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中的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动手操作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而实施的教育,通过孩子自己动手,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能够主动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启发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进而达到让他们自主学习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和怎样去寻找让小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让他们真的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手中的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手中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1:

浅谈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常常被部分學生和老师冠以抽象难以理解的帽子。那么如何能让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而容易理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动手实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学习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一课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们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长方体的12条棱长,并将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对比观察分析,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发现长方体的4条长、4条宽、4条高分别相等,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学生就会很快计算出来,而且学生还能探索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长+4宽+4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测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仅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比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将长方体的六个面沿着棱长拆分成六个长方形(有时可能会出现两个正方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利用长乘宽计算出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六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形的表面积。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有时会终生难忘。试想,假如学生忘记了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但是,他也会不自觉想起自己曾经动手实践的探索过程,通过脑海里重现测量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动手实践过程,从而再次得到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要比同学们死记硬背得出结论记得更加牢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时,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的,但时间长了,慢慢记忆就会模糊不清,甚至遗忘。但是对于教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时,建议学生利用动手实践来解决这类问题,如:让学生找一块棱长为1立方分米的豆腐块,然后将豆腐切成长、宽、高分别是以1厘米的小豆腐块,当然,在此过程中,切出来的豆腐块不要求必须是1立方厘米那么准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会发现,一块棱长为1立方分米的豆腐,可以切成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很多块(1000)块,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无需让学生一块一块的去数,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及目测的方法,学生就会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学生经过对豆腐的切分,感受由1立方分米的豆腐通过切分可以得到1000块的小豆腐块的实践过程,从而得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无需死记硬背。

又比如:在教授单位换算及应用中,教师让学生熟背公式。“1千米=1000米”;“1千克=1000克”。但真让学生应用时,却问题百出。如填空题:一个文具盒大约长2( );一个西瓜大约重10( )。学生却不知所云。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1000克、1克到底有多重。事实上部分学生脑海里没有这样的模型,只是会背,不会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测量工具,让学生在生活中找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实物去测量,建立数感。如:,让学生去测量讲桌的高度(大约1米),学生手掌到手指的长度(大约1分米),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1厘米),进而让学生估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生也会驾轻就熟了,又比如教师让学生自己称一下一个鸡蛋有多少克,自己体重多少千克。当学生亲身体验测量的实践过程,并以此为模型,相信解决上面此类填空题便游刃有余。

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有这样一类题,将一个直径位4厘米,高为12厘米的圆柱体沿直径垂直于底面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觉得这类题非常抽象,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火腿肠来代替圆柱体,并按题目要求将火腿肠切开,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很直观的就会发现增加了两个长为12厘米,宽为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动手实践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此实践活动求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切开后增加的表面积。如,我们同样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对火腿肠的切割,学生很快会发现,这种切法每切一刀,就增加两个底面,增加两个直径为二厘米的圆的面积,即直观,有形象。

在学习周长的认识这节课时,由于本节课属于概念课,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使抽象的周长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样,我们在学习面积的认识时,让学生对此周长学习的实践活动,摸一摸一个物体的面积,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是对“线”的研究,而面积是对物体表面“面”的研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很容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见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建议大家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得出结论,而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祁巧荣

动手中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2:

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动手操作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而实施的教育,通过孩子自己动手,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能够主动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启发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进而达到让他们自主学习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和怎样去寻找让小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让他们真的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自主;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现今的教育中不只是学会了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把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而自主动手操作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发作用,它能够使学生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开拓思维,从而达到启迪的作用。当然这其中也是需要老师们的指导,毕竟小学生自主能力没有很强,还是很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1.自主动手操作的含义

自主动手操作,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操作学习,而在这之中老师不能够让同学们被动的去动手,这样往往不能够完全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形成一种应付的状态。老师应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老师只需要起到引导者的角色,负责引导他们完成他们想完成的任务,避免半途而废。

在国外自主动手操作是非常受到重视的,比如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就表明了动手才会动脑;在英国的研究报告中也指明了缺乏动手能力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脑部发育等等,在我国的小学生时期正是处于儿童时期,这是一个探索的时期,是需要广泛发掘小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也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并且还能够养成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有利于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要求。

2.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小学生们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贪玩、爱乐是他们这一阶段的特征,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注意力很集中,只是讲授课本知识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并且会觉得很困难,因为小学的知识相较于他们在幼儿园和低年级学习时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幼儿园和低年级时老师更多采用的是玩乐中学习,这就使得他们一时间还无法转变,从而可能会产生逆反、厌学心理,从而自主动手操作加入到教学中后,会使得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期,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到知识。

例如:老师教导一年级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10以内的数字在幼儿园小学生们就接触到了,这是他们熟悉的,所以积极性可能就不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自主动手操作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老师准备一些数字剪纸,然后把剪纸戴到小学生们的头上,让他们根据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还可以进行猜谜活动,比如代表起点的数字是什么呀?它在哪位同学的小脑袋上呀?5相邻的数字有哪些呀?是哪些小同学呀?等等,这样既加深了小学生们对于10以内数字的认识,还让小朋友们参与了进来,也加深了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认识。

(2)培养小学生们动脑的好习惯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更多的是老师通过纸质书本教导学生,有些时候可能会有“填鸭式”教学,这样养成了学生们不爱动脑,等着老师给答案的习惯,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下去小学生们容易形成呆板学习,不利于思维的开拓,在小学數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从而寻找解题思路,拓展解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也才能不断的成长。自主动手操作教学这一模式就加入了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实践,然后在实践操作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加入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们的动脑能力。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就学习到了分数,如果只是在书本上学习就脱离了生活,不够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过于的抽象化,也难以理解怎样的灵活运用,这个时候老师分别准备两根绳子,其中一根正好是另一根一半的长度,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两根绳子做个比较,展示出其中一根只有一半的长度,然后再说明1/2这一概念,接着给学生们分发绳子,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接触到,接下来还可以在这两根绳子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展示1/3、1/4等概念,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同学们自主动手操作,从而展现出数学贴近生活。

(3)培养小学生们实践能力

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认识图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图形不只是有着平面图片,还有着立体的图形,立体空间感是书本不能直接反映给我们的,这个是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感的,无疑这个是需要老师来指导培养学生们,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平面化,不能很好地给我们进行反馈空间立体感。自主动手操作就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时候,先由老师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它是由面组成的,然后可以把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们看,紧接着就向学生们布置任务,长方体、圆柱体这些的平面展示图又是怎么样的呢?然后就由学生去自己动手裁剪、拼接到最后的完成,再由老师进行点评讲解。

3.自主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坚定一个目标任务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自主动手操作就可能会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老师让学生们开始自主动手操作之前就应该根据数学这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作出一个很好的任務目标,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接下来再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时还应该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动向,避免偏离学习任务目标,以便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2)恰当的时机实施自主动手操作教学

在每一次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还要把握一个好的时机去实施自主动手操作,这个过程老师不仅要很好的掌握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还得时刻注意着学生们的当前状态,并且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到了教学工具,这也是需要老师注意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得提高学生们使用工具的操作熟练度和效率。在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把控上,也需要老师着重注意,一定不能在学生的操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示意学生停下手中的动作,这会打压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要在这一方面对学生做一个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形成,并且逐步要提高自己的效率。

(3)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一堂课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是有效果的教学,而不是传统的教育中课堂是属于老师的舞台。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善传统教育的听课模式,改善掉课堂的乏味与枯燥。在自主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下,积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生们自主动手操作的情形下学习数学养成自我的主动性,积极面对数学学习下所产生的问题,在实践中找寻答案,在实践中感知知识,最后再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养成一个惯性,不会认为学习了知识脱离了课堂知识就是无用的。在这之中老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去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在低年级中,老师还要注意到学生们的特性,避免脱离学习任务。

(4)把握好度

在自主动手操作中,老师可能会忽略一些问题,在小学的教育中,学生是有可能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了解过一些常识的。这时老师就不能再用常规的方法去教导学生了,那样只能起到反效果,学生会认为我已经学过了,不听也没有关系,往往就会忽略掉老师在其中夹杂的一些其他的知识点,从而让自己在考试中丢掉对应的分数,这样就极为的不划算。

比如钟表的问题,在认识钟表的时候,12个数字是他们都已经清楚并且了解的知识点,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了,不能又让学生去巩固这12个数字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每当老师要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在小学学生是会主动反馈“这个我已经知道啦”,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了,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趣味性,再次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也会让学生充满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5)数学思维的建立

在小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数学思维,让小学生们更快的投入到数学的课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在小学生们自主动手操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启发、引导的模式进行教课,然后让他们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的形成数学思维,产生联想力、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

例如:老师可以进行一些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联想力的游戏。可以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小组间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数独游戏,进行一个数字的填写,从而可以同时锻炼到他们的联想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度。老师在让小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之前,要先做出一个示范,然后再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各个组的数独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信心。

4.结束语

自主动手操作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的改善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枯燥乏味感,增添了积极性与新鲜感,让同学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自主动手操作的实践中也是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当然,让同学们在快乐的自我动手操作学习中,还要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只有这样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会更加的快速、积极,当然这也是需要老师对学生们不断的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产生一个惯性,才不会忘掉所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爱新.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

[2]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3]朱德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华夏教师,2019(31)

[4]贾平均.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

作者:曹春梅

动手中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动手操作能够让手和脑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对课程的压力,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应用策略

数学教学比较抽象和逻辑化,小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因为小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导向并获得信息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设数学世界的桥梁,便于解决学生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数学中借助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始终保持清晰和流畅的思维。动手操作的目的是简化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使其更加精确地表达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一、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大多数学生无法迅速掌握学科的特点,无法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这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采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导入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可以快速地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当然,只靠动手操作的导入教学还不够,在新课教学前,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给学生课前安排预习,准备教学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有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材料,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借助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提前预习教学内容,了解自己对“圆”的认知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在课堂学习中集中精力,取长补短,对自己掌握的内容不再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上。课堂教学导入,教师安排动手操作,如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工具画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形,这时,有的学生用硬币,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圆形图案。教师可以向他们表示夸奖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成功地导入新课“圆”的教学。

二、运用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完任务式的教学,对数学的研究不够深刻,没有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将数学知识得到内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压力,从而使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指导,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进新的知识。例如,在“圆柱”这部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个纸板圆筒,并提前将学生分成组,然后分发给每个组的学生让他们观察。让他们操纵它们并在研究中推断公式时,将圆柱面分为两个圆形和一个矩形,由此可以推出圆柱体表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计算公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计算公式的记忆。

三、始终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来得快,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很短。教师可以利用动手操作来刺激学生的感觉,使学生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保持到课堂结束。例如,教学“圆锥体”这部分内容并且在课程结束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做一个圆锥进行评估,并选出最佳锥体。

四、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能力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加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应只限于表面上的教学成绩,不能以分数衡量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应发展他们的智慧和灵感,让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分为两个层次:通过实践学习和应用辅助实践。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小学生,他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同时,在利用数学知识丰富生活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语

鉴于上述情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衡量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合教学过程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园.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4(11).

[2]卜朝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认识思考[J].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10).

[3]董书文.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促进有效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作者简介:郑娟娟(198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编辑 陈鲜艳

作者:郑娟娟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研讨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