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运用文獻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蒋维乔的民族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和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对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蒋维乔的民族体育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动静兼修的养生思想;二是提倡身心相宜的锻炼观念;三是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族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民族体育教育论文 篇1:

广西技工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 要】本文对广西8所技工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体育课程体系、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引进培养民族体育教师、开设符合师生意愿的民族体育项目等策略,以切实提高民族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体育 技工学校 改进策略

民族体育作为特殊的体育形式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展现着地域文化风情。民族体育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要想保护好民族体育文化,推动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加强民族体育教育,将民族体育纳入体育科目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学习民族体育,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民族体育的技巧和精髓,从而推动民族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

一、民族体育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民族体育”是少数民族体育的简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 55 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分布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各个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个别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与社会实践中,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运行形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民族体育。由此可见,民族体育主要来自民间,具有显著的民间文化特征与民俗文化性质,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体育运行形式,可能是民族歌舞,也可能是体育比赛、独特的运动项目等。例如,蒙古族的摔跤、射箭、赛马等,朝鲜族的秋千、踏板等,以及有效融合了中华民族多种体育形式的武术、太极拳等。

总的来看,我国的民族体育类型丰富多彩,体育运动形式也独具特色,个别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成为民俗节日中必备的庆祝方式。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应该为我国国民体育教育提供素材,我国需要重视民族体育,将其纳入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当作一门科目融入课堂体系,从而弘扬民族文化,锻炼国民强健的身体素质。

二、广西技工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现状

为了真实地掌握广西技工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的开展现状,笔者主要选择了广西地区的 8 所技工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桂林技师学院、广西玉林技师学院。问卷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发放教师问卷 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0 份;第二次发放学生问卷 250 份,回收有效文件 250 份。第一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关于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调查,第二次问卷则主要是关于学生对民族体育了解情况、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课中开展情况的调查。经过对问卷的总结与梳理,得出广西技工学校民族体育教学现状。

(一)民族体育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健全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支持体育活动开展的最基础条件,本次调查显示,8所技工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依然有待健全与完善,例如,第一次调查中仅有 4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运动场地能满足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只有 50% 的教师认为学校所提供的运动器材能够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目前广西技工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依然有待改进,部分基础设施依然欠缺,无法有效满足多种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不能达到民族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体育项目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广西多数技工学校的体育项目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设与开发,同师生强烈的体育项目多元化诉求构成反差。

例如,第一次问卷调查中有 70% 的教师对民族体育有所了解,而且有 56.7%的教师认为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显示出教师对开设民族体育项目的需求和愿望。然而,学校体育课教學内容中民族体育只占 53.3%,其中传统竞技项目占据 100% 比重。第二次调查问卷中有将近 52.4% 的学生不了解民族体育,但有 66% 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民族体育项目,有 32% 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上课内容同初中相似,单调、不新鲜。

两次调查问卷表明:民族体育在广西技工学校的普及程度有限,师生有着强烈的民族体育教育诉求。然而,由于有限的基础设施资源以及课程项目结构不合理等,影响了民族体育教育的开设,现有的民族体育教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

(三)设施与资金欠缺成为民族体育发展的瓶颈。民族体育教育之所以无法开展,是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最主要的硬件因素是体育基础设施资源的匮乏,因为学生问卷中有 23.6% 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少,体育教学资源质量差,同时,有 32.4% 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匮乏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最严重因素。

与此同时,缺少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也成为影响学校民族体育项目开设的一大因素,因为有 80% 的学生认为学校和上级部门政策与资金支持的短缺成为影响民族体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广西技工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学科建设,改革体育课程体系。民族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转变思想观念和理念,体育教育领导者必须认识到民族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从思想上接受民族体育,从而逐步改革、调整技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进而改革课程体系,将民族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增设民族体育科目,增加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在体育课程中的比重,以此来逐步驱动民族体育在中职学校体育科目教学中的普及,让民族体育成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并同其他传统竞技项目一样纳入学业考核项目,以学科建设与学科考核等方式来驱动学生和教师积极重视民族体育,由此推动民族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实施民族体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民族体育申请专项建设资金,引进民族体育基础设施资源,为民族体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拓展运动场地,增设民族体育设施,高薪引进民族体育教师等。要对民族体育基础设施资源不断进行质检维修,保护其价值的稳定性,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要积极修缮失修的教育基础设施资源,为民族体育教育课程的高效开展打好物质基础。

(三)引进培养先进师资,提高民族体育教学水平。先进的师资力量是支持民族体育教育的有效力量,技工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师资资源的引进做好准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合格技能素质、专业体育项目素质的师资,对其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与培养,使他们能够投身于民族体育教育,让民族体育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体制内得到发展,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专业化的民族体育训练,感受浓厚的民族文化,从而满足中职学生强烈的民族体育学习愿望,也能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兴趣。

(四)开设符合师生意愿的民族体育项目。广西技工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的开设与开展并非毫无依据,而是建立在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结合地方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状况等来针对性开展民族体育科目与竞技项目,这样才能确保所开设的民族体育科目或项目迎合学生的愿望和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能够妥善融入地域环境,或者积极弘扬一个地区特色的体育文化。

本次发放的教师问卷调查中,有83.3% 的教师推荐开展抛绣球运动,86.7% 的教师认为三人板鞋运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 60% 的教师认为武术更适合在本校开展。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有 30% 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抛绣球活动,有 42.7% 的学生表示喜欢三人板鞋运动,有 34% 的学生则更钟情于绣排球运动。

结合民意调查,应针对性开设课程。学校在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民意调查统计数据之后,要结合自身的环境条件、民俗文化等来合理选择适合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例如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作为广西地区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应该在中职体育课堂得到普及和应用,因为这不仅符合师生的愿望,也代表了一个地域的体育特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民族体育文化,从而体现民族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潘彦宏.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2)

[2]杨有实.中职体育教学引入少数民族竞技体育项目探讨[J].广西教育,2016(2)

【基金项目】2016年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体育在技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为例”(2016B23)

(责编 江月阳)

作者:梁依丽 胡弢 梁丽

民族体育教育论文 篇2:

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獻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蒋维乔的民族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和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对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蒋维乔的民族体育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动静兼修的养生思想;二是提倡身心相宜的锻炼观念;三是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蒋维乔 民族体育 传统文化 修养

一、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来源

(一)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对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在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社会剧烈变动之际,很多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新思想。正是在这种“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蒋维乔提出了“救国之本还在教育”的主张,特别注重民族之体育和国民之体力的培养。他说:“国民之体力务加训练。使国民体魄,日臻强大,是为今日第一要义。”他认为发展民族体育,加强国民身体素质是当下最紧迫的事情。后来蒋维乔在商务印书馆和协助蔡元培教育改革的丰富经历中又有深刻的感悟,他认为教育既要注重身体的养护,也要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成才,使国家进步。

(二)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对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的启发

蒋维乔在近代民族体育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因是子静坐法”。他的《因是子静坐法》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例如,《因是子静坐法》中强调“静坐”的要旨是将人的全部心意凝集于“重心”,这有同于道家养生思想中的“守一”、“抱一”思想。又例如,“呼吸与吾人生活机能,关系重大。”也是道家养生中的重呼吸思想。在“经验篇”中的“二诀”“三主义”。其“自然”“忘”二诀及“养精”“养气”“养神”三主义,同样也是传统道家最基本的养生思想。而《静坐法续篇》也深受佛教养生思想的影响。

二、蒋维乔民族体育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主张动静兼修的养生思想

1914年,蒋维乔创编《因是子静坐法》,提出静坐修身、动静兼修的养生思想。他说:“我们这个人,是物的方面和心的方面两者合成的。物的方面就是肉体罢了。至于精神,就不能顾到。所以于‘育’字未必完成。依我的见解,须兼用修养的功夫,方得完成此‘育’字的意义。”他又指出:“我所以主张动的修养,静的修养,两者并用。动的修养就是体操(武术)和运动,务必要使学生知道此等体操(武术)运动的真正好处,于生理上种种益处。”而“静的修养,就是精神安静”。后来,蒋维乔又通过研究以科学方法说明静坐原理,编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和《因是子静坐法提要》。他说:“从前所写的静坐法,未曾提及外功是一个缺点。我练习太极拳20余年,近来仔细体验,知道他对呼吸习静尤有帮助,所以动与静兼修是不可偏废的。”蒋维乔通过练习太极拳悟出“单修外功不修内功,固然不可;单修内功不修外功,也是不宜。”这是他动静兼修的养生思想的完善和进步。

(二)提倡身心相宜的锻炼观念

蒋维乔认为“人者由身心相合而成,教育者宜就身心二方面调和发达之,与以智德所以发达其心意道以运动,所以发达其身体不顾及心意不可也,偏重心意不顾及身体亦不可。”即:我们人体是由身心两个部分组成,教育者既不能只重视智识而忽略体育,也不能只重视身体锻炼而忽视知识的培养,两者应该结合起来对待,既要注重知识也要注重身体的培养,要形成身心相宜的锻炼观念。他主张以游戏和武术为锻炼手段。这样可以身心愉悦和锻炼身体。同时还提出“以避被教育者身体之危害”的三条养护建议:第一,“勿过劳生徒之精神夫身体之发育。或由滋养物,或由运动,而尤与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第二,“宜使休息得宜,睡眠合度”;第三,“宜使精神安适”。强调适度运动和适当休息,并让学生感到愉快且以安适其精神。

(三)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蒋维乔本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教育既系专施与人”固“不可不离人道。人道以道德为重,故教育亦以道德为本。”但“仅仅之于道德,未可为毕教育之能事,又不可不以发展为目的。体育所以发展其身体,智育所以发展其智识,德育所以发展其德行”,同时,他又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阐释了“人之本质由身心二者相合而成,决不可有所偏视,精神之活动由心意作用积种种经验而来,而其根源则在肉体,则无精神斯无肉体,故教育必受人以智识、道德、技能使身心均发达,而造就今日社会之人才”。所以他强调人必须由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蒋维乔的这种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十分先进,也对当下我国教育改革和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三、结语

蒋维乔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声名和影响的教育家,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编创的《因是子静坐法》影响一时。他的民族体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也为我们当今教育和民族体育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何宗旺.蒋维乔与中国近代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2):14.

[2] 王景玄.蒋维乔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3.

[4] 谢长法.蒋维乔——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弄潮儿[J].教育与职业.2009(5):100-102.

作者:刘广

民族体育教育论文 篇3:

论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开展

[摘要]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原因,改革步履维艰,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在改革的大潮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开展,有助于人们传统体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关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观念 快乐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郭学敏(1960- ),男,河南濮阳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党组织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贵州都匀 5580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要改变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帮助学生理顺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解决好学校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得到快乐,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获取学习与身体的雙丰收,从而结束“学校毕业体育锻炼也毕业”的尴尬现象。

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终身体育,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枯燥无味的技战术学习和死板重复的身体素质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快乐体育,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快乐体育,才能真正解决终身体育。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其发展本身就滞后,在奋起追赶的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思考的。

一、民族地区学校快乐体育开展的措施

民族地区聚居了众多民族,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信仰、风俗习惯各异,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些文化娱乐方式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开展快乐体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受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发展至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其学校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民族地区众多的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认识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以及它们对学校体育的作用,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

1.使学生认识快乐体育的内涵和价值。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快乐生活的源泉。体育是促进健康和获取快乐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要手段能否被人们接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多渠道的。现代体育已然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教育是这种社会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因此,应加大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和宣传力度,开放与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让学生了解体育、感受体育。二是体育的娱乐性。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都源于游戏、劳动、宗教活动。愉悦人的身心是体育的本质,而游戏的实质就是娱乐,体育游戏将身体锻炼与娱乐结合,使其更具魅力。体育能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其娱乐性。三是体育的功效,体育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就会在社会上传播与交流,特别是随着体育市场化的日益扩大,它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现代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人文精神与行为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尽管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很多,追求的目标也不仅限于体育的本源——增强体质,但人们的体育行为,正是其体育观的折射和缩影,也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广延性和多元性整体认识的回归。

快乐能使人精神愉悦,体育给予人身体强壮与健康,两者结合大大提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现代体育就是要为参与者创造身心全面发展的条件。体育中的快乐体现为对参与过程的享受,即参与者在运动中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获取胜利的喜悦,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人与人平等的和谐交往,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满足等。快乐体育不仅娱乐人的身心,它还具有情感导向与传递作用,如体育竞技中的集体荣誉感,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优美高雅的高难度动作创新,展示与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的成就感等。它不只体现在参与者个人在整个追求过程中的愉悦,同时这种情感也在向队友和观众进行传递,激励着人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有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认识倾向。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驱使的原动力,一旦兴趣得到满足,人才会体验到内心的快乐与愉悦。要想使学生真正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使其对体育运动的某一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从而喜爱体育运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作为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的主渠道——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中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改变学生存在的“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改革学校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态度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快乐融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首要途径。二是学校与社会体育场所设施的开放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也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而后产生兴趣,换言之,快乐源于兴趣,而兴趣促进快乐。三是要加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储备,提高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增强对体育赛事的观赏能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这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参与人群的基本方略。只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阶层与体育教育专业队伍以及学生家庭之间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才是做好以上工作的保证。

3.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源于各民族的生活,除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更多的是娱乐。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简单易行,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巨大财富。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项目能风靡世界,关键在于开发。民族地区学校占据了天时、地利,只要能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在不失民族传统体育本色的基础上,增强对抗性与娱乐性,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入学校体育课堂就会成为现实。这不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能解决民族地区因经济落后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的困难。

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都有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它是社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人为适应其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其固有的基本特性。简言之,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结果。从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整体结构框架。对其进行服务的就是终身体育教育,该教育要提供保证每一个人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和才华的机会,每一个人终身都得到体育教育与锻炼等诸方面发展身体的机会,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选择随时都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体育教育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换言之,终身体育也就是将体育锻炼融入人的快乐生活中,融入人的职业劳动个别需求中,使体育锻炼、生产劳动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互补充,合理循环。终身体育的这一变化,拓展了体育服务的范围,扩展了体育服务的形式,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和人类对体育功能、价值认识诸方面的变化。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传统体育观念,进一步推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终身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人们思想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体育意识。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面竞争带来的压力,使自己能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这种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育。因为人的行为习惯与他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青少时代。学校体育教育能否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否在此阶段中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对终身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作为各类知识型劳动人才的手段,逐漸向体育为自身健康服务转化。这也就要求人们对体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们的体育观念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彻底改变。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体育观念是其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的需要,而人的体育行为来源于人的体育观念,当然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终身体育也就受制于人们的体育观念。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普遍被人们认识与接受。但真正有其行动的,在我国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学校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究其原因,一是客观现实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学生家庭仍处于为过上小康生活而日益奔劳之中,加之提供给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有限,从而限制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二是体育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简单地把体育与人体生物科学和个人职业需求相联系,把体育看成教学规则的汇集或一堆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这造成了学生体育观念中的一些误区。要扭转学生的这种认识,必须将体育作为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来看待。体育不仅仅只是强壮身体,更重要的是使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体育要实现这一目的,终身体育观的树立不容忽视,终身体育的实现离不开快乐体育。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对它的追求贯穿于人的一生。体育锻炼只有让人充分享受到快乐,人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中,只有真正从体育锻炼中体验与享受到快乐,终身体育观的树立才能有基础。因此,把握好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向,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成为人们让子女摆脱贫困,走向富足的希望。可以想象民族地区学生在校学习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加之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因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开展并不理想。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不要说享受体育,就是原有的一点体育兴趣也会慢慢磨灭。因此,要想让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重新燃起参与体育的愿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结合学校与当地实际,重点是参考学生人数、学生基础、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与学生体质的实际,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二是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发挥民族地区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的作用,如何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挑细选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对抗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根本。三是让学生有参与活动的时间,并提供参与活动的工具,从而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四是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并保证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使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事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才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其目标,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大胆地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学校自身的优势,使快乐进入学生心中,使体育成为学生快乐之源,终身体育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姚仲惠.快乐体育论[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3(1).

[2]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学,1993(5).

作者:郭学敏

上一篇:交通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现代农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