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强调预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各科目成绩综合发展,课上效率更高,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预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预习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预习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技巧

学习是一个对知识由未知到熟知的过程,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很重要。除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外,课前的预习也是丝毫不能懈怠的。预习是了解知识体系,创建知识框架的良好途径。充足的课前预习能提升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授课内容的吸收率,将知识变得连贯,创造高效课堂。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需要手脑并用,调动身体每一个感官技能积极认真的完成预习工作,为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读文章,巧标记

培养预习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看书,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只是大概的浏览一遍,这种通读文章后毫无阅读痕迹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当日后再次翻阅复习时会无法找到自己疑惑的地方和课文的重点,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真正的阅读需要达到三遍甚至三遍以上,由浅入深的反复揣摩,并详细在课文上标注,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所以边读文章边标记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先通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再仔细从头阅读,学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作记号,重点内容可用红笔划出,自己有感触的语句可用黑笔划出,对比鲜明,思维的清晰性也得以体现。在阅读到生动优美的语句时,可用波浪线划出,分析修辞方法,在旁边简单标注,写下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以及突出表现了什么特点,这是一种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写作知识的积累。读到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和生字时,用圆圈或者方块圈起来,可先利用字典、百度等工具查询,标注正确解释,若还不清楚,标记问号在课上提问或同学间交流。文章读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段落划分为层,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或者情绪的变化分层,用简洁的语句总结每一层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勤思考,广发散

通过对文章仔细的阅读和详细的标注,學生已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学生可回忆在预习本篇文章之前学习过的其他文章,找出结构、题材、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分类比较,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把这些文章做成集合,观察已学文章的重点语句和回忆老师当时上课时讲读文章的步骤,举一反三,自主分析这篇文章,大胆猜想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步骤。这样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不再需要一味的盲目跟随老师的步伐,而是可以做到和老师齐头并进,甚至走到老师的前头,高效率高收益的掌握整堂课,让知识的吸收更加轻松牢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除了对同类文章的发散,学生更可关注文学常识,通过网络书籍等工具了解更多关于作者和写作年代背景的知识。不同的作者在不同年代的作品都有着很强的时代印记,他们的个性和思想也暗含其中。杜甫晚年的郁郁不得志,鲁迅在白话文运动时期对新青年的唤醒,这些都是作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主题。这些文学常识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翻阅作者的其他作品,当作课外读物来阅读,了解此作者的写作风格,既增长了知识又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相呼应,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布置预习任务,每天让一位同学上讲台为大家介绍文学常识,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自己,更勇于表达。

善总结,妙临摹

在完成了阅读和知识发散后,学生应该做一个本课的小结,将知识整体化。根据课后的思考题找到大体的总结方向,清楚透彻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路。可将文章的总结设置为问答式,文本主人公的形象是什么?本文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文章层次是如何递进的?带着问题纵观全文,明确自己的目标,就能精准明了地总结出文章。

课本中选取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他们行文流畅,感情细腻,能够鲜明地表现出主题。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即使文字缀余,主题含糊不清,不能直观的描述,文不对题的情况时常发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学生的心底,这时候开始临摹写作是最有效的。学生在预习中,可选取与预习文章相同的题材和描写对象,不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和文章作者定成相同的文章基调,模仿大师的笔触,多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思考作者的描写重点具体在哪里,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也有意的将重点转移。课前预习临摹的习作不需要篇幅很长,学生只需要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重点练习,字数控制在一百字左右即可。日积月累的临摹写作可以让学生慢慢形成清晰的思维,并掌握许多经典实用的文章布局结构,对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预习这一环节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更牢固更详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在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学生只要掌握了有效的预习方法并坚持执行,对于语言文字的利用将会越来越熟练,语文成绩也会逐步提升。小学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时期,现在的学习方法都会延续到初高中,总是依靠老师不能自主学习会使学生对老师有太大的依赖感,慢慢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预习虽然看起来是个小环节,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重视起来,把课堂教学预习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

作者:马灵犀

小学语文预习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强调预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各科目成绩综合发展,课上效率更高,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预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重要性  探究

[正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示与督促,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无法做到自律与约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告知同学们,并对学生给予预习方面的指导与管控,也可以课上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或者让学生自己感知预习和不预习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意义。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师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兴趣

就目前情况来说,仍然有教师被传统教学所禁锢,课堂模式完全按照教师用书照搬照抄,长此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填鸭式”教育,学生早已对课堂产生了枯燥厌烦的心理。

1.2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开始学习旅途,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现实生活中,好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下不及时完成作业等等,这些陋习如果不及时改正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回报。

二、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习”环节走向高效化的对策

2.1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养成一个有益的习惯,将会对学生的终生带来无尽的财富。在学习上,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预习的环节,在课堂进行中,学生将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无法进入课堂内容的讲解中,也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最后被教师带着走,陷入被动学习的窘境,这将对学生的课堂质量,课后复习,考试测评产生直接影响,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落花生》中,对比大部分教师来说,教学流程首先讲解生字词,然后对重难点句子进行解析,最后分析文章情感和主旨,领悟的思想等等,并不会关注学生是否预习,所以,在课前准备活动中,可以布置预习内容,如“由落花生想到什么?”,“为什么叫落花生呢?”由此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主动积极的朗读分析课文,达到预习的效果。

2.2探究预习方法,积极主动学习

做一件事情,讲究方法,如果有方法的指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其次,要在课堂中,想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果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和教师产生共鸣,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进步;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学习没有方法和经验,所以教师在课上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与指导,可以减少學生在学习中的弯路。

2.3完善课后工作,全面深化研究

虽然预习工作非常重要,但是课后反思与总结也非常重要,如果只有课前预习工作,没有课后的复习与巩固,那么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会慢慢遗忘,在所有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前面所学的东西也没有记得,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只有预习和复习相结合,做到精准预习,找到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疑难点,在复习过程中,将疑难点进行再次思考和总结,学习才会得到理想的收获。

比如《七律·长征》的学习中,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本文倾向于古典诗词,文章不易理解,不好听懂,所以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这个诗歌的讲解视频,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疑问来促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不会读的字词查找出来,并且做好标注,将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进行旁批,课上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接下来,在课堂进行完毕以后,课下教师布置复习内容,对于生字词和句子都可以,并且定期进行抽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4完善预习测试,落实考核测评

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预习没有可操作性,为此,教师可以设置有关预习的作业,并且有针对性的检查与批改,来达到督促学生预习的目的,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在学生预习作业表现良好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预习,并且学生可以自己设立预习目标,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学生初始化学习阶段的重要举措,在早期学习中养成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与成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琳.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16):34-35.

[3]张富华.浅谈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54-55.

作者:杨萍萍

小学语文预习课堂教学论文 篇3:

重视预习环节,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多教师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少教导学生预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学习,使得预习这一学习方法本身可以起到的作用被忽视了。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对于学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语文教学实务,就教师怎样通过重视预习环节,合理运用预习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索为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习;小学语文;教学

预习指的通过在正式的知识学习之前先大致了解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为下一阶段学习做铺垫的学习方法。预习根本上讲是教给学生一种通过自发采取的积极措施来辅助语文课堂学习的手段。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减少在课堂教学中认知上的思考难度与思考时间,同时可以通过预先对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印象而通过课堂学习形成二次强化记忆,对于掌握与记忆语文知识具有更好的效果。不过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预习的作用并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很少教给学生怎么预习或者根本不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导致这一重要的学习手段本身应有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造成教育资源上的无谓浪费。有鉴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预习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下就从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其智力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对一些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相对于成人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语文知识的讲述一般是依照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课程进度进行讲解,因此语文知识传输的速度理论上是大于学生理解接受能力的,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某些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初接触时难以做到充分的理解,而在课堂上为了跟随教师讲学的进度也无法停下来思考此类的语文知识,造成课堂内容理解不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要解决此类问题,最佳的措施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提前的认识,从而对某些不容易被理解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前期的认知与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年龄段少年儿童在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而容易造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跟不上教师讲述进度的情况,更好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强化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先期对课堂上需要讲述的语文知识形成一个概念印象,而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可以重复这一学习过程,使得印象清晰化,形成二次强化记忆,根据人的记忆曲线理论,对于同一内容的记忆如果只进行一次记忆和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二次记忆,其效果是相差很大的,重复记忆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程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课前预习还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预习是在教师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学生自发采取的,因此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预习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预习而提高了学习成绩的学生,其本身的语文自学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与语文学习水平上要更优于不采取课前预习而进行语文学习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一)教师事先做好预习的指导工作

由于语文课前预习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并无法对学生的预习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如果学生的预习方法不正确,很可能进行了预习但效果不理解,因此教师事先做好学生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向学生传授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与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预习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提前在上一课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讲解下一课的要点难点去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提前做好预习的指导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采取的学习方法更为有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全文阅读,形成印象

由于语文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因此预习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大致地了解全文,发现其中不容易理解的难点重点。通过对此类难点重点的明确与预先思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中知识理解上的难度。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进行课文的通读,如果遇到一些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语文知识,可以用铅笔画线进行标注,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针对此类知识重点听讲或向老师询问请求指导,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课堂教学中有关的语文知识。

(三)就重点难点运用工具书进行自学

对于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学生要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就离不开工具书的使用,因此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来自学此类生字生词是提高学生预习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一般用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工具书的方法如《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让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工具书的辅助自己动手解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与语文自学能力。

三、结语

预习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可以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通过重视预习,合理地指导学生运用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花费较少的精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总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小学语文预习重要性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5(1).

[2]李菊英.淺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

[3]李秀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J].学周刊,2011(15).

(编辑:龙贤东)

作者:张慧君

上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论文下一篇: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