界定存在时代性。例如:经济刑法管理的范围上,部分经济管理法律体制的运行,具有经济刑法的经济处理上,具有经济刑法管理中,政府公共经济利益运行与权利运行之间存在法律运行的基本管理结构“政府依赖性”较强,这一法律运行管理权利运用的界定,会造成部分管理中,社会经济犯罪管理制度的运行受到限制,市场经济运行下,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实际作用性较低[3]。例如:市场经济刑法犯罪管理中,存在企业经济资本虚假注册等问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阻碍。

2.2经济刑法犯罪界定对象模糊

经济刑法的法律界定对象较模糊,导致经济刑法的犯罪界定的经济管理混乱。一方面,灰色经济,是违法行为。社会发展,使灰色经济的含义得到扩展,灰色经济不单单有走私、毒品等扰乱经济合法运行的经济形式,也包括社会部分单位和部门不合法的收益来源,灰色经济运行的收益依旧远远超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范围,我国经济刑法对灰色经济的管理,依旧应留在市场内部灰色经济范围内,缩小了经济刑法的法律界定范围,对实际灰色经济的管理作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影响[4];另一方面,经济刑法对民间经济发展的经济归类存在“一刀切”的管理问题,部分民间经济的运行是农村经济运行的形式,例如:电短期借贷,也存在高利贷等违法经济行为,对现代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的管理挑战。

2.3经济刑法犯罪界定的管理法律条例界定不清

我国经济刑法犯罪界定的管理法律分析,不同的经济管理结构分析,在现代法律管理的运行中,逐步实施法律管理条例的初步界定,但从现代经济刑法的管理实施来看,经济法的法律管理条例中,经济犯罪定义和刑法犯罪管理中的公共财产管理罪行的法律管理依据上,存在双方向经济管理问题。经济犯罪侧重于对经济犯罪的外延秩序维护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一法律管理理解为着重对社会经济利益的保护,而刑法犯罪管理中的公共财产管理主要从维护国家公共财务,对犯罪行为的处罚进行分析,双向化的管理法律,对我国经济刑法的完善造成了巨大的管理理论依据的缺失。

3浅谈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的完善

经济刑法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经济刑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经济刑法的法律界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完善措施。

3.1突破经济刑法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法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的。我国社会发展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刑法的管理制度也要从政府依赖型管理向适应市场自由竞争的发展结构转变,实现社会法律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例如:我国经济刑法的经济犯罪行为的界定,突破以国家公有经济利益损失,进行经济刑法的犯罪行为定罪[5],而是将经济刑法的犯罪行为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犯罪行为只要是对社会中经济利益带来损失,就认为是经济犯罪行为,其次再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经济数额的大小进行犯罪处理。现代经济刑法的发展,逐步实现法律管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突破京津刑法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3.2经济刑法犯罪界定对象明确分辨

基于以上对经济刑法犯罪界定对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现代经济刑法管理中的对象进一步明确,发挥经济刑法在现代法律对象管理的明晰化发展。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灰色经济”,重新依据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范围进行划分;例如:社会经济刑法管理对象不再仅限于是市场经济内部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可以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的违法收益,例如:企业内部经济账目信息伪造、故意克扣企业利润收益,或者为了偷税漏税,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商业贿赂等行为,都可以是经济刑法管理中的灰色经济,实现社会法律经济犯罪管理对象更加明确;另一方面,经济刑法犯罪管理的对象分辨,也要对民间经济行为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6],例如:民间经济运行管理,可以从经济运行的基本目的、经济数额等多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如果民间经济运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则民间经济运行属于合法行为,反之,则是经济刑法犯罪界定管理对象,善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多样性的特征,对经济刑法犯罪界定对象的确定进行分析,是促进现代经济逐步优化完善的重要体现。

3.3完善界定经济刑法犯罪界定管理法律理论依据

完善现代经济的法律界定的法律依据,可以发挥经济管理和经济犯罪行为之间关系的关联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管理依据。一方面,经济犯罪定义中要扩大社会经济管理范围,打破传统经济法界定的经济效益管理理念,将公共财产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部分,促进现代经济刑法管理范围法律依据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刑法犯罪管理中的公共财产管理罪行也应当实现经济管理逐步完善,发挥好社会公共财产管理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实际作用。例如:刑法中对公共财产管理管理的电信、医药等领域的管理,既要看到这些领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管理作用,同时也应当从市场经济运行下,电信领域中企业经济,药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收益性,全面性看待经济刑法管理的经济犯罪行为中的管理法律依据,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法律理论依据,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此外,解决现代社会经济刑法犯罪界定的确认与处理不相适应问题,也是实现经济刑法管理结构逐步优化的重要体现。例如,行為人的责任难以认定;对犯罪人掌握过失实害犯所附属的偶然因素的分析不足[7],会使社会经济刑法管理的犯罪界定的确定与实际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发挥经济刑法的管理作用,应当进一步明确法律管理依据,实现法律管理与实际法律运行相适应,降低社会法律管理整体经济运行的法律研究,推进现代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实现社会法律处理经济犯罪行为的界定与刑法犯罪处理之间的整体性增强。

4结论

经济刑法,是我国现代经济管理与社会犯罪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管理与社会法律系统相互完善的直接体现。对现代经济刑法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经济刑法的管理范围,推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结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荣功.经济自由与刑法理性:经济刑法的范围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03:44-56.

[2]许其勇.论现代刑法的自由精神[D].华东政法大学,2013.

[3]秦正发.高利贷的刑法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D].湘潭大学,2005.

[5]牟鹏.刑法谦抑性论[D].山东大学,2009.

[6]杨依.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及其内涵[D].华东政法大学,2014.

[7]杨琛.刑法谦抑性视野下的受贿罪贿赂范围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1.

作者:张磊

现代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论文 篇2:

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经济管理密不可分。同时,经济管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现代化。本文通过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管理要以人为本。经济管理将从中央管理转向分散管理,从硬件管理转向软件管理,从以生产和技术为导向转向以客户为导向。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引言

经济管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经济管理应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有许多表现形式。第一,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第二,管理组织和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观念的推广,使现代农业观念在农村普及,影响更多的农民。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

1实施经济管理现代化

1.1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越来越重要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性越来越明显,,科学性和客观性是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抽象的管理过程进行界定的特征。只有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结合管理实践总结管理活动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管理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是要坚持客观规律,使不同的管理活动的发展能够适应经济管理的发展状况。

1.2管理民主化、人性化不断体现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民主和人性在当前的经济管理中不断体现,并逐渐在经济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的经济管理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并将满足人的需要和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关键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上,在任何时候,管理都应该从人性和需求出发,把关心、培养和尊重人作为组织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的素质,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3经济管理的价值日益体现,管理更加艺术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同经济体的不斷增长,经济管理的价值越来越清晰,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任何依靠先进技术的公司只能保证其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没有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就很难发展出更强大的发展力量,公司发展得更快更好,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济越发展,公司越强大,越需要加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艺术。通过更多的艺术化管理,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发展、心理分析、隐形教育等技术手段,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经济管理的新发展

2.1管理文化与经济管理融合的趋势

管理文化是整个企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它代表了公司的目标、管理信念和价值观。管理文化是公司工作的标准和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二十一号开始。19世纪,中国正式进入文化管理时代。对于经济管理来说,这是一种文化。在经济管理发展的道路上,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要积极把管理文化与管理文化结合起来,把管理文化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挽救企业,使之具有良好的科学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沟通方式多样化

权力下放使更多的人参与决策,决策的重点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正确有效地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然而,由于外部影响等多种因素,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容易失真或丢失,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拓展沟通渠道,降低沟通水平,在沟通中体现“人性”的特征,使信息沟通渠道多样化,使每位员工都能获得信息。

2.3以客为本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制造商和技术为导向的传统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将得到发展。卖方市场将转移到消费者指定的买方市场。因此,企业应以消费者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生产经营适应市场变化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设立专门的市场研究中心,通过不定期的市场研究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竞争趋势,及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投资于新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2.4人性化管理的发展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由于经济的创造者是人,所以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人。这就是为什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并使他们人性化。不断意识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经济的影响,并理解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管理的人性化,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考虑员工的想法和需求,建立员工奖惩制度,建立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活动机制,提请注意有计划地培训员工的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以及员工与该职位之间的适当水平和适合性,并实际看到在其职位上寻求自己的政府的效果,这可以使员工更加积极,尽一切可能为公司做出贡献。

2.5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发展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在团队精神的培养上。强烈的团队精神是现代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团队精神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核心。在经济体系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团队合作是公司和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公司和组织必须注意促进团队合作。只要团队合作,公司和组织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公司和组织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总之,由于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增长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真正实施现代管理并不容易。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我们沿着现代化管理的道路,加强创新,完善对策,抓住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发展的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保证管理的有效实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郝铎涵.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全国流通经济,2017(10):28-29.

[2]汤霞微.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01):185.

[3]季佳诺.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3):7-8.

作者:王起

现代经济管理下农村经济论文 篇3: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初探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将农业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由落后生产力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本文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举措,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建设现代农业?

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手段。

2 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举措

2.1 要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变革,既包括农业的增长方式,又包括农业的经营方式;既涉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又涉及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取得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革除传统农业的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

实现农业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发展可控、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三是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四是农产品生产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安全、结构优化、品质效益转变;五是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六是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六个转变”不仅是农业政策方面的转变,同时也是我们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2.2 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比发达国家约落后约15到20年。从国外农业发展过程来看,基因工程、种子工程,节水灌溉等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变得日益突出。在现代化早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农机、化肥等工业产品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的。而随着生命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大量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栽培、饲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际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我们应该从总体上把农业科技当作“稳住的大头”,实行对农业科技扶持和保护政策。要选择关键的,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新技术,采取相应的政策。要建立一批高效运作的农业科研组织与管理机构。要在农业科研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方面进行新的探索。还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农业科研体系,允许和支持企业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扩散与传播。建设新型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合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基础和关键。

2.3 加大农业投资的力度,建立农业投资的硬性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投入体制,逐步完善了农业投资机制,提高了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确立了投资主体的职能,制定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应优先解决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和资源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如增加水利建设、林业建设等资金,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专项资金等。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按时到位和合理使用,国家还应该加快农业投资立法进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克服政府投资的随意性。通过法规约束,来保证国家对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及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

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

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为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能沿袭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石油农业”道路,否则将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恶果。同时,我国农业也不能走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模式。因為这种农业模式虽然关注资源和环境与生态平衡问题,但由于其产出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人民生活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之路。

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应该是能持久地养活世界上最多人口并提供健康的环境与坚实的资源基础的现代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市场本身具有不完备性、缺陷性,面对着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的农业,市场调节往往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这必须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对农业的投资,保持工农及城乡的协调发展;并据此调整产业及投资政策。二是为了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特别是面积广阔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入。

农业现代化经济收入中等地区是半平原、半山区的村庄,仍要巩固和维护“五通”设施,大力提倡发展各种专业性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茶、果、药、以及生态园林及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现代化需要国家从各项资金中加大投入,解决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调整好产业结构,增强新的品种和名、优、特的产品,增加群众收入,从更高层次的起点上创新,改变发展模式,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吴荣,陈怡松.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2]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02)

作者:葛小平

上一篇: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分析论文下一篇:成本管理体系中建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