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负功能探析

2022-09-11

移动互联网时代, 所有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变革。从第一代功能单一的手机问世到如今不断提速的智能手机, 科技的飞跃让全球范围内的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福利。2017年7月, 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通信行业的运营数据, 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如此庞大用户数量, 可见手机在人们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这种社会使人的自由得到了加强, 但也反向地使人的自由受到了束缚。因此, 在欣喜于智能手机带给我们各种贴心服务的同时, 也应该时刻意识到它隐藏的负功能。

一、“绑架”功能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的出现提高了办事效率, 但在无形之中也“绑架”了自己。智能手机上的APP种类很多, 社交类软件目前国内流行的非QQ、微信莫属。这类软件诞生初始, 交友是人们主要的使用目的,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信方便快捷的特性进行工作上的联络, 随时随地发来的信息避之不及。手机微信对人自由支配时间能力的绑架, 让人心生烦躁却又无能为力。此外, 要求去朋友圈点赞的现象不容忽视, 在绑架人们的时间、精力时, 还消磨了彼此的好感度, 更别说截图转发点赞领优惠等各种营销手段, 利用人性的弱点, 绑架人们的意愿。

二、干扰功能

央视“对话”栏目主编刘戈曾谈到过, “我们处在一个‘干扰的时代’, 我们生活的全部就是干扰别人或被别人干扰。”信息爆炸、信息垃圾、信息过载等问题与移动互联网相伴而生, 面对智能手机上林林总总的信息推送, 人们很容易陷于泥潭。类似这样的情况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上一秒打开手机打算百度生词, 下一秒娱乐新闻的页面已映入眼帘;又或者, 当我们打算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或者惬意地享受周末时光时, 一个电话就可以轻易地打破这种静谧。我们每天的时间被分成了碎片, 注意力也被分散的七零八落。

三、炫耀功能

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还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如果把智能手机看做一种符号, 那么在移动互联浪潮下, 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人一定程度上会增强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然而, 由于商业利益的操纵, 生产者背离技术的使用价值, 过度开发手机的符号价值, 通过设计时尚外表、提高品牌知名度、请明星代言等手段, 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苹果手机在国内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卖肾潮”的兴起揭露了人们过度追求符号价值而引发的异化问题。有些人在不断更换新潮手机的过程中, 企图追求一种“时尚感”、“优越感”, 不管是发动态时配上手机型号还是公众场合“露上一手”, 这些都或多或少体现了炫耀的心理。

四、致瘾功能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概念, 他认为, 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由此我们可以将智能手机看作是身体的一部分, 拥有它便突破了时空限制, 极大地延伸同外界交流的能力。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手机依赖”的问题开始显露, 一旦脱离手机, 人们立马感觉空虚焦虑。姜芬在《手机异化的研究》中提到“手机依赖”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成瘾的行为, 如“酒瘾”、“烟瘾”、“网络成瘾”等。2016年3月, 360手机用户调研中心发布《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中有数据显示, 解锁屏幕这个动作平均每天就要做122次, 重度手机依赖用户每天解锁屏幕高达850次, 平均每小时35次, 智能手机的致瘾程度可见一斑。

五、弱化功能

从个体层面来看, 海量的信息丰富了视野, 却弱化了思考能力。人们对媒介营造出的虚拟世界一味地顺从, 智能手机作为这种媒介将这种负面功能暴露无遗。另外, 便捷的触屏方便了互动, 写作能力的弱化也不容小觑, 提笔忘字的现象成为常态, 人们更愿意敲击九格虚拟键, 不知不觉中流失掉基本的笔墨气息。从情感维系的层面来看, 手机的作用可套用一句话来表达, “曾经天涯咫尺间, 如今咫尺落天涯”。人们可以很熟练驾驭各种表情包, 但在现实生活中, 却不知怎么去相处和表达。

智能手机体现的一系列负面功能是科技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 人类创造不了只有积极作用的新技术, 也不能忽视技术异化引发的社会问题。手机“控制”人类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 一切技术产物都是为人服务的, 因此作为世界主体的人应重新审视科技产物, 呼唤理性的回归。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智能手机深深地嵌入人们的生活, 一次次冲击着人们对周围的认知, 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在受益于智能手机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它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智能手机对人的异化现象出发, 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体现出的负面功能, 即“绑架”功能、炫耀功能、干扰功能、致瘾功能、弱化功能等, 希望能对处于科技变革中的人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异化,负功能

参考文献

[1] 姜芬.手机异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5.

[2] 段发楠, 李润珍.技术哲学视阈下的现代手机技术分析——论现代手机技术与人的异化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4 (9) :47-50.

[3] 李雪.手机使用的负社会功能辨析--简析手机对人的反控制[J].理论界, 2009 (10) :172-174.

[4] 刘戈.现在我害怕受到伤害却无处藏身腾讯财经专栏, 2008.07.

上一篇:泡沫堵水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浅析西安清末遗老派画家的艺术特色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