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2013年3月,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报告,提出国家应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出台遗产税制度。报告一经发布,随即引发各方热议,而不少保险公司也趁此推销大额寿险保单,大力宣传寿险的遗产税避税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遗产税制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遗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篇1:

各国遗产税税收制度比较研究

引言:资本主义国家在遗产税制度设计方面具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并随着各时期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功能到立法、征收、保障等各方面相对完善的遗产税体系。因此,现阶段重新设计并开征遗产税就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先进的税制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一、美国的遗产税制度

美国从建国之初的1797年就实施了遗产税制度,并将其和赠与税制度相联系进行统一设计和征收。时至今日,在开征遗产税几百年的时间里,美国的遗产税制度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国家经济状况。美国联邦政府曾于1862-1870年间征收过一段时间继承税,即对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进行征税,但其存续的时间很短暂。其后,在1898-1902年正式开始征收遗产税,而现行的遗产税制度是从1916年开始实施的。伴随遗产税制度的是赠予税,该税最初在1924年和1925年实行过两年,在暂停了一段时间后从1932年开始长期实行。

对于其它税制要素,美国实行的是总遗产税制决定了其遗产税的纳税人是遗嘱的管理人或执行人(管理人或执行人一般为专业律师或者由被继承人指定),遗嘱执行人或管理人的义务包括:计算遗产的价值、区分遗产性质并在有关部门登记、代为缴纳遗产税、监督执行遗产分配情况等,于此相对,赠与税的纳税人就是财产的赠与人。就遗产税的征收范围而言,应纳税财产包括被继承人所有的一切具有经济价值的财产,包括现金、有价证券、不动产、无形资产等,范围广泛。美国的遗产税实施16级超额累进税率,以体现量能负担,区别对待的原则,实现调节社会成员财富分配的目的。

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英国是欧洲较早征收遗产税的国家,实行的也是“总遗产税征收模式”,并且不单设赠与税。但与欧洲立法理念相符合,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将影响税负额度的缴纳。在税制要素方面:1、纳税义务人为遗产的管理人或者赠与人,赠与人承担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财产为其赠与的财产价值在内的所有财产,而如果受赠人承担纳税义务的,则仅就其所获赠财产的价值部分缴税。2、应纳税财产规定较为详细,有时间和性质方面的限制,还包括当时具有英国特色的信托类财产。3、免税项目主要包括一些赠与的情况,如夫妻之间的赠与包括遗赠;来源于劳动所得的赠与;为维持家庭生活的赠与,如赠与的抚养费、养老金等;向慈善机构、政党和某些公益服务团体的赠与等。4、税率仍实行累进税率,并区分生前和死后财产的转移,生前较低死后则较高。 5扣除项目包括基本免征额、生前未支付的债务和税款、以其死亡所需丧葬费用等。

德国的遗产税实行分税制,纳税义务人的确立采取传统的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税收征收的全面性。应纳税财产的性质定性为“因死亡产生的转让财产”,这个法律定义体现了德国立法一贯的抽象和理性,值得我国借鉴。在税率方面,德国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但同时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或赠与人的亲疏关系又分为三个税级分别处理。至于应纳税财产的种类,德国另立《德国财产评估法》进行具体规定。意大利遗产税法最早甚至可以追朔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利安法,该法一直适用了几个世纪直至查士丁尼时期。意大利的遗产税制比较特殊和复杂,实行总税制和分税制相结合的方式,即“先征收后分配、分配后再征收”。纳税义务人包括遗嘱管理人、执行人、继承人和受赠人。遗产税的课征对象为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总额或赠与人赠与的全部财产,纳税义务人采取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的一般方式,税率采取超额累进税率。意大利遗产税的扣除项目包括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医疗费、丧葬费等

三、日本、我国台湾地区

日本于1947年颁布《继承税法》,正式起证遗产税,但是在此之前,类似遗产税性质的税收已经征收了很长时间,与美国相同,日本也实行继承税与赠与税同时设立征收的遗产取得税体系。在税制要素方面:1、纳税义务人为因继承或者赠与而取得财产的继承人或受赠人。同时,日本的遗产税制度对纳税义务人的规定非常详细,根据其在日本国内有无固定居所的情况而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在日本国内没有住所的,规定其只对来自于日本国内的财产价值征税。对于那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团或者财团,为防止恶意避税的情况发生,视为个人而承担纳税义务,当然这些社团不包括慈善、宗教和公益机构。2、应纳税财产为通过继承或赠与取得的所有财产价值,包括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被继承人生前的保险金、养老金、可折合为金钱的权益等。3、遗产税税率在日本处于不断变化中,2002年之前为9级超额累税率,2003年改为适用6级的超额累进税率,现在为14级超额累进税率。但是,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应纳税额也会适当调整。4、日本的遗产税扣除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免征额、配偶所得遗产、未成年和残疾人所得遗产、用于学术、慈善、公益等为目的的捐赠项目,较为特殊的是皇室成员的继承不需要缴纳。

在日本占领时期,我国台湾地区一直适用日本国内的继承税,1950年后,沿用原在大陆 1946 年制定的《遗产税法》征收遗产税,并于 1952 年修改该税法,沿用至今。台湾地区采用遗产税与赠与税结合征收的总遗产税制。对纳税义务人的规定成阶梯型选择的模式,由遗产税法和赠与税法依次规定。在纳税义务人方面,遗嘱执行人、继承人及受遗赠人、依法选定或指定的遗产管理人按照法定的顺序承担纳税义务,并以住所为确定判定其纳税财产的来源。课税对象和范围包括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等相对比较全面,还包括被继承人死亡前 2 年内赠与的财产。在扣除项目的规定中,主要考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将法定数额配偶的财产,以及赡养费、抚养费、丧葬费等;减免项目涵盖了慈善捐款、保险金、抚恤金、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等。遗产税和赠与税统一采用十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台湾地区的遗产法体系继承了国民政府遗产税制度,不论在制度的制定、法律的实施还是对传统的考量方面都与中国大陆的环境最为相似,可以成为我国遗产法制定的主要参考对象。

参考文献

[1]王政,姜凌.美国遗产税制对我国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9).

[2]施正文.《税法要论》[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197.

[3]胡秋红.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遗产税的制度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9(64):66.

作者简介

张翊,女,1981-10,汉,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商学院)

作者:张翊

遗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篇2:

浅析开征遗产税和寿险避税的可能性

【摘 要】2013年3月,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报告,提出国家应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出台遗产税制度。报告一经发布,随即引发各方热议,而不少保险公司也趁此推销大额寿险保单,大力宣传寿险的遗产税避税功能。那么,遗产税在中国有没有开征的可能性,寿险真的可以规避遗产税吗?目前大多观点都是一边倒,笔者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

【关键词】遗产税;人寿保险;避税

201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 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 》报告,提出国家应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出台遗产税制度。报告一经发布,随即引发各方争议,而不少保险公司也趁此推销大额寿险保单,大力宣传寿险的避税功能。那么,遗产税在中国有没有开征的可能性,寿险真的可以规避遗产税吗?下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有没有开征遗产税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没有可能开征遗产税这个前提,探讨寿险避税的可能性是没有意义的。

一、遗产税开征的可能性

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征收遗产税,一般认为,征收遗产税,可平均社会财富,提倡劳动所得,增加国库收入。那么中国有没有开征遗产税的可能性呢?(1)经验借鉴和历史渊源。目前全球有114个国家开征遗产税或对遗产课征其他税收,占比61%;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遗产征税的占比则达到91%。中国早在1938年,国民党政府就曾颁布《遗产税法》;后来新中国在1950年也曾提出征收遗产税,但当时的条件不成熟,最终未予开征。所以不管从现成经验借鉴,还是从历史渊源来说,都具有可行性。(2)法律依据。任何税赋的开征,都需要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遗产税也不例外。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税收征管法》、《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民法通则》等法律,对确定遗产和遗产税征收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3)税源方面。根据2013年1月10日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2012年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1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的财富有了极大的积累,使得开征遗产税有了税源基础。(4)配套设施方面。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完善房产登记、股票登记、储蓄实名制、车辆登记等财产登记制度,以及公证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征收遗产税所必须的配套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当然,目前在我国开征遗产税尚处于探讨阶段,要真正付诸实施还有一段距离。首先,我国改革开放才30几年,以福布斯统计的2012年华人富豪为例,中国内地富豪的平均年龄为52岁,大多数先致富者的遗产继承人是潜在的,不会短期兑现,一旦匆忙实施,可能造成资金外流,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弊大于利。其次,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还不完善,房产信息和金融信息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

二、人寿保险的避税功能

如果遗产税开征,人寿保险是否具有避税功能?如果有的话,是通过什么方式或渠道避税呢?(1)直接免征遗产税。《保险法》规定寿险保险金原则上不作为被保险人遗产,不作为遗产自然就免征遗产税。1995年《保险法》(63条)、2002年《保险法》(64条)、2009年修改后的《保险法》(42条),对于这项规定仅有的变化是在2009年增加了“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一款。(2)降低资产总额进而降低遗产税。购买人寿保险,因支付保费从而降低资产总额,也就节省了一笔税金。(3)将不动产等财产抵押购买保险,从而创造负债,降低遗产税。一般规定,被继承人死亡之前未偿还的债务允许在应征遗产税总额中扣除。如果个人财产大部分是不动产,可以将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筹集到应缴纳的保费。这样,通过增加负债降低遗产净额,达到节税的目的。下面根据曾经公布的遗产税税法草案,举例说明人寿保险是如何起到避税功能的:

根据遗产税税法草案,遗产税根据《遗产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进行计算征收,遗产税计算公式为:遗产税=应税遗产净额×税率-速算扣除数。《遗产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具体如下:

假设张先生现年40岁,总资产5000万元。若张先生死亡,应缴纳遗产税=5000x50%-175=2325万元(为了简化计算,未考虑应税扣除额)。这样,张先生的继承人实际能够继承的财富为:5000-2325=2675万元。

如果张先生拿出财产的20%,即1000万元,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以太平人寿保险的金悦人生(两全分红型)为例)。假设张先生80岁去世,应缴纳遗产税=4000×50%-175=1825万元,其继承人可获4720万元的保险金。这样,张先生的家人通过继承和保险理赔可获得的财富为:5000-1000-1825+4720

=6895万元。两种情形的巨大差别如表2所示:

三、人寿保险是否可以规避遗产税

(1)以上分析人寿保险规避遗产税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假设遗产税法中关于遗产的定义将会和保险法一致。但是这种假设是值得商榷的。保险法并没有对遗产进行定义,只是规定了人寿保险的保险金除规定的三种情形以外不属于遗产(2009年颁布的《保险法》第42条规定)。从保险法的功能看,不对遗产进行定义并无不妥。而遗产税法则不一样,遗产乃遗产税的征税客体,必须有明确界定,这就要求遗产税法关于遗产的定义,要么与继承法等其他法律保持一致,要么遗产税法自行定义。不过,在遗产的定义上,遗产税法可以与继承法等其他法律保持一致,但这并非义务性的要求。遗产税法没有义务全盘接受继承法等法律对于遗产概念的界定,因此遗产税法所指向的遗产亦存在着与继承法等法律不同的可能性。而且,从已经开征遗产税的国家来看,存在对遗产税中的遗产进行法律拟制的惯例。如,日本规定,人寿保险金也要当作继承的财产而进行课税,尽管保险金并不是继承得来的;韩国规定,继承开始日前十年内赠给继承人的财产、继承发生前五年内赠给非继承人的财产,都要课征遗产税;台湾地区规定,被继承人死亡以前2年内、赠与其配偶或者其他继承人的财产,在减除各项扣除额后,须课征遗产税。从这些域外立法例中可以看出,从继承法等法律规定的角度,并非遗产的财产,仍可能被遗产税法拟制为遗产而课征遗产税。(2)即使遗产税法中的遗产概念与其他法律的遗产概念一致,实质课税原则在遗产税规避中的运用也没有问题,寿险避税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如果被保险人生存时间较长,届时留给下一代的保险金对应的货币实际购买力可能下降;也可能出现投保收益比拿这笔钱做其他投资收益更低的情况;再有就是,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则这笔保险金仍然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处理。以上分析表明,人寿保险规避遗产税存在着假设前提,而这个假设前提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使假设前提成立,也存在若干风险。现有文献对风险的提示往往不足。

笔者以为,人寿保险并非不可合法避税,但要理性对待,切莫因为恐慌而盲目购买保险。即便购买寿险,也应该认真比较现有的寿险产品,并非所有的寿险产品都具有避税功能,须谨慎选择其中适合的产品。

参 考 文 献

[1]许志平,杜继勇.浅析遗产税的开征和人寿保险的避税功能[J].邯郸技术职业学院.2005(1)

[2]郄志勇.遗产税人寿保险避税的法学研究[J].法学研究.2012(5)

[3]付实秋.遗产税风乍起保险能否避税[J].金融时报.2013-2-27

[4]李新.保险,能规避遗产税?[J].金融博览(财富)2013-4-23

作者:叶淑惠

遗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篇3:

遗产税开征为时尚远

媒体关于国务院参事刘桓论及遗产税将近的报道,使得社会上对遗产税的关注度高度集中。尽管其后刘桓专门发出声明辟谣,但遗产税留给公众的疑问却没有消除。接近财政部的权威人士日前对《财经》记者透露,开征遗产税的时机并未成熟,中国目前的征税机制也决定了,征收遗产税这样的直接税困难重重。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9月下旬在一次讲座上透露,征收遗产税已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草稿,他个人认为,目前推出时机并不成熟,还需要过三四十年才可行。随后更有媒体爆出,遗产税预计将从80万元起征。舆论一时大哗。9月30日,刘桓在国务院参事室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自己没有参加任何有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没有在任何场合接触过所有有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个别新闻媒体报道“很不准确”。

不管怎样,全社会对遗产税开征到底有多远的疑虑并没有因此打消。

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收。遗产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且在当今许多国家依然普遍征收的税种。中国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曾经有过征收遗产税的短暂历史,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几度酝酿开征遗产税又几度搁置,该税种始终处于缺失状态。

与其财政功能相比,当今社会一般更看重遗产税在调节财富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特殊功能。由于近年来中国居民之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成为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遗产税也重新受到广泛关注。

从必要性来说,中国当前居民贫富分化的情况非常严重,而遗产税对个人收入和财富分配具有难以替代的调节作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8,2012年则达到0.474。作为一种设置在个人生命最终环节的动态财产税,遗产税的调节功能不容忽视。另外,开征遗产税还可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丰富财产税的税源。

今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这也被各方解读为遗产税已被列入财税部门的议事日程。

然而中国自1993年制定《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后一直未能实施,与社会各界一直存在的种种疑虑不无关系。比如,有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已取消或停征遗产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香港于2006年取消了遗产税,美国也一度暂停征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还有必要开征遗产税,各方看法不一。

有人还担心遗产税征收可能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或造成资金外流。

中国开征遗产税目前至少还存在三大障碍。

其一是制度性障碍。遗产税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把死亡和纳税两个时间结合在一起,因此遗产税的开征就需要以死亡报告制度和财产申报、评估制度作为支撑。目前,中国的死亡管理制度所能提供的信息准确性和充分度不足,个人财产申报和登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难以有效统计,资产评估针对个人财产方面也涉及较少。

其二是技术性障碍。遗产税是一种公认的征收复杂和困难的税种,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具备较高的税源控制和管理能力。当前中国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和技术手段,虽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有了很大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税源监测和评估能力还较为薄弱。

其三是认知障碍。遗产税的征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纳税人自主申报,考虑到中国的文化环境,开征遗产税将面临不小的阻力。比如传统的财不外露观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庭财富的透明度。另外子承父业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征收遗产税会减少可继承家庭财富,纳税人难免产生抵触情绪。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中国目前还没到征遗产税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征遗产税的目的,然后考虑在现有条件下能否达到这个目的。现在中国房产税征收都面临很多困难,更何况遗产税,动产、不动产、字画等各种东西都包含在遗产税里头,这些东西价值怎么衡量?他对现有条件下征收遗产税所能起的作用不太乐观。

不过也有财税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与遗产税相关的《民法通则》、《继承法》等法律法规也应进一步完善,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开征遗产税,税务部门将永远无法得到征收管理遗产税的经验,也不会凭空产生与遗产税相适应的配套征管条件。因此,也不能期望等到所有条件都准备成熟再开征遗产税。

该专家建议,开征遗产税并非意味着对所有人征收,届时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实行高免征额、低比例税率的遗产税。较高的免征额可以将中产家庭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有利于壮大中产阶级;低税率有利于降低富豪们的避税动机,增加征税的有效性。

(本刊记者 郑猛/文)

上一篇:选修课电气专业论文下一篇:科技标准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