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9

宝安实验学校是宝安区委区政府于2005年为适应宝安新中心区的发展需要而创办的直属宝安区教育局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协调学校人际关系,开设系列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校外教育中流动少年宫的功能

【摘要】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性,艺术资源在城乡间、群体间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艺术教育缺失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流动少年宫项目选取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集中的子弟学校,作为实施目的地,同时,这里也是解决艺术资源不均衡问题的着手点,实现市域、区域和县域少年宫艺术资源的联动,为解决艺术教育资源城乡间、群体间不均衡的问题,形成大而有力的“网”。

【关键词】流动少年宫教育资源教育均等化

一、济南市流动少年宫功能覆盖

济南市流动少年宫于2006年正式开始启动,前身是2005年的流动音乐厅走进学校项目,开展10多年来为50余所学校送去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资源。济南市青少年宫开设公益体验馆,涵盖传统手工艺、科技体验等多个项目,定期向市民开放,每年近10000人次的青少年前来体验,同时接待国内外交流团体30余个。

自2009年开始,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帮扶计划,关注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每年提供1000余个免费培训名额,让特殊群体享受到校外教育的快乐。

定期開展“结对帮扶、服务学校”活动,和十几所学校结成互帮对子,定期邀请结对学校的孩子到少年宫体验。

二、济南市流动少年宫受益对象

实施区域从济南市的馆驿街小学、明珠小学等子弟学校开始,拓展到周边城市—泰安、莱芜、淄博的子弟学校,最终将阶段性的推广到山东省域,以试验田性质的个例实践到济南市的覆盖,再到周边城市的覆盖,以推广的经验能动性的实现订单式服务,最终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各区域少年宫艺术资源联动。

受益对象从济南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始,阶段化的普及山东省的农民工子女。以“一台演出”、“一场互动”、“一堂课”、“一份礼物”的形式将艺术教育的传统项目—器乐、舞蹈、声乐、语言表演等文化知识在农民工子女群体中进行有效传播与实践。

三、济南市流动少年宫组织手段

志愿者项目的活动骨干由济南市青少年宫青年教师艺术团和70名志愿者组成,团队精诚合作,以“一台演出”、“一场互动”、“一堂课”、“一份礼物”为活动内容,从视觉、心理等各方面让孩子体验艺术教育带来的欢乐,并收获自己的兴趣。

因地制宜,开展订单式服务。由于志愿项目服务的学校,其自身条件和对艺术教育需求的情况不同,我们在2006年活动开展至今,通过订单式的服务,为济阳县孙耿镇小学、长清区张夏镇小学等7所子弟学校送去了优质的艺术教育服务。

四、流动少年宫应有的功能及面临的问题

1.流动少年宫服务于教育均等化

艺术教育的专门化。青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阵地,艺术教育特色突出,学科丰富,教师队伍强大,各地市少年宫的艺术教育传统深远,学科优化与创新能力优秀。公益性质使得这种教育的专业化带有服务社会的性质。

解决艺术资源不均衡问题的联动网。传统艺术项目的培养是开端,不仅是济南市青少年宫可提供艺术教育服务,山东省其他地市的少年宫都具备此功能,正因为项目的可复制性强,适用于各地市的少年宫志愿服务,使联动网的形成具备可行性。而项目的推广也以山东省十七地市少年宫艺术资源联动网的成熟为依托,最终为山东省城乡间、群体间艺术教育资源不均衡,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群体资源缺失问题提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2.流动少年宫的社会功能

孩子和家庭层面,解决农民工子弟等特殊人群家庭中孩子艺术生活匮乏的问题,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学习艺术特长。

学校和乡村层面,从师资、器械、活动等各方面,短期内解决艺术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

社会层面,丰富农民工子弟等青少年人群的精神生活,为孩子们的校外生活提供了艺术兴趣引导下的行动,解决因留守、校外生活枯燥等原因造成的违法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民工子女权利保障。

市域、区域、县域少年宫资源联动,实现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目前济南市青少年宫通过流动少年宫项目,联动了淄博市青少年宫,章丘市少年宫等市级少年宫,以及天桥区、历下区等区县级文化馆、少年宫,体现流动少年宫地域特色化和志愿者的多元化。

3.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活动资金的筹备方面,现有资金无法支撑这项涉及面如此大的项目。我们的解决方案集中于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通过吸引爱心企业赞助,政府购买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风险方面主要是活动开展过程中交通及演出现场的突发事件。目前项目实施有风险评估及完整的预案,志愿团队从思想和组织层面高度重视和紧密策划,团队的活动经验为安全问题提供保障。同时,我们为每位志愿者购置人身保险,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宏宇.“科技大篷车暨流动少年宫”进乡村实践体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171.

[2]陈永.探索建立“流动少年宫”活动评价机制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9.

作者:王向明

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篇2:

让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宝安实验学校是宝安区委区政府于2005年为适应宝安新中心区的发展需要而创办的直属宝安区教育局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协调学校人际关系,开设系列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汲取传统道德精华,

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06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09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

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樣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09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09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屆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06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大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

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学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24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成果被香港《大公报》和《宝安日报》报道;四年来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展赛获奖2000余人次。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依托校本课程,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也形成了办学特色,已被社会和家长认可。近一两年来,多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欧美的教育考察团来校交流学习,学校的个性化办学思路和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深受称赞。

责任编辑/谷雨

作者:彭茂发

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篇3:

哈尔滨少年宫的跨越式发展

2016金秋时节,我从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调任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大少年宫之一、已有60余年辉煌历史的哈尔滨市少年宫。

哈尔滨市少年宫成立于1955年,宫名由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是黑龙江省校外教育的主阵地。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相声艺术家师胜杰,小提琴大师薛苏里,唢呐演奏家冯晓泉,著名演员王璐瑶、宋佳等,都是从这里走向人生的舞台。

到任伊始,骄傲与压力并存。骄傲的是,在前人的积淀下,哈尔滨市少年宫拥有着种类相对齐全的培训项目和现代化艺术中心剧场,“小雪花”艺术团更是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等顶级艺术殿堂并荣获殊荣,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构建未来。说到压力,首先来自多年的校内教育思维,需要快速切换到校外教育模式;其次来自少年宫办学思路单一、活动形式僵化、创新不足等,事业发展出现瓶颈。如何带领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亟待攻克的考验。

“天下青少年宫人是一家”,每每参加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组织的活动,或在与各地青少年宫系统同仁的交流中,总会听到这句暖心又熟悉的话语。这句话绝不是简单地随口一说,而是大家的身体力行,让我真切感受到来自全国青少年宫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我們实现了在各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拓展了种类更加齐全的艺术、体育、科技培训项目,开展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公益性活动。在“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精神的指引下,我们配合中小学延时放学政策,大力开展“情暖童心·流动少年宫”活动,深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学校、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特殊学校和特色学校建立“流动少年宫”,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世界冠军进校园”活动,定期通过送教到校、师资培训、成果交流及高水准流动巡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辐射带动起了哈尔滨及周边区域、基层乡村未成年人素养的总体提升。

三年来,哈尔滨市少年宫充分发挥作为全国、省、市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艺术教育基地、社区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连续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正在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2018年被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评为“情暖童心·流动少年宫活动先进单位”。

哈尔滨市少年宫是一座荣誉的殿堂:累计培养学员超过100万人次,为国家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万余名。每年到艺术中心剧场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达10万人次以上。“红领巾”社团每年参与活动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各类服务,辐射、影响、带动哈尔滨及周边县乡受众群体年均50万人次以上。“小雪花”艺术团出访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获国际、全国奖项20余项,从“哈尔滨之夏”到“黑龙江之冬”,作为“哈尔滨市十大音乐符号”,成为“东方音乐之都”的靓丽名片。

2019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宣布:规划建设新区市少年宫,并将“建立市和区县(市)少年宫上下联动发展格局”列为“重点抓好30件民生实事”。新时代,哈尔滨市少年宫正在加速发展。

(作者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

作者:刘敬凯

上一篇:PLC编辑程序电气控制论文下一篇:施工现场管理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