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自主学习论文

2022-07-03

摘要: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区别于专科/高职学生的重要体现。通过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时学分,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加强过程考核和监控等举措,合肥学院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和借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模块化的自主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模块化的自主学习论文 篇1:

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遵循高职教育改革方针和原则,在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了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更多专业能力强、职业综合水平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

0引言

传统教学以课程为基本的教学组成单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讲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因此必须改革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将学生、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分层、分级,使教学内容模块化[1],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并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模块化[1]教学体系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构成面向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组成单位——“模块”。模块是围绕特定能力培养与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具有可重组性和非重复性,并且前后模块对应的能力培养是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

分段/分级式模块化[2,3]教学是将课程按照相互关系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需求设置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中的课程开设分段化,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水平差异分级化,并将专业组的教师按照梯队分级分模块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4]是将专业相关的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划分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块,以此来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融于每个模块的实践技能训练中,每个模块都要在集中训练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的考核内容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上机操作能力为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自主学习[6]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笔者在环境信息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了分段/分级式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能突出专业中各能力方向中的核心技能,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实施

通过对环境信息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真分析和研究,针对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对专业课程实施了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体现强化式集中培训的优点,强化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行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项目实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分段/分级模块化

1) 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从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入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方向,以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实训和岗位实践为手段来划分专业课程模块。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会设有几个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由一个大的模块组成,称为专业能力级模块;每一个大模块由若干小模块组成,称为课程组模块;而每一个小模块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和任务,称为课内模块。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以把专业课理论融入到实训中,理论与实训循环交叉进行,以项目实训引领整个工作流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以进入专业岗位群。

2) 模块课程分段化。模块课程的分段化设置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模式是每学期开设固定的课程,每门课程从学期初一直到学期结束,属于同一个模块的课程也可能被拆分到几个学期才能学完,而且相关课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课程的分段化设置是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按照不同专业方向的难易程度、专业模块间的衔接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组织教学过程,同一模块的内容集中教学。这种课程开设的方式把一个模块的教学集中在一个阶段进行,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在模块结束后及时考核。模块内容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模块间衔接紧密。

3) 教学过程分级化。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入学后的学习水平差异以及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级别,在模块化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级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问题。

A级为最高级别,该级学生水平较好且学习兴趣较高,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和创新的精神。B级为中级级别,该级学生水平一般,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主动性不高,创新性不强。C级为最低级别,该级学生水平较差,基础弱。

专业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A、B、C三个级别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C级的目标最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B级为中等目标,达到了C级目标可以继续向上一级的B级目标努力,直至达到A级目标。A、B、C三个级别的设置按照培养目标从C到A是从基本到高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过程。

4) 教师梯队分级化授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从头至尾讲授,而模块化的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涉及的知识面比以前要广、要求要高,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讲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组的教师分级并分模块进行授课。专业组中的每位教师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详细且深入地准备自己的模块,教师教学内容集中,教学内容较以前减少。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集中精力备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优势,讲授同一大模块的不同教师之间可以共同教学,主讲+主辅,教师之间便于交流教学经验,同时也使学生在上机操作时能够得到及时辅导,提高教学效果。分段/分级模块化体系见图1。

5) 多元化分级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甄别,而是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前提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评价:每级别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动态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必须具有动态性;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模块考核和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反应和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得出的评价;综合评价:不仅仅以考试的成绩为标准,还要注意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的提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2.2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自主学习[7]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中重点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养与技

图1专业课程分段/分级模块化体系图

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深入普及,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团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随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自主探究,开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这个网络学习平台中可以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找学习资源。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快,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甚至会脱离实际,这自然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已经将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弥补当前课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学习资源(如教程、案例、习题、考题等)已经成为丰富学生知识、将知识更加灵活地掌握和延伸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交流沟通。课堂上的有限时间不足以让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细致的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深入讨论研究,因此,课堂外的延伸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网络学习平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网络工具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在网络上交流和分享自己学习结果和心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借助大家的智慧协作解决。这些都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们对问题了解得更全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 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目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以及界限也都随之产生了拓展和延伸。网络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同样也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要素和学习风格,适时调整和控制学习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由原来教学中的“推动者”变成“引导者”,为学生设计独立的小项目或任务,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目标。网络学习平台的体系结构见图2[8]。

图2网络学习平台体系结构

2.3分段/分级模块化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成效。它可以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在智力、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小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习,学生之间水平相当便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整组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的“一刀切”的课堂教学相比,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通过设置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极大地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注重模块的动态更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不能一味地死守那些陈旧的知识,要实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为知识的更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当有新技术或者方法出现,教师只需在相应的模块中增加相关知识点以及对应的任务或项目,即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中模块的更新操作非常简单,只要对相应的子模块进行修改、补充,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重点,同时在重编教材时还能节约大量时间。

3.2合理分段,及时调整分级,适应变化

学生的分级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其目的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级提高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达到整体优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低级别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能会向高级别发展,而高级别的学生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退化为低级别。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性、可变性这一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向高级别努力,不断向上。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也要根据实际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充分发挥各授课教师的最大优势。同时根据反馈检测具体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级别和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和进步。

3.3注重教师的培训

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是围绕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展开的,只有与实际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的人才。教学过程中模块的设置和实际的教学项目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或模块化教学的间隙到企业随岗实习,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实际的生产流程和岗位需求;鼓励教师继续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便能够更准确、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结束语

笔者对环境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施了分段/分级模块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研究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符合素质教育理论的要求,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符合个体行为特征要求,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张晓素,徐国钦.谈专业模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1,(52):171.

[2] 李玮,彭慧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分级教学模式探索[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3):232-235.

[3] 邹成.高职数学的分层模块化教学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37-140.

[4] 阳卫文.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54-155.

[5] 刘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5,(6):46+43.

[6] 申雅辉.论远程教育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2):47-49.

[7] 玉凤.谈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J].教育观察,2014,(6):64-65.

[8] 陈伟.计算机专业课程柔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3,36(3):89-91.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segmented/graded

modular teaching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HEN We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and principl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the teaching model of segmented/graded modular teaching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s introduced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And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result proves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of segmented/graded modular teaching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an hel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utput more professionals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comprehensive high level occup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to society so a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better.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modular teaching;segmented/graded modular teaching;self-regulated learning

作者:陈伟

模块化的自主学习论文 篇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区别于专科/高职学生的重要体现。通过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时学分,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加强过程考核和监控等举措,合肥学院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能力是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景、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位做好准备。然而,那种想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因此,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这样他们才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

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区别于专科/高职学生的重要体现。

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本文所指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式接受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自身状况,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大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仅使他们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匪浅,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根据自主学习能力特殊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学习能力、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和具体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关注大学生的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定向能力、应用学习策略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四个方面。自我定向能力是指大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应具备的首要能力。应用学习策略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情景中运用各种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大学生在自主学习全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大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正确、客观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合肥学院前身是1980年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办并担任首位校长的合肥联合大学,2002年,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03年,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2.1更新办学理念,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性质,可以把人才划分为理论型(学术型)和应用型(技术型)两类,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约占全国本科高校的90%,主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除了少数可以走学术型或学术与应用兼顾型的发展之路外,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合肥学院在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率先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

2.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依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设置专业,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对学科体系完整性的要求,实现两个转变:由“学科导向”向“专业导向”转变,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能力的要求重新组织教学结构,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设置的体系化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依据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删除重复交叉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每个专业在第一学期都开设一门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和业界知名人士主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增设一个认知实习学期,实行九学期制改革,即在大学二年级学年末和暑假设置了一个认知性实践学期,通过认知实习,学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自身不足之处,使得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

2.3调整学时学分,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

压缩总学时,同时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比例,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把学时总数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总学分240学分。其中课堂教学在150-160学分,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在80-90学分。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并计算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8-10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鼓励学生成立多个创业创新项目和兴趣小组、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

2.4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进行学分制改革,按照“学习量(work load)”计算学分,28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2学时)的学习量折算1学分。也就是说,学分的计算不仅考虑了授课时间,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学时间。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学时间,教师们列出了详细的教学参考书,授课时只讲授要点,其余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使用这种学分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2.5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强化主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学习、团队学习、研讨式教学、PBL教学(基于问题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与国内外合作院校或合作企业定期就特定主题举办workshop工作坊,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应用性要求,根据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际课题,要求真刀真枪,真题真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论文题目来源于企业和用人单位。

2.6实行过程考核,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实行“N+2”考试制度改革,改变过去在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N+2”中的“2”指的是学生学习笔记成绩和课程结束后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0%和40%;“N”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针对课程特点,N不小于3且不大于5,过程作业可视具体课程不同由教师及其所在教研室讨论后自行设定并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营销策划、项目设计等,占总成绩的50%。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3.1改革成效

(1)社会广泛认可。

经过10余年探索与实践,合肥学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2009年学院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为题专门报道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14年学院的《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影响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合肥学院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8项,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45项。2013年,合肥学院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全省二本录取分数线35分、39分。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其中60%以上毕业生在合肥工作,70%以上毕业生在安徽工作。“实践能力突出、适应性好、素质高、创新精神强”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一致评价。

3.2存在问题

虽然合肥学院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和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影响,有些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主要职责是备好课、顺利完成授课任务,导致课堂上“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学习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就学生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被动式、接受式学习,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上课依赖教师的讲解,课后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发展兴趣、培养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自主性差,意识淡薄。

(2)教师驾驭教学能力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失控。

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方法、评测学习效果等。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坚强的意志力。由于不少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恰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意志力,学习缺乏信心,遇到难题容易退缩,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再者,不少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驾驭能力不强,导致自主学习过程失控,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3)自主学习的环境与条件受限,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目前,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等教学条件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另外,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充分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要求,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未来需要的选课要求。再者,教师课时多、班级人数多,教师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指导、过程性检查评估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难以应付超负荷的工作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3下一步改进的措施

(1)加强环境建设,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需要具备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应进一步坚强环境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一,丰富图书资料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料。图书资源有限使得学生难以搜集到所需资料,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二,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部署适合应用需要的在线学习平台,支持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自主修学分、纯网络教学等多种应用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第三,加强自主学习场所建设。在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处因地制宜建设讨论式学习场所,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2)加强教学指导,营造更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为学生更好地安排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完善的制度,提供全面的服务。第一,建立专业导师制。辅导员/班主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熟悉各种活动、了解学校的各种资源等,专业导师主要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课题、为学生毕业之后的人生规划提出建议。第二,密切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在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担当义务导师的高年级同学和学习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等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指导。第三,开展多种指导与培训工作。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和各种兴趣小组,当学生遇到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在独立学习和研究时需要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等情况下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通过学习技巧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优缺点的基础上,调整并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学习策略。

(3)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评测与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测和反馈机制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自主学习能力评测包括学生自我评测和学校/教师评测两个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评测方法和360度闭环式反馈机制,把评测视做教学过程的内在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全面监控并改进学习过程、客观衡量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而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5):2631.

[2]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5):7578.

[3]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610.

作者:刘力

模块化的自主学习论文 篇3: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 教学模式设计

摘 要:对当前中高职衔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优势, 从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构建学习情境、实施项目教学、改变评价模式等方面,探索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周向军,男,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现代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变革的两个制高点。同样,在教育领域,以这两大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影响着课程体系、教学的观念与形式,影响着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影响着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也可以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讲解员、技能演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者;教学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式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等新的教学过程;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1]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是授课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

(一)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1977 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个行为或执行某一特定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信息技术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能否借助信息技术媒介与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完成预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背景下自主学习的一种自信心。[2]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学习目标的确立、对待学习障碍的态度以及付诸努力的程度等。大部分中高职衔接学生对自己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与成效并不自信,即自我学习效能感偏低。当遇到学习障碍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可能会对这种学习行为产生回避倾向。

(二)缺乏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学习方案与学习方法。它是衡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它是反映学习者会不会学习的一个标志。[3]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使用偏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网络自主学习时,没有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2)没有对网络学习方法不断进行反思;(3)没有对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或信息进行巩固;(4)没有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问。

(三)从众行为突出

所谓从众,就是个体在外界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知觉、判断、意见等,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干什么”。从众现象在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从众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四)容易受到娱乐因素干扰

对中高职衔接学生而言,网络就是对他们自控力的一种挑战,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或电视剧等娱乐方式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在没有学习任务时,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过程监控。

二、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中高职衔接生源主要来自中职院校的学生,虽然经过3年中职学习后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但是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成绩较差,充满失败心理,学习细节问题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知识基础差

中高职衔接生源来之自主招生或三二分段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的困难相对较大。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 目标模糊不清、不够细化,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体系不清晰,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选择的标准路线图,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只能沦为空谈,很难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缺乏明确的学生目标,中高职衔接学生几乎没有几个能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只是“跟着感觉走”。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障,没有计划, 目标就很难实现,这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三)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由于中高职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接受的是被动式教育,习惯于上课被动听课, 下课被动完成作业,即使偶尔遇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解决。造成了独立思考能力偏弱、自觉学习意愿偏少,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效率低下

部分中高职衔接学生虽有自主学习意识, 却不懂得如何去学习, 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不科学或不适合自己, 不知道所选的课程能学到什么技能,也就不清楚 学到的技能可以完成哪种任务,更不清楚所做的 任务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哪些。

三、提升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做好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确保其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目标

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决定于课程目标,如何做到课程目标的科学与顺利实现,必须对课程内容作出科学的筛选,在保证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发展的同时,确保其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目标。[4]对大部分课程来说,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若干个能力领域,每个能力领域对应一个等级,确保每一级别资格拥有者可获得从业的必要技能基础。如此,既确保中职学生可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同时,又为他们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优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学习平台与资源库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能跨越时空进行互相交流,实现形式比较自由的协同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课程各部分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途径公开。将教学内容安排在有实践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设计重点部分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学生课程内容衔接学习创造条件。课程内容衔接也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段任务,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时间节点研究、完成任务。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分组,在发挥集体学习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开展项目化教学

按照“教学模块化,学练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在课程教学中,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内容选取主要体现“一条主线,多个模块”。“一条主线”由“核心内容+拓展内容+实习”构成,通过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应用、开发过程和项目设计的实践,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多个模块”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图1是“一条主线,多个模块”的“学中练,练中学”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技能训练式教学,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企业真实项目任务,讲、练、做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实践,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全面推行“学中练,练中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以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为例,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情境载体的设计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1)典型项目综合性较强,有些复杂度高的项目要通过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何能在短期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2)项目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如何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基于这些考虑,笔者以“导入案例+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每个学习情境,具体做法如下:按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合理安排6个典型项目的教学顺序。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见图2)。

(三)改变传统评价模式,突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对预定学习计划、过程的实施、方法的选择以及目标的调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做出客观的分析、评定。客观的考核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发挥与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5]采用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考试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规的笔试外,对考核形式进行一些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有的课程可采用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有的课程采用现场操作+问答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有的课程采用课程设计+讲解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在课程考试中,以课程设计为主,再辅以进行现场讲解设计思路、答辩和抽题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有的课程采用撰写技术方案;不再考过多概念内容,给学生一份项目需求书,让他们完成网站开发的技术方案撰写,这些考试方式大大增加考试的实用性。[6]

通过做好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在课程教学中,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以“导入案例+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改变评价模式,激发中高职衔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积累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帮助学生实现4个目标: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 “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

参考文献:

[1] 童金皓,边玉芳. 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25-27.

[2] 孙文武, 戚文革, 李奕燃 .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5(2):22-24.

[3] 陈顺立.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J].计算机教育 , 2010(21):55-57.

[4] 徐绕山.网络环境下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75-77.

[5] 洪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7):43-45.

[6] 沈燕芬.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88-89.

[责任编辑 陈国平]

作者:周向军

上一篇: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