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对于教师的讲课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加的具有开放性,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智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习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习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初中物理教师应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起充分重视,通过积极分析初高中物理教学间存在的差异,理清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质量提升的障碍,促使其更为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视角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当前,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初中物理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步入高中后似乎变得不会学习物理了,其物理成绩也出现了雪崩式下滑。针对这个现象,需要教育者对此进行深入关注。很多研究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习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方式不同,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形成相应的学习思维,这就导致其在步入高中阶段后,难以展开高效的物理学习,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很多教育者也是从这个层面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大多是从高中物理教学出发,忽视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中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因素。因此,笔者将从初中物理教学视角入手分析,并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点展开分析,以此提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间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教学体制不同,教学思维局限

当前,初中和高中完全混合的学校并不多见,这种分离的教学体制会对教师的物理授课过程产生不小的影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并不具备高中教学的经验,导致他们在理解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时,只能从理论层面展开分析,缺乏实践经验的指导。这就导致这些初中物理教师很少有机会和有经验的高中物理教师展开深入讨论,对初高中的教学标准、教学形式、授课内容等因素并不了解。甚至部分教师认为,高中物理教学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做好初中阶段的授课工作就行。这样的想法极为片面且不正确,对后续初中生步入高中展开物理学习十分不利。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初中物理教师也大多是以中考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后续发展关注程度不够。同时,部分高中物理教师认为初中物理授课内容非常简单,甚至还会抱怨有的初中物理教师“教错”了知识。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对后续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水平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课程标准不同,教材差异较大

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展开分析我们能够得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对初中物理的延伸与拓展。课程标准是教育者实施授课的力量依据,也是教材内容的指南针,它的差异会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区别。另外,初中层面的物理教材更为形象,整体的内容较为通俗,能够较好地满足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其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同时,在研究一些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先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是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对知识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趣味性、生动性较高。高中物理教材则不然,它更偏向于对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原理的描述,有了更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对概括的知识展开分解,以此探究物理知识的本质。这对步入高中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种教材上的差异也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有不小的影响。

(三)与数学的结合层次、深度不同

众所周知,物理与数学的联系紧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只需用简单的数学知识便可解决问题,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在高一阶段,学生面对力学知识,针对一些力的分解、合成等问题,他们可能要用函数知识或者与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求解,这对数学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再如: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更重视学生对图像的应用和考查,在很多物理题目中会涉及面积、斜率等层面的知识,还需学生结合图像想象物理运动,这种将具象事物抽象为物理模型的变化也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十分陌生。

(四)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不同

和高中物理不同,初中物理在内容上篇幅较少,所涉及的问题也较为简单,一般是以例题或者习题为主。初中生在课上听完教师讲解后,只需利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并对知识稍加总结便可在考试中获得较为不错的分数。但是,在步入高中后,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其难度相比初中也有了很大提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也变得很大,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以往的形式学习,很容易出现“背过了公式但不会做题”的情况。另外,很少有学生具备提前预习的习惯,在听课时难以抓住教师的授课重点,在课堂上也只是花费大量时间做笔记,最后很难对知识产生深入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心理恐惧,影响其学习效率。

(五)涉及的物理现象存在不同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较为简单,很多现象在生活中都十分常见,初中生依据自身的生活常识便能理解。但是,高中阶段的物理现象内容复杂,很多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物理知识的本质更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较为困难。另外,部分高中层次的物理知识甚至会与学生的常识相悖,与他们认知的物理规律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很多学生在接触自由落体时,会习惯性地从生活常识入手思考,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但是在学习相应知识后,发现并非如此。在这些错误、片面思想的影響下,学生很难对高中物理知识产生深入把握,从而影响其学习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明确课程标准及教材差异

为增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水平,我们要重视初高中物理教师的沟通,以此让他们互相明确对应年级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差异,这样在授课时便可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物理授课时,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是盯着初中课本,要为学生整体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另外,初中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课本内容深入研读,找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点、不同点,这样在展开授课时便能更好地把握重点。

例如:在运动学的部分中,初中阶段描述物体运动一般会涉及时间、速度、路程等概念,高中物理除了有这些概念外,还加入了加速度、位移等内容,为此,教师要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概念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让学生对此类内容产生基本认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教学前移工作

在初中物理授课中,除了要关注知识层面的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这才是他们步入高中后仍能展开高效学习的有效法宝。实际上,高中物理课堂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很高要求,这些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初中开始对他们展开针对性培养,通过长期的坚持,方可保证初中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素养与能力,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基。另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思想上,初中阶段的教师也可以向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借鉴,以此让初中生提前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节奏、授课形式,为其后续步入高中课堂做好心理建设。

另外,为保证初中生在进入高中后能较为高效地展开知识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适当做教学前移,即在初中课堂渗透高中物理的部分概念、知识,这样除了能丰富授课内容,还会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类比是最常用也最有效地授课形式之一。通过类比,学生能更为清晰地理解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能够以现有知识储备理解高中物理的部分内容。

例如:初中物理我们在讲授“电压”时,可以用学生们熟知的“地势”概念为引导,帮助学生对高中物理中的“电势”进行理解,通过对电势差的分析,能对“电压”这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理解。通过这样的类比方式,初中教师能利用高中知识降低初中物理授课难度,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兴趣,保证学习持久力

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充满兴趣,那他们就拥有了不竭的学习动力。我们不禁要问,兴趣到底从何而来?实际上,笔者认为兴趣源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知识大多来自对各类现象的探究,并通过物理实验对研究猜想进行验证。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师既需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物理现象保持较高的好奇心,还应使其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获得快乐,这样方可使其内心在学习物理时产生一种愉悦感,使其将物理学习兴趣内化为自身的长久动力,提升学生效果。

例如:在讲授“功”的相应概念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避免对课本上本部分内容的照搬,而是尝试从历史角度入手,带领学生认识功的知识内容。在实践中,可以利用投影设备给学生重现工程师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其结合现象交流、讨论,而后使其对功的概念得到更为清晰的认知。学生在这个讨论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那个时代的工程师,在讨论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四)发展良好习惯,提升理解能力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实际上,物理学科的知识学习在刚开始阶段都是模仿,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学习思路、解题思路,从而逐渐掌握相应知识内容,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内容较少,我们的授课时间相对宽松,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做题,试图通过重复练习强化学生思维,拓宽其知识面。要知道,这样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并不有利,还会导致有些看起来成绩很好的學生,但在步入高中后,很难适应大量的知识内容,学习效率极低,成绩也会急剧下降。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起重视。

例如:在审题中,有的学生读题很快,但并没有精读,这种习惯在初中信息量有限的题目中不会体现出什么问题,但在高中后,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非常多,一个题目甚至会到几百字,每句话都可能是一个关键信息点,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精度能力。学生如果未能掌握精读技巧,在高中物理读题时便会遇到很大困难,对后续解题产生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

结束语

若想提升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水平,可以从重视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明确课程标准及教材差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教学前移工作;培养学生兴趣,保证学习持久力;发展良好习惯,提升理解能力等层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倪沛虹.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凌宇飞.初中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唐艳红.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庄慧锋.“从初中教学的角度谈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衔接”.课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徐冬玲

学习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追求课堂对话的开放,生成学生的物理智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对于教师的讲课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加的具有开放性,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智慧。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对话;课堂效率;物理智慧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进行缺少激情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接触是在第一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在进行物理课堂学习的时候,物理课堂的学习气氛难免会有些沉重,尽管初中的物理教师在有意识地转换教学的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但是初中的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模式,在物理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对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并不没有太多热情,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没有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没有上升,整体来说,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师生对话的热情不高。

2.初中物理教师在把握课堂对话程度的时候缺少经验

初中的物理教师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中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初中的物理教师很难做到准确地把握课堂对话的度,往往容易出现,初中的物理教师过度地重视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有的时候,初中的物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这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导致物理课堂的师生互动只是停留在形式之上,没有真正地做到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契合。

3.初中物理课堂对话的效果并不理想

初中的物理课堂在师生对话交流互动方面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往往容易出现,课堂的对话互动形式只是停留在一小部分的学生范围之内,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往往只会与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反应更加的迅速,而初中物理教师有的时候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进度,常常会影响初中物理课堂中对于新的物理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仅如此,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会过度地提醒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保证这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进度。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初中的物理课堂在进行师生互动对话的时候,取得的效率并不高,学生的状态也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不经思考进行的回答,另一种就是学生并不积极地回答物理知识,在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方面都没有很大的进步,由上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师还没有确立一定的师生课堂对话的标准,尚未探究出一套有效的课堂对话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课堂对话的策略

1.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对课堂对话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初中的物理教师在课堂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育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应当在课堂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为课堂对话的有效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尤其是要树立对初中生的正确认知观,初中的物理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构建的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进行物理课堂对话的时候能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境况。不仅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对话的时候要将独立的个性以及人格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从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与物理教师能够实现真正的人格平等,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为了增加课堂对话的效率,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話的前提是初中物理教师对于学生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在课堂对话的时候能够抓住与学生互动下去的点,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上课的时间外,也应当抓住机会与班级上的学生展开师生交流,为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物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也会使物理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物理课堂讲解的建议,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讲解的见解及时地改善自己的物理教学策略,对物理课堂的课堂交流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方法方面。在每一次的课堂讲解之后,初中的物理教师应当对每次课堂对话的程度进行反思与总结,发现其中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物理教学方式,抽出更多的时间强化与初中生的交流,尤其是当前的初中生在个性方面都非常的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物理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态度,使其在进行物理课堂对话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加地抓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初中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尚且不成熟,遇到的学习问题也比较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物理教师强化对于学生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初中物理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师生的课堂对话交流也变得更加的有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了做到上述几点,初中的物理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应当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积极地配合物理教师。

参考文献:

[1]董加雷.初中物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数理化学习,2012(12):82-83.

[2]阿瓦古丽·依米提.浅谈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上,下旬,2014(12):245.

编辑 王团兰

作者:王坤

学习方法及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小实验的重要性思考

摘 要: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掌握物理研究方法,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小实验。文章主要就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小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实验自身具有较多的优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小实验;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探究,这个过程是物理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环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小实验的应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小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可以漂浮在水面,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在初中物理“浮力”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然后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小实验,老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水、水杯、鸡蛋、硬币等,然后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将鸡蛋放入装有水的水杯中,可以发现鸡蛋并不会沉底,而硬币会沉入杯底,对于该现象,物理老师需要引入浮力的相关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小实验的应用,而小实验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如,在初中物理“静电现象”的学习中,老师也可以应用小实验,在课堂实验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小纸片,然后对塑料尺子进行摩擦,就可以发现小纸片能够吸附在塑料尺上,将该实验作为静电现象相关知识学习的依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较多的静电现象,例如,脱毛衣时会有一定的闪光效应和噼里啪啦的声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合理设置实验环节,物理小实验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物理知识的直观化,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 小实验可以突破初中物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物理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学生也没有准确认知这些物理知识,在物理知识理解过程中比较困难,这时,老师可以借助物理小实验,有效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學习过程中,相关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之前,物理老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实验完成之后,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老师还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需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木块在不同材质的表面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接着,老师还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进而有效突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小实验,学生可以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该实验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能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相关理论成果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实践,实现初中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计算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准确计算出正确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小实验,在实验完成之后,每个学生必须明确不同的物质密度是不同的,对于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而密度大的体积小,这在解决密度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密度实验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密度相关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计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密度问题的解决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三、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

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质疑和激发兴趣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向学生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后续物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认识这些物理知识,也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这时,就需要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应用小实验,有效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在小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到物理环境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准备一个杯子,在里面装满湿润的沙子,然后将一根木棒插入其中,压实杯中的沙子,接着拉出木棒,学生可以发现沙子和杯子会一起上升,通过这种简单的演示,可以将摩擦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如,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纸锅烧水”的实验,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认为纸杯会被烧坏,但是,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纸杯并不会被烧坏,这与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对此会有很多的疑问,为了能够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这主要是通过学生互动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相关的小实验,减小学生紧张感,改变对物理的刻板印象。例如,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向学生演示覆杯实验和易拉罐变瘪的小实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注意的是,在覆杯实验中,必须确保杯子内没有空气,这样才能使杯子装满水后形成气压差,能够完全托住水,避免水流出。在易拉罐变瘪实验中,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会使得易拉罐内气压降低,内外气压不平衡使得易拉罐变瘪。这些小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能够拥有良好的氛围。老师还是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 小实验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思维和物理知识的有效联结,进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例如,在初中物理“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完分子间的作用力后,学生会对微观世界产生较大的兴趣,学生也会有能否利用宏观物体反映微观物理现象的疑问,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在思考之后设计出相应的模型,对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进行模拟,主要会用到弹簧和乒乓球,在弹簧没有发生变形时,两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也是平衡距离,当拉长弹簧时,两个乒乓球间的距离会大于平衡距离,两个乒乓球都会受到弹簧向内的拉力,与分子间的吸引力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收缩弹簧时,两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会小于平衡距离,乒乓球受到弹簧的推力,与分子的排斥力比较相似。这样可以将微观现象从宏观角度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改变学习方法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要想改变学习方法,就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物理小实验为物理教学提供服务。例如,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小实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用一张纸盖在杯口,倒转杯子,杯中的水不会流出,这时,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检验解答自己的疑问,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托起水的力量是什么?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确定答案,是大气压托起了水,一些学生还会存在一定的疑问,这时就需要进行再次的证明,解开所有学生心中的疑惑。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进行实验,然后在瓶子上凿一个小洞,进行反复实验,这样可以得出,水会流出来,通过学生的多次验证,最终可以学习大气压的相关内容,并且整堂课的氛围比较轻松,老师通过小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就说明了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老师必须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力度,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 结语

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环节,也能够使初中物理知识更加直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初中物理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利用小实验进行物理现象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初中物理老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小实验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时恒.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2):52-53.

[2]黄周桂.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应用方法[J].科普童话,2019(39):77.

作者简介:赵正恒,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作者:赵正恒

上一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下一篇:呼吸科护理应急预案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