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履行医疗服务职能,保障医院运转的物质基础,本文就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清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 篇1:

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是我国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事务的正常运转,特别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使用效率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资产清查的审计结果为例,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事例,从微观的层面,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管理 产权登记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文宗瑜认为,相较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国有资产数额最大和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两大”特征,因此对我国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部分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审计结果为例,着重从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企业,其在资产管理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事业单位的一切资产均为国有资产,而非其单位私有,因而其资产需要妥善保管,不可随意处置;二是事业单位购进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行为,需严格执行公共采购管理制度。

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相关规定。1995年原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详细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产权登记、使用条例、资产处置等问题做出了规定。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四条规定:“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根据财政部出台的相应规定,北京市财政局于2007年颁布并实施《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并在第二章第十二条中明确指出:“自行建造及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确认结果计入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随后北京市朝阳区财政局于2011年4月先后颁布了《北京市朝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朝阳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及《北京市朝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及收益管理暂行办法》。从资产配置、购买、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了北京市朝阳区财政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区事业单位进行的资产清查工作,对北京市朝阳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审计,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数额较大

不良资产,是指不能给单位带来预期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甚至无法实现其账面价值的各种财产、债权、其他权力。根据此次资产清产汇总统计结果,朝阳区事业单位存在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数额较大,清查出的不良资产占资产总额基准数的比例达1.54%。其中不良的固定资产占总不良资产的比例高达51.2%。朝阳区事业单位不良固定资产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和家具用具方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购进,长期闲置积压,由于技术进步形成不良资产和资产已无使用价值,长期不清理、账实不符形成不良资产。

(二)产权手续有待健全

在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笔者发现很多单位房屋类固定资产在产权手续上存在问题。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房屋账面价值占总的房屋类国定资产的比例高达35.56%,导致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还存在一大部分与多家公司合作建成的联建房屋均未计入固定资产账面进行核算,也未建立资产备查账进行管理,从而形成账外资产。经询问财务等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查看历史合同、向关联方函证等诸多方法,核实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对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未能按照要求及时提交有关部门与产权相关的手续,导致后期补办时有关手续提交不上去,至今一直未能取得产权手续;关于联建资产的问题,按照合同约定,是由事业单位出租土地,合作方投资建设,建成后合作方享有房屋使用权,产权归属事业单位,但由于这种联建房屋的支出费用均为合作方支付,事业单位无法取得入账价值,所以一直未进行账务处理,从而形成账外资产。

另外,在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某些事业单位为了盘活部分閑置的房产,经区国资委批复同意,将其转让于北京某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开发,但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转让出去的房产仍在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户上反映,原因是上述转让的房产无法获得任何的资产产权转移手续,相关作价也没有从购入单位收回,造成资产权属不清晰,不能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转让结果,如果管理疏忽会导致大额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资产出租出借未按规定执行

对于资产的出租、出借等管理问题,《北京市朝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及收益管理暂行办法》中明文规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投资、担保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报财务部门备案。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必须签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或协议。合同法规定合同最长有效期为20年。国有资产出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出租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出租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在资产清查审计中我们发现,北京市朝阳区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出租、出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出借固定资产未签订合同。事业单位将资产在系统内互借并免费使用是值得提倡的,但双方在此过程均未签署任何出借协议,导致资产管理特别混乱,不符合上述规定。

二是存在房屋及土地等出租期过长的现象。部分事业单位房屋及土地出租合同基本是长期合同,租期从3年至50年不等,甚至无期限。

三是对于出租后房产的使用不进行监督。部分事业单位和承租方在租赁协议中明确约定,“承租方不得擅自将房屋转租、分租等,如果转租或者分租,出房租收回房屋。”但我们通过出租协议查看出租房产时,发现房产存在转租情况,而且时间较长,原来的承租方从中还赚取了差价。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通过研究,结合北京市朝阳区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具体对策。

(一)进一步创新资产管理模式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不良资产问题,建议采用国外的先进做法,通过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过程化、作业化资产管理方法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作业中心,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的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追索的线索。

资产管理员或专管员在管理资产时,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

对于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報废、处置、内部转移等,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进行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

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盘点一次,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在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严肃财政纪律,同时编制有关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朝阳区财政部门批准后,调整资产账目。

同时要加强对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资产管理中的浪费和违规行为。建立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机制,通过对朝阳区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分析,提出资产购置、配备、处置方案,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未列入采购预算的不得采购,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备合理、使用高效。

(二)规范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变更制度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组织产权登记,取得所有权凭证和确认占有、使用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权的法律行为。财政部令第36 号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规范此项工作,对于明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做法如下:一是要尽快制定产权登记及变更办法和操作规程,使产权登记及变更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无损,促进其运营效益不断提高。二是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单位财务隶属关系组织实施。按财务隶属关系不便组织实施的,可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实施。三是要明确产权登记及变更的主要内容、登记及变更形式和程序,并组织年度检查。产权登记及变更内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单位性质、主管部门;单位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使用状况、对外投资情况变更等事项及变更原因。

(三)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虽然北京市朝阳区财政局先后颁布了资产管理的诸多规定,但在这次清查审计中发现,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制度中的指导原则、意见对资产在使用、出租出借的过程中还是缺乏详细的规范,没有真正形成对事业单位有效的资产使用监督,从而导致资产在出租出借的过程中控制失效。笔者认为,第一,北京市朝阳区每一个事业单位都应当根据区财政局对资产管理的规定,制订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办法,专门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及其相应岗位,并且岗位设置应当做到职务不相容,使各个岗位相互牵制。并且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档案,从资产购入并计入在账开始,直至最后报废都应详细的记录在册。第二,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责任。资产的管理不仅需要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其使用部门更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资产属于哪个部门使用,哪个部门就要对其一切承担责任。如发生盘亏、毁损、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出租、出借或改为经营性用途的行为要追究责任到个人,并且给予严厉的惩罚。第三,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要健全其账务账目,并使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要使原始凭证、实物、卡片账、明细账、总账、报表相统一,并且规范单位资产的购建、使用、损毁、报废、调拨等行为。第四,任何与资产管理有关的人员调动时,要将资产管理的职责转交给岗位替换人,不能因为人事调动而使资产管理的链条产生断裂。

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社会事务的正常运转;资产管理的正常运行,又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良好的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业务开展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事务正常运转和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5).

2.张惠琼,从财务管理视角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

作者简介:

李俊林,男,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2012-2013年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审计,资产管理。

作者:李俊林

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 篇2:

公立医院资产清查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研究

【摘 要】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履行医疗服务职能,保障医院运转的物质基础,本文就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清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清查;重点问题;研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近几年,公立医院以“盘活存量、创造增量”为契机,下大力狠抓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逐步使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资产清查是公立医院 推动资产管理工作落实 ,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 , 确保有效发挥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懈地抓好资产清查工作,是规范公立医院日常管理行为,实现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坚持定期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一、明确公立医院资产清查的内容和意义

资产清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是指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机构及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各项资金往来和会计核算科目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财产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行政事业单位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损失和资金挂账应当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完善制度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公立医院履行职能、保障医院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公立医院重要的创收来源。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的有效举措;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的客观要求;是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的具体体现。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有利于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资产合理配置,为预算编制和审核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实现资产动态管理;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开展资产清查能够从资产的数量、价值、结构、使用状况等多层面准确反映医院财务、资产情况,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二、 把握公立医院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公立医院要从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出发,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以确保资产清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1.要坚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与建立资产动态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公立医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要通过定期组织清查,及时掌握资产的性能、数量、价值、质量和使用现状以及管理方法 , 依托条形码或数码影像管理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 构建本单位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 实现国有资产从购买、运行、调剂到处置等各个环节日常管理的信息化 、动态化 , 建立管理构架的长效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

2.要坚持自查与核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由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牵头,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服务、总务、房产管理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业务培训、资产盘点、产权清理、数据审核等各项工作,确保资产数据资料真实、完整、详实,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各部门资产逐项进行实物核实,确保所有自查登记的资产帐物相符。

3.要坚持实物盘点与账务清查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以院长为首的资产清查管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有分管物资管理部门的副院长、财务科负责人、审计科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内控监察人员。学习相关资产清查文件,按照程序,分步骤和人员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清查小组根据实物资产总账与明细帐,实地清查资产的保管、领用、使用、后期修理维护、处置等情况是否正常,查明资产的实际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 , 做到资产帐务清楚明了,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不重不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4.要坚持边清查边整改的原则 。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资产清查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事项,按照管理权限,分别向主管部门,或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资产核实申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予以核实批复,并作为单位账务处理的依据。未经审核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账务。需报送市财政局审批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事项,应当以正式公文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资产核实申请表、相关证据等材料,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以正式公文转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将根据中介机构审计鉴证报告,作为资产核实批复依据。

三 、 健全公立医院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有效机制 。

大多数公立医院实行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归口管理模式,至使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造成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相脱节,因此必须在医院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工作体制 , 健全各种长效工作机制 ,全面有序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公立医院资产清查工作 。

1.要健全资产定期检查与核实的清查机制。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请购、增加 、减少、调剂、变更、报废、毁损, 为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动态 , 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 次全面的清查核对,以摸清“家底”, 准确 、 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使用转移、报废等情况,建立各类固定资产明细帐 , 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为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和先决条件 。

2.要健全资产清查领导机制。公立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 , 成立由医院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连同财务、审计、资产管理、设备、后勤、基建、技术鉴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 并吸纳相关专业人员成立资产清查办公室, 明确具体责任分工 ,制度到人。 组织 、 指导 、 监督和检查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 , 部门领导亲自抓, 各相关部门集中时间和精力配合清查 , 保证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

3.要健全资产清查部门联动机制。公立医院资产清查工作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政策导向较强,组织难度较大。在目前多数单位没有设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的情况下 , 财务部门作为牵头科室,要妥善搞好协调工作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职能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与资产清查办公室建立工作联动 ,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资产清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 严格按照单位统一的政策、方法和步骤,组织好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各部门要变各自为战为协同配合,确保资产清查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

4.要健全资产清查人员培训机制。公立医院每年组织资产清查前,要把与资产清查有关的人员 ,以及各部门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对最新的资产管理知识和清查实施方案进行业务培训 ,介绍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性能、分布、占用及使用 、产权及其变动、抵押及担保、未入账资产等情况 , 采取会议讨论等方式 , 切实提高相关人员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能力。加强资产清查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清查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也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汇总,并借助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实现资产清查数据信息共享,以此简化办公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5.要健全资产清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资产清查工作得力、及时完成、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嘉奖 ,并作为年终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组织不力、工作拖沓、未按要求完成资产清查工作、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责任,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总之,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把握基本原则,健全有效机制,通过扎实工作,实现由上级行政命令到本单位自觉行动的转变,由行业统一组织到各单位自行安排的转变,由集中行动到常态落实的转变 ,以资产清查工作的定期开展推动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确保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

参考文献:

[1]张敏 《新医改形式下关于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管理论坛 2016.

[2]章颖涛. 《公立医院改制中的资产评估》浙江大学 2015.

作者:刘一雯

资产清查审计研究论文 篇3:

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逐渐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职能,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很多单位都开始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资产清查工作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性,鉴于此,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入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现实意义,然后指出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稳健运营。

[关键词]资产清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單位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等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指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工作已经被纳入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1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资产清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资产管理体制的规范。通过强化资产清查能够更好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确保公共财政职权得以充分发挥,使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优化和完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和质量,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资产清查工作还能够更加准确、全面、真实的反映出资产使用状况,为财务报告编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资产清查工作还能够为预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信息,提高预算编制信息数据质量。同时,通过对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刊存量资产产生盘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产实际使用效率的提升。

2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单位对资产清查工作的关注度不够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这些单位的领导过于关注单位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多少直接效益,而忽视了对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部分领导不仅没有积极去了解和学习如何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知识,而且也没有加大对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这样不仅会接导致单位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走形式,所统计出的数据信息缺乏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而且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也不能够积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同时,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定期组织清查人员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进而导致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混乱,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

2.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其中资产清查相关规章制度的弊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批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资产清查审批规章制度没有全面实现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在固有资产购置、分配以及使用等环节存在着模糊之处,导致国有资产购置的不明确性,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督管理上的漏洞徇私舞弊。同时,一部分单位没有及时建立资产台账,使得资产清查工作无章可循,工作难度加大;第二,决策机制不健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出租资产行为过程中未经过清查就开始投资、租赁,使得资产投资或者出租价格方面缺乏规范性,不仅可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且还能够使国有资产利用率降低。

2.3 资产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顺利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定期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尽可能地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无论是在内部清查还是在外部清查都存在着力度不够的情况。从单位内部清查角度出发,很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由财务人员兼任相应职务,这样容易使资产清查工作缺乏规范性。同时,虽然一些单位设置了资产监督部门,但是缺乏独立性,该部门服务于单位领导,这样容易导致资产清查工作形式大于实质;从外部清查角度出发,虽然一些相关部门能够定期开展事业单位资产监督工作,但是监督力度不够,有的在监督过程中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不能使一些单位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难以通过外部力量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

2.4 资产清查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很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目前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够,不利于后续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单位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不仅资产管理软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还存在着硬件设备难以带动资产管理软件正常运行的情况,一部分信息难以准确、全面、真实地在系统中体现。此外,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着资产清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一些人员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清查工作流程和内容,而且也不能够熟练使用资产管理软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关于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开展的一些建议

3.1 提高对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关注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重视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要对资产的使用权以及所有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摒弃“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观念,在关注单位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多少直接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管理和维护。对此,单位领导不仅要积极去了解和学习如何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加大对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和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单位资产管理相关人员能够始终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清查工作,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同时,单位领导还要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促进其积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为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鑒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从审批制度和决策制度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优化。第一,审批制度。单位应当对细化审批制度,将监督工作落实到购置、分配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去,尽可能地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督管理上的漏洞徇私舞弊;第二,决策制度。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出租资产行为过程中应当安排专人事先对资产进行清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结果。上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商议所要投资或者出租资产的价格,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这样不仅能够控制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够直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3 加大资产监督力度

从单位内部清查角度出发,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担任资产清查相关职务,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确保资产清查工作的规范性;从外部清查角度出发,纪检、信(下转页)(上接页)访、审计相关部门不仅要定期开展事业单位资产监督工作,而且还应当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发现问题能够采取措施促进其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通过外部力量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

3.4 提高资产清查工作信息化水平

首先,单位应当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资产管理系统建设,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系统或平台进行升级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降低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难度。同时,单位还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淘汰和购置一些设备,使硬件设备能够与软件相匹配,为信息准确、全面、真实地在系统中体现提供一定保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大对资产清查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培训最新的资产管理以及软件使用相关知识,不仅要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清查工作流程和内容,而且还要使其够熟练使用资产管理软件,间接起到促进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明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3(11).

[2]刘继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

[3]周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及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5(14).

作者:黄宗锡

上一篇:烟草公司审计研究论文下一篇:外贸战略调整毕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