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为了解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对某市城区五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正确建立物理情景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导致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物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物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篇1:

极值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为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物理这一较难的基础理科而言,教师应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高效思考问题,让学生逐渐借助“极值法”解决物理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就极值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谈谈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极值法;解题;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物理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采取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进而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解题,逐渐让学生学会使用极值法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质。

一、极值法的概念

极值法又称为极端假设法,这种方法通常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极值法进行解题也十分高效,即通过结合相关题型为物理题目予以极端假设,简化解题过程。所以,随着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难度的加大,对于相当多的物理题目而言,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当中将此方法传授给学生,进而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解题思想解决物理问题,使物理解题的过程变得更为简洁、高效,与此同时,在锻炼学生物理思维的同时,更能提升解题效率,进一步活跃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应当抛弃以往传统的讲课方法,而应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让学生意识到极值法并不仅限于某一个学科之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极值法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加以系统讲授,让学生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自主地运用此种方法,从而达到高效解决物理难题的目的。

二、极值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具体应用

极值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不同题型的物理题目汇总、加以分类,并积极示范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到的极值法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此真正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学习能力。

(一)极值法在杠杆问题中的应用

力学知识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更为高效地让学生解决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引入极值法进行授课。比如,教师在讲授杠杆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借助极值思维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对此部分的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与此同时,通过极值法的讲授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物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极端假设的方式解题,逐渐在动态过程中找到极值点,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力学部分形成正确的认知空间。

在另一层面而言,也会极大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而当学生在真正理解这部分的题目时,这对学生解决与杠杆这一类问题十分有益。

所以,为了让学生系统了解极值法在解决杠杆类物理题型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物理杠杆平衡习题进行讲授,具体而言,教师可为学生整理几道类似的杠杆类题目,通过“让学生判断两个钩码A和B分别向两边同时移动相同距离,让学生判断杠杆的平衡情况”。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其他的思路予以解决,即借助假设极值的方式让学生解题,通过分析力臂应先增大或先减小的方式进行假设,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题目变得异常简单,“由于A和B移动的距离相同,因此移动的距离多少对答案的选择没有影响……”,在知晓这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己假设判断其平衡方向,这对学生解题十分有帮助。

(二)极值法在压强部分的应用

除了杠杆类问题可以运用极值法解题外,教师在讲授压力、压强、浮力等问题时,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极值法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授课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缺少发现物理知识的眼睛,对压强等问题理解不是那么透彻,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为抽象,经常对解决题目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极值法进行授课,让学生对物理的受力情况进行极端假设,进而简化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具体而言,在讲解这样一道题时:“把一个20牛顿的空心铁球浸入水中,判断铁球在水中的情况”。因为根据题干可知,已知条件太少,铁球的体积以及空心部分的体积都未提到,所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根本无法判断铁球是上浮还是下沉,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非常规方法,运用极值法一一进行假设,并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让学生假设空心部分体积非常大,引导学生判断铁球的情况;其次,当空心部分体积小时,铁球一定下沉;再次,空心部分的體积刚好为某一数值,即当球的密度近似于水的密度,此时铁球一定是悬浮的。综上可知,针对此类题型,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在鼓励学生解题前,首先为学生示范解题思路,让学生抓住解这类题的精髓,在用非常规方法解题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除此之外,为了高效解题,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极值法进行讲解,有效提升教师的物理授课效率。

(三)极值法在电学部分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在力学部分运用极值法解题之外,电学部分作为一个重点部分,它所占的分值比较多且十分重要,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极值法。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偏大,会导致大量题目出现错误。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专项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极值法在电学部分的应用,巩固学生的电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兴趣,综合提高学生的电学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具体而言,教师在面对电学类题目时,由于一些物理题目较为抽象,导致学生面对此类题型会出现无从下手。而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极值法的方式开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探寻问题解决的新方法、新思路。而在讲授“变阻器”这一节时,为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及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实物,如“铅笔芯”连入电路进行实验,验证“电阻对电灯泡亮度”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借助铅笔芯逐渐变短观察灯泡亮度,进一步感受电阻变化的情况;之后,让学生借助类似的物理模型自己设计实验。最终,让学生借助具体物理模型,进一步巩固对变阻器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再之后,为学生展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会发生何种变化”类型题目,并指导学生通过极值法解决。当学生拿到这样一道题目,他们首先解决思路就是逐步分析,分析电压的情况,再思考电流的情况,但是,在思考电阻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处出现疏忽就会导致大小的分析正好相反,导致问题解答失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这样进行假设,“在一开始时,滑片位于最左端,此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没有接入电路中,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而当滑片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增加的……”借助此种特殊解法,让学生的思维更为简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极值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借助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既是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之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要让学生独自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极值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掌握实验原理。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进一步培养其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在开展“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基本原理,之后,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线路图的连接方式;再之后,让学生动手自己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记录数据,并让学生探究“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下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如何进行假设来推导电流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之后,让学生大胆操作,借助极端假设的方式进行试验,直观感受这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极值法在物理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便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物理解题方法并不仅限于极值法,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方式也并不仅限于此,作為物理教师的我们,应灵活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学活,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多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极值法解题,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可使分析过程大为简化,解题速度及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永新.极值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8(08):45-46

[2]许秀全.突破初中物理电学计算的策略分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8(04):55-56

[3]董朝武.初中物理解题中极值法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2(11):46-47

作者:顾俊文

学生物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篇2:

某市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分析与对策

【摘要】为了解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对某市城区五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正确建立物理情景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导致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改进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一物理 学习困难 成因 调查研究 对策 措施

物理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学生物理学习成效低下,不能适应物理学习要求的状态[1]。在高一新生中,有相当部分物理学习困难。由于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学习生活,学习效果不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2]。为了解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作者对某市城区五所中学2012级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某市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和民族中学五所学校2012级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自行拟定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学习致困的教师原因、学生原因、学习困难课堂表现、学习困难课后表现、学习习惯等,客观问题14个,主观问题1个。

(三)调查方法 在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每校发放调查问卷约220份,共计1100份,收回1002份,有效率91%。问卷采用阅卷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对物理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下降近11%和3%,没兴趣的百分比却上升5.59%。一方面,客观上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度、内容均有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很多高一物理老师没有认真做好初中物理和高一物理的过渡与衔接,学生难以适应。特别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学生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对物理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41.2%的学生初中物理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高中学生物理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的仅有4.29%。可以看出,和初中阶段相比,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下降。没有收获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有失落,这无疑是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加速剂。由此可见,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整和教学上的引导,值得每位高一物理教师认真思考。

看出,67.56%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能力差,上课枯燥乏味,学不进,听不懂。53.4%和28%的学生喜欢老师演示讲解,多媒体动画模拟,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学生已经不喜欢教师满堂灌、填鸭式、“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老师启发思维少,学生出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被灌进很多知识,但不理解,死记硬背下来也不能灵活的分析和应用,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语言不流畅、表达不生动,讲解缺乏严谨性,重点难点不够突出,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高中物理难度及容量与初中相比已增加很多,且重在分析、推理及定量研究,对学生的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而高一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尚有较大差异,所以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储备的知识,熟悉初、高中教材内容,把握准重难点、关键点、找到切入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案,创设导入情境,循序渐进进入新课。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动画模拟,把一些现实中难以操作控制的物理现象呈现出来,师生共同讨论,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环境。课堂上用正确、合乎逻辑的规范和有感染力语言进行准确表述,清楚说明。还要有针对性设问,适度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在物理课堂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应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54.89%的学生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学习物理, 29.75%的学生认为自身智力水平低,认识水平差,21.47%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18.88%的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还有18.47%的同学认为家庭和青春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影响。从学习习惯上看,近60%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学来干什么,不愿学,加之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上课仅仅是听或抄笔记,没有把听、写、想、疑、问结合起来,造成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模模糊糊,过两天忘得一塌糊涂,前后联系不清不楚,结果造成没兴趣、学不进、听不懂,考不好,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初中物理没学好,导致高中物理学习困难重重的学生占33.84%,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值得物理教师关注。

54.89%的学生认为内容深奥,听不懂,25.75%和15.58%的同学认为思维能力差,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和理解能力差,似懂非懂。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本身内容多,难度大,逻辑性强,对于高一的学生,不能较准确的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不能清楚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甚至搞不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不会分析具体问题。而老师却认为很简单,上课节奏比较快,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是懂非懂。

38.42%、32.93%和23.4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刚进入高一,思维模式还没转变过来,不习惯面对较复杂的物理情景;没经过较系统的思维训练,还没有形成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概括、抽象、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灵活性比较差。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从简单到复杂,由初浅到深奥,循序渐进培养及提升。四分之一的学生觉得记忆力差,一是所学内容太抽象,没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记不牢,似是而非,二是没刻意花时间去理解记忆,高中物理内容不再像初中那样感性、简单,看一下,听一下就能理解、记住。

三、措施与对策

1.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教科书虽然给出了物理教学内容的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因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因学生的不同而有差异。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能以教师储备的知识量度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知道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状况分析、研究教学难点,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层次的教学方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同时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建构认识;还要尽可能多的引发师生之间的对话,鼓励学生多想象、多思考、多提问,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交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不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根本就不可能学好物理!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老师的重要职责。具体做法是:(1)在意和关注学生。经常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留意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朋友。老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上课之余要主动找学生聊天,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3)给学生找事做,每节课堂有积极参与,课后有具体作业与要求,下堂课前有具体检查方案与策略,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课前有预习、课中认真听和记、课后有复习的良好习惯。(4)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动的课堂,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而有激情的语言,对待生活和工作一丝不苟的积极态度,也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便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么呢?是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形成的一种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作为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首要。提升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要抓住物理科学的知识性特点,加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突出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思维,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开放、发散、逆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与生活、社会联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描述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成

功与失败、喜悦与懊悔、曲折与反复、分歧与争论,能使学生心灵上受到感染,意志得到磨炼,心智得到和谐发展[3]。另外,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模型构建能力、推理能力等要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领会、感悟。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情景的讲解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通过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找到了存在于教与学环节中导致他们物理学习困难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激发了物理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对高一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易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51.

[2] 付立山,盛彦敏,杨燕平,等.新课程下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118-119.

[3] 杨效华,胡海泉. 突出科学本质,提升高中物理学习能力[J]. 学子(教育新理念),2010,10:14-15.

作者简介:乔坤美(1973-),贵州荔波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和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研课题(2012B216)

作者:乔坤美 刘玲 王有科 谢祖进 周烨

学生物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篇3:

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在物理学习中的培养与开发

摘要 造成学生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培养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学习动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培养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担任九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因为是重新编的班,3个班级成绩相差无几。开学初,对3个班级强调进度一致,要求一致。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期中考试中,九(14)班比其他两个班差了不少,引起笔者的深思。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对3个班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发现(14)班(学习情况调查表附后):1)学生学习动机扭曲,缺乏学习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认为学习是家长要求的,在学习中得不到快乐;2)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坚持学习的意志,调查中36%的学生信心不足,一遇到困难就自动放弃,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3)精神状态差,学习无耐心,大约有20%的学生上课时东瞧瞧,西看看,如坐针毡,一心想快点下课,他们很少遵守课堂纪律,时常搞一些恶作剧。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从中发现造成学生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如何培养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1 通过调控课堂教学操作,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而缺乏兴趣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情绪。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李政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引起惊奇、疑问或矛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

1.2 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体验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自身就要求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出发点来探求物理知识的习惯。当学生观察到奇妙的实验现象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对物理学习就会保持浓厚的兴趣。

1.3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增大课堂容量,对学生给予各种感官刺激,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项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

1.4 充分利用学科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最先看到的物理学的美,表现为物理现象的美,也就是直观美或外表美,这种美主要存在于声、光、电的物理现象之中,如声音的共鸣与回声、光的色散现象(彩虹)、闪电、用铁屑描述磁场等,它能直接触动人的感官,给人以美的感觉。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是这种直观美,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实验等手段充分表现物理学的直观美,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实实在在的美,激发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发挥积极情感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学习

2.1 培养积极的师生情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以往笔者在上课时追求有板有眼,有条不紊,严肃地传授知识;现在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去主动关爱学生,真心诚意地帮助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与关怀,从而更加努力学习物理。“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情感倾向性的影响,所谓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进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当学生有进步时,真诚地表扬他们,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当学生学习物理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多鼓励少批评,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增加解决问题的勇气,摆脱消极情绪。积极的情感能使师生之间消除隔阂,在教学中达成默契,使师生双方共同走向教学的成功。

2.2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成功与失败会带给学生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成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失败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情绪低落。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梯度和层次的问题,创造更多的条件、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味到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3 明确学习物理的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发展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起源于需要,都是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的需要,即“我要学”。学生的需要是其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有动机的物理学习,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效果非常显著。对那些没有动机的物理学习即“要我学”的学生,采取一系列不同的教法,使这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认识上有所提高,逐步引导他们树立起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笔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1)介绍物理学家的辉煌人生、时代背景和他们的物理思想,介绍物理学家为了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萌发出敬佩之情以及向物理学家学习的强烈愿望。2)实施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3)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4)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比如采用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相结合、课堂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等。5)通过对学生的期望、尊重、赏识使其更加自尊、自强、自爱。

教学中多看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赏识,使学生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感,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4 有机地组织各种性格的学生,发挥各种性格的优势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的心理特征。”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性格,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学生性格开朗、外向、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容易被激发兴趣,但兴趣也易转移;另一类学生性格内向,有较强的自卑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人还没站起来却已满脸通红,手不停地拧动衣角,但他们观察现象时比较细致,判断分析问题准确率较高,而且认定目标后不会轻易放弃。了解了学生的不同性格后,在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内向型学生就不做过于严厉批评,而是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充分肯定成績,暗示缺点,多给他表现自我的机会,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外向型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对问题作细致周密的思考,有意培养他们的良好性格,制约不良性格。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性格的学生混合编组,以便取长补短。比如在分组实验时,性格外向的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内向型的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分析讨论时,外向型学生积极发言,内向型学生补充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培养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契机,调控课堂教学操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次调查发现(14)班变化很大,喜欢物理的学生大幅度提高,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完成作业,心理素质普遍有所增强,物理成绩稳步提高。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物理教学追求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附:

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表

1 你在本班的学习成绩如何?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

2 你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吗?

A.没有 B.有一点

C.为了学习强迫自己有兴趣 D.一直有浓厚的兴趣

3 你认为自己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A.为了家长的要求B.为了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C.为了自尊和归属感的需要D.为了将来自我实现的需要

4 你对自己的物理成绩满意吗?

A.很不满意B.不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5 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你的做法是?

A.及时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尽快提

高成绩

B.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相信自己有

能力学好

C.怎么还没有考好?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

D.反正是考不好,可我努力了就随它去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6 你认为你物理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A.心理因素(怕考试)B.学习不努力C.智力

D.班级环境E.马虎F.家长管理松懈导致

G.想学好但漏洞太多,跟不上

7 面对作业中碰到的困难,你通常会?

A.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

B.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题的方法

C.抄别人的作业,会了就行D.学会放弃

8 你对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的态度是?

A.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B.积极思考,认真关注同学的回答并及时进行补充

C.只要不问到我,就不理不睬

D.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只好被动等待、倾听

9 你课前主动预习吗?

A.从不B.偶尔会C.经常预习D.从未间断预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作者:郭超

上一篇:IPV6网络安全协议机制论文下一篇: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逻辑小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