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民工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尊重和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对外来民工子女来说,社会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关爱;外来民工;现代班集体徐舍中学地处宜兴市的西大门,是一所完全中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外出民工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外出民工家庭教育论文 篇1:

让流动的花朵沐浴同样的阳光和雨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的推进,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日趋增多,许多适龄儿童也随着父母到处流动。这些“流动花朵”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几年,进入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也越来越多,已达到500人左右,超出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班级民工子女甚至超过半数。民工子女的大量涌入,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做好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我校组织教师对全镇民工家庭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来看,民工子女教育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语言沟通困难。我校民工子女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不同地区,讲着各自方言,难以沟通。二是学习问题。民工子女跟随父母到处流动,经常更换学校,各地教材不统一,有些学生还多次中断学习,造成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三是习惯问题。民工子女的学习、卫生和行为习惯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且难以一时纠正。四是家庭教育严重滞后。民工子女家长由于忙于打工,对子女教育缺乏重视。五是家校联系问题。民工子女分散在我镇不同地方,对居住周边的环境不熟悉,有的孩子甚至连住处都说不清楚,也没有联系电话,这就给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六是心理问题。大多数民工子女来自贫困地区,往往存在自卑、胆怯的心理,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以“培养民工子女具有主体性人格”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工子女教育工作。

一、爱与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

1 亲其情,爱至诚

教师是爱的撒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肩负着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光荣使命;教育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1)换位体验,变“弃”为“爱”

民工及其子女来自于贫困地区,生活艰苦,处于社会的特殊阶层。可以这样说,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最渴望教师的爱。前些年,学校有些教师在民工子女教育上存在偏见,甚至嫌弃民工子女。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着重开展换位体验活动,于2005年岁末,组织教师冒雪走访了全镇300多户外来民工家庭,全方位体验民工孩子的生活,调查了解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真切感受民工孩子的内心渴望。调查活动给每位教师心灵上带来深深的震撼,唤起了老师们的善良与真情。此外,我们还通过学习培训、“爱与奉献”师德教育、家访联系、建立外来民工子弟学生档案等活动,引导教师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近几年来,面对大批涌入的民工子女,全体教师没有回避,而是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应对,为这些流动的花朵付出了更多的爱与汗水。

(2)民主公正,变“私”为“博”

一是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民主与平等”的观念。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创设师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的民主气氛。在师生关系、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教师与家长关系等方面,着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每位民工子女的尊重与信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将爱心赋予民主的内涵,我们才真正抓住了教育爱心的本质,教师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才真正做到了“心中有爱”,有爱就有希望。

二是对待本地学生与民工子女做到一视同仁,给民工子女平等公平的关爱。首先,我校把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经费上一视同仁,按照当地学生义务教育的经费标准予以全额拨付。这几年,尽管学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没有把一个民工子女拒之门外。许多民工子女学习、生活条件艰苦,为了使他们能正常地学习,学校花大力气解决了民工子女就学最大的后顾之忧——免收了他们的借读费,与本地孩子一样实施“一费制”。其次,教师教育学生时也做到一视同仁。在我校教师心中没有“民工子女”这样的称呼和概念,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民工子女,都受到了同样的关心和帮助。

(3)研究反思,由“浅”入“深”

为了提高教师做好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水平,我校加强了教师对有关民工子女的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不同民工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展民工子女教育反思活动,要求教师经常撰写民工子女教育案例与随笔,学会换位思考,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与自我解剖,发扬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完善美好的,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师在开展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中,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我校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组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开展了友好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激励,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

(4)关爱细化,由“表”入“里”

爱是一门艺术。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民工子女更需要关爱。教师爱学生,更要善于爱学生。其实,民工子女相比其他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又怕伤害自尊。在工作中,我们细化关爱民工子女的方式方法,仔细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注意关心对象、场合的变化,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而且从生活、学习、思想、品行、心理等各方面予以一对一的关心帮助。如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不仅给予减免一部分的学杂费,而且优先考虑享受“教育券”和营养餐。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多沟通,主动联系,坚持不懈地做好启发教育工作。

2 束其规,促养成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系统教育的结果,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重在养成教育。对于民工子女而言,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多,就更应注重日常训练。

(1)集中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系统与科学性的训练,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民工子女来说,有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我校从《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制定具体、有效的实施计划,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集中开展训练。比如:通过班队活动、队列广播操训练等形式,集中上课,强化训练,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分散个别训练。在教育中,我校将不同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训练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开展了“好习惯互助双赢”主题活动,从生活行为规范、学习行为习惯、劳动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规范等不同层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予以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体验,重在积累养成,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3 扬其长,激自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旨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民工子女身上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也有许多闪光点,如他们能吃苦、爱劳动、朴实、独立生活能力强等。因此,在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表扬为主,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手段,保护其自尊心。我校提出民工子女“只要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思路,不管其学习成绩怎样、家庭环境如何,只要努力了,进步了,学校、老师就给予肯定和承认;同时,我们利用各种场合发现民工子女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激励他们的自尊与自爱、自强。如各班开展了“才艺展示”、 “评比特长生”等活动,为民工子女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尊重每个民工子女,想方设法接近,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学生的情引导学生的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爱心辅导——“化作春泥更护花”

为了促进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学校建立并实施了爱心辅导员工作,把所有民工子女纳入学校的爱心辅导活动。

1 因人而异,施教善变

活动中,我校每位教师都负责全面关心5~6名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建立了结对联系制度,经常找结对孩子谈心、交流,定期家访联系民工孩子家长,全方位地了解民工子女的个性、心理、家庭、学习等状况,建立民工子女的个人成长档案,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帮助解决困难。此外,学校还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银行卡”,记录下他们进步的脚印,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促进发展。

2 以情动心,恒以导行

在开展辅导过程中,我校的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民工子女的生活和健康,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把教师的爱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位民工子女不断完善自我。如去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开展了“相聚李小,快乐六一”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向结对民工子女赠送了学习用品,与之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3 全员关爱,重点突破

学校从关爱每一个民工子女的成长出发,全方位开展民工子女辅导员活动,在“导”的过程中突出一个“爱”字,做到一个“细”字,狠抓一个“实”字、坚待一个“恒”字,并具体提出了“五导”工作思路,即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行为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在全员关爱的基础上,批准突破点,解决难点,对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等突出问题专题抓,重点对象重点导,坚持不懈争取进步。例如,有些孩子卫生习惯不好,衣服很脏也不换,身上有味了也不洗澡,有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往往半天下来,脸上、小手就“惨不忍睹”了。针对这些情况,结对“辅导员”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检查,及时指出问题,为他们介绍一些卫生保健小常识,鼓励学生回家学着洗红领巾、手帕、袜子,逐步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往往通过一两个月的训练,孩子的卫生状况就能得到明显改善。

三、和谐班级——“莫愁前路无知己”

1 构建和谐班级

加强民工子女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我校努力引导每个班级积极创设和谐班级环境。一方面,搞好教室的环境建设,师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在许多教室里会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实现自我”等醒目的标语,激励着民工子女自信自强。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求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教育每位学生“心中有他人”,引导本地学生与民工子女相互信任和帮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老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同学之间也其乐融融,互尊、互爱、互助,消除了被“遗忘的角落。”

2 积极鼓励冒尖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民工子女更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关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位民工子女敢于冒尖。在小干部的培养上,每班都适当考虑民工子女人选,让更多的民工子女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挖掘其潜能。许多民工孩子经过努力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如六年级的小江、小屈等同学,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屡次获奖,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引导着更多农民工子弟自尊自强、积极进取。

3 引导角色扮演

在班级中,民工子女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参与活动和体验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为此,我校提倡每个班做到“一人一角色,人人有角色”,鼓励民工子女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心中有集体”的理念,学会为集体服务,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如我校开展了“我为李小添光彩”活动,引导民工子女学做小主人,热爱第二故乡,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本地孩子中去,消除自卑,快乐成长。

4 学会知恩图报

近几年来,在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呵护,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民工子女存在“我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他人帮助”的不良思想,这种思想对其人格完善非常不利。为此,我校在全体民工子女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爱。我们结合“爱与奉献”等教育活动,引导民工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在接受老师和同学“爱”的同时,逐步学会去关爱别人。

四、激励评价——“天生我才必有用”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不仅要注重知识掌握的程度,更要注重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评价。我校根据民工子女的思想状况和激励评价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开展了“成长银行——农村小学学生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激励评价标准和方法,肯定每位学生思想品行等方面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乐趣,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树立自信,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评价时,我们不仅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更充分考虑民工子女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对民工子女予以全面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发展。这种新的评价模式一推出,就受到了包括民工子女在内的全体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明显。

几年来,我校的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和民工子女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各级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来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也越来越多。而大凡来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经过几年的学习教育,无论是思想面貌、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民工子女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尊重关心民工子女,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一定会提高民工子女教育水平,让他们能够“留得住”,“学得好”,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流动的花朵沐浴同样的阳光与雨露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浙江长兴,313102)

作者:张会富

外出民工家庭教育论文 篇2: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外来民工子女就学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尊重和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对外来民工子女来说,社会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爱;外来民工;现代班集体

徐舍中学地处宜兴市的西大门,是一所完全中学。为解决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学校早在政府没有出台政策的情况下,没有多收一分钱,就接收了民工子女,有效地缓解了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几年来,外来民工子女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学校提出了“关爱民工子女,打造温馨校园”的办学理念,开展了民工子女学生的管理办法、民工子女学生与本地学生综合型班级教学的实践研究,制定了民工子女“学困生”扶持办法、民工子女困难学生家庭资助办法等。

本学期,来自外省和本市其他乡镇的民工人员子女,占了徐舍中学学生总数的30%。而外来农民工子女群体所显露的主要问题,非常明显。

(1)教育需求的问题。我们发现,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基本上可以就近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但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加上临时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本身较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督。即使部分农民工子女对学习音乐、艺术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学校教学质量及水平所限,无法满足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等的梦想追求。

(2)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发现,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双方或是一方外出打工,其平时的生活基本上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有的农民工子女与父母有可能一年见不上一次面,父母的教育作用在逐步减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也基本上形同虚设,他们或因文化程度偏低无渠道监护孩子、或因农活繁重无时间监护孩子,或因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情感关爱的问题。我们还发现,由于留守儿童与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不同,常年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他们对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更为渴望。长期如此,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极易发生消极变化,生活中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成长的忧虑,多数人自我封闭,遇事不与别人说,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逆反心理严重。“大量吸收外来民工子女是学校的一种气度,也是教育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责任。”面对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率强劲增长的势头,徐舍中学校长徐惠君把这一理念灌输给了全校所有的教职员工。他说,外来民工子女多数来自贫困地区,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又长期与父母走南闯北,学习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关爱。但是,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具备劳动人民最传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们只要用心去教,他们肯定会取得可喜进步的。

因此,徐舍中学在原先制定的《教师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等制度中,增设了关爱外来民工子女的内容,将关爱外来民工子女与老师的师德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让外来民工子女能够安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学校为他们的入学、转学等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享受到与本地学生同样的待遇。学校不仅建立健全了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档案,还定期召开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开办乡村少年宫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还通过开展党员与外来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动,共同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校还为少数家庭特困的外来民工子女申报了教育社会支助和宜兴关心下一代支助,切实解决了这部分孩子的生活困难。近年来,徐舍中学在校教职工将关爱身边的民工子女落实到三个行动中,一是经济上勤资助,不让民工子女因经济贫困而辍学;二是学习上勤帮扶,不让民工子女因基础薄弱而落后;三是心理上勤疏导,不让民工子女因环境差异而自卑。

学校除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外,还对不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设立“爱心基金”,给予经济帮扶,不让他们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每学期均有二十多名民工子女接受“爱心基金”的帮助。同时,对特别贫困民工子女,学校还发动教职工自愿资助,为他们提供生活来源。学校除经济资助民工子女外,还在学习和心理上给予帮扶。不少民工子女英语成绩基础差,为了不让他们掉队,英语老师常不计个人得失义务辅助,帮他们补习英语,给予个别辅导并予以鼓励。学校还针对民工子女因家庭条件较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一现象,安排心理咨询室老师常为少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而思想品德老师为每个班上“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境和个人的关系,教育学生不应因家境贫困而歧视别人或受到别人歧视,贫困孩子更不能自卑,相反应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徐舍中学让许多外来民工子女和他们的父母感受到真情与温暖,校长徐惠君说:关爱他人,快乐自己,无论何时师者都应该先行。农民工子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农民工子女群体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

徐舍中学本着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情感关爱、学习帮教、法律援助等系列主题活动,使每一位农民工子女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加强力量整合,努力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工作格局。一是要继续加强职能部门力量的整合。各级组织加强领导,争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行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同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齐抓共管、优势互补。二是继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整合。更加积极主动地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推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相关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打造成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工作品牌。三是继续加强志愿服务力量的整合。要聘请宜兴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及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担任农民工子女援助站志愿辅导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民工子女援助站日常运转中的作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爱在行动——关爱外来民工儿童”主题实践活动,给农民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增强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实际成效。一是丰富活动形式。进一步开动脑筋,创新思路,结合本地实际,设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同时,设立农民工子女援助站,充分发挥农民工子女援助站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工子女温暖的家。二是拓展活动内容。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学习问题,通过“爱心家教”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手拉手”活动,让农民工子女经常参与各种互动交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三是注重活动效果。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自身的需求,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开展更加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活动。注重发挥农民工子女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等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等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立自强。

总之,我们要结合工作职能和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在关爱民工子女方面多多尝试,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尊重和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附:徐舍中学初一(2)班主题班会】

主题: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主持人:谢梦迪。主要形式:讲故事。参加人数:40人。时间:2010年11月8日。目的:①关爱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无地域之异。②用爱温暖外来生的心,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力量与关爱。

主要内容:①主持人讲述外来学生的主要情况;②同学们表示出友爱与帮助之心;③男同学表示要在生活上给予帮助;④女生们则显示出了极大的关心与爱护,大家纷纷以主人翁的姿态互相帮忙;⑤最后,两个外来生都很感激,表示要以最短的时间来融入班集体,自己要努力用功学习,感谢关心爱护他们的所有人。

效果及体会:①MQ同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学校的学习;②他本人能积极参加值日劳动,任劳任怨;③MY同学也能上课积极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④她自己也参加了校运动会,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⑤他俩都与其他学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其他学生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

(宜兴市徐舍中学)

作者:宗静

外出民工家庭教育论文 篇3:

民工子弟学校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成效令世人瞩目。尤其是沿海的经济发展更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民工涌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沿海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他们的孩子也大量随其父母在沿海的学校上学,所以培养民工子弟的责任就落在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肩上。作为一个民工子弟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师,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深刻体验到民工子弟学校初中英语教学存在许多教学的实际困难和不利因素。需要我们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反思,探究适合民工子弟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学之路。为全面提高民工子弟学校初中英语学习乃至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校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反思与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沿海经济的发展更让中国的大量民工子弟学校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这个服务于民工子弟学校的中学英语教师,心中充满的不仅仅是满怀的喜悦,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对多年来自己工作的反思,力求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英语教学之路。为了适应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的需求,在民工子弟学校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对民工子弟学校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正视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英语入门。二、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钻研提高,以适应新的教材教法。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四、适应课改要求,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五、利用时机,进行西方文化渗透,为英语课本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

一、正确面对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学生的现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勇敢跨进英语的大门。

在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艰辛,尤其是英语教学存在许多困难。

1.小学的英语与初中英语严重脱节。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但由于未被列入主课,许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再加上由于师资短缺,有的小学英语甚至无法开设,有的即使开设,往往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化,英语课常被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同时由于是非专业老师,容易造成语音不准,为中学老师英语语音纠正带来很大困难。

2.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源不足。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一方面为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有些家庭条件好的本地生往往去私立学校读书,而往往私立学校招去的都是一些较好的学生,这样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因为生源差,中考时考入高中的学生少,长期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起点参差不齐。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同样是民工子弟学校,沿海地区的民工子弟学校建设发展更为迅速,西部贫困地区,尽管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但长久以来由于地区差异引起的不平衡发展,内地贫困地区的教育仍然比较落后,所以民工子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4.家庭教育不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现在大多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的学生都不是住校生。我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统计。85%的学生家长在工厂上班,有些外出搞运输,有的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来管孩子的学习成绩。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教师应该有积极的态度,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新的教材教法。

新教材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了要求,这一点是我们教惯旧教材的老师们的弱项。因此我们要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会说的自己一定要说得很流利。同时,要注意学习好的课堂用语,并在课堂上尽量使用。我们的教师应当能应付挑战、克服困难,适应新的教材教法。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攥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很重要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经验、提高水平的过程。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民工子弟学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现代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电脑房、多媒体教室都为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供了物质保障。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多年来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上做得不够,最多在课堂上放放录音磁带。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不到训练,从而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提高。多媒体的使用为我们采用不同形式的听力训练手段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还可以播放英文版的电影。学生不再觉得单调乏味。兴趣高了,听力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利用多媒体上课,还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口语,因为教师可以随意设置对话方式,可以让学生两两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还能节约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课堂利用率。

四、适应课改要求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旨在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特别是地处偏僻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对这个理念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我们要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民工子弟就必须从现在抓起。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因为这时的作业肯定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不能在讲课时只给出一种标准答案,对于一些非客观题,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五、利用时机进行西方文化的渗透,为英语课本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民工子弟学校中也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多样,各校可以自己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我是英语老师,自然会想到如何让这一课程来为我的英语教学服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社会,中西方文化渗透逐渐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城市流行。而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对这些了解却不多。在英语课上我跟同学们一起过圣诞节,表演圣诞剧,让学生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跟学生们一起过北方人的春节。因为我的学生大多是南方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体验,而对其它地方的了解少。我还在英语课上增加了中西方文化在问候、提建议、提供或寻求帮助、购物、问路等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英语的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学好英语。

以上是我从事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工作十几来的反思和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教师永恒的话题。相信我们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只要能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有为民工子弟学校奉献自我的精神,一定就能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在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上收获着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新概念》 刘学蕙主编 南京出版社

[2]《浅谈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湖北长阳大堰中心学校 李玉琼

[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常熟外国语学校 丁友云

[4]《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冯海涛

上一篇:高职体育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老水电站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