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师教育培训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课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生存现状研究”是一次基于对贵阳市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生存现状调研而开展的实地调研。本文从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方面,分析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小学双语教师的生存现状,总结出四点优势、四点问题、四点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教师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教师教育培训论文 篇1:

恩施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各民族团结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以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理论基础,对恩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基于问卷的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当地英语教师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策略,改善主客观条件。本研究旨在了解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生存和发展状况,总结相关教育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明确今后此类研究重点,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发展和提高其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发展 恩施少数民族 英语教师

一、教师专业发展背景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利于其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顺应社会潮流和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伟大工程。根据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数据分类标准,专业发展是指促进专业生涯或职业成长的各类活动。这类活动包含个体发展、继续教育、在职教育、课程编写、同行合作、研究小组和共同指导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宽泛的含义。专业发展远不同于“培训”的概念,而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帮助教师学会新的技能,并使其开拓教育事业和自身实践、运用新理念探索先进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

2.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坚持的价值导向。“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以上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背景,关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许多学者做了积极的研究探讨。赵立波(2006)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其职业理想,专业知识,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能力。吴利芳(2007)提出,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四方面。可以看出,关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不够系统。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中小学在校学习外语的人数接近1亿。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并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我国外语师资队伍的素质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以致难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因此,对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当前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2014年8月,我们调研组3人赴湖北恩施苗族土家自治州,对当地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二、恩施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发展现状

基于以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我们设计了一套问卷,包括30道选择题,从三个层面调查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培训情况和内容怎样;教师成长状态如何;教师发展现状和困难有哪些。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恩施2所初中和5所高中里共12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考察,并详细分析了当地教师的成长状况,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学校文化、教师年龄、主观能动性、个体认知水平等。这次调研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在发出的12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80%。

1.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

(1)教师培训机会少,效果不明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64.9%的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比较少,9.6%的教师很少获得培训机会。这表明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开辟的途径少,而且重视不够。

参加培训过的教师谈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时,认为其培训作用达到41%-60%的仅占24.5%,接近半数被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实用性低于50%,可见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问到最需要的培训时,54.7%的教师更多的需求是学习学科的新内容、新理念。老师对素质的培训一些内容没有明显需求,如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学生观、履行责任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2)学校设施配备不足,书籍刊物不丰富。关于学校硬件设施和相关专业教学书籍、刊物,很多学校投入不够。例如,在问到“我们学校图书室是否有你的专业刊物?”回答没有的占43.5%,接近调查人数的一半。还有调查“希望学校为你的专业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时,回答是“加大现代设备配置”(13.5%),“订阅书籍”(13.5%)。这说明当地教师希望改善学校硬件和软件的需求还是没有被满足。

2.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现状。

(1)教师教研水平普遍偏低。本次调研显示,当地英语教师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大,且形式单一,大部分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理论水平较低。在问卷中,认为最需要培训的内容里面,选择教育理论的老师只占22.6%。教师对学科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教师缺乏从事教学研究的习惯,从没做过此类研究的占14.7%。此项数据表明,将近80%的教师队伍没有意识到研究型的教师的重要性,对提高教研水平持消极态度,教学研究意识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传统师资职培养只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掌握,大部分中学教师入职前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教育科研理论。二是因为在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方面,认为工作任务多,压力大的教师占40.4%,这些任务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开展科研任务。以下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恩施少数民族的在3年内的科研状况:没有写过的占26.1%,写过1的篇占25%,写过2篇的占29.5%。可以看出,80%左右的教师很少对其领域进行理论研究,这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应具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不足。关于教师反思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自己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问卷中,问到:“您有写教学日记或者观察记录自身教学行为的习惯吗?”11.7%的人选择“从不”,56.4%的人选择“偶尔”。

此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教师要做出恰当和积极的评价。在问卷中对“您习惯根据什么来设计教学?”,只有30.9%的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调整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反思习惯,忽视评价和反思能力,不能运用多种方式总结教学经验。

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表明教师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提高当地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1.改进客观环境。

(1)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师交流机会,完善本校教研。恩施当地少数民族英语教师中,38%的教师希望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上多组织集体备课、听课工作,这样能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校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议课(评课),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或心得,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撰写论文或案例(课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考核。学校根自身条件,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提高教学能力与方法。

(2)加强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学提供方便。在调查中,很多教师希望学校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应该加大现代设备配置的投入,采购一批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在软件条件方面,学校要有目的地订购教育、教学经典、理论著作和教育期刊杂志,鼓励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和读书活动,以此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提高主观意识。

(1)强化科研意识,更新科研观念。调查反映出当地中学英语教师教研意识较淡。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中学英语教师要尽快地转变科研观念,强化科研意识,要有时代感和紧迫感,尽快完成由“教书型”教师到“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我们与部分教师面谈时发现,教师认为阻碍其专业发展的原因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教师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少,这是客观实际。但是,工作任务重并不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唯一原因,很多教师主观上也没有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现有知识、理论和技术去探索新领域,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

(2)反思英语课堂,提高教学自我评估能力。从上面的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叶澜(1998)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能力对教师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寻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搭建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在课后,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程序等适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所以,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认真地反思与总结,评估自己的“教”与“思”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研究型”教师。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伴着新教育体制、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下的教育已经不只是单一的传授书面知识,更是一种多变的、更深更复杂的全方位教育。从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去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不断融入新时代观念,熔铸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本小组通过对恩施少数民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分析得出当地教师发展的问题,从教师本身和学校、教育相关部门两个方面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对策,对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还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H.J.Staff Burn- 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2]陈琴,庞丽娟,许小辉.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38-42.

[3]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150-156.

[4]宋洁莲,李逢五,中学理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J].学科教育,1996,(5):32一39.

[5]王建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政策的选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1-4.

[6]汪履平.在新的平台上评价课堂教学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2(1):25-28.

[7]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33-35.

[8]吴利芳.新课程标准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素质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16.

[9]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脸,1998 (1):12-14.

[10]赵立波.长春市城区重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3.

[11]周龙影.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40-43.

*中南民族大学基本业务费资金项目“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人文素质发展与专业发展研究(CSW14024)

作者简介:陈怡(1990.12-),女,湖北黄石人,中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陈怡

民族教师教育培训论文 篇2: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生存现状观察

摘 要: 本课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生存现状研究”是一次基于对贵阳市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生存现状调研而开展的实地调研。本文从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方面,分析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小学双语教师的生存现状,总结出四点优势、四点问题、四点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 生存状态 优势 困境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育的教师,既可以是少数民族教师又可以是汉族教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重要道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的践行者,也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搭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石。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指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在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生存状态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身心状况等诸多方面,其工作状况和生活状态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贵阳市有少数民族乡镇17个,世居少数民族11个,其中苗族、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两个民族。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苗族布依族自治乡平寨小学是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情况较好的学校,是贵州省民宗委授予的双语和谐示范点,同时是贵阳地区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苗族布依族乡镇,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在这里体现得较为充分。

一、高寨乡平寨小学教师职业状态描述

高寨乡平寨小学是乡镇撤点并校后保留下来的一所学校,目前共有16名在编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仅2人为中专学历。学生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共200余名学生。16名教师中有11名苗族教师,1名布依族教师。11名苗族教师均可以使用苗语授课,布依族教师仅能使用普通话授课。16名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既都参加了全国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又达到了相关的水平要求。

二、问题分析

1.双语教师生存状况优势分析

(1)技能优势——双语教师的双语技能。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目前平寨小学的双语教师大多成长于本地区,毕业于师范院校,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聘到校任教的人员。由于双语教师本身是在少数民族环境下成长,在汉族文化(求学环境)环境的影响下成材,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替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能够使用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与只会使用一种语言授课的教师相比,双语教师有更多的载体形式协助实现教学目标。

(2)经费优势——民族工作部门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

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每年会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帮助双语教师解决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这笔经费主要用于双语教师的教学用品、教学材料及每年组织“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充裕的经费为双语教师正常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3)成长优势——双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机会丰富。

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离不开培训,高寨鄉平寨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多,培训的内容涵盖双语培训、普通话培训等,培训的等级都是县级以上。在培训过程中,双语教师可以利用培训机会,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研讨,切磋教学经验,既扩大教学视野,又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贵阳市各有关部门每年组织的针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活动较多、培训形式多样,且双语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虽然目前为止,相关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不适切性,但总体上看,相关部门对双语教师能力提升较为关注,且正在努力开创相关业务能力培训的新局面。

(4)心态优势——双语教师乐于从事双语教育事业。

一般来讲,学校对双语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硬性要求,双语教师都是本着对民族文化事业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个人兴趣开展双语教学活动。部分双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劳累且辛苦,责任重大。

高寨乡的苗族语言保存较完整,因此高寨乡的儿童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均使用苗语进行各类日常活动,在进入学前班后开始接受汉语教育,因为接受汉语教育较晚,所以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不能灵活自如地使用汉语,教师在三年级以前均要使用双语授课,首先将课文内容转化为苗语讲解,再用普通话讲解一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比纯普通话授课的教师要多。尽管双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劳累且辛苦,责任重大。但大部分双语教师精神状态和心态都很好,他们乐于从事双语教学事业,并愿意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享受着与学生互动的精神成果。

2.双语教师生存状况问题分析

(1)双语教师匮乏。

目前贵阳市整体上双语教师师资匮乏,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所有双语民族教师都面临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高寨乡平寨小学教师整体年龄偏大,已达到38岁,且近10年未有年轻教师到岗。即使考入学校后,也会在两三年里相继离开。年龄结构不合理分布,会在今后造成双语人才的短缺。平寨小学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影响了教师的发展。

(2)双语教学资料匮乏。

教学资料是教育的载体,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协助教育目标尽快实现。但双语教学的相关教学素材是非常稀缺的。首先有关双语教学的教学材料很少,国家并未出台统一的标准化教材。由此,双语教师们只能从网络、其他书籍等渠道搜集有关教学活动的资料。

(3)双语教师的职业晋升渠道不畅。

职业晋升上升渠道顺畅,才能够激发双语教师的教学热情。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双语教师的双语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教学成果难以成为职业晋升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在入职前得不到应有的政策照顾。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系统的有关公开招考才能进入到体制内教学,但是教育部门并未将双语教学技能作为加分条件。双语教师在竞争相关奖励、职称晋升时,双语教学成果并不能够成为辅助、支撑材料。

(4)双语教学工作缺乏奖励机制。

一方面,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工作属于兼职性工作、志愿性工作,双语教师主要从事的是学校安排的相关教育和行政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双语教师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在双语教学上。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工作得不到有关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并未纳入财政工资计算系统,没有额外的工资和补贴。

平寨小学开设了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刺绣、芦笙舞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是凭借教师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而开设,其工作量不占教师工作量。

在年终进行绩效考核时,双语教师和其他乡的教师一起考评,使用的标准是全县统一标准,使用双语教学和不使用双语教学在考评时没有区别,因此双语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奖励或鼓励。学校因为没有财政权利,所以对双语教师没有任何奖励。

三、改善双语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促进双语教师全面发展的各项制度

开展双语教学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师是这项伟大事业当中必不可缺的人才支撑。但通过调研发现,双语教师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要改变这一局面,教育部门必须提高对双语教学人才的重视程度。

教育部门作为双语教师队伍的主管部门,应该健全法规,明确双语教师的评价认证机制,解决双语教师入职及专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在入职前,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开设双语教学岗位,使更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入教育体制内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适当调整职称晋升标准,将具有双语教学经验、能力纳入职称晋升加分指标,使双语教师的职业晋升渠道更加顺利,以此调动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保持加大对双语教师的扶持力度

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每年都会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缓解双语教师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这一举措得到了双语教师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为此,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继续保持对双语教师、双语教学、双语文化的经费扶持力度。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结合双语教师的培训诉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双语教育培训,帮助那些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但未掌握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我市双语教学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保证我市双语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3.统筹安排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建立双语教师的双职称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双语教师工作积极性。首先,将双语教学工作纳入工作量考核体系,并适当减少双语教师其他的教学及行政工作量,使双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双语教学工作中。其次,可以适当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课时费、特殊津贴等,并为双语教师提供专门的校验场所、资料和相关设备等。再次,将双語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使双语教学课程成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常规课程,并不断规范双语课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最后,将双语教学成果纳入各项评优评先的指标体系中,使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公平地享受语言文化传承成果带来的优待。

(2)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满足双语教师的培训需求。

学校应鼓励双语教师通过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此,双语教师的培训应该符合双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充分了解双语教师的培训需求后,将双语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中,保证双语教师外出参训的经费,确保培训质量。

(3)培养双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能力。

双语教育不仅是满足少数民族双语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发展民族教育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师是实现双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学校作为教师培养和管理的主体,首先在学校中营造双语教育的氛围,保证学校师生知晓双语教育在本校的地位;其次课程设置上要保障双语教学的时间,在第二课堂或其他教学时间设置相应的双语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再次在教师评价上向双语教师倾斜,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时优先双语教师。通过宣传、政策等渠道激发双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将被动授课转变为主动教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职业的认同。

4.提升自我价值

面对繁杂的工作,双语教师往往倍感压力,为此,双语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正确认识双语教育在自我成长、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提升自信和勇气,认同双语教育的价值。

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双语教育事业的成败。为此,双语教师应努力夯实专业能力,提升语言水平,以满足对双语教学的新的时代要求。不仅如此,双语教师还应做“反思型”的教师,在课后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本校学生的学习特定,积极研发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樊庆顺.喀什市汉族双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J].科教导刊,2018,13(5):70-72.

[2]塔娜.民族小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小学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3]王露.呼伦贝尔市民族幼儿园蒙汉双语师资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唐素华,陈炜.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策——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1):48-50.

作者:车荧

民族教师教育培训论文 篇3:

导学案在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 在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口语教学中,结合学生和口语教学实际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基础,探究提高,拓展延伸,将教师的“导”和学员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使口语教学效益最大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学院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实际、有效的口语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国语培训;口语;导学案

大力开展国语教育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一个基础工程,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新疆的战略地位提升为国家战略,足以显现党和国家对新疆双语工作的高度重视。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大规模的开展,南疆各师范类院校和教育培训院校一直紧紧围绕自治区双语培训的要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幼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工作,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进行大规模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南疆部分院校还存在着国语培训规模和国语培训质量不对等的情况,尤其是基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亟须提高。现以阿克苏教育学院国语培训为例进行探究。

一、阿克苏教育学院国语培训口语教学的现状

阿克苏教育学院自大规模国语培训开展以来,国语教学快速发展,并且随着MHK考试的进行,国语口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结合实际提高学院口语培训质量,也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学院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口语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练习上,虽然口语提高必须多说多练,但是长时间的词语和语法练习使学员提不起兴趣,费时多,收效低。为探索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本课题从2015年开始以浙江援助阿克苏地区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2014级、2015级两个班级的学员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一种是发给学员的,一种是发给2014级、2015级部分口语任课教师的,分别征求学员和教师对口语教学的看法,向学员下发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给教师下发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有效率为100%。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以减少师生的顾虑,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大部分学员汉语水平一般,没有零基础学员。教师能以学员为中心,以强化学员的表达能力为主。但是口语授课模式单一。在MHK考试中,学员语音的音准和表达成为口语教学的难点。

(二)学员调查问卷分析

1.MHK是集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于一体的综合性考试,根据考试过关率,78%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最难。

2.有96%的学生喜欢“师生互动”的口语教学模式,有2%的学生单纯地喜欢“老师讲学生听”或是“老师寫学生抄”的教学模式,但是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自学”

模式。

3.有74%的学员能在课前预习,课后进行练习,课堂上积极发言;但也有2%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差,从不学习;24%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自觉能动性欠缺。

4.在主动预习方面:96%的学生支持老师布置预习作业,42%的学生选择了会在课前进行预习,18%的学生会坚持每天预习。

5.学生普遍认为有效提高口语的方法有两点:(1)听、说、读、写相结合。(2)希望扩展学习的途径,丰富教学手段。

在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梳理总结出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调动口语学习兴趣,改善学员学习态度。(2)创设口语学习环境,拓展学习途径。(3)加强学习的自主参与性,提高学员的预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4)探索有效的口语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进行口语导学案研究的必要性

国语培训一直是南疆各培训院校的重点工作,虽然学院国语培训紧跟当前形势,不断探索提高国语教学水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由于基础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度不够,导致发展后力不足,这些都形成了制约学院口语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探寻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建立高效口语课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紧要任务。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口语学习效益最大化,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让时间和注意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此必须从时间、注意力、重要性三方面考虑,我们提出了运用导学案提高国语培训口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根据口语导学案设计,课前强化预习延伸,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突出重点,精讲精练,集中时间训练学员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后拓展延伸,通过创新口语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导学案在国语培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预习,引导自主,逐步提高

导学案以学生现有学情为出发点,按照课前预习自学、导学探究、总结提升、课外延伸的程序进行编写。口语导学案的构成模式由学案(自习案)+教案(导学案)+反思案三部分构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分为基础篇和提升篇两部分。按照把握基础—探究提高—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的步骤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自习部分,根据学案以导促学,让学生进行前期的准备,通过自我检测,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员掌握语音、词汇等基础知识,初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背景,并明确提出相关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去预习和查找资料。基础篇部分围绕课文进行基本词语的解释和基本句式的运用,举一反三。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拓宽学员思维,在反思篇中进行整合修改。

(二)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精讲精练

(1)内容上精简,从每一堂课的众多知识点中,选择重点句型和短语,重点把握。(2)结构上思路清晰明了、具有系统性。(3)注重问题的有效性,结合学情,与学生生活和精神关联,提出问题。(4)问题力求简单,越简单越明确,越明确越容易掌握,按照能掌握的思路去把握,循序渐进。(5)力争从创意思考、开放思维的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解决。(6)采用简洁、可操作的训练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从句子到段落,从模仿到运用,例如,采用爆破作文列提纲、寻找说话点的方法,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形式多样,激发热情,提高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要牢牢掌握重点,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课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设置辨析调动学生热情。让课堂充满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思维在活力中创新,很多问题就可能动态生成。同时,对重点句型和练习精讲、精练力求熟练。

(四)结合教材,紧贴人文,注重探究

在二次备课时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增加或删减内容。根据教材和生活现实,选取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材料,同时,坚持以學员“愿意学”“喜欢学”“会自己学”为出发点,以激发学员最佳的思维状态为宗旨,动态生成。使学员在思维活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深刻性。例如,学习运用“A没有B……”“A比B……”句式造句时,引导学员结合之前学生给老师画的人物素描和照的照片,两者进行比较,甲说:“坎拜尼沙拍的张老师没有我画的好看”,乙说“我拍的张老师比艾海提画的好看”,学员让老师评价谁的好看,“哦,你们句子的语法都对,可是内容却让老师为难了,究竟谁的作品好呢?”在笑声中学员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思维在活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句式越用越熟练。

口语导学案在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中的运用,是按照“学教合一”的理念进行的,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重视学法,以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提高口语能力水平为目的。通过一个学年的导学案实验教学研究,将两个平行的培训7班和培训8班进行教学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学员口语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级。但是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口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班学员的国语水平不一样,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学情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成熟。现已初步证实:在少数民族国语培训的口语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加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口语学习效率。希望通过探索适合少数民族教师国语培训口语教学的学案模式,能为学院国语教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语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相.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2(8):22-23.

[2]黄文静.浅谈“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91-92.

[3]胡艳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9(2):55-58.

作者:张海燕

上一篇:高层建筑造价施工论文下一篇:园林亭子造型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