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方法概论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学习方法概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物理学习方法概论论文 篇1: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多媒体的概念以及教育中的功能,并且分析了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的“五个加强研究,五个处理好”,即: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处理好教师和多媒体技术的关系;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处理好大容量和高效率的关系;加强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关系;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处理好模拟实验和真实物理实验的关系。

【关键词】合理使用;多媒体;物理课堂;效率

人类大步地行进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全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革命,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世界,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释和优美的声音集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力。

一、多媒体的概念和在教育中的功能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即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只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原来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业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教育、广告、军事,乃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②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③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④改善了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教学资源的差距;⑤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读物;⑥实现远程教育[1]等等。

尽管多媒体技术有强大的应用功能,以及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到落实到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却有许多的不足。

二、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现代化,过滥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成了多媒体的“服务员”。还有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的特点,将收集到的所有教学材料一股脑儿地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只能被动“快速度”地跟着多媒体“跑步前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过程象“放电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没有凸显出来

教学过程象“放电影”,该推理、演绎的地方没有推理、演绎;该引导、解释的未引导、解释;应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强调;教学重点没有很好的突出,教学难点也没有很好的突破,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变“人灌”为“机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变相再现

教师依然是教学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多媒体起到一个“灌输机”的作用,“填灌”、“填鸭”之现象依然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变相再现。

4.物理课件“领导”课堂,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物理课件“领导”课堂,忽视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的走进课堂,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冰冷的“人机对话”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多媒体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5.完全用多媒体来模拟、代替真实的实验

完全用多媒体来模拟、代替真实的实验,教师成了点鼠标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观众”。实验的直观性、真实性无法体现的出来,让学生怀疑概念、规律等的真实性,学生无法建构出正确的理解图景来,无法理解概念、规律的真正涵义,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的途径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信息和手段,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要在“五个加强研究,五个处理好”上下功夫。

1.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处理好教师和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强调“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强调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多媒体教学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素养具体的做法是:

①提高教师的多媒体素养

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教授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并且,物理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②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物理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遵守网络道德和具备尊重知识产权的素养。

③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素养

物理教师要具有能够把教学内容进行数字信息化处理后转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能力;通过信息网络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素材资源或教学资源的能力。如利用数字化信息工具让学习者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等信息的开发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

2.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教学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物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是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要以为物理课堂有了多媒体教学就一定有效,更不能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完全抛弃。好的传统方式仍需要坚持,过时和落后的一定要摒弃,选择现代的教学方式,还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要看教学的内容,又要看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实际,还要看教学的环境和学校的教学设备。全方位考虑,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做出恰当而正确的选择。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归根到底是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教学方式要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各种教学方式,各有其特点,应该互助补充,协调配合。

3.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处理好大容量和高效率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就是把多种媒体(如计算机、影视图片、声色文字材料等)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去,按照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示物理现象、描述物理过程、模拟物理情景、分析并揭示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主要优点在于教学时空宽广,教学容量大,形象、生动、直观,容易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师生的教学兴趣等功能和作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屏幕变化快,教学节奏快,教学容量大。但是,象这样密度大、容量大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消化不良”,容易“煮成夹生饭”,反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故此,运用物理多媒体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大容量和高效率相适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因材施教,加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主动参与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构建活动[2]。教师应抛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正能量。

4.加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处理好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直观、清晰有效地再现,建立起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展现物理图景的同时分析抽象出其规律及本质,则又是物理教学的难点[3]。我们运用物理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如果太多的图文画面和影视资料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主题,误导学生,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去追求屏幕上的“精彩和丰富”。一定要考虑其媒体材料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要突出教学重点,巧妙设计突破难点。对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媒体材料就不用,对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媒体材料就尽量用。

5.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处理好模拟实验和真实物理实验的关系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动手去做,多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参与,去感受、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但是,有些实验仪器可见度小,演示实验效果差,如在学习游标卡尺、安培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教师可以将游标卡尺、安培表等模拟课件进行演示、分析、测量、读数,让学生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

有些物理实验,受硬件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有些实验耗材、耗时多,还有些实验物理过程变化快,分析探索难度大等,教师可以运用物理多媒体仿真软件来模拟物理实验,虚拟物理实验环境,重复再现物理现象和过程,既省时又省力。如可以用多媒体来模拟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波的形成和传播、U核裂变反应、电子能级的跃迁等现象,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内容,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难以描述清楚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形象化、直观化。

多媒体技术虽然能模拟各种实验,展示各种物理现象,但毕竟是模拟,缺乏真实性。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多媒体仿真和真实的实验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如“电磁感应”、“波的干涉和衍射”的实验就可以模拟和真实实验相结合。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容,以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的分解形式呈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切忌滥用。物理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要做到“五个加强研究,五个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绝不是有效课堂的“灵丹妙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以符合物理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辅以声、像、图、文,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EB/OL].2007-01-10.http://www.g12e.com.

[3]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湖北省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A052);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2377);3.2012年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GDAO2301)。

作者简介:王小兰(1965—),女,湖北黄冈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王小兰等

物理学习方法概论论文 篇2: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方法教育 第二课堂 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二)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场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决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如“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例子,可将教学过程组织为较完整地体现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法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给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四、巧妙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也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些习题明显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点明这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注重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堂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就内容来说,它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比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伸缩性;就形式和方法来说,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既加强了学生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扩大了他们在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并且可激发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作者简介:

范艳卿,女,廊坊食品工程学校助理讲师。

作者:范艳卿

物理学习方法概论论文 篇3:

药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药学概论是高等药学院校非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开设该课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探讨了目前药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并就以后教学工作中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药学概论;教学;模式;效果

药学概论课程是主要面向我院非药学专业的各学院不同专业同学的限制性选修课程。药学概论课程系统介绍世界和我国的药学发展历史,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以及各药学学科之间的联系。药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是一门与多个学科间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药学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加强多个药学学科知识间的系统性,使各个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的前后衔接,有的内容相互呼应,交叉融合,有利于非药学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药学各学科的发展、特点、体系,掌握和牢记药学知识。

1 开设药学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变,高等药学教育将从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面对我校越来越多的非药学专业,药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其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和学习药学领域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广东药学院同学而言,毕业后都有可能进入与药相关领域工作,无论在医院、企业、事业单位,学习药学概论的知识当有所裨益,有利于同学们快速的进入工作角色,顺利展开工作。

2 目前药学概论教学的现状

2.1 课程设置

药学概论课程目前设置为非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掌握药学类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必不可少的限制性选修课。开设该门课程学院涵盖医药商学院、医药经济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学英语等多个专业。课程概要地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与药学发展前沿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这门课使学生在了解科学家对药学的贡献时感受到科学与人文素质的教育,也使学生能了解药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间的联系,以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1-3]。

2.2 课程教材

结合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团队编写并出版了《药学概论》教材,并于2010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编写了更加完善的第2版,教材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不仅有药学专业知识篇,而且创造性地增加了药学实践篇、药学基础篇两大部分,避免了传统教材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分散性。教材编写的特点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的药学知识是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遇到药学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复习、查找,使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药学专业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本教材的药学专业知识篇的内容非常充分,足够满足一个非药学专业的学生所需了解的基本药学知识,便于他们在将来工作中发挥所学内容。

2.3 师资队伍

本课程属于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各级领导都很关心药学概论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各个系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药学概论课程的教材编写,日常教学等工作。教学团队82%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余的教师具有中级职称;团队教师75%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生导师有11人。已形成一个以年轻学者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师资队伍。

3 关于药学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互动式教学

由于这门课程所面临的学习对象为非药学专业的学生,甚至部分为缺乏生物知识背景的文科生,故面对涵盖范围广、内容多、前后学科知识衔接难的药学概论,学生往往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淡薄,学习方法欠缺等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4-5]。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加强案例教学,好的案例不仅为课堂讨论制定了目标和方向,也会使讨论与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成效[6-7]。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不同的案例讲解,并同时注意药学各个学科的相关性,如讲到新药研发的案例,可以从药物结构的角度联系药物化学学科,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联系到药物分析学科,从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联系到药理学学科,从药物给药方式的选择联系到药物制剂学科,讲授过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选用过于复杂的案例,否则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2)组织课堂讨论,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下节课有关内容的案例,在第二次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上台演讲案例,台下同学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辩论,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3)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以便应对讨论中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一场成功的讨论需要组织者具有驾驭讨论方向的能力、丰富的沟通交流经验和良好的组织才能,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9]。

3.2 多媒体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从最早的教师在黑板板书演变到现在利用投影仪进行授课,教师授课的效果得到极大的增强[10-11]。相对过去板书而言,投影仪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时播放授课内容相关动画,视频,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药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在讲药剂学的缓释制剂肠溶片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一个片剂进入消化道,穿过口腔,胃,最终在小肠溶解吸收的过程。再比如药理学受体拮抗剂的概念非常抽象,部分同学对于受体概念本身的理解就有困难,所以利用动画,先演示出正常状态下配体和受体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演示加入拮抗剂后,拮抗剂是如何干扰正常的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明确了解拮抗剂是如何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授课的效果。

3.3 网络资源

为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做到与时俱进,药学概论教学团队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课程网络平台的作用[12-13]。建成了药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岭南医药文化网络讲坛”“杏林药园”常用药品数据库、“药剂智能学习系统”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互动教学及自学平台。药学概论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可更加直观地展现各种知识,解决药学概论课程学习知识点多而分散的问题,也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4]。药学概论网络资源课程使用后,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自行下载上课课件,浏览教师简历,进行试题练习,同时还可以在线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顺利的学习药学概论课程。另外,针对药学概论课程没有实验课的问题,我们以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课题为依托,自行设计和制作了《药学概论》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其最大的特色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药学概论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10多个知识点内容,制作和拍摄了相关动画与实验录像,包括有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药学专业课程知识,以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药学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上课过程中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组合,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灵活,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药学概论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固然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不一样的学生群体,做一些适应形势变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学参与者应该关注的[8]。如何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又不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能及时反映药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又在传统教学内容中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对每一位授课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每一位老师立足专业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药学概论的教学质量[15]。

[参考文献]

[1] 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4.

[2] 时彦,杨东霞,王东,等.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0,8(1):17-19.

[3] 沈耿,万文成,覃星奎,等.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5):82-83.

[4] 周丹.全科医生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08,28(10):103.

[5] 杜娟,王嵬,路孝琴,等.PBL教学方式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2):20-22.

[6] 徐向田.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5):391-393.

[7] 李志强,吴东妮,刘小平,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18(9):811-812.

[8] 王丕琳,王慧丽,宋茂民.开放式教学法在全科药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 1941-1942.

[9] 孙旭红,袁文丹,柴勇.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备课和教学优化模式探索[J].高校理科研究,2010,32(22):479-480.

[10 ] 张畔枫,刘志国,段钨金.Blakboard电子教育平台--高等院校开放式教学的最佳途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581-582.

[11] 陈莉,佘永华,代小思.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8):156-157.

[12] 邓文星,陆芳,李小海.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5-7.

[13] 冀新花.高校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学方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5):20-24.

[14] 罗晓琴,王成蹊,罗娇艳,等.《药学概论》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0,7(8):51-52.

[15] 柴勇,金昌洙,袁文丹,等.系统解剖学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整合[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58-59.

(收稿日期:2013-10-18)

作者:王成蹊 杨帆

上一篇:影视资源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写作能力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