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第一篇:物理学习论文范文

浅议“物理学习情趣”的培养

摘 要:本文根据物理学科及中学生的特点,从教材、教师、学生三大方面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进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是从教材的潜在内容去寻找情趣培养点;二是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学习情趣培养的外驱力;三是从学生的内在因素寻找学习情趣培养的内驱力。

关键字:情趣 兴趣 教材 教师 学生

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情就是浓厚的感情;趣,就是乐趣、饶有风趣、妙趣横生。情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习情趣,一旦產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一 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找情趣培养点

物理是一门系统的、实践的科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趣培养的潜在内容。

(一)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有趣、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发好奇心,激起物理学习的浓厚情趣。例如在讲述导体时,给学生谈谈超导、超导技术、超导应用以及我国的超导研究处在世界上的地位;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这样的情趣下知识传递会显得轻松愉快。

(二)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讲摩擦时,引导学生联系骑车的场景从力的角度,说说同样重量的车走在平坦的水泥路面和粗糙泥土路面的不同感觉、骑载重车和空车在同一路面行驶时的不同感觉,引导学生剖析原因,归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再进一步探索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并例举摩擦力应用实例。又如讲光的折射前布置学生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实验,探索筷子折了、小字变大等奇异的现象,促使平时不爱学的学生也产生好奇心,怀着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用学生熟悉的、亲历的、司空见惯的场景,使学生深刻体会人们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激发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冲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二 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学习情趣培养的外驱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教学过程的导演者、学习情趣的调动者。教师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学习情趣培养的外驱力。

(一)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情趣的外驱力。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简练、有趣的教学语言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教师上课时,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使学生感觉教师似演说家、相声演员、魔术大师,能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情境,将知识融合自身的意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如物理学中的许多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诗句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及物理概念,可采用谜语:屡教不改(惯性)、大小不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有些规律如惯性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用对联“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横批:注意条件”来描述。这样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再如讲实深与视深时,引用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有助于创造出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情趣,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情趣的外驱力。物理教学方法许多,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问题法、讲演法、情景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比如情景模拟、实验、演示、问题法引入新课。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用易拉罐做 “水流星”实验。模拟情景,按常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应自然往下落,通过演示或动手实验后,发现,当快速转动时,水并没有下落,出乎意料之外,为什么呢?实验结果引发矛盾,激起学生学习情趣,接着演示或动手实验,当转速变慢,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此时矛盾与新旧知识交错,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进入角色。

又如提问、讨论、实验演示、讲授法组织课堂教学。提问是讨论的基础,提问时必须讲究技巧,提问过难,学生会觉得是故意刁难,不假思索地以“不知道”三个字作答,太易,又会觉得是故意贬低他,干脆不答。因此,提问要把握好尺度,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为教学过程做好铺垫。如电磁感应教学中,先铺垫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简单猜测讨论后,讲授授课内容疏导方向。做引导思路的演示实验:将一根铜线直接绕在条形磁铁上,铜线的两端接入检流计,结果无电流产生。实验再次引发绝大多数学生进入思考和讨论:有了磁场不一定就有电流产生,怎样才能得到电流呢?紧接跨越式提问:假定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有电流产生,我们将会得出什么结论?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之后,引导学生推演:假定导体中有电流,那就有电能,电能从何而来?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即必须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向电能转化。此时,教师再做课本上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这样,恰当设置问题,把握节奏,组合应用多种教学法,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他们富有成就感。

再如,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教学。教师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和使命。物理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指教师运用科技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摸拟实物及各种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设计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快速、准确地接收新事物。如目睹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模拟普通实验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如布朗运动、电场中的场强等;可以动态地演示或分阶段进行演示一些变化过程,如物态变化、电磁感应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还可展现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教育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三 从学生的内在因素寻找学习情趣培养的内驱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情趣载体,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一)从学生的心情入手。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具,选择投其所好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就能使学生内心充满喜悦,使他们体验到上课的愉快,体验到学习中取得长进的欢乐,能激起学习物理的持续动力。例如:上机械振动时,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采用细线和小球制作单摆,观察它的单独运动、共振等;在学习透镜成像规律时,可在教室空地处画根光轴,标出光心、焦点及二倍焦距的位置,然后每组让三名学生分别当物体、透镜以及像,让他们表演像距随着物距变化情况及像的性质,同时请其他同学当评委,并请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原理图,这样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选择合適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充分愉悦学生心情,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情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实验操作入手。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爱动性强,好奇心盛的学龄层,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实验过程,学生既得动手,又得动脑,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在分析电路故障的问题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实验,留心观察、并引导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这样能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的短路问题;电压表与用电器串联的断路问题、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或只有万用表)及导线等器材检验故障电路的问题;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如何测电阻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作为研究者、发现者的成功喜悦,进而转化为学习的情趣。

(三)从课外活动入手。课外活动要多种多样。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自我意识浓厚,他们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行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此,可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小制作小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如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型实验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同时成功激发物理学习的情趣。

总之,教师若能在教学和生活中注意收集和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潜在的内容,提高自身素养,并充分发掘学生的内驱力,创造教学情境,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选择、设计教学方案,就能充分培养物理学习情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陈丽珍

第二篇:优化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最佳”的教法。

一、紧扣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喜欢学习物理,在物理学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行。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①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②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③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

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二、教法灵活多变,巩固学习兴趣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精心设计导入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三、推行教学改革,深化学习兴趣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既有一些结合中国实际从外国移植的实验,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实验,如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单科性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与结构的改革实验等。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理科的发展趋势,将启发式物理教学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學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学物理,学好物理。

作者:王晋华

第三篇: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从物理学习本身的特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记忆障碍、兴趣障碍等方面对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物理学习不良 原因 综述

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物理学习成绩不佳,可称为物理学习不良。对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是对物理学习不良原因及转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文对已有的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不少研究者对学生物理学习中容易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了研究。阎金铎、田世昆[1]对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初中生学习物理概念中常见的问题有:(1)经验中形成的不正确、不科学的观念的干扰;(2)感性认识不足,已有概念不清;(3)用量度公式代替物理意义;(4)概念间的混淆;(5)不会正确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有:(1)感性认识不足;(2)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3)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6)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7)混淆相关概念。

阎金铎、田世昆等[2]指出学生解答物理问题中常见的错误有:(1)知识方面,包括①基本概念不清引起错误;②物理规律(公式)理解和使用不当造成错误。(2)方法方面,包括①不善于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②不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死套公式;③物理过程分析不全;④在运用数学时忽略了物理意义;⑤受隐含条件或多余条件的干扰。(3)心理方面,包括①凭感觉,想当然地看问题;②思维定势造成的负迁移;③思想僵化,死记结论,硬套公式;④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错觉,以及粗心大意等。

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最主要的原因是某些物理知识的学习,所涉及的思维动作较复杂,层次较多,而学生又缺乏有关思维方法的训练,因此思维易阻塞,如电阻和惯性的概念。(2)概念或规律本身涉及的面广量多,如热概念、焦耳定律等。(3)有些概念相互联系又相似,因此易混淆,如功和能、正压力与重力、热量与温度等。(4)学生缺乏有关感性知识,而通过实验建立这种感性知识仍比较困难,如磁场及热运动概念的建立等。(5)有些物理知识表面上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矛盾。(6)学生基础知识不具备也可能造成一些难点。

田世昆、胡卫平[3]指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有:(1)感性认识不足。(2)思维方法不当。(3)思维定势的影响。(4)相关概念的干扰,包括①不能区分相邻相近概念;②前科学概念对物理概念的干扰。需要运用实验、变式等手段去纠正学生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有:(1)感性认识不足。(2)相关知识干扰,表现为①概念不清而影响规律掌握;②前科学概念的干扰;③数学对学习物理的干扰,如有时学生用纯数学的观念理解物理规律,思考和处理物理问题,而忽视了它们的物理本质,结果从纯数学的推导中引出错误的结论,造成对物理规律的错误理解。(3)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4)不懂得研究和运用物理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乔际平等[4]对物理学习中的记忆障碍进行了分析:(1)外抑制。要避免外抑制引起的遗忘,平时就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刺激和干扰的情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任何场合都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地回忆与思考。(2)相似性混淆。克服相似性混淆,首先要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明确它们的本质。其次,对比是防止混淆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事先有所估计,并适时加以相互对比,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要及时发现记忆中相似性混淆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每次出现错误都要找出造成错误记忆的具体障碍是什么,不能认为错误是一种简单的偶然现象而不予以注意。(3)生吞活剥背“题型”。

乔际平[5]指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障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难学造成。特别是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物理学中的难点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导致其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这样容易使部分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造成兴趣障碍。(2)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限制,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形成兴趣障碍。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折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对一些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单位、模型(如牛顿、帕斯卡、焦耳、比热单位、g值、理想实验、液柱等)感到困难,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3)物理教师的教学造成学生的兴趣障碍。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又不够通俗易懂,忽视能力培养和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必将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化。

孟昭辉、云云[6]对物理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认知因素对物理学习困难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由于认知发展阶段所限,使得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出现“形式—具体”左右摆动的现象;(2)场依存型和具体型认知风格相对于场独立型和抽象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遇到更多的障碍;(3)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量不足、知识组织程度低、物理知识表征不完善(表象形式的物理知识表征不足)等认知结构缺陷和元认知能力低下直接导致了物理学习困难。

廖伯琴、黄希庭[7]以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96级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对优差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表征层次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优差生物理问题表征层次有差异。优生侧重于科学理论表征,表现为以一般原理分类,正向推理;差生则受初始表征的影响,使其多以具体物体分类,不以正向推理解决问题。

郑刚[8]研究了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想当然”现象,认为初中生物理学习中“想当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有:(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2)初中生处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据研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才能初步完成。这种思维特点使初中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较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较难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也就容易出现所谓的“想当然”现象。(3)课堂教学中“物”“理”分离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往的物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把知识传授看得过重,往往淡化获取知识的过程,可谓见“理”不见“物”,结果“理”也教不好。学生死记概念、规律,不看物理现象,只会套用公式,不能运用“理”来分析物理现象。当前的物理教学倡导探究教学,可不少老师又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过程,不讲结果;只要探究,不要接受。可谓见“物”不见“理”。结果是知识落实差,概念规律传授不到位,学生运用物理原理的能力显得薄弱。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乔际平等.物理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孟昭辉,云云.物理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3,8:54、56.

[7]廖伯琴,黄希庭.优差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表征层次的实验研究.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997.

[8]郑钢.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想当然”.教学与管理,2007,1.

作者:李国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学习论文范文05-08

物理论文范文05-08

学习小论文范文05-08

合作学习论文范文05-09

物理科学论文范文05-09

素描学习论文范文05-09

物理概念论文范文05-09

物理素质论文范文05-09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05-09

学习理论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饮水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