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2024-04-25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断逐渐走进了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个人的语文学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计算机为“课堂”,拓展语文的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以后,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授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在这种“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交互和整合,带来的必将是教学相长的不断深化,课堂中每个主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以计算机为“教材”,拓展语文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

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引导学生以网上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博大的语文教育。

三、以计算机为“工具”,拓展语文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篇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篇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在一次培训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焦建利教授提到现在学生的标配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而在我们上学时期还是随身听+磁带, 仅仅十年的时间, 信息化的发展让人惊叹。海量的信息资源, 先进的数字化媒体使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 教学环境已不是传统的电化教室, 而是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其以网络为基础, 从环境 (如设备) 、资源 (如图书、课件、讲义等) 到活动 (如教学、服务) 全部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 强化了视听感知, 提高了教学效率, 进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1. 信息化教学。

理论上讲,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 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

2.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 就是运用系统方法, 以学为中心,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 获取、利用信息资源, 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以学为中心, 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 而且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从教学设计诸要素的角度对比如下:

1. 教学策略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多使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但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脱离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性讲授, 学习者皆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在信息化环境下, 采用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交互性指导。

2. 资源条件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书本就是真理,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教师和书本是学生获取教学信息的唯一通道。在信息化环境下, 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 这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 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 还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 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内容多是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语文就是语文, 数学就是数学, 互不联系。而在信息化环境下, 学习内容开始向多学科延伸模块发展。学生作业方式也产生了从个体作业向协同作业的转变。

4.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

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 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 (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 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 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 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是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5. 评价方式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方面, 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四、结语

我结合近十年的教学经验, 虽然一直深知“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 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 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 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是, 现在有形的技术在学校几乎都不是问题, 但是鉴于学生受众群体的差异性等诸多原因, 想如同理论般在实际中将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完美结合, 并且将新型教学模式用到实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2012.

篇4: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38-01

1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的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设计必须在课程的各个层面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在设计课程时要主动地列入信息技术所能够为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活动与评价引人的内涵与外延。

首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一方面要体现信息技术对学科知识发展的影响,同时还要列入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信息获取方法,资料来源等内容。目前,大家一般认同的信息能力有“5W”,即了解在这个知识领域内需要获取什么信息(what);从谁那里能够获取信息(wh01:从什么地方获取这些信息(where);为什么需要获取这些信息(why);怎样获取这些信息(hOW)。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中,一方面在建设文字类教科书的教学材料时,要根据课程目标的整合原则,有意识地安排使用信息技术来研究和搜集信息资料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数学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二——十进制的内容以及应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建立统计图表的内容。另一方面,努力建设适合学习者需要的包括录像、光盘、网站信息资源等在内的电子教学材料。现在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电子教材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电子教材不是与文字教材完全同步的内容再现,而是有自己特点的新型教学材料。电子教学材料以其易于更新、教师参与性强、可以边建设边使用的特点,正成为课程教学内容地重要形式。

再则在进行课程的评价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把该学科知识的”5W”内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如统计分析、分类整理等),形成自己的认识,且利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并传播给其他人等,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在可行的条件下,在评价学习者能力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例如,利用信息技术产生模拟的实际问题情景。让被评价者去解决,信息技术系统不仅记录学习者解决该问题的结果,而且记录其中的过程,从而全面判断被评价者的能力。

最后,课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总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课程设计中主要应考虑的是相对宏观的设计。例如,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软件、工具是该学科课程中主要推荐使用的,课程的哪些阶段应使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将信息技术的使用结合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的策略等。在课程设计时考虑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教师确立一种整体的观念,便于他们掌握有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在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目的和策略,鼓励他们掌握使用信息系统的方法。

2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具体部分,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际环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最后总要落实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提倡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是要把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在一起。而只有确定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对学生的作用,才能据此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2.1激发学习兴趣

要能提供模拟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的情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电化教育以电视,电影,录像等方式产生模拟情形;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各种模拟情形,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2.2呈现学生可以观察与操作的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产生以文字、视听觉信息(将来还可能有触觉、嗅觉与味觉信息)的模拟现实情景,让学习者观察,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人机界面设计,学习者可以控制其观察的范围、角度、距离、事件发生的速度与时间间隔,还可以操作控制其引起变化的各种参数。这样,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观察这种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不仅学习了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分析-认识”的认知能力。

2.3提供学生探究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目前大力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验所提倡的一个方面是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开放、丰富的信息资源,自己进行探究学习,也就是自己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认识。

2.4提供学生思维、创作和表达的装备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系统已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作和表达的装备。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图象处理软件photoshop、3dmax,幻灯片创作软件powerpoint等等使得学习者在学习阶段就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课程中的思维、创作和表达,既有利于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又有利于培育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2.5提供学生进行人际交互活动的装备

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广度与深度扩大了人际交互活动的范围,学习者不但可以与学习伙伴、教师进行交流,而且可以面向整个社会,与有关的专家、有共同兴趣爱好者进行交流,还可以与社区、家长进行交流,并且可以通过视频、声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既可以进行适时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文字表达的与滞后的交流。教学设计者还必须要对如何组织人际交互活动进行设计。也要设计如何防范各种风险与危害。

2.6自我评价

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环境,以便反复训练,直到掌握某种技能和知识。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组织有效的训练,自我评价:同时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

3总结

篇5: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很强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等有诸多益处。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篇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总结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总结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二: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二: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篇7:《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二】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三】

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之下的教学设计一课,我觉得收获大大超过了我以前所学的,我对于教学设计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姑且抛开信息化环境这个大背景不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教学设计,在没有学习这一课时,教学设计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一个老师写下自己在个课时之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备课方案(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虎门销烟》为例):首先教学目标,让学生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勾画、感悟、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品的种子。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科学,这样的备课老师而言,它的实用性是多么的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课伊始,通过视频观看,便借助录象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环节就是要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达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说点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为学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此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录象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视觉上直观地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使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由此将课文的情境继续延伸,并将课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后的积累。

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一位优秀的学习者,是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理论的。教学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想象中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合起来的,如:学习需要分析,我们在教学之前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就会对安排的内容有取有舍,学习目标的阐明,作为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化的,现在的新老师们往往会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学习目标写得过于笼统,用一些大而空的词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强的词,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能清除有效的判断自己是否学懂了。所以我觉得蒋老师介绍的两个方法十分有效一个是A,B,C,D编写法,清楚易懂,一个是内外结合的编写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实习或者从教之中必定会带了巨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四】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x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五】

近日,我认真聆听了x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正如傅教授所说面对当今复杂的教学和多样化需求,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智慧,更是学生的所获;它不是教学的全部,但却是全部教学的核心保障,体现教师的基本理论功底和水平(在各类赛教活动中都需要提交,占整个赛事活动20%评分比例,教师往往现场表现彼此差距很小,而在教学设计上确能表现出较大差距)。

傅教授首先阐释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学习产出为导向(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关注学生毕业5年后的预期),做到因需而学、学有所获、依需而教、教有所成。其具体体现为:教书育人,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德才兼备);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知行合一);关注国家需求与发展(国家需要,行业需要,复合人才);关注学生现状与需求(因需而教,互动交流,体验参与),以学生的认知组织教学,层层递进、步步有景、处处有新。要将课程与创新融合,专业与创新融合,加强“金课”建设。“金课”的基本特征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创新性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形态创新、过程创新、评价创新、服务创新;挑战度包括内涵、深度和难度;高阶性是指不仅培养学生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应注重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做到民主开放:教学过程完整:导课、讲授、交流互动(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内容必要、过程合理、走心入脑,参与有深度)、归纳总结;媒体使用合理:多媒体与板书恰当使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培养人才做到接受新的知识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多种方法,关注前沿热点多种观点,交流互动做到走心入脑。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注意生成性内容和目标的实现,做到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因势利导。总之,新时期课堂的要求就是建设走向生活的课堂、走向智慧的课堂、走向未来的课堂,提升课堂的内涵与层次。

傅教授接下来给我们讲解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而基本方法。首先要对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和效果反馈)、教学环境(教材、最新研究成果、辅助学习资源、信息传递途径)和教师本身进行总体分析,重构教学内容。信息应受学生喜欢,便于学生的加工,知识含量丰富,学生通过“习”的环节,掌握、内化知识。教师应具有系统观,整体规划和考虑。其次,信息化教学和设计不是对“信息化”进行教学设计,而是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突出学生的“学”,其目的是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其结果是通过视觉形式传达活动过程。其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学员、资源、环境、教法、学法、活动和评价的设计。其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既包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层实施)又包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顶层设计)。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构成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授课对象;选用教材;参考书目;课程性质;如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通识课等;学时;选用的资源等),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要针对本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学情来确定,而不是照搬和复制;课程目标要可实现、可测评,具体包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重、难点,教学环境与资源(多媒体、线上教学、实践实训教室),教法、学法(策略)、学业评价、学习建议、课程特色与创新(如,与线上课程相比,你的特色是什么,体现本课程的存在价值)。课程目标的表述可参照下图(陕师大《信息教育技术》):目标接地气,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支撑、可达成。

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课程名称、学习对象、选用教材、参考书目,本节课内容具体章节选取,学时数,本节课课程性质是理论课还是理实结合还是实践课,相关资源的要求;后面有一句简洁扼要的话交代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学情分析(组织本节课的重要的基础和出发点,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相当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的再分析、再判断),教学目标(客观、具体、可达成),教学重、难点(及措施),教学环境与资源,教法学法(策略),思政元素切入点(在那个知识点切入的),教学过程(不同于教学思路,要写得系统、完整、全面,通过让别人看了你的教学过程的描述,相当于听了你的课),创新与特色,教学反思(课后完成),其中的逻辑顺序不可打乱。

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包括:授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现象教学、任务驱动、问题递进、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有: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场景式等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信息表征方式的多样性(不是教材内容的重复表达,而是换一种方式)、色彩构图的简约原则、适时适用的有效原则(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做到构成元素适度、信息容量适度、技术手段适度,有利于问题解决、学员认知、视野开阔。

最后傅教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方法探讨。他尤其强调翻转课堂在具体应用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再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地进行效果测评、了解学生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存在困惑和问题,结合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准备课堂内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傅老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基于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递进式的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傅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尝试失败和模仿别人成功行为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类的学习行为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导向性。因此,当学习者因受到某个学习目标牵引而产生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方式便被赋予了一定的目标导向性。将一学期的学习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最终达成最高阶段的目标,使学生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成就感。目标设计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目标可实现、可测量,具有时限性,内容具有开放性,媒体优化选择。

最后,傅教授指出了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注点:方案结构完整、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准确清晰、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环境和资源使用有效、内容丰富,表征多样、语言表述严谨规范、目标可测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篇8: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职英语,教学

如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诸多福利,多媒体技术、微课设计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价值意义不容忽视。当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受到严重的约束,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且英语教学缺乏实践性,口语训练不到位,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1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融入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为英语教学增添趣味性的元素。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比较开放,且可实现信息的共享,能借助手机、电脑等平台实现对相关教学资源的有效搜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之中训练学生的英语水平。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帮助教师实现电子备课,制作PPT。原有的英语备课方式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创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为满足需求,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运用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以电子书的形式来播放课件,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此外,应提倡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浏览手机、电脑时即可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源,符合高职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江友君,2012)在英语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软件与学生开展实时的沟通,借助微信、QQ、微博等聊天软件让学生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查漏补缺,积极对知识面进行拓展,烘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2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信息技术在为英语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们过于迷恋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且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再加之信息技术的吸引力与诱惑,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逐渐降低,严重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尽管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赵宇娟,2014),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词汇量有限,无法深度理解英语语句和段落,导致学生自暴自弃,自信心大大受挫,自主学习的意识也降低。

3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借助其优势来丰富与补充英语知识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技巧,利于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将更具职业性、专业性的元素融入其中,制定更为完善的英语教学方案,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以此来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高效性。

(1)以多媒体为工具,创设趣味情境

英语是高职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区别,教学目标不一致,旨在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场英语水平,为学生步入职场提供重要的条件。为此,为了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应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和平台,积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情境教学之中,在参与与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应用能力。在情境设定时,必须根据职场环境的实际现状进行设计,模拟职场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情境(汪洋,2015),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预练,为学生日后步入职场增加经验。

例如,在高职英语中就“外国客户工厂访问”的相关情境进行设定,设定所访问的工厂主要经营汽车零部件,以Factory Visit为主题开展英语对话,在工厂设定接待员,及时为客户提供有效的讲解,对工厂的规模、生产范围、销售情况、行业信誉、生产细节等重要知识点进行阐述,常用的句型有The tour will take about an hourand a half.We ought to be back here by 3:00./Our new product line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We have expanded the factory twice this year already./I’d like to introduce you to our company.针对这一情境,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分别充当接待员与客户,就整个工厂参观过程进行演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表情、身体动作等进行自由演绎,定能营造更具趣味性的课堂。

(2)搜集网络信息,丰富角色扮演模式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具有多种优势,除了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平台外,还能实现对重要网络信息的合理搜集,丰富英语教学的资源,以图片、视频、文字为主要元素,键入一定的关键词,可从网络环境中搜寻到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从中搜集职场中常见的英语情境,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为重要目标(王宁,2015),为学生创造更为专业性的英语实训平台,开展角色扮演。在英语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学生在参与角色演绎时,会更具自主性地对自己的台词进行训练,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为例,模拟外贸人员与国外客户进行电话沟通,全程保持英语形式,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高职英语中就随从翻译工作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翻译人员、领导、外国客户等角色,设置领导与外国客户会面的情境,就双方的合同展开协商工作,以negotiation为主题设置情节,就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交货情况等进行协商。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让教师、学生分别来模拟商务事项沟通的情境,在情境对话中应涉及到This catalog shows most of our products./This offer is subj ect to marketfluctuation./Would you please let us know about your price?等经典句型,让学生有置身职场之感,可在实际的情境对话中感知与掌握英语知识点。

(3)以网络为平台,开展课后英语辅导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且课堂完成后,学生英语知识点的反馈力度不大,教师的辅导时间有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验收比较松散,这样会让学生越来越懈怠,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为应对这一问题,必须积极开展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网络信息平台成为重要的载体和工具。(车俊英,2016)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多种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英语知识点掌握情况予以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能及时获得教师的辅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借助信息技术能及时丰富高职英语教学的资源与信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为课堂增添乐趣,设置实用性的职场情境,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充分渲染课堂气氛,利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车俊英.信息化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4-227.

[2]江友君.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设计探究[J].科技信息,2012(36):76-77.

[3]王宁.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65-68.

[4]汪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8,39.

上一篇:差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调查报告的成果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