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30

摘要:语言文字作为表达、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不可取代,任何一种知识都无法脱离语言文字,这也直接决定了体育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提出了基于体育专业特色教语文的几点策略,以期促进体育专业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抽样统计分析

【摘要】文章以一所高职院校十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为研究对象,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抽样;现状分析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明文规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仍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企业很难找到相应的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供需不均衡的现象迫使我们这些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不得不进行深思。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尤其是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关系十分密切。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1]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时有很大的主动权,从而也导致了各高职院校同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就一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有所启迪。

一、一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课程设置(curriculum provision)即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中国中小学的教学科目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而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其课程设置主要由各院自主决定。但课程设置应能实现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其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的发展。[2]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和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影响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也影响到受教育者今后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除了要突出高职的人才培养特点外,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学校师资、办学条件等资源来优化整合,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一所具有三十多年专科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的十个教学计划为研究对象。该院校现有十个系共34个三年制高职专业,从每个系随机抽取一个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分析每个项目的数据,研究该高职院校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个高职专业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统计

将十个专业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项目包括教学总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公共课学时、基础理论课学时、专业基础课学时、专业课学时、选修课学时、实践教学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训)学时、课程设计学时、技能鉴定学时、其他(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学时及各项目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百分比等。统计结果见表1。

二、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分类不统一

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普通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门课(包括专业课、技术基础课),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普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公共课、专门课(包括基础专业课、专业技术课),等等情况不一一列举;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相似,大致分为实验、上机、实践(训)、课程设计、技能鉴定、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等项目。

(二)教学总学时量偏大且差异大

除了体育教育、电脑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外,其他八个专业的教学总学时均超过了3000学时。同时,教学总学时最高的达3822学时,比最低的2364学时多1458学时。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总学时差异太大,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差异太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偏多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1],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而十个专业中就有五个专业的理论教学总学时超过了1800学时,要是再加上分散实践教学学时,超过教育部对课内教学总学时规定的专业就更多了。但是实践教学总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百分比除了体育教育、法律事务两个专业外都是符合上述意见的,这说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都偏多是导致教学总学时量偏大的直接原因。

(四)设置有选修课的专业太少

十个专业中仅有城市绿化与管理、体育教育两个专业设置有选修课,其他八个专业没有设置选修课,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学习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合理

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项目学时差别太大,按理说该项目的学时数在同一学校中差别不会太大,而在此十个专业中数控技术及应用竟高达630学时,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显示为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要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这说明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还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修订。

三、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一)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校情出发创新可行;以人为本进行课程设置。

(二)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步骤、资源和评价

1.课程设置改革的步骤:设计课程方案;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哪些技能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资料状况;完善课程设置改革的评价。

2.课程设置改革的资源。(1)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实践,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2)场所: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及校外的实践(训)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等场所。(3)学生:评估学生的需求,分析当今学生的特点,避免盲目改革。

3.课程设置改革的评价。(1)对学生和集体的评价:评价学生是否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对教师集体和个人的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能否在教育观念上有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否更新,教学能力是否提高,教学手段有无创新,对新的教学内容、方法能否适应,能否通过反馈提出不完善的方面并加以改进。(3)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提高。

(三)进行学分制改革

实行学分制改革,学生除了取得一定的必修课学分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定的选修课学分,学分修满即可毕业。

(四)统一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结构和格式

教学计划格式和课程设置结构均应统一,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作模板发到各系,再由各系修订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项目见表2。

(五)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有关规定

1.关于学时学分总量控制。总学分为135~140分,教学总学时应控制在2600~2800学时,其中课内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分散的实践教学学时)一般为1600~1800学时,周学时平均控制在22~26学时,一般不应超过26学时,16~20学时折算为1个学分,必修课总学分控制在100~110之间。

2.关于学时学分比例关系。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职业技能鉴定、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等教学环节。公共必修课的学时约占教学总学时的20%~25%,占课内总学时的30%~35%,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的30%~35%;专业必修课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的30%~35%;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应占5%以上;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按每周30学时折算)。其他学分包括第二课堂学分、考证学分、奖励学分、科研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等的总和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0%。

3.关于考核。凡30学时以上的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应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4门,不得超过5门,其它课程为考查。

4.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定。入学教育为1周,军训为2周,公益劳动为2周,毕业鉴定为1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6~8周,毕业实习为8~10周。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一般不少于38周。

(六)公共必修课的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2.5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学时,3.5学分);大学英语(156学时,8学分);计算机基础(78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上机26学时,4学分);办公自动化(6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上机30学时,3学分);普通话(20学时,1学分);体育(90学时,4.5学分);数学类(50~100学时,2.5~5学分)专业指定课程;大学语文(50学时,2.5学分)文科类开设。总计约566学时29学分。

(七)选修课程的设置

选修课为拓宽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所设的课程,分专业选修课(由各系确定)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确定)。学校及各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及时增减一些选修课,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高职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涉及其他的方方面面。如课程设置是动态的,应随着社会发展适时的调整;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否适合;学校是否具备足够的师资等等都是以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EB].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info853.htm, 2007,(4).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改革思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曾学礼(1972-),供职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曾学礼 方新平

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基于体育专业特色语文教学

摘要:语言文字作为表达、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不可取代,任何一种知识都无法脱离语言文字,这也直接决定了体育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提出了基于体育专业特色教语文的几点策略,以期促进体育专业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 体育专业 特色

引言

语文这一学科有它自身的目的要求,在教学时也必须保持其系统性和独立性,在任何专业的语文教学中都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前提,但体育院系的语文课和一般意义上大学的语文课毕竟有所差异,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关注该专业具有的体育特色,联系专业实际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育专业和语文课程的联系虽然不如美术、音乐这样直接,但是体育文化的阐述离不开语文这一基本语言文字的表达,这也为我们从事基于体育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一、精心选择语文教学内容

现阶段,除少数地区外,我国高校中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基本一致,这是我国多年教学实践延续下来的一种教材编写习惯,且从教学内容本身来看,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当照搬教材,忽略学生的专业、语文基础等基本情况。体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往往存在文学功底薄弱,理解能力不高,自然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因而如果像其他专业学生一样阅读和分析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文章,极易激起学生的心理抵触,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学校配置低于普通语文教材一个层次的阅读欣赏,并且教材应当融阅读、口才训练、语文写作等为一体。在不能更换教材的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和学习要求,选择一些容易理解的教材作为课堂的重点,尤其是一些篇幅适中兼顾古典风格,影响力较大的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利用语言训练,将我国厚重悠久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内容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即是在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提炼精讲后,再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控,而在学生获得了整体认知的情况下还可以再提炼出最为精炼的单篇文章做赏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教材认知,也可以通过经典作品的研读而获得较为具体的感知。当然,在篇目的选择上,建议教师以欣赏性较强的文章为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情感出发,真正在感动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会鉴别和欣赏文章,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修养。语文作品大都讲究人文合一,因而应当注重课文和作者生平经历、思想的联系,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逐层展开讲述作者和作品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强化对于作家创作生涯的感受,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的特点,应当适当强化应用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训练,这对于他们以后工作、学习都会有较大帮助。比如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应用文写作,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写运动会的报道等,还可以以社会热点、体育时事、体育明星等为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包括课前一分钟演讲等,尽可能地创造学生多说、多写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音文结合,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审美世界

语文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难以提高的,对于体育学生来说,缺乏语文的熏陶更使这一问题突出。古诗词是和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而音乐又是大部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且音乐和语文相比,其在专业上的界限并不分明。因而在鉴赏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听取相关曲目或者由教师、学生教唱,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吟唱中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古诗词被改编成曲目的有很多,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锦瑟》等都被改编成了唱词,有的还被引用到影视剧中成为插曲或者主题曲,优美的唱词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些歌词的吟唱、播放无疑会激起学生心中对于美的感受,提升审美、品鉴和体验能力。

(二)强化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具有典型的音律美特征,诗词还具有格式美、建筑美的特征,在朗读中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一些经典诗文,是语言文字的一个巅峰,也是语文应用的精华所在,更暗含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和品格。通过诵读,将口中的一个个文字变为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和内心深处澎湃的中华情。

(三)注重教学中的讨论

语言组织和表达毫无疑问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这一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多多采取讨论的形式,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外,还能够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出文学的潜力和创造力。

(四)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高校中较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声音、图像合一的优势,展示精美图片、优美的音乐,从而从多个感官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集中力。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具有直接刺激功能的音色形显然比相关资料、观点等文字信息的大量灌输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也更容易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熏陶。

三、注重语文和体育的联系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和体育进行有效地联系,无疑能够唤起他们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让他们更为自然、灵活地进行语文联想和想象,也可以让作品的审美作用以及教育意义更容易凸显。

(一)结合作者介绍和作品特点

在我国的文学家中历来都不乏体育爱好者,部分人物还提出了相当精辟的理论。比如宋代的两大文豪欧阳修和苏东坡都十分重视养生方面的研究。在介绍他们的作品时,可以对作者涉及到体育方面的材料穿插进去,更容易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欧阳修曾经对终身劳苦而寿百岁的夏禹和长期闭门读书最终英年早逝的儒家弟子颜回做了对比,认为“老者行者常年,安其身者短命”,所以提出了“老以养生”的主张。他的这种思想使得其心胸开阔,而这些也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在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此作了阐述。此时正值庆历新政失败,他被贬到滁州,于国于民于自身他都心中忧虑,但是却并未一蹶不振,贯彻全文的“乐”字,表明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境界,因而能够自在地从事登山,涉酿泉的体育实践,也是“以自修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生动体现。苏东坡几乎每一次佳作必伴随着一次体育实践,《念奴娇 赤壁怀古》、《满江红》等都是他游历历史名地,有感而发而吟出的佳作,还有那句著名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都是积极从事体育实践的实例。毛泽东更是体育活动的积极践行者,并在著作《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了体育具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言论。

(二)讲授体育题材的作品

就现阶段所用的教材中,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重要篇目都是讲述体育题材的作品。以后者为例,登山作为一项体育项目,是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所熟知并有过实践经验的,而姚鼐登山所表现出的豪情和精神,却和学生的登山有明显不同,因而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更为清新的感受和深刻的启示。要想登上泰山并观赏到绝美的东海日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当时还是严冬腊月。教学时可以强调“其级七级有余”“大风扬积雪击面”等词汇,然后和观赏到日出之后的壮美景象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在其中蕴藏的浓厚情趣以及豪迈的气概。和体育题材相关的作品有很多,比如礼拜的《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

结语

体育院校从开设大学语文课迄今已历经了20年左右,多数体育专业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也经历了从补课到选修到必修的不断演变,说明语文课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来看,语文对于体育专业人才语言文字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各高校也应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体育事业人才出发,致力于全面型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 语

参考文献

[1]郑旭旭,袁镇澜.论普通高校中体育专业的办学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1).

[2]张毅,何宗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S1).

[3]张健忠.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2(01).

[4]葛俊青.教学语体的口语特点及其语音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5]曹明海,潘庆玉.生活:语文教学的源头——论刘国正语文生活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2(06).

作者:徐然 徐超

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3:

高职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发展研究

摘要:对当前国内动漫教育状况,分析動漫制作专业教学发展。从师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环境诸方面探讨高职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发展,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高职动漫制作专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动漫专业;教学发展

中国动漫教育起步较早,但由于教育规模小,未形成系统性与连续性,导致中国动漫不够景气。对高职动漫专业教学发展进行深刻分析,以全面正确认识动漫专业发展方向,为高职动漫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影响高职动漫制作专业教学成效的因素众多,包括:师资、培养目标、学生、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全面深入探讨并加以改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的基本素质

西方研究者诺尔、希勒等研究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智力水平和专业教育能力。就教学活动本身的性质而言,教学是一项需要智慧、技巧、领悟及努力地工作,所以教师要教学成功,需要不断自我充实进修,提高应具备的能力水平,不但在学识等方面要与时俱进,还要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认识和研究。

由于我国动漫制作专业是新兴专业,教学历史短,师资不足。很多高职院的动漫制作专业教师缺乏艺术素养,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工作了解甚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缺乏艺术素养,编写的剧本或原画设计毫无创造性和艺术性。

动漫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从两方面着手:①不断提高现有动漫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动漫制作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及时开展专业基本素质学习,并进入动漫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制作,了解企业需求,掌握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②引进动漫行业专家为专业兼职教师。聘请经验丰富的动漫行企业专家为专业教学团队的兼职教师,现场专家将最实用、最直接有效的项目制作技术和制作流程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一对一的“帮带”关系,兼职教师帮助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专业骨干教师帮助兼职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实现校企互赢,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与教学的指南,是人才培养目标高低的尺度把握。教育目标的确立应以社会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为依据。

动画艺术家Preston Blair说:“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些综合的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

高职动漫专业应以培养高级技能型动漫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富有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肯钻研、勇于开拓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动漫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①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巩固、刷新技能的有力的保障;②拥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实现与企业的顺利对接;③二维动画制作具备较强的手绘及原动画设计能力;三维动画制作具备较强的设定、建模、渲染、动画及特效能力强;④自主学习,保证可持续发展、提升技能的能力;⑤富有创意。

3课程设置、教材选编与教学方面

3.1课程体系

职业素质的培养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符合动漫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为保障。

目前高职动漫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部分基础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如编剧课,在教材与教法上沿用大学语文模式,与培养目标相左。②专业不分方向。尽管二、三维动画在基础环节相通,但所需知识结构迥异。③重理论轻实践。④重技术轻表演。动漫设计与制作员具备表演素质及表演思维很重要。

根据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动漫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美术基础、动画基础、影视基础和专业技能。在进行动漫专业课程设置时,以“必须、够用”原则安排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安排课程进度,既重视素质教育,更要加强实践教学,才能达到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教材编选

动漫制作专业教材的选择,应考虑学生需求,顾及当前动漫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针对动漫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动漫制作专业的教材应通过大量案例及项目的设计制作过程来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视教材内容的纵向衔接。同一课程各单元的内容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渐提升课程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

重视教材选择的横向关系。整合、联贯课程各单元之间及相关课程彼此之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授能直接运用于岗位工作中的系统完整的知识技能。

教材内容注重启发性与创造性。动漫行业对制作者的创意性要求高,课程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提供学生观摩学习、讨论与创作的机会。

3.3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教学资源及师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实现课内课外教学辅导;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把握行业动态发展方向,在课程教学中及时传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做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校教育与动漫企业实际相关联,辅导学生早点做好就业准备;实习课程根据需要采用分组教学,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调各方关系的职业能力;掌握学生个性及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一课程根据学生差异,分成不同深度层次的组别,让学生分组学习。

根据高职动漫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多样动态的实践教学评价形式和办法嘲:根据学生资质不同,鼓励学生多与标准比较,自我比较;考核实践教学质量时,着重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邀请动漫行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开拓教学内容;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场所,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既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内容,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除实施终结性考核外,教学中更应注重过程考核,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难,进行学习辅导。使学生从成绩进步中获得鼓励。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很大,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妥善布置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高职动漫制作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各层次的动漫制作人才,通过在学校的实训室中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形,使学生熟悉工作内涵和工作特性,零距离地适应工作环境,在高职教育的所有课程中,实训课程约占70%的比例,实训课程的成败,决定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就业能力。

动漫制作专业实训课程的成功,与以下三个方面息息相关:①实训课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实训的教学时间、空间、设备与师生比例等方面的运作情况。②实训课程具有应用效能,包括:与生活结合、养成团队学习的态度、提供就业能力、证照的配合及产学合作等方面。③实训课程的设计有特色,与专业理论、区域特色、行业发展及学校特性的结合等。

在实训课程实施策略方面,设计有特色的实训课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从六个方面设计有特色的實训课程:①系统规划课程体系;②职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结合;③课程设置与区域特性结合;④产学互动、技术交流频繁;⑤努力发展学校特色与风格;⑥聘请动漫行业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规划。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主要考虑三个方面:①降低师生比例;②培养具有动漫专业技能的教师骨干;③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模拟动漫企业工作环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定教育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选编教材以及规划部署教学环境等各环节都由学校和教师把握。因此,动漫专业教师如何将课程与教材的精髓因时、因地、因人传授给学生,才是真正影响动漫教育发展的关键。动漫专业教师必须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动漫专业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方便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维持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 邓朝晖

上一篇:合作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