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0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我国教育领域总的发展趋势。所谓素质教育, 其目的是让每位受教育者的先天素质得以充分、全面的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今年, 我省提出“规范办学行为, 推进素质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达到这一目标, 改变课堂结构, 合理安排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 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探索和不断实践,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要使课堂真正有效关键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有:

1 发现法

发现法也叫“假设法”, “探究法”, “解决问题法”等。它的主要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 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 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 从中找到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理智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探索性地追求知识, 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创造性探讨法

该模式认为, 学生具有多种才能, 这些才能可以通过创造性教学获得很好的发挥和发展。从操作程序上看, 它特别强调或突出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 启发和分享, 有竞争又有合作。教学策略以问题为主。

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 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具体是:依据教材 (生物标准) ———自选专题 (学生) ———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 (师生) 。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4 实践法

实践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 培养实际运用知识, 技能, 技巧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法和实习法。

5 导学法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6 自学法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 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 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 (处理信息) ——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 兴趣自选教材内容, 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

7 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 (材料) ——提出问题 (学生) ——作出假设 (学生) ——实施方案 (学生) ——表达交流 (组间) ——得出结论 (师生) 。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 (验证性的材料) ——提出问题 (教师) ——得出结论 (学生) ——猜测推理 (理论推理或质疑) ——实验证明 (现有实验材料) ——表达交流 (组间) ——生成问题 (师生) ——全班展示——得出结论 (生、师) 。

8 竞赛法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 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 难度相当, 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 (熟读课标) ——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 (材料) ——编写题库 (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 ——自选专题 (学生) ——表达交流 (组内合作) ——及时评价 (师、生) ——评出优胜 (积分制) ——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9 讲述法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 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 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 (难点) ——教师讲述 (思维过程) ——适时启发——得出结论 (师生合作) 。

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 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 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所谓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 课堂上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因此, 课堂45分钟时间的分配方式应由教师灵活掌握。我们通过一段时间摸索和实践, 总结出一种适合常规教学的课堂45分钟教学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首先用1-2分钟时间, 教师提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如:在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时, 学习目标为: (1) 细胞核的结构; (2) 细胞核的功能; (3) 通过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了解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利用2-3分钟时间, 教师针对知识目标, 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如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 设置以下问题: (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怎么样的? (2)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蛋白质分子是如何分布的? (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几种生物事实。 (4)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区别? (6)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 它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思考并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这一环节所需时间较长, 大约安排15分钟时间。

各小组学生代表就所提问题分别发言, 教师进行评价并作出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体系。该环节需10分钟左右时间。

让学生完成教师课前准备好的针对性练习, 时间约为10分钟。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评价和分析, 约需5分钟时间。

1 0 实践与反馈法

由于此模式仅适用于新课内容, 教研组决定在高二年级进行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 同类班级中, 采用该模式的班级与其它班级相比, (1)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较明显的提高; (2) 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得到加强, 能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 学习效果方面, 阶段性考试成绩也更好一些。可见, 取得的效果是不错,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做得更认真细致。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部分教师一时无法适应, 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学生以前养成的很多不良习惯, 像学习不够主动, 自信心不强, 合作意识淡薄等, 大大限制了课堂上应取得的效果。

针对以上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 特别是根据生物课课型多样的特点, 准备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多的模式, 以适应不同知识类型的需要。为学校高中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努力。

摘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笔者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期望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中, 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礼仪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下一篇:我国高校发展的生态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