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工作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2

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是为奖励和帮助当代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也是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资助体系逐渐完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资助工作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资助工作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资源的流失和对策

【摘要】学生资助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富矿区,目前成了德育资源流失的重灾区,急需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和社团组织热心支持,亟待成长为学校德育装备的国之重器。

【关键词】学生资助;德育资源流失;对策

学生资助的本义是助人,是扶贫济困,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励志成才。不仅让困难学子有学上,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学有所成。不光是苦难旅途中送君一程,更是送佛上西天终成正果的善举。学生资助事业的本质,决定了它强大的扶贫助困和德育教育双重功能。

一、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德育宝藏的富矿区

(一)资助工作的内容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

学生资助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每个工作环节都具备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老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需要,解决资助游离于教育之外的问题,把资助工作变成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体会、思考和感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困难学生成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暴发强大的推动力,产生更大的社会附加值。

(二)资助工作的形式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

资助工作的直接目标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资助工作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绝不能为资助而资助,而要始终坚持助困和育人相结合,把国家资助和学校德育相融合。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开发现状和改进对策

(一)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粗放幼苗期

1.大学生资助项目种类多,国家投入资金量大,受助面和资助资金逐年双增长,受益者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业优秀学生,属非义务教育学段,国家没有普性项目支持。所以,资助效果突出,引起了师生的重点关注。一方面,学生缴纳学费数额大,资助项目对他们意义重大。另一方面,资助项目扶持学生顺利成长走上职业道路,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很大。这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研究热情,论题已进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视野,但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社会组织力量支持,仅在自发的个人兴趣层次缓慢前行,没有跃升到自觉研究的高度,成果星星点点,研究随意性大,方向性不明,处于松散粗放的幼苗期。

2.大学生资助对象资格认定条件的不确定性,弱化了资助效果和项目本身的德育功能。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状况五花八门,准确评估困难状况和受助意愿,难度较大。有些特殊困难家庭,学生顾及自尊和家庭隐私,往往不愿说出真实情况。也有些学生家乡和就读院校所在地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差异巨大,造成与学校交流的距离感,老师难以收集到学生准确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

(二)高中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自然萌发期

1.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段,没有普惠性国家资助项目支持。由国家财政出资的常规项目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占全体在校高中生的30%左右,资助金额为每学年每人2000元。其余全是社会团体或民间力量以捐助形式发放的助学金或奖学金,金额在500到10000元左右不等,资金主要集中在高三年级的高考后奖励上。其中,也用一小部分资金兼顾了高二、高一基础年级的助学。这些项目,由于受助面窄,而且常由政府部门和学校、出资人共同组织隆重的颁奖助学仪式,期间伴随着创业成功人士、成才学子事迹报告或名校校友互动交流活动。因此,寄予了浓重的励志、感恩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好范例。但往往注重资助、奖励活动本身,而德育内容只是活动的副产品,很少当成绝好的德育教育活动对待,缺乏系列化的加工和研究,使之焕发独特的德育魅力。这一阶段,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只在自生自灭的荒野中天然萌发,资助的德育功能成长处于自然萌发期。

2.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重压,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有意无意地向学业优秀学生过度倾斜,对大部分学生关照减少,降低了资助项目的亲和力,德育功能被稀释,德育资源又一次人为地“被流失”。因此,高中阶段应注意积累、整理、研究,开发出系统化的德育教育资源,使学生资助工作良好的德育苗头得到有效保护,有机会成长壮大。

(三)初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蒙昧期

1.普惠性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营养餐供给或学校食堂配餐制度,由政府包揽了上学的绝大部分费用,惠及所有学生。而专门针对部分困难学生的项目较少,资助效果和影响力弱,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资助业务的应对上,正处于向规范性办理业务层次迈进,对德育教育很少顾及。只是在大型集会中,偶尔自发地渗透部分受助成才者的事迹,这不自觉地偶发事件,犹如暗夜中的流星,满怀希望地划过夜空后转瞬即逝。

2.对学生而言,他们上学和生活一切费用,全由家长包揽,受助资金也由家长支配,学生对此没有切身感受,完全无所谓,资助的德育功能在他们心中失去有效的发育土壤。在老师偶尔提及的思想教育中,资助项目的德育功能就像沙漠中的雨滴一样,很快就在时光中蒸发得一干二净。

(四)学前幼儿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蛮荒期

1.学前资助项目有学前一年教育资助和学前幼儿免保教费补助。前者是对困难幼儿的资助,受助面占全体幼儿的10%,后者是面对所有幼儿和建档立卡户幼儿,两者叠加覆盖了全体幼儿,资助面广,在家长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资助资金都进入家长账户,孩子没有受助的切身体会,资助的德育功能没有形成和孕育成熟,处于历史的蛮荒期。

2.幼儿感知方式的特殊性,使教育者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感知能力脆弱,感知方式以直观、感性材料为主,品德观念往往受家长左右。老师可以把受助对象的成长经历和成才事迹编辑成情节化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或者收集到足够的图片、视频材料,整理编辑成简短的连环画、多媒体小故事,播放给小朋友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将资助对象的事迹开发成励志、感恩、爱国等德育类产品,这个可以有作为。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开发,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它有赖于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倾心培育,有赖于社团组织的热心支持,渴望形成学校德育教育装备的国之重器。

作者简介:杜玉成,1972年生,1993年参加工作,长期在教学一线执教,现工作于灵台县教育局,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编辑:龙贤东)

作者:杜玉成

大学生资助工作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

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是为奖励和帮助当代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也是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资助体系逐渐完善。资助体系在发挥助学功用的同时,更应该发挥的是其教人育才的德育功能;即一方面高校应该尽力落实资助工作以帮助真实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彰显高校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

一、高校大学生资助德育功能含义

所谓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是指通过构建大学生资助体系,达到对其道德的教育作用,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内涵。

1. 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主要是针对贫困生的资助而言,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可能因为经济的原因不能够安心于学习,对其的资助则要更加侧重于精神上的关怀,从尊重、关心其内心真实需要出发,以提升其精神道德境界和美化心灵情操为价值方向,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优化人生

从这一个层面来讲,主要是促使他们优化内在的人生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真谛。这可以通过资助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助学生对人生和未来的重新思考,这种默默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具有时代性、人类性和个性化的价值体系,这也是优化人生的重要内涵。

3. 道德行为

前面两层含义都是基于受助者个人而言,而道德行为则是受助者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作用于对整个社会的帮助上。高校资助让受助者感受到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就进一步引导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标准,未来能够以一颗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从而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大学生资助德育功能表现形式

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 激励学生专注学业,成长成才

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奖学金,主要面向品学兼优的学子发放,以激励和表彰先进。奖学金一方面是一种激励手段,能够激发大家都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奋发向上,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一种物质保障,让部分经济条件不佳的学子能够适当减轻经济负担,从而更加专心学业,在外部引力和内部动力双向作用下,更有效地激励学生专注学业,成长成才。

2.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思想进取

而助学金则是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例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补助等,这些主要是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生而设立的。通过助学金的形式,一方面体现了整个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启发和培养他们感恩意识的契机,这个时候,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来对待资助。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将贫困视为一种努力的动力和资源,在思想上脱贫致富,以成长为对整个社会有用的人才。

3. 培养学生诚信责任,自强自立

而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另外一种方式主要是无息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形式,他们重要的特征是并非完全无偿,无息贷款需要他们在毕业后归还,而勤工俭学更是需要他们现实的自力更生以获取报酬。这两种方式与奖学金和助学金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重在培养他们的诚信责任,让他们能够主动承担归还的责任;同时也教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和创造价值,以一种最现实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的人格品质。

三、提高大学生德育功能效果的方式

1. 在资助政策中贯穿德育理念

在对资助政策进行制定时,就应该从源头引导,彻底贯穿德育的理念。比如在对奖学金发放目的上,就要明确其发放对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若只是学习成绩好,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评选标准,还更应该纳入道德和综合能力等因素的评估,以赋予不同的权重的方式来得出最终的综合评判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因为学校或者老师并不十分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行,所以更应该加入学生互评环节,以民主的方式产生最终的资助对象。

2. 在资助对象评选中突出德育内容

在评选标准的设定中,德育方面的考量不应该是附加评判标准,而应该是核心的评判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其道德表现更甚于学业成绩的衡量,对于那些即使是成绩优异拔尖,但是如果道德表现实在差强人意的评选对象,则应该放弃对其的资助。而对于德育内容,应该重点考核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认识。所有受资助的学生都应该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对党和人民有着高度的信仰和热爱;二是乐于助人。受资助者在自身受到资助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伸出双手予以帮助,以一颗感恩之心,将助人精神发扬光大;三是诚信负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受助者必须诚信为人,做事负责任且有担当,才能真正成长为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才。

3. 在资助对象的监管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

资助体系的完善,不仅在于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事后的监控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会出现部分受到资助的学生在资助确定后,便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导致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所以还需要加强对资助工作的事后监管。一方面是需要在整个过程中都不放松对德育理念的教育和贯彻,另一方面是当发现出现部分资助对象表现出“散漫”时,要及时“对症下药”,针对个别同学进行德育教育,及时对其就行纠正,把他们引回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总结

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工作关系着国家未来的万千人才教育,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资助体系构建和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地发挥其德育功能,以培养高道德、高理想、高素质和严纪律的新型社会主义人才。

作者:吴东波

大学生资助工作德育教育论文 篇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资助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资助作为肩负着育人重任的重要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隶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且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谈谈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设问题,借以完善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设,增强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自主文化;建设;研究

1.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性概念,现实存在的文化都各具特色,拥有各自具体的形态和色彩,但是,不妨碍价值观和价值倾向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坚持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确立主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本质上的需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蕴含着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下,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容纳了各种丰富色彩的文化现象,同时必须始终坚持运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要导向,这也是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具有不可脱离的共同性质。

高校的校园资助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要引领。高校资助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运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导,密切联系校园历史以及传统,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广阔的胸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依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爱国情操,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认真的落实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诚信意识中。在高校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时刻渗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其深入到文化育人的各个领域,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刻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将其作为大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其外化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借以确立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思想观念,使这种价值观在集体中得到发展。让大学生从学生时期就立下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志向,使大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关注现实、熟悉国情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

2.为高校资助文化确立价值准则

价值准则的确立要依靠文化育人,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为什么去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确立高校大学生人本化的价值准则。所谓人本化指的是以人为本,大学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种,与组织功能紧密的相联系,所以,大学生的校园资助文化首先就应该是一种育人文化,这种文化特质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独特文化特质。所以,高校的资助文化才是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注重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本的价值观。人本化的要求是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服务,为成长导航,要保证其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在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准则中渗透以德为先的精神。思想问题是高校大学生行为表现的具体根源所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使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建设的先导,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作为对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和促进。对于贫困大学生更要确立正确的立志成才观、贫困观以及诚信观。借以培养他们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教育他们学会处理和对待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促进他们克服消极和自卑情绪,脱离等、要、靠的错误思想意识,促进他们顽强的拼搏,学会不断的进取,激励他们,使其勇于做生活中的强者。三是,在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准则中渗透具有鲜明校园文化特色的思想。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其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具有校园独特特点的自主文化氛围,并利用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来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行为和意识,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一方面需要建设处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环境品牌,充分的把资助教育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时刻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中融入资助文化的建设,借以创建由独特高校特点的校园资助文化的环境。

3.将特色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来培育

高校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高校校园文化体现出来的年轻人的张扬个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高校对大学生资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发挥资助文化的个性和特色,使其起到对育人教育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必须要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要客观的看待,理性的分析这种文化上的冲突。正视和尊重大学生的消费权利。对于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本质上起到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资助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以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为前提。另一方面,资助文化必须要倡导资助在先,他助在后,以及自助为主导,他助为辅助,先有偿,后无偿,以薪酬代替补助的资助文化。将贫困大学生的奖学金跟德育教育挂钩,将经济上的资助与精神上的资助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的思想,使其能够正确的看到贫困这个问题,让贫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充分的得到锻炼,积极培养自身的自助精神,在精神上要乐观、积极、向上,树立回报社会的积极思想,努力使自己成为穷且志坚的典范。

4.健全和完善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设机制

对于高校资助文化的建设,汇集了组织领导、指导原则、发展理念、人才支撑、建设管理、经费支持、功能作用以及长效机制等一系列原则的系统性工程。在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立过程中,指导思想、执行标准、任务目标以及建设方向必须要明确,积极制定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建设的各种意见,并将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固定。

首先,必须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对于自主部门的角色定位必须明确,提高领导对资助文化的建设以及内容成效、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积极的运用和谐的理念进行统一领导,建立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任务要落实到各个级别,做好各级之间的衔接,做到任务和工作的分层实施。运用一把手负责的责任制,间距离高校党委作为中心,资助中心作为核心,团支部班集体作为基础环节的资助文化的网络化管理机制。

其次,必须实现市场机制与多种方式的建设机制互补的多种机制并存的局面。从奖励、贷款、补助、资助、减免等多种渠道入手,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树立起奖优重在引导,以及济困重在落实的资助理念,积极建设多种渠道的助困机制,例如,高校校园要设立多个勤工俭学的敢为,x在高校之外还需要建立勤工俭学的基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助机会,积极的推行富有弹性的学制措施,激发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奋发学习,敢于提前完成学业。同时,动员个人和社会进行捐资助学活动,在高校设立各种爱心基金和奖学金、助学金等。总而言之,努力构建起融和情感支持、经济支持、交往支持以及信息支持在一起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

第三,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的对助学岗位的工作性质进行改革,借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助工作热情。通过设置文化性以及技术性岗位的设置,把勤工俭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让贫困大学生有机会参加到科研活动以及教学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科研、开发基础,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借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四,注重资助文化在制度规定上的建设。制度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涵学校的传统、规章制度以及仪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保障系统。要想建设好高校大学生的资助文化,必须要坚持制度的可行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严格按规范程序办事,形成一个系统的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规范的建设方案,使规章制度成为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建设的具体依据,坚持将有形的载体建设与无形的制度建设相结合,借以形成外化于形以及内化于心的高校资助文化,使其达到真正的长效机制。

第五,必须加强对资助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对于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设来说,设计者和实施者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整个资助工作队伍素质和道德的提升有利于对育人质量以及学风产生经济的影响,在资助工作队伍中,积极优秀的工作人员可以起到影响他人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德育观的重要作用,人格魅力的彰显可以起到对资助文化建设的无形影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资助文化的建立过程中,对于队伍师德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用工作中的点滴影响去感化和教育学生,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用爱心去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个人潜能,使他们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良好道德观和崇高理想的确立。

总结

综合以上,校园资助文化的建设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资助文化的建设提高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ZZ04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洪荧,何光瑶;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2]刘忠学;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目标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李振江;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刘媛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分析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师专业化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