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倡导自主学习管理论文

2022-04-24

1教学背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工作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具体的转变过程中,常常会被以下问题所困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倡导自主学习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倡导自主学习管理论文 篇1:

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探讨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条件下,中学物理教师要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者、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形成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及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者。

关键词: 物理 自主学习 教学指导 教师角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自主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教育工作者倡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推广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条件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换角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教学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意义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不同,他们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纽约城市大学的Zimmerman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3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2]。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3]。而庞维国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4]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认识:都重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同时也不会忽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Zimmerman就指出:“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探索方式往往会任务繁重、充满挫折、效率低下。”[5]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庞维国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导”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教学指导[6]。

二、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调查和分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来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因此自主学习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对物理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教师角色转变提供现实的材料支持。

1.调查方法和对象

我们采用访谈法来调查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情况,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交谈来了解受访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7]而且,通过访谈法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获取的信息比问卷测查更深入、准确[4]。调查是从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获取、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及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等6个方面开展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的5名初二学生、天河区某中学3名高二学生及一名初中物理教师。

2.调查结果和分析

对于物理的重要性,中学生一般都有较高认识,明白物理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数中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他们希望去自主探究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物理知识,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足;有些中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学习经验的总结提炼出一些物理学习策略,但其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缺乏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难以保证科学性;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心态分化明显,有些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比较自信乐观,有些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会有些担心和烦恼,还有些中学生甚至会因此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少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对学生针对考试而做的自我调整产生不利影响;高中生寻找、利用学习资源的主动性要强于初中生,初中生的主动性受到兴趣的影响较大,初中生和高中生搜索、利用学习资源的方法一般都比较单一。

三、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各方面发展尚未定型,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会受到外界因素的较大影响,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指导的影响,教师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在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改变原本的知识传递者身份,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指导、训练他们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8]。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物理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学物理教师需要转换传统角色,积极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自主学习中。

1.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者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睡眠时间。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兴趣或灵感的驱使而想去探究物理知识,也常因时间不足而难以实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多方面原因,而其最直接的原因来自教师的心理误区,即刻板印象影响、从众心理作用、补偿心理作怪、成就动机驱使、期望心理错位[9]。过重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教师若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走出心理误区,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学生将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安排物理学习。

2.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

我国中小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轻视实践探索的现象,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不足。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个体的创新、探索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学生也面对着更为纷繁复杂的物理知识,他们会有更多的疑问,也会闪现出更多的有创新意义的念头,这些都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他们关心的有关物理的理论、实验与实际应用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他们体会科学探索过程,也有助于他们积极、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设立探究目标、设计方案、搜集资料、得出结论,“自主性是探究式学习最本质的规定性”。[10]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由于很多物理探究活动对探究者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及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往往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教师需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使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更科学、高效,更具操作性,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

个体要做到自主学习,自己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6]。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相对小学生而言,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一些自主学习策略,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自觉形成一些利于自己物理学习的自主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形成和应用促进了他们的物理自主学习。但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还较肤浅,完全靠他们自己提炼经验或借鉴别人成功学习经验而获得的学习策略难免会有不足,而且学生自身条件也参差不齐,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较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督促,让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适合自己的物理自主学习策略。

4.学生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则提倡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形式多样,有学习周记、学习档案、学生讨论、课堂提问、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面谈等,形成性评价更利于学生调控学习过程。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虽然支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却仍然主要依赖终结性评价,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这样必然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根据学习情况所做的自我调整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既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办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5.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者

物理是中学阶段比较难学的一门科目,而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又有很高要求,学生经常需要独立解决很多物理问题,他们在自主学习物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障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条件尚未成熟,很难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克服心理障碍,而他们有时又不愿意公开向教师、家长求助,这时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早发现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主动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由物理学科本身、学生自身及学生与物理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当等三个因素造成[11]。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心理障碍后,要多和学生交流,找出根本症结所在并和学生一起确定解决对策,从而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主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结语

自主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它对物理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尽快转换角色,以适应需求。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物理教师的角色转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师范类院校也要给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2).

[2]Zimmerman,B.J.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Which are the key subproces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6):307-313.

[3]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4]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2003,(5).

[5]Zimmerman,B.J.Attaining self-regulation: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In M.,Boekaerts,P.R.,Pintrich & M.,Zeidner(Eds.),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00:13-39.

[6]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6,95.

[7]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0.

[8]Bolhuis,S.,Voeten,M.J.Towar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what do teachers do?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1,(17):837-855.

[9]刘承焜.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教师心理误区[J].教育探索,2002,(3).

[10]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4.

[1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9-120.

作者:邢 星 皮飞鹏 李 畅

物理倡导自主学习管理论文 篇2:

例谈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教学背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工作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具体的转变过程中,常常会被以下问题所困扰。

(1)物理知识难度大,学生听教师讲都感到难以接受,教师就更难以放心让学生去自学。

(2)让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就是看一遍教材,把字认完,合上书一问三不知,劳而无功。

(3)新版物理教材对于知识点讲解较少,现成的结论罗列较少,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就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很多难度。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学习效果显著。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探知欲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求知心理。

3 学案导学 使学生的自学不盲目

教师的备课重点要备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课型备写学案。对于一些物理基本概念、课标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点以自学提纲的形式呈现,提前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使学生的自学有的放矢。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期,特别是对8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学生非常有效。到最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自学提纲。提纲可以以纸质、幻灯片、板书或口述等形式呈现。

4 自主实验 使学生的自学不枯燥

4.1 开发实验器材

让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给学生的自学提供学具。著名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光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通过做一些简易的代替性实验,效果会更好。例如,光学教学中,可以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让学生用激光笔(或手电筒)、镜子、塑料吸管、蜡烛等,自主完成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池水变浅等实验,实验不拘泥一种方法,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布置任务后,要抓好落实,给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展示的机会,及时地给予评价和肯定,学生的自学效率才会更高。

4.2 开放实验室

实验仪器可以像图书一样外借给学生,只要管理好,就会给学生的自学创设条件。例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把电流表、电压表适时外借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相关使用说明书。学生就可以用家中的废旧手机电池、蓄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做电路的连接、测量实验,从而自学到许多电学方面的知识。

4.3 提供演示机会给学生

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演示,教师做好指导,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视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规范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5 学生讲解 使自学效果更高效

学生自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们提供平台,他们也会教。学案设计上,可以明确学生展示时该做什么,而怎么做则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一些基础好的、展示欲望强的学生自己就会“备课”,把自学成果展示出来。只要我们及时评价、鼓励,经常这样做,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会把自己开发的一些小实验、总结的解题技巧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把自己当成一个个小科学家,在这些小小科学家的带动下,物理课堂就活了起来。

6 自制学具 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将学生课堂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结合起来,给学生的自学创设资源。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潜望镜、针孔照相机、万花筒、光学魔盒等学具,然后让学生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其工作原理,或者写出相关制作的说明书,学生的自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

7 开发网络 给学生自学开辟新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上网查询资料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例如,在教学能源的相关知识时,学案上就明确要求学生上网查询我国能源的结构,并了解各种能源的优缺点。对于寄宿制学校,学校可开放微机室,开放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对于家里有条件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学生上网学习,也要给家长做好相关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

8 重视评价作用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能只做物理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要始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断思考如何做才能使学生会学物理,而且学得乐,学得好。

作者:徐崔儒

物理倡导自主学习管理论文 篇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策略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就是一个集中反馈的问题。那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分配时间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接受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策略

新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主要由“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互动交流”三种方式组成。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这三种自主学习方式通常并用,只是存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转换与衔接。长期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促成教师对“独立学习”的管理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互动交流”的驾驭能力十分薄弱。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状况。这是关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也关乎自主学习方式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持续开展。

一节课的授课时间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什么传统课堂能做完的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无法完成呢?这要从“接受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谈起:“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来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特点在于不要求学习者独立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化,即把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中的观念结合并存储在认知结构即可,侧重点在于“记忆和理解”;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系统利用学习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研究精神,侧重点在于“合作、探究、发现、归纳”。两种学习方式侧重不同,对时间消耗的长度也有很大区别,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策略还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层面,就会出现“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讲授定论”争抢时间的状况。教师为响应“自主学习方式”,必须掌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课堂时间分配策略。

一、设计预案的课堂时间分配策略

1.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的课堂主体是教师,时间重心在于教师的“精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学时间重心在于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探索和发现、重要规律的生成和运用。“三案一体”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明确了教师的引导、提升职能,在考虑学生如何学的前提下完成教学设计是有针对性的,能实现突破教学重点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双重目标。

2. 将传统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

“三案一体”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重难点的突破环节转化为合适的小组学习活动、重要规律或方法的提炼与落实,通過环环相扣的游戏互动实现。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探索与表达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转化成五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学情评估。这个任务预计使用课堂8分钟时间,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教师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具体学习基础,为课堂教学选准起点。

任务二:预习研讨。这个任务预计使用课堂时间5分钟,主要是对预习任务单的较难问题的解决。5分钟后对于未解之题,教师给予方法或内容上的指引,将问题解决方法提炼成新的知识积累。

任务三:拓展提升。这个任务预计使用课堂时间8分钟,是在解决预习问题基础上的深入探究,通过组织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将“全班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自然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四:自主检测。这个任务预计使用课堂时间8分钟,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也是为发现并弥补不足做好调研。

任务五: 自评与他评。这个任务预计使用课堂时间3分钟,涉及教师、小组、个人三个评价主体,及时、具体的评价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五个学习任务占用课堂教学时间32分钟,看起来时间还有剩余,而事实并非如此。预留的12~13分钟的自由时间,用于教师引导、重点知识提升讲解、学生记录总结等耗时预算。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以避免用传统教学设计指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谬误。

二、采用“有效”引导教学的课堂时间分配策略

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获得,教师通常受个人教学经验影响:当学生表达过于顺利或者偏离太远时,一部分教师会想尽办法把“偏离常理”的学习活动拉扯到自己埋伏好的包围圈里来,导致时间分配的改变,进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不足。那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处理呢?哪些应该加以处理,哪些又不该处理呢?

1. 生成是否有效,结合一个“实”字

课堂生成必定有它的现实背景,当出现课堂生成时,教师首先要审视生成,透过教学现象评估生成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位教师从比较两点之间不同路径长度入手,学生自然选择了线段作为最短路径。当教师追问“为什么”时,有的同学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也有的同学回答“折线相当于三角形的两条边”,所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老师觉得太快了,无法接受,就建议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量、拼、比等操作,完成结论的探究。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生成的结论,其实早在问题一开始就已经得到解决了,这种情形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占用的时间就是无谓的浪费。

2. 生成是否有效,关注一个“深”字

对于每节课有预设的目标和重点,如果从学科长远发展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更有积极意义,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时间进行内容拓展。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师生玩“抢21点游戏”,根据规则双方轮流报数,抢到21的一方获胜。几轮过后,学生用倒推法发现了“获胜秘籍”——让老师先报数。老师鼓励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以拓展游戏深度,促进学生再次使用倒推法找到规律。教师预设的修改是改变要抢的数,结果一个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为“抢到21点算输”,经评估这个修改蕴含着“数学转化思想”的训练,老师决定把这个学习环节加时,突破预设的时间限制,为学生学科思想方法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依托组织的课堂时间分配策略

1. 小组内部的师徒互助

合理建设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综合实力相当。再将每个小组中实力最弱与最强的两位学生结成师徒关系。师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徒弟进行一对一辅导。辅导后每个小组的徒弟接受汇报或检测的评估,效果良好的予以加分。在师傅指导后,也可各组公平竞争完成任务,指示徒弟完成相同任务给予加倍积分。

2. 小组间的个别辅导

即使合理建设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还是存在差异的。在某一阶段或章节的学习中偶尔会出现小组都遇到困难的情形。比如:在九年级下“最短距离专题复习”课程中,有的小组有几个人可以求解,有的小组却一个人都不会,此时让会的同学“组团”到整体不会的小组做老师,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

四、立体架构的课堂时间分配策略

目前很多地区和学校实现了“三通两平台”,这么好的网络支持和硬件设施,给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1. 巧妙使用免费网络资源,摆脱时间对难点突破的限制

在QQ客户端,利用免费题库给难点突破准备资源;应用百度作业盒子积累学生错题,利用大数据分析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利用微课把需要大量重复演示、模仿的學习活动变成课前或者课后任务,摆脱时间对难点突破的限制。

2. 利用互联网+思考方式,进行难点突破的时间重心转移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为例,剖析一下重心转移:将公式法探究演示部分录制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结合微课自学并完成学习任务单,课前对难点有所突破;课堂教学环节分享课前学习成果,在课堂“全班互动交流”学习中难点进一步突破。课堂反馈、提升训练、落实检测三个环节较之传统教学的难点突破耗时节约近半。

3. 采取在线互动的方式,点对点实现难点突破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利用云平台上传有关学习资源,学生从个人端口进入问题解答,与教师建立起远程联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策略。教师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课堂,及时以最佳方式处理每个环节的衔接,合理分配每一部分学习活动时间,深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学科知识、方法和思想。

参考文献:

[1] 孙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类与管理[J].课程教学研究,2013(2).

[2] 陈桦.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J].基础教育参考,2016(16).

[3] 陈光林.“巧设问题”打造“有效课堂”[J].中学物理,2014(3).

(编辑:杨 迪)

作者:曹雅婷

上一篇: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形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