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建设工程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各种建设工程项目数量飞快增长,如何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了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将信息化应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对工程的预算、实际成本和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把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企业建设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企业建设工程论文 篇1: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中国的建筑业呈现出持续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2013年7月1日强制实施的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志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进入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阶段。本文~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背景入手,对新旧《清单计价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新《清单计价规范》的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 新《清单计价规范》 特点 策略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批准号:赣教高字C2014]21号)

[作者简介]廖礼平,江西经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江西南昌330001)

一、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背景分析

2008年12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促进了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形成,同时规范了工程建筑各参与主体的计价行为,对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其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飞速发展,新工法、新工艺不断更新,清单规范存在缺项的情况;各工程参建方对《清单计价规范》的关键问题理解上存在差异,对规范条文的应用偏差,这使得建筑行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在实际造价管理工作中非常迷茫,由此导致应用操作失误、造价纠纷,使国家、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基于此,对原有计价规范加以完善及修订刻不容缓。

(一)合同文本不配套

合同是甲乙双方维护自己权益,进行工程造价计价活动的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合同文本,从而来规范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等各方的行为,维护工程建设中各方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工程量清单计价后的工程量的确定、核算,实体工程量及实际工程量的区别;工程变更的程序;现场鉴证的依据性、真实性;价款调整及支付;施工索赔及造价纠纷等关键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合同履行顺利,减少国家、企业的经济损失。但事实上,我国近些年以来一直采用的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合同文本,该文本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约定不多,因而导致争议不断,既延误工期又损失投资。

(二)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2008版《清单计价规范》与最新颁布的《招投标实施条例》不能完全相吻合,没有建立与《清单计价规范》相配套的招投标制度。同时,在工程保险、工程担保制度及工程项目监理制度方面,都缺乏与2008《清单计价规范》相配套的部分。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要有法律、规范约束,还应有较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而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工程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工程监理制度力度不够,从而导致违约不断。

(三)政府造价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企业定额不规范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工程造价信息尤为重要。从当前建筑市场的实际来看,造价管理机构在信息服务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价格信息的发布仍存在发布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等情况,难以跟上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失真,供求规律“失灵”,而这恰恰是清单计价活动所急需的资料。同时,企业定额方面,清单计价活动过程中,投标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投标报价必须以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为基础,而工程实际中,大多数施工单位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或者企业定额不规范、不完整,使得清单规范缺少应有的依据。

二、新旧《清单计价规范》对比分析

(一)新《清单计价规范》体系更完善,思路更清晰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日益加大,2008《清单计价规范》已不适应当前造价管理形势的变化,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建筑业的需要。大量的城市轨道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纷纷开工,钢结构工程的普遍推广,而2008《清单计价规范》都未能提供清单计价依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能的产生,广泛应用工程实际,这也客观上要求清单计价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弥补计价依据的缺失。同时,在造价管理方面,尤其是费用构成上,有些费用已经取消,但2008《清单计价规范》已列支,比如工程定额测定费用,这导致《清单计价规范》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新《清单计价规范》以近几年颁布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构建了以《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核心,九大专业工程量计价规范与其协调一致有机计价体系框架。具体为,将2008《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矿山六个专业从根本上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九个专业规范,其中将建筑与装饰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将仿古工程从园林工程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专业,同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加了构筑物、城市轨道工程、爆破工程三个专业规范。可以看出,清单规范各个专业之间的调整、划分更切合工程实际、思路更清晰、针对性也更强。

(二)新《清单计价规范》使用范围更广

从时间上看,2008《清单计价规范》主要强调招投标阶段计价活动的相关要求,而对招投标之后的工程项目实施环节的工程量计算、工程变更及索赔、现场签证及价款结算等环节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竣工验收结算、合同到纷及造价裁定等关键环节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项目实施环节规范执行非常困难,形成不少地方招标阶段用清单计价模式,施工及竣工等后续阶段仍采用定额计价模式的现象。相比而言,新《清单计价规范》涵盖了整个施工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确定、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甲乙双方合同价款的约定;项目中期的工程量计算、变更索赔款的调整、进度价款的支付等;项目实施后期的合同价款争议处理,竣工结算的编制,以及工程计价资料的归档整理等。从地域上看,2008《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对我国各省市的地域性特点以及行业习惯考虑不多,为了应对《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某些地方先后出台与此《清单计价规范》“一致”的操作细则,形成各地区、各行业的“土条款”,使得《清单计价规范》的统一性、强制性与行业、地区的差异性形成反差,甚至脱节。新《清单计价规范》在考虑强制性、统一性的同时,兼顾了地域特点及行业差异性,从而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三)新《清单计价规范》内容充实,风险和责任划分明确、具体

2008《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综合单价包括了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对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情况、调价风险幅度等均没有准确的界定,从而导致纠纷不断,市场秩序混乱。还有,2008《清单计价规范》缺少对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规定,对工程计量原则、计量程序、相关责任等没有可操作性的条款,从而导致进度款支付不及时,工期难以保证等。这些,在新《清单计价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比如,针对工程量偏差导致的合同价款调整,新《清单计价规范》规定,15%以内的工程量变化,工程量按实计算,但综合单价与措施项目费用不予调整;15%以外的工程量变化,工程量按实计算,而综合单价按以下方法调整:增加15%以上时,J其增加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予以调低;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予以调高。

(四)新《清单计价规范》顺应了当前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改革形势

2008《清单计价规范》仅仅针对C(建造)而非兼及E(设计)和P(采购)环节,难以适应当前工程承发包模式改革及发展。同时,2008《清单计价规范》,针对建筑行业的总包分也体制的运行,以及议标等活动也未能做得很好结合,不利于合同约定下的分包体制运行。相反,新《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提出“四价”及全过程造价管理思想,这与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强调创新的EPC(设计——采购——建造)等集成承发包模式相适应。

(五)新《清单计价规范》规定更突出强制性、操作性

2008《清单汁价规范》强制性条款的规定不够具体,而且缺乏监督、处罚条款,给一些参与方甚至主管部门留下了"博弈空间”,从而导致违反《清单计价规范》的行为时常发生。新《清单计价规范》进行了完善,比如,在合同价款调整的规定方面,新《清单计价规范》不仅对政策性调整作了规定,而且对工程计价活动中急需解决的暂列金额、计日工、现场举证、索赔、赶工奖励等因素引起的价款调整都有具体说明,从而减少各参与方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清单计价规范》的特点分析

(一)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体现了造价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新思想

新《清单汁价规范》体现质量优先原则,强调维护各参与方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体现。同时,针对2008《清单计价规范》,新规范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规定,并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强化了清单规范的实际操作性,这些特征正好符合工程造价管理精细化的要求,适应了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工程造价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了工程造价管理的责任主体,责任清晰,避免扯皮

从宏观上讲,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者的政府主管部门,遵循“政策谁制定、监管谁负责”的理念,形成全过程备查制,包括招标控制价、签约合同价、竣工结算书必须报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审查、备案、管理,真正实现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直接或间接宏观调控。从微观上讲,主要责任主体为政策执行者的建筑从业单位及个人主体。单位主体有建设单位(业主)、投标单位(中标人、承包人)、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咨询企业;个人主体指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包括注册造价工程师、造价员。新《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指出,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招标控制价的编审、投标价、签约合同价的确定、工程量的确认、进度款支付、现场签证、索赔、价款确认、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均必须由合格的从业人员或受单位委托的合格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负责。

(三)明确了全过程造价管理,构建了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新《清单计价规范》针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阶段性和多次计价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四价”(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价、签约合同价、竣工结算价)管理,突出了工程承发包期和工程项目实施期。这弥补了原《清单计价规范》只强调招投标阶段的不足,把招投标阶段及工程实施阶段的清单计价行为有机结合。同时,新《清单计价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款,强调“以重心前移为前提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构建起贯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全过程造价管理体制机制,

(四)明确了承发包双方的风险范围,有利于合同履行

新《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指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性变化的风险,由发包人承担,具体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由政府指导价或定价的原材料价格进行了调整;省级、行业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调价文件等等。与此对应,在承包商风险范围以内的技术、管理问题由承包方负责,县体包括因施工单位使用的人员,机械设备、技术及组织管理等导致的工期延误、费用增加,应由承包方全部负责,针对不可抗力因素,甲乙双方就各自的价款损失,各负其责(工期顺延)。同时,新规范规定,因市场物价波动导敛的风险,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合理承担,主要有建筑材料、机械、燃料等价格波动,材料价格波动在5%以内,施工机械使用费川波动在10%以内,由承包方负责;超过此范围部分,予以调整,由甲方支付。由此可见,承发包方责任划分清晰,风险分担合理。

(五)措施项目清单划分具体,便于计价,操作性强

结合措施项目清单的特点,新规范将其划分为单价项目和总价项目。针对与实际完成的实体工程量的大小关系不大,如安全生产、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等项目,国家规范中没有工程量计算规则,不能完全计算出工程量,则以“项”为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即总价项目。具体是由一定的计量基础乘以费率得到。针对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非实体性项目,比如混凝土浇筑用的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则采用综合单价计算,即单价项目。这样,无论事发包方的建设单位,还是承包方的施工单位,都能准确计价,操作方便。

四、新《清单计价规范》下建筑业的策略分析

(一)建筑企业的策略

1.进一步加强企业造价从业人员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企业要发展、规范要贯彻,人才是关键。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对企业造价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专业素质、知识结构等。要适应新的计价模式,融入到新的计价环境,客观上要求建筑企业造价从业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特别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索赔方面的综合知识。企业作为从业人员工作的“家”,必须给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讲座、集中辅导班等,使企业相关人员尽快适应新计价模式改革的要求。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为应对新环境提供制度保证。企业作为建筑市场活动的主体,面对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必须按照清单规范的总体要求,结合企业(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与新清单计价规范相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工程投标报价制度(包括投标技巧)、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价款审查制度、工程量确认与价款拨付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现场签证及索赔制度、合同价款调整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及价款结算等方面的制度,确保新计价规范的真正、准确执行。

3.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新清单规范的重要举措。要列清合同风险、明确承发包方的责任,比如,在综合单价的界定上,必须强调“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的具体内容;对于甲方提供材料、乙方提供材料设备的责任问题;关于暂列金额、计日工、暂估价、索赔、误工补偿、赶工奖励等等,都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同时,也要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积极主动处理合同变更及鉴证、索赔,提高管理效率。

4.加快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库建设,尤其是企业内部定额。新《清单计价规范》大力倡导建筑企业自由竞争,依据自身个别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报价。只有这样,企业的投标报价才反映自身的特点,才具有自身的优势,这也是企业能否中标、中标后能否赢利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各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技术、设备、管理能力、施工方案、操作规程等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建立起体现自身先进性的企业内部定额。在这定额的指导下,施工企业进行投标报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两算”对比及企业内部核算。

(二)造价从业人员的策略

1.及时学习、深入理解新《清单计价规范》的精髓,熟练掌握其应用技巧、操作流程,为运用清单计价打好理论基础;学习其突出特点,与2008《清单计价规范》一一对比,找出不同,形成优势。

2.积极投身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实践。加强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学习、实践,深刻领会各工法;努力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尤其是工程项目特征描述的能力;努力提高针对项目特征描述,进行综合单价组价的能力,确保清单计价结果合理、准确,符合规范要求。

3.终身学习、广泛学习,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新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管理方法不断更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更高。因此,造价从业人员务必紧跟形势,终身学习;同时,必须全面学习,全面吸收新工程造价知识,积极学习与新清单计价规范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努力实现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造价人才目标。

4.学习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随着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加,造价从业人员的工程量将成倍增加,而且,顺应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结算审核的运算问题将更繁杂,这客观上要求造价从业人员必须学习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工程量计算、清单计价以及造价分析的技巧,才能提高效率,在竞争中取胜。

总之,在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形势下,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应保持好学、向上的姿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地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灵活处理各方关系,保证项目目标实现,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永铭,新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祖占良,尹跃华,杨根生,等.08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改进与分析[J].建筑经济,2011,(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卢焱阳,陈燕.清单计价规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

[6]韩雪,赵小燕.浅谈08版《清单计价规范》的变动和改进[J].河南建材,2010,(3).

[7]郝林.FIDIC施工合同应用技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何雄伟]

作者:廖礼平

建筑企业建设工程论文 篇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各种建设工程项目数量飞快增长,如何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了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将信息化应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对工程的预算、实际成本和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把控。但是,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找出相应的对策扩大信息化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这样就会极大方便建筑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的不断深化,信息化方法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展,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各行各业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历史的革新,使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管理的过程更加高效,也会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系统化,因为信息化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繁多,有财务管理、进度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等内容,而且应当深入的分析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与现代的管理技术相结合,从而让企业管理水准得以提升,确保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对项目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不但节约了项目的成本,而且对于资源的统计提升了效率。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并不高,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对信息化的应用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虽然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和研究和开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题:(1)有一些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的时候,信息化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这就使得其应用不广泛,只限于某一个部分或环节。同时建设前后时期的信息化管理作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对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得不够全面。(2)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信息化应用的时候,只是进行了一些必要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在软件开发方面,交流、协调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这样就没有办法建立出一个比较健全和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从而在管理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信息数据的提取和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样就促使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具有放松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并且与传统手工处理方法相比较,态度不够谨慎,这样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从而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3.1完善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的主要指导。因此,在现阶段通用标准规范制定的基础上,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以建设工程用料、价格标准、计算单位为对象,通过细化分类,为统一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随后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录入统一施工标准,并对相关技术规范指标、技术等级、任用专业资质要求提出标准化硬性要求。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初步构建的基础上,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面对整个工程乃至整个项目,进行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的统一备案。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数据的统一划分,彻底改变以往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过于分散的局面。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备案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可以数据积累为根本,以提升数据可用性、扩展数据获得途径为根本目的,以信息联盟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大范围的数据收集、共享,增加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数据积累。紧抓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数据获取源头,对典型工程项目及相关编码分类、部分工程资料及数据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存入标准工程管理数据库,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数据标准,为类似建设工程管理提供借鉴。

3.2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建设工程项目不仅单单涉及建筑企业,它还与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监理单位有密切的关系,且建筑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也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各种事宜进行沟通交流。以往的交流方式只能通过面对面进行,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传达上还容易出现错误。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单位和各部门可以随时随地从平台上调取自己所需的数据,而且工作人员整理和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极大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的效率。

3.3企业流程重组

定义企业流程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以及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会参与其中。为了确保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企业流程的重组工作,在具体的重组工作中,可以先整合压缩各部门的工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信息投放方面,需要使用统一信息发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3.4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

资金、技术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只有政府和企业同时提高这方面的投入,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筑企业才能与国际接轨,实现良性发展。企业要重视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程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计算机水平,具体包括举办培训班、建设培训基地、知识普及和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这也是提高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是提高项目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的中心。政府要运用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加大信息化规程和制定,对于破坏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的个人和组织,进行惩罚,这也是建立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措施。

3.5合理选择适宜的软硬件技术

要求施工单位,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结合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软硬件技术,与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相融合,形成集成化发展模式。同时,集思广益,合理采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制定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案,使方案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受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将适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例如: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构建网络平台,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此平台过程中,需掌握平台和企业两者之间的构建,使平台的应用能够和企业形成互补关系;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招标、开会以及资料共享,从而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在逐年提高,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改变现有的以事务为中心的模式,建立以信息化为中心的工作流程,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建立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大大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沁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J].砖瓦.2021(02):132-132,134

[2]秦铭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34-134,136

[3]何淼.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4):71-72

作者:李伟 王克华

建筑企业建设工程论文 篇3: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一直引起大众广泛重视,不仅对于建筑企业影响很大,还会造成许多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本文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的两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一是建筑企业人员的安全激励措施,二是建筑企业安全投入的实施与控制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激励安全投入

作者:李全旺

上一篇:建筑美学艺术分析论文下一篇:设计案例建筑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