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独有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河南周口市为例。剖析了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土消费传统和现代城市消费观念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的一系列消费特征和形成原因。关键词:消费者分析返乡消费消费特征一、引言随着我国近年的经济因为产业调整而增速放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针对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实施项目化教学,做好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做好选题和引导,强化督导与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相适应,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热情,真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实践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时代,基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向社会输送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推动工业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学生基础和未来发展的综合考虑,更是培养专业化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1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计算机行业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行业,计算机专业也是最为火爆的专业。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学,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责任重大。

1.1 计算机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距离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创新和技术开发越来越快,大数据和信息化应用成为推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多的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更多计算机企业需要更加高端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技术,更要求他们懂得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符合用人单位标准,学生就业困难,工作以后还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适应工作环境。不少高职学生不能成为岗位的核心人物,无法在所属领域独当一面。为此,高等院校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让学生能够培养核心素养,强化应用实践技能,让学生对各个项目能够深入了解,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应用实践能力。

1.2 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职业人才培养基地,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变。现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鞭策和监督,需要更好地引导和激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有目标,在实践中更加积极和高效。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力,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虽然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实训课程,但不能真正结合学生实际和工作应用场景,无法让学生获得更为强烈的直接体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无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

1.3 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时代

计算机技术进步非常之快,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而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相对陈旧,更新速度较慢,很多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社会和行业发展。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技术跟上时代发展,更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由于教学内容和技术行业发展不能有效接轨,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使得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相对陈旧。尤其是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他们因为在学校所学的内容远远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就业缺乏竞争力,工作时跟不上节奏,缺乏创造力。

1.4 教学方式不适合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办学,与社会人才市场相对接,实现高职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升级,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和应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和体验,真正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实践人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实行模块化或项目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切合工作实际,立足岗位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工作项目需要,强化相应的技能。

2 高职计算机实施项目化教学基本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优势非常明显,基于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围绕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针对计算机行业和技术应用发展需求,立足校企合作办学的实际,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契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

首先,项目化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与项目开发的融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学生的就业和用人标准相契合。实现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让教学目标更好的服务人才目标,确保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课程教学目标拟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实施项目教学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实际,针对计算机行业发展应用现状,围绕项目应用开发等具体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的功能模块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项目实践或者开发法技能,并且提升他们的熟练程度。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就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实践目标,满足了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能够真正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学习和实践,依照技术发展变化更新知识结构体系,结合项目开发和应用实际训练综合能力,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应用实践人才。

其次,实现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情境的融合。一直以来,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孤立,不能真正让学生结合应用情境去感知,学生孤立地学习计算机教学内容,感觉到学习非常空洞。实施项目化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场景的统一,让学生结合相应的实践案例去分析,感知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并在具体案例分析实践中强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实践和操作中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将教学内容直接变成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以此来实现知识内容的转化,实现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再次,实现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践及未来岗位工作流程的融合。每一个学生将来要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在实习还是以后工作,都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场景,需要熟悉相关的工作流程,完成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施项目教学法,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学生实习和未来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学与工作环境的深度桥接,为学生实习和未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用人单位工作实际来看,每一个工作项目都要从立项到合同、产品开发、项目验收,最后做好系统维护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流程。高職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能够针对工作流程设计不同的项目模块,让学生在具体的模块中完全熟悉内容,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将学习和实践于不同的项目有机组合,实现一个非常完整的工作流程体验和操作,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各项技能,熟悉未来工作的全流程,实现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整合,造就更加全面的应用型实践人才。

3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实践分析

3.1 针对人才培养做好项目选题

专业课程设施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实践,需要依照人才培养标准选好项目,做好项目选题是设施教学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在做好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以后,与合作企业进行联合制定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确定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项目,为学生学习和实践做好立项。合作企业的工程师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为学生制定项目学习研究计划,遴选一批大小合适、难度递增、紧跟时代发展的实践项目,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标准和要求,与学生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让学生深入了解项目定义,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设计标准,实施项目分工和任务计划制定。

3.2 依照计划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化教学贯穿于整个计算机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各种事件指导和能力强化训练,结合具体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应用,保障完成项目任务,更能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一方面根据项目任务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工完成所属的项目任务,以小组为单元,组成一个完成项目任务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另一方面,将班级分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完成同样的项目任务,构成一种竞争与合作关系,让不同团队的学生形成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学生在开发实践过程层中通过小组合作与团队协同完成项目的不同功能模块,教师做好引导和协调,确保每个团队能够更好地合作,随时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企业工程师则根据学生项目完成进程和技术指导需要,随时进行各种监督和指导。随着项目化教学的不断深入,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以往成熟的项目任务到企业应用开发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直到最后能够与企业展开深入技术合作,与企业真正做好项目研发,此时由模仿阶段、熟练阶段进入到创新阶段,以高职院校师生与企业工程师形成更强的研发团队,做更高层次的项目开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更能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

3.3 做好项目验收和综合评价

项目化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数量、质量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做好项目验收和综合评价,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项目完成情况是最直观的评价,项目完成质量是客观的评价标准,项目创新应用潜力则是最为有效的评价等级。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能够真正以评价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技能,真正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总之,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结合现实社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的实际,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真正培养和造就更加全面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慧.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 2017(24).

[2] 周克洪,马冰.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18(11).

[3] 管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5).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郑晓芳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论文 篇2:

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消费特征分析

摘 要: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独有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河南周口市为例。剖析了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土消费传统和现代城市消费观念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的一系列消费特征和形成原因。

关键词:消费者分析 返乡消费 消费特征

一、引 言

随着我国近年的经济因为产业调整而增速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成为GDP增长的主导因素。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国当今劳动力主要力量。其消费观念一方面受家乡风俗、消费模式及习惯的影响,具有传统、保守、同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接触到发达地区的消费观念,行为上亦紧跟潮流,表现出时尚、个性、开放的特征。外出务工人员携带一年劳动所得回乡过春节时,在两种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冲击碰撞之下的形成的返乡经济成为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它催生了三四线城市商品零售业最重要的消费旺季,并带动了地方商业的升级换代,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返乡消费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的研究,宏观上有助于政府调整地区商业规划和升级区域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微观上有助于企业优化经营,提升业绩。本文以河南省劳务输出较为典型的周口市为例,对我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消费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二、春节返乡消费行为特征

1.返乡经济的表现。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是其支柱产业。2013年全市人口1130万人,总人口和耕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二位,GDP在全省排名第五,但是人均GDP在全省排名末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300万,劳务收入超300亿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周口市返乡经济的特征比较明显,具体表现有:

1.1人口的季候性流动。城区主干道商周大道与宁洛高速出口交口,以及城区核心商圈的七一路的人流车流监测显示,节假日、春的车流人流均为平时的两倍以上。

1.2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近五年,周口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与GDP增速平均高达16%。周口城镇化水平为34.24%,低于全省水平近10个百分点, 城镇化水平67%的郑州相比差距更大。但收入和支出比却高于其他城市。

表一 周口与河南其他城市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支出(单位:元)。

1.3返乡消费带动了周口商业的发展。春节和长假期间周口的商品房、零售业,汽车,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销售额均大幅度提升。

2.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消费的特征。本文作者和课题小组在2015年春节期间,对周口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总数为500个。以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情况,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80后是周口市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力军,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51%的人在河南省内务工,省外占49%,主要集中在京、粤、沪、苏、浙五省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在就业岗位上,过半数的人集中在建筑家装、机械加工和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周口的返乡消费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型消费和发达地区消费双重影响,具体变现有:

2.1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享乐型、炫耀型消费心理突出。根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享受和发展的需求的满足。从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来看,生存需求消费应该占主导地位。但是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相当大手大脚。从消费支出水平来看,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消费支出2000元以下仅占12%,消费2000-3000元的占24%,3000-5000元的占31%,5000-10000元的占20%,10000元以上的占13%。仅有39%的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能按照计划安排支出。而在盘点春节返乡消费时,半数人成为了“节光族”。外出务工人员在消费心理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扣除个人收入的增加,春节期间市场与商家的营销策略,个人消费需求等因素,超过六成的人表示在春节期间好好犒劳自己,过半数的人表示是因为生活、人情往来的需要出手阔绰。这些现象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支出水平相违背,究其原因,一是我国传统节日消费观念变化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消费日趋成为主流;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受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影响。年终积累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享受型消费的现象在收入不高的新一代外出务工人员身上表现尤其突出。这种在现代城市消费心理,返乡的炫耀型消费心理与传统消费心理相互交织影响下的社会现象,是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时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2消费层次提升。在享乐型、炫耀型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同时由于80、90后人群,传统过年的消费多由父母承担,他们购物、休闲娱乐的消费比重高达64%。在春节年货、礼节性消费,赡养抚养消费支出仅占36%。。消费层次的提升还表现在消费水平高。调查显示,非外出务工人员在消费上更重视商品品质和质量,而外出务工人员更注重品牌和时尚因素,追求消费档次、环境和服务。外出务工人员购物客单价达到265元/人次,比非外出务工人员高出60元。在购物频率上也明显胜出。这造就了周口商品零售业在节假日期间的繁荣景象。第三是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消费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高档烟酒、名牌服装。智能手机、电脑、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消费成为主流。以汽车为例,周口人均小汽车保有量为2辆/百人的水平,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辆/百人,还有34%的人表示在近一年内有购车意向。第四是对本地商业环境的不满。外出务工人员对周口商业环境,商品品类丰富程度评价较低,这推动了当地商业升级。周口曾是豫东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荷花市场等批发零售市场在衰落,新建的丹尼斯、万顺达等大型商业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2.3文化消费抬头。文化消费主要有娱乐型文化消费和教育型文化消费两大类。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在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消费比重接近3.5:3:3.5,达到发达城市成熟商圈的消费水准。打牌、逛庙会等传统娱乐活动让位于KTV、看电影等新的娱乐方式。外出务工人员在注重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两成的外出务工人员表示利用假期购买书籍学习,参加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这种文化消费的趋势,显示出外出务工人员对个人发展的的强烈愿望。

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消费特征的原因和启示

综上,返乡消费所呈现的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家乡的社会认同感不强,对流入地的社会认同感的追求更为强烈,因此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保持一定的趋同。 然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限制,对流入地的社会认同感的追求并未得到满足。 这使他们返乡时通过炫耀性消费、奢侈品消费,来获得优越感和尊重。同时他们受到发达城市消费理念和方式的影响,追逐潮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总之,外出务工人员的消费特征既有本土环境下消费习惯的传承,又有对发达城的现代消费模式的模仿。形成了独特消费行为习惯。 这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客观的认知,更要合理引导和利用。在政府管理角度,政府应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消弭城乡二元差距。从经济发展角度,政府部门应对商业实施合理规划,利用返乡经济的助力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最后还需要对返乡消费的进行合理引导,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性消费观念。同时应根据外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时代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2]梁库,金晓彤,佟金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春节返乡消费特征分析——以冀北横河村“90后”群体为例》 《经济视角》, 2014(8).

[3]江立华,卢飞 《农民工返乡消费与乡村社会关系再嵌入》 《学术研究》2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5年度基金项目 项目标号:QN201503.

作者:张颖 张坤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论文 篇3:

探讨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推动宏观经济概念及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成为重中之重。基于当前新常态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完善经济结构的核心因素。在不断优化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对旅游经济提出了新的发展标准,逐渐体现出崭新的特征。本文将对当前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特征展开探讨,旨在为我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特征

21世纪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国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旅游业更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目前,我国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相关政策相继实施,促进旅游经济顺利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只有不断升级转型,才能构建旅游大市场。旅游业需深入融合“旅游+”,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此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一、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转变

“新常态”是我国领导人基于当前经济情况提出的政策决断,纵观我国当前发展形势,能够有效改善国民经济重要影响因素是旅游业,旅游业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消费环境,还推动了相关政策变革。旅游业在我国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当前的发展仍存在各种严重问题,如:过度依赖旅游资源、发展盲目无计划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与繁荣。基于新常态经济时代下,积极转变旅游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经过我国不断完善可持续经济体系,社会要求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近阶段,我国加大了各行各业的调整力度,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旅游发展机制,并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力。因此,在旅游经济不断发展时,怎样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利用好形成的优势,并以此有效解决民生问题,这已经变成当前转变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的关键内容。例如,基于新常态经济时代下,旅游经济产业虽然已经将“资本、技术、产业”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还需要在其中深度融合个性化发展观念,促使我国旅游经济得以充分满足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

其次,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社会要求在建设旅游经济的同时,还应充分融合现代技术。特别是近阶段,人们的旅游需求已经无法在传统经济模式中得到满足。基于这一现象,要想在新常态中有效推进旅游经济更好发展,就需要在发展中深度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充分渗透旅游经济,以此不断调整变革传统的旅游经济产能组织体系。

二、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1.新常态下旅游产业不断变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旅游体验、消费形式也发生转变,国内旅游与出入境旅游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这也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国逐渐从出境游最多国家转变成入境游最多国家,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开始向崭新的发展道路前进。另外,旅游业基于当前形势,开始对各项工作积极创新与不断完善,旅游消费形式逐渐从观光游转为度假游、休闲游,人们消费需求更加深化。我国传统旅游消费形式是大众旅游,但由于人们对个性化旅游越来越重视,逐渐衍生出各种新兴旅游形式,如自驾游、冒险游等。传统的观赏景观旅游形式也开始向体验旅游形式发展,旅游新常态成了当今时代的旅游发展前景。

2.新常态下营销模式不断发展

(1)营销渠道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自身市场情况深入分析,对旅游指定区域开展跟进营销工作;其次,根据相关旅游产品特征,制定有效的推广规划方案。新常态形势下,旅游业逐渐创新出各种营销手段,如媒体营销、网络营销等。新媒体营销方式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第三方媒体平台: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旅游业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提升旅游产品及景区的知名度。

(2)游客营销

首先,旅游企业针对景区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探究,开创各种相关软件或手机App,及时掌握游客数据。其次,将收集来的游客信息有机整合,以数据为参考,积极开发旅游产品、设计营销方案,以此满足当今人们个性化旅游需求。旅游业运用这种营销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三、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1.推动经济实现转型,扩展旅游市场

基于新常态形势下,旅客消费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不管是娱乐还是度假,都呈现出个性化需求。旅游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局势,就需要对当前的旅游消费市场深入剖析,制定因地制宜的旅游消费模式,对旅游产业区域内的消费特点充分了解,并将相关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另外,旅游企业要以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开展旅游业系统化建设工作,实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从而使旅游业实现市场化、系统化管理。

2.推动旅游相互融合,创新旅游模式

新常态下,国内旅游产业开始走向全新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与社会各界(如商业、农业、文化、教育等)密切融合,并且衍生了各種旅游产品。此外,旅游企业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旅客提供服务,实现旅游产品最大化盈利,在旅客心中不断建立良好的旅游品牌。最后,企业还应充分考虑旅游区域内的经济情况与文化特点,开展集旅游、休闲、运动等各种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形式,以满足当今人们的旅游需求。

3.稳定旅游生态平衡,完善旅游产业

为了实现旅游产业得以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与生态发展理念积极融合。首先,企业应对当前的社会环境、生态质量深入研究,并与现代化发展技术充分结合,对旅游产业进行优化和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及管理制度;其次,企业应以旅游发展目标为核心,建立良好的旅游体验,紧密融合相关旅游资源,改进传统的旅游资源争夺现象,彻底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旅游企业彼此之间还应共同发展生态圈,努力打造良好、健康的旅游产业经济。

4.强化地方发展策略,提升管控能力

在发展旅游经济时,除了提高旅游产业从业者的参与性外,还要调动社会其他力量的参与性,以此有效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宏观策略,促使旅游经济得以长期良性发展。例如,在提升宏观策略过程中,以地方宏观发展策略为基础,进一步考量我国未来的旅游行业发展形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产品饱和问题等。旅游产业要深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收获更好的效果与成就。

四、结语

“新常态”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对经济重新判断赋予的全新定义,新常态对日后的经济政策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旅游企业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带领下,切实贯彻党的发展思想精神,理清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向,彻底掌握其特征,有效发挥旅游企业的优势,积极创新旅游模式,以广大游客旅游需求为核心,建设旅游企业运营模式,实现旅游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根基,促使国家经济发展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齐涛.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特征分析[J].经贸实践,2018,000(007):131.

[2]刘相卿,苏明.基于新常态的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73(06):32.

[3]赵林.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特征研究[J].当代旅游,2019,000(003):1.

作者:王珊

上一篇: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让学建构高效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