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诗歌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初探

2022-09-11

诗歌是作者极具个性的情感外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因而, 只有在情感上、心灵上与作者相通才能更好地解读、分析诗作。学生的个性、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不可能用同一首诗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角度来鉴赏, 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情感、个性特点选取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的心灵相契合的作品来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提高鉴赏的实效性。所以在帮助学生鉴赏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本身, 而应该更多地设置情境, 借助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来营造氛围, 让学生能更充分地体验诗歌所透露出来的情境。同时, 这些特点决定着诗歌鉴赏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自主性的特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 去探究、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 初步学会鉴赏当代诗歌的方法。合作互动学习法: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以实现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要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就须构建合乎学习规律的学习步骤。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教学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情境激趣--目标定向--方法指引--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一、情境激趣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这是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学生提供范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景, 用图片来显示情景, 用文字来诠释情景, 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茂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先在PPT上提供文本形式的诗歌给同学阅读, 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后对诗的形象进行想象, 可以个性化地还原出诗的意境。这基本是传统的阅读方法, 可以与后面的方法指导做对比, 增强学生对不同方法的印象。然后播放诗的配乐朗诵或Flash动画, 如我在《致橡树》一文的教学中就把著名朗诵家丁建华的配乐朗诵放在PPT里, 通过听听名家示范朗诵让学生体味出诗味, 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歌的意蕴,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然后再与自己原先在头脑中构思的意境相比较。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二、目标定向

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可以更快地取得学习效果。课前提供一些预设的问题给学生, 然后以小组或者以自主发言的形式, 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 如在鉴赏《致橡树》前先提出“你们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疑问给学生思考, 然后围绕讨论“爱情是什么”这个话题导入。提出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感受, 在大家的积极发言中我让大家暂停, 由对诗人的简介去深入探讨这样的不平凡的女性会有怎样的一个爱情观, 充分调出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引出木棉的自白, 引导学生来欣赏诗人舒婷在诗中对爱情的独特看法。所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涵, 营造了充满时代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 改变了语文课堂结构,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自主学习

教学中学生通过PPT展示的各种资源, 图片, 动画等进行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自由讨论的学习形式, 《致橡树》教学中首先幻灯片展示凌霄花借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从而引起探讨诗人否定的几种爱情后, 作者说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再设计一张幻灯片分别把橡树和木棉展示出来, 两棵树的根、叶是怎样的, 它们是怎样相处的?让学生把他们同爱情联系起来, 将描写树的形象的语言转化成表达爱情的语言。这难度较大, 我采取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辩论、把质疑的机会和解释的机会都留给了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分析的问题, 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 这时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然后让学生从自身角度体验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指导学生找到描写关于橡树的部分, 分析橡树形象 (代表男性) , 阳刚之美的男性形象, 学生接着朗读木棉部分 (代表女性) , 女性的阴柔之美的形象:此环节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充分感受作为男性或作为女性应具有怎样的形象, 从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这种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需要掌握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诗歌的鉴赏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赏析完诗歌后, 就应该进一步深层次去挖掘一些东西, 对诗歌的新的认识要展开展开新的谈论, 如在《致橡树》中, 把分析诗歌前的那个“爱情是什么?”的讨论重新包装就抛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有没有对爱情有重新的认识?”这时候学生积极发言、讨论, 都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有的同学更是觉得之前的一些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更深刻理解舒婷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自觉和自强的爱情观,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在品味诗歌语言基础上, 把握诗歌形象,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最后再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看待中职生“早恋”现象, 酸涩的青苹果, 辛苦劳作的父母之类的列子, 来提点学生早恋的弊端, 也可结合自身说说女性该怎么塑造自己的形象。教师仅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作适当点拨, 用朴实而真切的话语引导学生懂得, 当一个人思想尚未成熟, 经济尚未独立, 事业还未成就, 最好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感, 不要轻易向爱情靠拢。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维度的互动。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 无形之中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由于诗歌内容的简练概括, 语言的凝练、含蓄, 句式的灵活多变, 给教和学带来较大困难。而信息化教学法是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声色并茂、形象直观的优势, 再现诗中描述的情境, 激发学生在情境交融中观察、想象、探究, 体会诗人的情感。过程中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用温情脉脉的师生沟通取代生硬冰冷的“人机交流”。总之,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我们要做到“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扬长避短, 将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利和传统学习环境的利相结合, 共同服务于教学活动。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诗歌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构建合乎学习规律的学习步骤, 即情境激趣--目标定向--方法指引--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 再现诗中描述的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 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而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诗歌,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搞)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2-35.

上一篇: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在西宁市司法适用情况调查研究下一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