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与互联网技术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与互联网一道以其高效、即时、便捷、互动、个性等特点进一步瓜分媒体市场。传统的报纸优势缺失、无序竞争加剧,使报纸面临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对报纸自身问题的研究CAN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趋势与特点的探讨,试图寻找出报纸与网络合作新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手机支付与互联网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机支付与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1:

密码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信支付,移动支付,支付宝,淘宝,网络交易平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在家就能进行购物,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的今天,密码技术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日常交易,打开电脑,使用手机,往往第一步操作都是输入密码,密码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当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类型出发,探讨密码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保密钥匙;公开钥匙;密码技术;网络安全;电子商务

引言:

曾经有一部影片,其经典的一句台词就使“IC,IP,IQ卡,统统给我密码”密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泄露了密码,意味着我们的信息安全,个人财产,人身安全都会存在隐患,因此密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与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密码技术,而今天的密码技术已经高度发达,指纹识别,密码支付,取钱支付等等应用十分广泛,“密码”无处不在。当今的密码技术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了密码识别技术,编码技术,激活码技术。通过特殊的算法个人的隐私,安全得到了保障。可以说密码技术的应用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的必然结果[1]。

一、计算机网络中密码技术的分类有哪些

当代的加密算法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即保密钥匙加密技术与公开钥匙加密技术:

(一)保密钥匙加密技术

保密钥匙加密是指密码的施加与解除都使用相同钥匙码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要求相互联系的两方也必须使用同一钥匙码,并一直保持钥匙的秘密不泄露。这种技术需要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施密的计算方法要保证非常强大,使用通常的手段无法解开密码信息。其二,整个施密的过程的可靠性取决于钥匙码的隐秘性,不取决于施密的计算方法,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必特意对施密的计算方法的保密性去保证,而要重点关注于钥匙码本身的隐秘性。保密钥匙加密技术的计算方法实施的过程非常快,与其他计算机网络对比的结果来看,其实施的速度可以接近几M每秒或几十M每秒。根据上述特征此类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为计算的方法不要求加密,设计者可以设计出成本费用非常低廉的集成电路,实现对数据及信息的施密,同时这些集成电路适合大量生产。这种施密技术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问题在于钥匙的分配与管控相当繁杂,管控费用高昂,例如我们有X多个计算机终端,我们需要的秘密钥匙数量是(X2-X)/2,当我们针对少量的计算机终端时,这种技术很适合,但如果我们终端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或计算机网络时,钥匙码的管控就非常复杂,管理成本增加[2]。

(二)公开钥匙加密技术

公开钥匙加密技术是指密码钥匙的施密与解除不使用相同的钥匙码,并且密码的施密钥匙是开放的,对于钥匙的管控相对简单容易,例如我们网络中有Y个计算机终端,需要密码钥匙的数量是2Y个。公开钥匙技术可以实现利用数字进行签名。在商务平台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例如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在当前的网络应用中公开钥匙加密技术与保密钥匙加密技术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哪一方取代哪一方之说,因为公开钥匙加密技术它的计算方法更复杂,虽然它的可靠性更高,但运行速度也相对较低,在实际网络的密码钥匙技术应用过程中,通常是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加以综合运用,既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也提高了运行速度[3]。

二、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案例

(一)加密技术在电脑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当今的电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密码钥匙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电脑的开机密码,软件压缩密码,解压密码,这是典型的保密钥匙加密技术的具体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脑中会存在一写私人的保密文件,信息,软件,设计图纸等,通过加密技术,可以确保这些文件,信息的私密性,防止他人盗取与偷窃等等,另外为了保护我们个人的知识产权,我们也会对电脑中的文件,专利,论文等等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可以说密码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二)加密技术在身份识别领域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人们的身份几乎都是靠密码技术进行识别的,身份的认证,对应,几乎都与密码相关,我们通过在电脑中输入相应的数字信息,即可以实现对个人的认证,有效的防止个人信息,个人财务等方面内容在网络上的泄露问题。例如我们在ATM机提款,只要我们输入密码既可以实现提现。密码技术方便了我们身份的认证,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4]。

(三)密碼技术在数字签名领域的应用

使用数字进行签名是当前网络中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已经通过密码技术实现数字签名,例如前面提到的公开钥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是指信息的发出人发出一连串的其他人无法仿造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也是发出人身份识别的信息,通过密码技术可以保证其可靠性。

(四)加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加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由电脑终端相互连接的网络,数据的传输与接收通过密码技术来确保其安全与可靠,保证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减少数据丢失问题的发生。在网络中我们无论访问任何其他电脑设备都需要密码,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并可以提高企业单位网络中的文件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也防止没有权限的人获取重要的机密文件信息。

(五)网络购物平台中密码技术的应用

前面提到,网络中购物,交易都需要确保其安全,密码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安全保障方式,在我们购物,还款,使用手机支付前,只要输入密码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简单方便,现代金融业在网络及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密码技术的应用。

三、结束语

密码技术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密码支付,身份识别,数字签名,购物,付费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网络安全与可靠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其未来的应用及发展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耿芸.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密码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 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6(5):265-265.

[2] 王剑锋.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 科研, 2016(18):00196-00196.

[3] 陈易平.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J]. 电脑迷, 2016(7).

[4] 解海燕, 马禄, 张馨予. 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J]. 通讯世界, 2016(7):5-5.

作者简介:

尹鹏飞(1977.08--),男,汉族,湖南衡阳人,衡阳技师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作者:尹鹏飞

手机支付与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2:

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革命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与互联网一道以其高效、即时、便捷、互动、个性等特点进一步瓜分媒体市场。传统的报纸优势缺失、无序竞争加剧,使报纸面临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对报纸自身问题的研究CAN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趋势与特点的探讨,试图寻找出报纸与网络合作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 发展 传统媒体 革命

一、“第四媒体”与“第五媒体”双重作用:不可逆转的趋势

以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柱的互联网迅速发展,将人类带人信息社会,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各种网络将世界联为一体,发展为一个崭新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和处理日益增多的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认定为“第四媒体”。

“第四媒体”的浪潮还未平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又迅速崛起。它是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及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媒平台,也被称为“移动互联网”。

(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宽带网民数为3,64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第四媒体”的崛起,已经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中国步入3G元年,中国第三代手机网络已经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讯条件,而在终端方面,搭载3G技术的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来自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2.33亿,同比增长98.5%。而根据艾瑞资讯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认为,201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较2009年增长50.4%。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26.9亿元,同比增长45.8%。2011~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04.5亿元和786.7亿元。(数据来源:CNNIC引自:艾瑞咨询《2009—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

(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发放工作。会议指出,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国家将继续支持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因此,2009年被称为我国的3G元年。这也代表了我国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决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1)传统互联网用户大量迁移至移动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对于资讯和娱乐的获取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了解资讯,获得娱乐体验。尤其是对于年轻用户来说,他们越来越青睐于便捷式的上网方式,更加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业务。从近一年的发展数据上看,大量的传统互联网用户迁移至移动互联网,这种增长速率还在逐渐增大。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环境的改善。

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移动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下,移动终端信号不断改善,上网速度不断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用户对于3G业务的逐渐熟悉,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技术向货币转化的诉求与成本的降低。

移动互联网是新兴技术行业,前期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巨大,技术向货币的转化需求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向前发展。货币转化的需求使得移动互联网业务无论在终端设备还是在使用资费上收费较高,这也制约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更大扩张。但是,规模发展后的成本降低趋势是必然趋势。李开复曾在其个人微博中预测:WAP时代已经过去,Android手机价格明年降至750元,网络市场前置收费模式会被本土化收费模式取代。资费和终端设备价格的走低,必将带来移动互联网新一轮普及。

(4)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依托该技术下的新兴商业模式不断发展。比如,在WAP业务覆盖的城市,移动用户通过使用gAP手机的菜单提示,可直接通过GSM网接入移动互联网,网上可提供WAP、短消息、E-mail、传真、电子商务、位置信息服务等具有移动特色的互联网服务,还可为用户实时提供最新的天气、新闻、体育、娱乐、交通及股票等信息;浏览网页查找信息、查址查号、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统一传信、电话增值业务等:还包括股票交易、银行业务、网上购物、机票及酒店预订、旅游及行程和路线安排、产品订购,可能是移动商务中最先开展的应用。

二、报纸优势地位的缺失:陨落与重生

“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出现与迅速普及,给报纸等纸质媒体的冲击日渐显现。

(一)移动互联网带来阅读方式的转变。

移动互联网使人们的阅读方式由固定变为移动,人们手握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浏览网站、获取资讯、查询地图、阅读书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4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1)纸质媒介阅读率下降明显。2009年国民全年报纸阅读率为58.3%,比2008年下降了5.6%,期刊阅读为45.6%,同比下降4.5%。(2)纸质媒介阅读时间减少。2009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读书时长为平均每天14.70分钟,读报时长为平均每天21.02分钟,每天读杂志时长平均为15.40分钟,人均上网时长高达每天34.09分钟,人均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长每天6.06分钟。数据显示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时间进一步增加。

(二)移动网络技术变更带来传播主体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博客、播客、微博、BBS、E-mail等都成为人们传播消息的窗口。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的信息传送与传播更加方便与便捷。在现实生活中,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写博客、发微博、传送电子邮件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也不再单一依靠传统媒介渠道了解信息,传播主

体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介的传播主体地位。当下社会的突发性事件信息往往都是由民众率先在网上传播、发布。

(三)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最削弱了报纸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手持一台3C,手机就可以随时自主地浏览海量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视频、声音获取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面前,报纸传统的优势削弱。随着我国3G牌照的陆续发放。手机上网的资费也不断降低,未来移动互联网必将抢夺走更多的纸质报纸读者。在美国,报业就在近几年遭遇寒冬,在互联网与3G技术的双重打压下,百年老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9年4月开始停止纸质日报的发行。彻底转向电子媒介。

(四)优势地位的缺失导致报刊间的无序竟争。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终端设备的规模发展,必将带来行业成本的下降,给移动互联网行业带来规模效应。相反,国际新闻纸价格的增长,导致报纸行业的成本增加。行业外部竞争,使得原本拥挤的报纸市场环境竞争加剧。年轻读者逐步转向更丰富的互联网及更加便捷、隐私的移动互联网,致使报刊间在日渐缩窄的读者群中无序竞争。一些区域的都市报。往往通过有奖征订、提成回扣等方式吸引读者,而对于广告版面则是自降身价,以打压竞争对手。报刊间的无序竞争,使得报纸成本的增加,更严重的是导致公信力的降低,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报纸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现状:报网融合的尝试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品的冲击下,国内不少报社都在探寻报纸发展的新出路,率先开始了“报网融合”的探索,表现出积极的调整姿态。

(一)与互联网融合的现状。

(1)形式的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给报纸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报纸带来了发展机遇。报章纷纷开始注重利用网络的技术平台与影响力,发布与纸质版同步的网络版报纸和电子版报纸。

以武汉地区为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下属的《楚天都市报》就在互联网上推出与当天纸质版面相同的《楚天都市报多媒体报》,提供在线阅读、免费订阅、下载阅读等服务。为了迎合网民的阅读习惯,《楚天都市报多媒体报》在每个版面都设置了相应的目录,可链接到相应的文章,在网络报纸的首页上还附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下属的其他网络报纸的链接地址。不仅如此,还在文章的后面增加了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评论栏,方便网友对新闻发表相关的评论。《楚天都市报多媒体报》针对读者多元化的需求还提供往期报纸的查阅服务,在网民阅读报章的时候还可以一改传统的“看报”形式,可提供“听报”服务。

事实上,一些网站还推出电子报主页,提供全国各地各行业上千种报纸的导航、链接、下载、在线阅读和查询服务。

报纸创建新闻网站是报网融合的第一步,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报纸与互联网的融合仅仅停留在纸质版内容的电子化复制阶段。网络上没有与纸质报章互补的内容,也没有充分考虑网络读者与报纸受众的接受差异,远没有实现真正的报网融合。

(2)内容的融合。

互联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者信息源的问题,网络帮助记者、编辑扩大新闻视野、搜索新闻线索、采集新闻素材、积累背景资料。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寻找适合报纸的选题,如今,不少地区性的报纸在互联网上设立“新闻爆料台”等网页,积极鼓励网友为报纸提供新闻线索。网友在博客、微博上的留言也常常成为重要的新闻线索。

另外,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急剧提升,网络社会中的话题、语言方式也逐渐成为报纸的选题,甚至一些报纸还将网络流行语言、词汇搬进报纸,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也表现了报纸对互联网环境的关注。

内容的融合表现出了报纸开放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记者一味地依靠互联网寻找新闻线索,转载新闻内容,养成了懒惰与网络依赖性,缺乏主动发掘新闻的精神,致使报章内容千篇一律。在新闻选题上,编辑把关不严,往往将网络中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引入报章。使报纸中一些内容肤浅,缺乏应有的深度。

(二)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现状。

在报纸与互联网融合的基础上,报纸与移动互联网也产生了互动。早在2G通讯时代,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与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就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每天将新闻图文以彩信的形式发送到定制用户的手机上,开始了报纸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手机报的数量已超过100多份,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的手机报用户数就已超过4000万。

3G时代开创了报纸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新阶段。移动互联网弥补了2G通讯时代报网融合的一些短板,移动上网更加顺畅,服务也日趋多元化。在3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提供每秒钟数百K到数兆字节的移动通信速度,并且突破对手机报容量和下载速度的限制,使手机报的内容容量和时效性提升。

《广州日报》的3G手机报在2007年5月就与3G门户合作推出手机免费网站“广州日报3C门户”,手机网站24小时滚动发布重大新闻,推出了全方位的生活娱乐资讯,包括股市行情、公交、航线线路查询、手机购书和输入车牌号查询违章记录等20多种便民服务功能,此外,还引入了互动报料和评论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网站开通不到两天,就有超过12.8万人登录查看新闻资讯,总点击量超过了96万人次。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互动,报纸不再仅仅成为文字、图片的提供者。为了适应新的移动技术和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报纸必然将在声音、视频的提供上作出努力。

四、新技术环境下的报纸发展思路

(1)转变定位,转化赢利模式。

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下,报纸在发行数量和广告收入上都呈现下滑趋势。报纸在困境中必须寻找其不可替代性。从对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优势在于快捷互动的传输渠道、即时显示的介质、海量的存储能力和与这些特点相适应的新型商业模式。报业的根本优势在于其自身在常年办报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威性的信息源网络。报纸为我们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和有价值的资讯。也就是说。报纸的优势是内容上的,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媒介上的。

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就需要报纸对自身的赢利模式进行全新的定位。报纸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专业化发展中来,致力于新闻内容和相关信息的创造上。作为资讯的提供者,将自身的赢利点从报纸订阅、零售、广告版面出卖逐步过渡到内容出卖,这样一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不但没有成为报纸替代品,反而成为了报纸内容的客户,甚至是新闻传播价值链的下游。利用网络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力,转型后的报纸在内容传播中也更具影响力。

赢利模式的转变需要报纸更多地专注于“信息源提供者”这一角色。这一角色需要报纸在经营中注意两点:

第一,巩固信息源地位,成为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信息发布源。网络信息虽然海量,但是往往谣言、留言比较多,在信息资讯的汪洋大海中让人难辨真伪,而报纸由于其信源稳定、可靠、非匿名性,所以可以保证资讯的真实性,尤其是来自于权威部门发出的消息。

第二,积极开拓信息的买家。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报纸的订户就是报纸的买家。所以不少报纸在面临竞争时纷纷利用低价售卖、优惠定制等方式挽回读者。然而,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报纸可以利用其消息的连贯性、权威性等特点。积极寻找新的信息买家。在美国,具有信源优势的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等一些大报都将信息经过整理建立数据库,然后打包出卖信息给相关企业、研究会、网站等,这些信息出卖的收入大大地超过了报纸在全球发行的收入,成为报纸最赚钱的业务。国内的报纸也应在转型期间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合作,积极挖掘信息需求者,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在这一产业价值链中,报纸充当了信息的提供者一角,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则可以成为信息发送的渠道。

(2)提升业务能力,积极融入网络:

基于对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认识。报纸已经展现出了积极的融合姿态。但是,从目前“报网融合”的现状上看,无论是“有声报纸”、“手机炫报”,还是新概念“报纸”,都只是改变了传统报纸的传播载体,并没有给报纸增添新的内容,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停留于将报纸搬家到网络。这种照搬也导致了报纸与网络的生硬结合,缺乏原创,缺乏报网之间的内容互补。

报纸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就必须进行“报网融合”,而“报网融合”的根本不在于简单形式上的变化,而在于两者的优势互补。面对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报纸应思考如何成为适应需求的信息供应商。网络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多媒体的传播方式,而报纸擅长的是新闻的采集、文字的编辑。报纸应该适应需求的多元转变,积极提升自身对新闻的采编能力,在信息采集中加大声音、视频画面的采集力度,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视频采集人员。将报纸打造成为“多元化”的“全媒体”,以适应网络阅读的需要。

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当天报纸的印出就代表新闻采编工作的完结。为了适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即时化的需求,报纸的工作应该逐渐走向全天候。全天候的新闻采集、编辑、发送模式成为发展的需要,这也要有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作为支撑。

(3)分析受众,建设新闻品牌。

全国数以千计的报纸的内容优势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报纸专注于财经消息发布,有的报纸专注于健康知识传播,有的则专注于本地新闻。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报纸将成为内容的提供者,报纸之间必将在抢占新闻源、争夺信息客户上展开新的竞争。那么,对于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准自己的市场。

找准自己的市场就是要考虑自身在信息获取上的优势,报纸不能一窝蜂地去做财经,也不能一窝蜂地去做综合新闻,应该基于自身特点,考虑哪方面的资讯是容易获取的。哪方面的信息是擅长处理的。

信息的出售不是一厢情愿的,更多的时候应该考虑受众的需求,仔细地对受众做市场细分,研究什么样的受众有什么样的信息需求,了解他们喜好的信息获取方式,研究这一领域市场空间有多大。受众的喜好与生活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调查认为,手机报的读者一般为社会中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阶层。这些人生活节奏快,往往在没时间看报纸时,而是通过手机在汽车或地铁中看报。而50~60岁的城市受众往往视力、听力明显下降,他们不习惯于在巴掌大的手机屏幕上获取信息,往往有看本地报纸的习惯,他们时间充裕,带有视听功能的电子报纸对他们有吸引力。受众的喜好与生活方式上的千差万别,就形成了大大小小差异明显的潜在市场。

在综合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与市场的情况下,积极获取对应于目标受众喜好、需求的相关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为他们提供具有本土化、个性化、即时性特征的信息,着力打造自身的新闻品牌。

作者:易银军

手机支付与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3: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发展,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下,乡村旅游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其发展的脚步。文章通过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实现其发展的路径策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策略

1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快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和优化,使乡村旅游的竞争力的到加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存在以下现状:一是乡村旅游的营销模式得到改善;二是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三是乡村旅游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了居民就业率。

1.1 乡村旅游的营销模式得到改善

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乡村旅游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营销模式,通过网络的特点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旅游作为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更适于在互联网上流通,比其他行业有一定优势[1]。并且,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通过手机、电脑来获取乡村旅游的资讯,还可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心得,通过手机、电脑上的软件进行预购门票、预约住宿等一系列的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消费水平、有哪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来确定旅游目的。而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相比传统模式更加便捷,降低了成本。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加强沟通,实现了旅游地的商品价格的透明化,极大地避免了商家宰客的现象。

1.2 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崛起,我国网民的数量快速增多,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消费活动,并且对自己经历过的消费活动在网络上进行评价,就乡村旅游来说,消费者对自己所去过的景、景点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缺陷,并提出建议[2]。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说,根据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可以改进自己的不足和扩大自身的优势。根据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在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情况下,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对点营销,吸引更多的顾客,提升自己产业的利润。例如,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接受消费者的建议或意见,改进自己的不足。此外,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消费者随身携带现金的习惯正在消除,只需带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消费,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也要根据这一趋势设置自己的网络账户来方便游客进行消费。

1.3 乡村旅游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和居民就业率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一种产业迅速发展会带动其周边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互联网的加强下,发展迅速,其周边产业也会得到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网络基础设施是其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游客进行手机支付,还是经营者进行宣传推广,都要通过互联网,所以乡村旅游产业周边的其他产业在消费者的需求下,也会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这样就会带动网络设施建设企业的发展。以此类推,最终周边产业都会得到发展。而且人流量的增多会使当地的消费增多,企业得到发展、扩大,就会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支持企业的运行,这样就会使当地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当地消费水平就会提高,最终实现良性的循环。

2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有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有的乡村旅游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存在许多问题: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化投入不足,经营者网络营销的观念落后,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化人才匮乏。

2.1 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化投入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已经如洪水般奔腾而来,不可阻挡。乡村旅游也必须紧紧依靠互联网才能实现进步,但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首先,网络的基本设施必须完善[3]。一些地方的网络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完善,宽带等基础设施没有进入到当地,或者是没有全覆盖,并且由于大多数经营者是当地的农民,对于购买电脑等设备对其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其次,对信息没有进行维护。当基础设施都到位时,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或资金不足无法对信息进行更新,导致对信息接收不良,无法做出相对应的营销策略。

2.2 经营者网络营销的观念落后

当地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者,有一些对于网络信息化还认识不足,認为网络信息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效益。首先,这些经营者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引进之后可能对自己的事业产生危害。其次,由于对网络技术的陌生,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宣传自己,或者销售自己的商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由于缺乏网络技术而不能解决网络上的问题,导致他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宣传销售,没有将自己的产业进行发展。

2.3 乡村旅游网络信息化人才匮乏

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发展,就必须拥有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高校毕业的网络技术人才很少选择在乡村就业,大多数会选择在城市工作或创业。在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中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人才极少,并且对于培养自身的或他人专业技能的投入不足,对于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也不积极参加,导致经营者没有专业过硬的技术来应对遇到的问题,企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企业利润降低,相应的员工工资福利就会降低,最后导致员工流失,人才流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3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策略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问题,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实现乡村旅游快速稳定地发展。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投入的力度、更新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落后观念和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1 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投入的力度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对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和维护基础建设,实现宽带、Wi-Fi的全覆盖;给经营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并加以监督和维护;对当地旅游加大宣传力度,在政府网站首页宣传旅游信息,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节省了资金投入,一举多得。

3.2 更新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观念和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

政府在对乡村旅游进行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改变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观念,大力宣传互联网对现在社会的影响,说明互联网技术对旅游业的帮助,让其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和作用,并且在经营者利用互联网出现问题时,积极帮助其解决并告知解决的方法,保证以后再次出现同样问题时能自己单独应对[4]。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进行当地乡村旅游的推广,实现线上交流和销售产品,经营者还可以在平台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QQ群、微信群,从而积累自己的客户与资源,定期在群里发布一些优惠活动,推出一些优惠套餐来吸引顾客,提高自己产业的利润。

3.3 大力引进和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人才必不可少,人才是否充足,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引进外来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2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人才市场或者网络招聘的途径进行人才引进,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得到相关方面的人才,但是得给予相对高的福利待遇。第二,经营者可以自己或派遣员工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网络技术人才培训,从而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知识和要点,或者聘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培训自己或者员工,不断提升网络技术水平,最后实现自我的提升,做到自己独自就可以进行网络营销。

4 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在产品的推广、宣传、销售和售后服务商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必须与互联网紧紧相连,必须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自己产品的营销、服务、推广的最大化,找到自身的發展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伟伟.“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100-101.

[2]毕富利.“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196.

[3]颜小花.“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4):162.

[责任编辑:邓进利]

作者:蔡文芳

上一篇:人类社会自我控制机制论文下一篇: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