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古代汉语属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历史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研究“五四运动”以前我国汉族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与现代人们所使用的白话文相比,古汉语学习更具难度。本文基于思想与教学学角度对古汉语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古汉语教学方针,对于古汉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深入浅出”

【摘要】各大高校开设古代汉语的课程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字知识,强化他们对古籍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得到传承。目前各大高校的古汉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吸收和理解古典文化和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的“深入”“浅出”,使古汉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 深入浅出

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因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而感到自豪,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是我国人民的瑰宝,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古典文化的沿袭以及传承,各大高校开设的古汉语专业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更好的理解和研究我国古典文献。为了减少古汉语学习过中的枯燥和烦闷,古汉语的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深入”和“浅出”。

一、高校古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设立课程的意义

1.古汉语具有丰富的学习体系

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很多,因此古汉语的学习内容也十分丰富,整体体系可分为:语法、词汇、修辞、音韵、文字、古书注解以及训诂等内容[1]。这些丰富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我国古典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探讨,使其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

2.古汉语学习是进行古籍整理的需要

要想更好的开展古籍整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合格古文素养的工作者队伍,所以开展古汉语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籍数量众多,人们对古籍的研究并不是十分的充分,为了更好的开展古籍的整理工作,更优质的继承我国众多的优秀古典文化,各大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古汉语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3.研究我国各地方言需要开展古汉语的教学

目前人们使用的汉语是对古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很多词汇是对古汉语的继承,有些词汇是根据古汉语演变过来的,可以讲,对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现代汉语的掌握和学习。在对当今方言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很多的方言源于古汉语,现今很多的方言可以在我国流传下来的古典文集中查找到。在《红楼梦》中,曾有一句话,“下流的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还打起老婆来了。”这里的挺尸不是指直挺挺躺着的尸体,而是“睡觉”意思[2]。在现今社会中,很多人们对“挺尸”的理解也是直挺挺的尸体,而在四川人中,“挺尸”就是睡觉,是他们的方言之一。在其他的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现今方言的踪迹,所以说,研究我国各地方言需要开展古汉语的教学。

二、在古汉语教学中的“深入”

1.在古汉语教学中“深入”的体现

在古汉语的教学中,深入是指要使教学的工作深入到古汉语体系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对古汉语有着全面的了解,能够勾画出古汉语的基本框架和面貌。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古汉语的正确知识体系,通过和现代语言比较研究,更好的分析古汉语的文言知识。

2.古汉语的教学要掌握比较教学

人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语法都是从古汉语体系中发展出来的,很多词汇是直接从古汉语传承过来的,所以在古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现代使用词汇和古汉语的比较。例如在先秦汉语中,“是”这个字是被运用为代词,没有进行判断的意思,而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表示为判断,是一种肯定的语气。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对古汉语的语言和现在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古汉语字词理解,使古汉语的教学工作获得良好的成绩。

3.需要构建丰满的知识结构

古汉语的教学需要讲究循序渐进,要按照一定的过程和步骤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讲,教师在古汉语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先从古汉语的文字入手,因为我国的文字多为表意,每个汉字的字形结构都与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字义的理解可以古汉语教学工作中的第一步。

在掌握文字后,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古汉语词汇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已学文字的本意为基础,掌握词汇的引申方式,争取对古汉语的词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系统化的掌握,方便学生对古文的阅读。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后,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古汉语的音韵以及语法知识,解除学生学习古汉语的障碍,使古汉语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三、教师在古汉语教学中的“浅出”

1.古汉语的教学要“浅出”

整体来讲,古汉语的学习过程相对其他的课程来讲要更为枯燥和晦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中难免会生产低沉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浅出”,可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讲授古汉语知识的过程中传授其他相关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举一些让学生容易明白的例子,教学氛围更为趣味化,讲授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2.教师运用新兴媒体增强教学的趣味

前文说过,古汉语的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更为枯燥,所以在教学的工作中,教师可以使用现在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学习的趣味。新媒体可以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在古汉语的学习中,很多器物名称的文字较为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这些文字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兴媒体对这些文字进行趣味化的处理,找出文字相对应的器物图片,将文字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这些器物名称有着更为直观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字的理解。

3.注重教學例子的通俗性

在古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例句一些通俗浅显的例子对古汉语的知识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的理解。《郑伯克段于鄢》中“请”有两种用法,请对方做什么事情和请对方允许自己做什么事情[3]。可以看出,第一种意思是现在人们使用的意思,第二中的意思主要用于古汉语中,这样的用法较为有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记忆,可以加深学习效果。

结论:教师在古汉语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深入的体系构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古汉语学习基础,同时要对学生学习古汉语有着逐渐深入的计划,让学生先从文字的基础掌握开始,逐渐学习古汉语的其他知识。同时,在古汉语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可以进行“浅出”,用新兴媒体增强教学的趣味,用通俗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古汉语的掌握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亮.试论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3:81-84.

[2]华敏.试论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深入浅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4:122-124.

[3]汪银峰,周晓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9:181-183+187.

作者:刘雪松

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摘 要】古代汉语属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历史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研究“五四运动”以前我国汉族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与现代人们所使用的白话文相比,古汉语学习更具难度。本文基于思想与教学学角度对古汉语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古汉语教学方针,对于古汉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汉语教学 思想 创新

古汉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多个专业的主要教学科目,可以说,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与国家人才培养事业息息相关,亦是相关学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古汉语教学多年以来都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们没有掌握好古汉语教学和学习的特点、规律,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教学未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下文,笔者将从这个角度进行一一探讨。

一、教之先——思想上引起重视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古汉语教学属于语言类教学,其属性就如同英语教学、阿拉伯语言教学,是一种对于文字、语言的教学和研究。但是,很多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古汉语教学的这一特征,致使其在进行教学改革或学习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更没有进行思想纠正。因此,进行古汉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应当是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改变师生传统落后的古汉语教学和学习观,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想方设法改变思想,加强思想重视

改变思想,尤其是改变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思想认识是最困难的一步。很多学生认为,所谓的古汉语就是指我国古人所用的语言,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完整的。另外,也有少数学生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学习古汉语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此在思想上也未曾引起重视。而且一部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意义所在,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一门功课进行教学。而事实上,古汉语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是进行思想教育以及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实施教学时,学生以及教师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

1.古汉语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人生哲理、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途径。“五四运动”之前,我国汉人所使用的语言皆为古语或半白话文,这样的语言交流和表述方式更具韵味,很多词句更是引人深思,包涵了很多的哲学寓意,如塞翁失马、亡羊补牢等等。在古汉语教材当中,也包含了很多具有哲学意义和价值观教育作用的文章、诗词,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理论的精华。对于传统思想文化,我们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传承、去发扬,这也是学习和研究古汉语的重要目的和意义之一。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古汉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发扬传统文化之精髓为己任,进行古汉语教学与学习。

2.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带着敬畏的思想进行古汉语教学。文字语言记述历史,记述艺术,记述一切当下的事物与思想,在研究和传承文字语言的时候,要怀着敬畏之心参与其中。古汉语它记录了我国古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我国古代的历史,也表达古人对于政治的见解、爱国之情、教育之法等等。如《三字经》《百家姓》等,是儿童入学的启蒙读物,其所折射出来的教育观点便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家庭教育抓起。由此可见,古汉语教学的的确确是一项具有多种教育意义和文化研究意义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带着敬畏的思想进行古汉语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把握古汉语教学改革之核心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之关键。对于教育工作来讲,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就叫做成功,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便要求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思想两个方面充实自己,可通过参与培训、阅读、进修、访学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家访、聊天等形式,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意识,以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教学改革。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在思想和技巧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能够加深其对于古汉语教学的认识,为进行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之内容——丰富性与多样性

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关注、把控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古汉语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而广泛的,其来源也非常广,除学校配发的教材之外,还可以更多地搜集市场上的古汉语教材、网络教学资源、古汉语类文学作品等等。

选择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各方面资源的统一性、协调性、逻辑性以及配合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内容和教材纷繁复杂、种类繁多,教师在挑选的时候,切记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或教材,另外还需要对其内容、教学特性进行深入的考究:

(一)市场资源的挑选必须符合书籍作为教材的基本特性——通论、文选、常用词相结合

这一特性是一本典籍能作为教材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在对市场资源进行搜寻挑选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这一点。

(二)注意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切记避免与学校配备教材重复

多样性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古代语言变化的规律,这也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多样化的题材和内容,能够保证学生汲取到更为丰富的古汉语知识,避免与学校配备教材重复则是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思想疲劳,防止课程时间和教材资源的浪费。

三、教之形式——教法之多样性

教学形式的创新来源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古汉语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的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和不同受众出发,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比,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都是现代教育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并且能够很好地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它们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立体的思想感触和视觉感触,且有着更为明显的教学推进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古代汉语知识,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相结合既符合改革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教学受众的个性发展需求。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揭示古汉语起源、发展直至消亡的历程,以多媒体画面演示为主,形象地展示古汉语用语、书面表达及文学作品当中所透露出来的语言使用理论、文学含义、伦理道德等。

(二)实施实践性课程

上文提到,古汉语教学如同英语教学、阿拉伯语教学,属于语言类教学,对于语言类教学来说,实践是提升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古汉语运用到实际的对话、交流、写作当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古汉语的理解,提升其对于古汉语规律的探索和解析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传统的熟读背诵方式。熟读与背诵是学生初入学校时就已接触到的学习方式,并且一直在学习生涯中沿袭。熟读与背诵这看似普通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却有着有效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效用。在古汉语教学当中,完全可以采用熟读背诵方式,让学生从熟读背诵当中理解古汉语词句的基本文义。

2.交流运用。古汉语的交流运用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古汉语交流。很多学生初次使用古汉语交流,全凭自己的理解和理论知识,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古汉语,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汉语的喜爱程度,还增强了古汉语的魅力。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喜欢上古汉语学习,还能使学生从交流当中掌握古汉语语言规律。在古汉语交流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古汉语交流活动的活力与热情,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

总之,古汉语教学应与时俱进,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对于教学改革的支持和理解是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心理后盾。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的教学改革都被扼杀于舆论之中。一些教育界人士、社会媒体、网络,对于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进行毫无根据的评价,并以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为借口,讽刺高校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古汉语之类的古代文化课程教学,而应该实施一些具有实际价值,对学生今后就业更有帮助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必须坚持进行教学改革,而社会也应当给予学校教学改革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而不应盲目从众,随波逐流,阻碍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安顺.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古代汉语[M].天津:天郭锡良津教育出版社,1996.

[3]肖瑜.创新型古代汉语课教学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3).

作者:王东

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 篇3:

论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摘 要]古代汉语课程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要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就要充分分析当前古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偏重课时量的增加,忽视课程质量的提升;偏重基础知识讲解,忽视古文诵读;忽视学情调查,盲目完成教学任务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应教学改革措施,如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古文诵读、利用情景教学法、举办古汉语朗诵会、读书沙龙、模拟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充分了解学情、设置古汉语经典学术论文研读课、建立古汉语课程资料数据库、多元的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

古代汉语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程,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1]当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调整,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也应努力适应这一培养目标,积极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将首先讨论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应措施。

一、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代汉语课程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程,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古代汉语课程是最令人头疼的课程,肖丽荣曾指出:“古代汉语课程知识体系庞杂,教学要点繁多,理论性强,枯燥难学,而且远离现代生活实际,学习难度大,没有学习兴趣。”[2]现将高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列举如下:

(一)偏重课时量的增加,忽视课程质量的提升

任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将教材所有知识点都进行细讲,导致教师常常觉得古汉语课时不够,因此疾呼需要增加课时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增加课时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压缩了大学生课外实践的时间,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是增加了教学压力。马景哲调查统计,周课时量在8—12节的高校教师占59.6%,12节以上的占19.5%;[3]罗明丽、李家刚也曾指出,一些民办高校的课时量更多,使得任课教师身心俱疲。[4]在教学质量上,由于古汉语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琐碎,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十分重视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常常采用“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分析文选、讲授通论,课堂枯燥乏味、形式单一,互动较少,教学缺乏启发性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古代汉语课程兴趣不大。[5]因此古代汉语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教学质量最大化。

(二)偏重基础知识讲解,忽视古文诵读

部分高校教师为了区分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的学科性质,更加注重对古汉语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古文语感的培养,以至于学生掌握了许多古汉语的基础知识,但仍然对古文阅读提不起兴趣,课下学生很少自觉运用课上掌握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指导古文阅读,形成了“课堂学得挺热闹,课后却不会自觉拓展阅读”的局面。因此课堂教学中设置古文诵读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点对应到文本中,也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感受古文韵律节奏美,从而真正对古代文献感兴趣。

(三)忽视学情调查,盲目完成教学任务

部分高校教师不会事先做学情调查,不了解学生当前的古汉语基础,自然无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以《郑伯克段于鄢》为对象制定的调查问卷:

1.通过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能够大体读懂古文。

2.归纳总结文中的用字情况、词类活用以及特殊语法现象。

3.目前学界对于否定副词“弗”与“不”的关系问题有几种看法?

4.目前学界对于“寤生”的“寤”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因为本篇文选课下注释比较全面,因此学生第一题完成得非常好;部分同学第二题完成得不错,说明有一部分同学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比较扎实;第三题与第四题完成情况很复杂,53人中40人只能答出教材中提到的观点,对于学界的其他观点一无所知。

因此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为: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多关注古代汉语相关的最新学术成果。

诚如刘道锋所指出:“古代汉语教学也应当贯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要想跟上专业发展的新潮流,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動态,教师不但自己要广泛阅读专业期刊,还要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期刊。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要学生在古代汉语方面钻得很深很尖,而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6]

综上所述,部分高校的教学改革虽然已经比较深入,但发展态势仍不乐观。古汉语这门学科知识点琐碎,任课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致使以学生为中心的需求导向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为了实现古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古代汉语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古文诵读、充分了解学情等角度展开。

(一)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不一定转化为学习的“质”。探究“质”与“量”的统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的“量”指课时量,“质”着重指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的有效接受与能力迁移。不管学校安排多少课时、教师使用多少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仍是一味被动接受,都不足以使之达到“质”的飞跃,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转变学习方式。[7]

据张玉新调查,高中生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注释能够读懂50%~70%文言文。[8]由此可知,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因此弄清古文大意的工作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掌握古文基本内容,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尝试解决在阅读时未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课上着重解决学生普遍不懂的字词以及语法问题,接着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关注该篇文选中涉及的古汉语字词以及语法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大门。这样安排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古文的主人,自然实现了古文学习“质”的飞跃。

(二)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诵读在古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在扎实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文选的诵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9]同时也可以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巩固知识要点。

其次,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法,不仅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周雪瓴指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情理交融,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10]在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在分析完古汉语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后,可以布置“角色扮演”的探究性课题,在第二次上课前进行展演,使学生在表演或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体会《左传》中小人物的形象,例如共叔段不断加高城墙后群臣内心的焦虑;齐侯与屈完观师时,屈完对答的诙谐幽默与冷静自信,同时这种展演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背诵古文,体会古汉语的词汇与语法特点。在课堂氛围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情景,如在讲解古汉语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时,可以播放影视剧《东周列国志》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在讲《汉字构造》时,可以播放汉字演变的动画或纪录片;在讲解“尊长安君之位”的“尊”为什么有“尊贵”的意思时,可以利用古代文物“尊”展示出“尊”在古代常用作祭祀仪器,因此引申出“尊贵”的意思。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进而感悟古汉语的魅力,这便是情景教学法在古汉语课堂的合理运用。

(三)设置丰富的实践环节

第一,设置丰富的实践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古汉语朗诵会、读书沙龙。古汉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古文翻译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在充分阅读古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古文朗诵大会使学生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提升阅读古文的兴趣;亦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使学生感受不同观点的碰撞,在交流中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第二,模拟教学环节。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挑选适当篇目,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随堂试讲,然后教师从教学内容、授课技巧、教案设计等方面进行点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适当点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鼓励学生利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对于古诗词创作,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知识,已经基本掌握诗词创作的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有才艺的同学将自己创作的古诗词编成歌曲或舞蹈进行展演,教师可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以及进行歌舞展演的同学的照片搜集起来,结集成册。

这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四)充分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情永远是教学的前提与起点,部分教师由于忽视学生之前的基础,不能根据学情变化制定教学目标,一直使用固定的教学计划,面对活的学情,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质上却体现了自身的教学根底不够扎实。[11]高校教师面对众多不熟悉的学生,在上课前才与学生有极短的见面时间,如何能充分地了解学情呢?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前置性学习的方法,提前发放问卷,与学生见面时收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五)加强相关学术论文研读

第一,本科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加强相关学术论文的研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利用书本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发表对某些古汉语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打开学生思路、拓宽学生眼界,为社会输送学术型人才。教师可以设置古汉语经典学术论文研读课。经典学术论文研读课可以先由教师精讲学术论文的论点、论据、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分析该观点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是否有补充证据;如果不正确,是否可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通过精读学术论文,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规范,这不仅为学生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第二,建立古汉语课程资料数据库。上传古汉语课件、古汉语相关学术论文、最新的相关古汉语书籍、最新的古汉语行业资讯、课后习题、古汉语学习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考研资料等,并对资料库进行及时更新,建设有专业特色的资料数据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获取古汉语专业的最新信息,同時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又与线下课堂教学相互呼应,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古代汉语。

(六)多元的考核方式

古汉语的教学改革离不开科学全面的课程考核,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为辅,全面考查学生课堂发言、课堂展演、读书心得分享、课程习题、古文朗诵、创意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考查不仅紧扣古汉语课程提高古书阅读与翻译能力的培养目标,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末成绩为主,期末试卷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注重开放性题目的训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考核模式的改革有效促进整体古汉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然而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古汉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运用基础理论阅读古书能力的提高。鉴于目前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从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古文诵读、利用情景教学法、举办古汉语朗诵会、读书沙龙、模拟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充分了解学情、设置古汉语经典学术论文研读课、建立古汉语课程资料数据库、多元的考核方式等角度综合展开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课程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 [5]肖丽容.论师范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6):80-82.

[3]马景哲.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4]罗明丽,李家刚.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9):66-67.

[6]刘道锋.古代汉语“学思并重型”教学理论模式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119-121.

[7]寻求“量”与“质”的动态统一[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90024ae30102zicd.html.

[8]张玉新.怎样上出魅力家常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9]寻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平衡[EB/OL].https://www.doc88.com/p-5109893018985.html.

[10]黄灿.语言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本科教学改革探索(上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11]学情永远是教学的前提[EB/OL].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GJT201724012.htm.

(责任编辑: 刘洁)

作者:张婷婷

上一篇: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下一篇:后方法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