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2-09-11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教学工具, 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充分地获取各种类型的教育信息来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及实现课堂的“双主”教学模式。此外, 信息技术还能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支持。可以预见, 强大的信息技术浪潮正在不断地把教育信息化推向理想的彼岸。

1 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各学校对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视程度的增加, 许多学校逐年加大经费的投入, 用于购置设备和组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等现代教学环境。如此以来, 普通教室也配备了相应的投影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以此同时, 教师们也忙着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以适应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运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的需要。但在一般的课堂中, 教师普遍的作法往往只是将书本的内容做成“板书式”的电子教案, 并在屏幕上演示, 方便配合讲解, 旨在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实际上, 这只是在加大课堂容量上下功夫, 侧重于解决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 并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实课堂的满意程度非常低, 存在着不少意见和看法, 其反馈结果使很多有资历有经验的教师都感到很尴尬。现实课堂存在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 究其原因有很多, 我想有几点应该提出供大家商榷:

(1) 教师本身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 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缺乏关爱, 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2)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理解不够, 狭隘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致教学媒体应用的简单化, 盲目地满足50分钟按部就班的课堂效果, 而放弃了课堂空间的扩展与延伸。

(3) 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 侧重于理论的讲授, 追求学科结构的完美, 较多关心纵向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惟书”、“惟师”, 而轻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以致学生不能够在各种各样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5) 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来看,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可能不够健全, 硬件不完善, 软件不配套等, 致使网络系统难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其次, 系统管理不规范不到位, 教育资源合作开发和合理利用滞后, 未能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最后, 由于教师教育信息化推进不够迅速, 导致教育技术培训未能制度化及具体操作还不够规范化, 并造成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还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2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阵地, 它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那就必须尽快改变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和不尽人意的状况。

2.1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不只是单纯为了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掌握一些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并最终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 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调整心态, 改变教法, 自觉地改变多少年来在讲台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把过去教学中学生的“学”要适应教师的“教”逐渐转变到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上来;

(2) 教师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和着眼点, 确实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而展开, 教学过程不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 而是师生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

(3)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 将教学媒体从自己的手中逐步转到学生手中, 由以往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由原来只是“听”者、“记”者、“答”者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 转化为“问”者、“思”者、“论”者, 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的活动, 充分体现出主体的作用,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觉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终身自我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2 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不能只注重学科的知识性“教”、“学”, 而更应注意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 要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因此, 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

(1) 鼓励学生勇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及挖掘自身的潜能, 从探索中、发现中满足好奇心, 获得乐趣,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学习的动机, 培养敢于创新的能力;

(2) 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景或虚拟实验环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与变化, 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培养敏感性和洞察力, 养成自主发现学习的能力;

(3) 要求学生对呈现的情景进行实验验证、筛选辨别、分析化解, 培育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的精神;

(4) 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联想等思维活动, 完成知识的重新构建, 并运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系统和网页制作进行结果发布, 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知识和技能;还能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进行自我评价, 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 以利及时调整学习节奏, 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灵活广泛的综合运用, 使学生提升了专业水平, 增强了收集、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带动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与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升级, 塑造健康向上的个性, 修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3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做到:

(1) 利用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等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实施个性化学习;

(2) 建立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向交互网络, 营造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和协商讨论的氛围, 构成信息反馈和教师指导调控的信息系统。

(3) 促进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根本性变革, 把课堂开放并加以延伸和拓宽, 实现网上的课程教学、辅导、提问、讨论、答疑、作业提交和网上考试等。让学生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开阔自己的交流范围和搜索视野,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提高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4) 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 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和学习, 使自己有更多张扬个性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4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首先, 教育部门要加速教育信息环境现代化的建设, 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高速连接构成的“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平台和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构筑起多层次、多样化的立体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其次, 教育部门还要加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现实资源的利用, 建立各类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鼓励建立个人课程网站和制作网络课程 (按评价结果计入个人成果) , 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学科之间相互割裂的状态, 加强相互合作, 协同发展网络的信息资源, 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为现实课堂提供丰富的软件和完备的硬件组成的学习平台。最后, 必须加快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信息的意识情感与处理能力的提高, 会给现实课堂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 也将对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和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3 结语

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多种媒体叠加的技术手段层面上, 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学科课程内容完全地融和, 并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充分地发挥四个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的作用, 实现教学人性化、学习个性化、作业自主化、实验协作化, 构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 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摘要:本文针对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一些误区发表了看法, 就如何构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思路以供商讨。

关键词:现实课堂,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

上一篇:国家工作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下一篇:浅析企业管理中落实群众路线的意义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