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高二级 谢锦霞

信息技术发展速飞猛跃的今天,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要求复合型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其它方面素质的培养,德育渗透需要长抓不懈。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操作技能和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通过实践反复总结,对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透我积累了以下几点:

一、紧扣教材,因事利导。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透应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切忌就事论事,空泛地进行说教。有些教材思想性很强,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过程,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引导。如在学习网络知识时,可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注意防范网络传播病毒。还可以教育学生不要进网吧,不要上不健康的网,不要迷于游戏之中。

二、课堂跟踪有的放矢。根据信息课高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例如: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要着重要抓好高考那几科就行了,信息技术是副科,应付了事算了,针对此情况,可以以此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将后在各行行业者离不开计算机,不要计算机就是文盲。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教育他们重视计算机,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还可以举出实例,以事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其表现,抓住苗头,对一些有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机会,有的入矢进行渗透。这样使用权学生很自然地接受生动的思想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去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

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祝福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四、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已经成了定式,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虽然花样翻新,但仍然停留在“知识传递”上,这样,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的思想与意志,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确定他喜欢的主题,用学到的技术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做起来兴致高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去解决,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我则鼓励他自己去想想,然后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完成综合任务之后我都会有节讲评课),学生大部分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主动,而且争先恐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学生变了,变得有朝气、有活力、生动、有主见。

五、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孤独时没有正确的交流渠道,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课的德育渗透关键是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困势利导,自然会收到深成的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这样,信息课的德育渗透才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完成。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姓名

张丽华

作者姓名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

邮件:heikouhong001@tom.com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本文从结合课堂常规、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偶发事件和结合网际交流四个方面对小学中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德育

信息技术

渗透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时用鞋套

第 1 页 共 4 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或者只关闭显示器而不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还必须认识到,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各种素养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1、法学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word基础和应用时,讲一讲有关文件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文件的丢失和损害,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自己建立的文件。此外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有哪些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可通过实例(欢乐时光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也可要求学生围绕“病毒”这一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主题讨论会。

在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竞争意识

竞争,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自努力,分出高低优劣,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中游者后来居上,鼓励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 2 页 共 4 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协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我命题为“我爱校园”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本次环境教育活动的一些资料、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成果展示,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每一小组积极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效果非常好。

再如:在兴趣课引导学生学习完《网页制作》之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文字处理,图片加工,表格制作、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筛选、音视频作品制作等众多的知识、技能,而每位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如果让学生单独制作,即使完成也难有精品,学生对各制作环节的把握度也难完全理解更难有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甚至于应付敷衍了事。但是如果让他们共同完成这项综合性任务,在合作中他们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各展所长,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据此,我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揉合进不同的组别,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网站的设计、制作和发布。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小组成员分头行动起来,搜集材料,版面设计,文字录入,图像处理、色彩建议„„各负其责,又通力合作,精心制作,许多好建议,妙点子不断涌现,一个个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版面清晰美观、富有时代特色的网页展现在眼前 „„ 不但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的个性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结合偶发事件,及时进行品德教育

在机房上机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如能抓住契机,及时、充分地利用遇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所教的六(1)班有同学说自己的文件被别人删除了,我就找到这位删除别人文件的“高手”,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把他的文件给删了。下课后,他就找到老师说,老师,该管管咱们班的人了,你瞧,整天尽乱删别人的文件。我就抓住时机问他,你删过别人的文件吗?他说,老师我都是跟他们闹着玩的。我马上说,我也是和你闹着玩的呀,你急什么?将心比心,同学文件都在你们班的共享目录里,你为了好玩,别人也一样着急呀,恶意删除别人的

第 3 页 共 4 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东西,可是违法的呀。后来,我还围绕这件事组织了交流讨论,让这个同学专门谈了他的感受,尤其是当他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时的心情,给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

四.结合网际交流,强化学生网络道德

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要注意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必要的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因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案例,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此外,我们可在校园网上设立论坛,学校的校园网的论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由讨论的场所,我们为学生开设了“小学生与Internet”这样一个论坛区,在这个BBS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有心栽花花满枝”,相信信息技术会在教育这块沃土上遍开德育之花。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本文从结合课堂常规、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偶发事件和结合网际交流四个方面对小学中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渗透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终身收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套鞋套进机房;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时用鞋套套在脚上;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如因人为因素引起机器故障的则全校通报并照价赔偿;上课时对吃零食或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全校通报;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例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或者只关闭显示器而不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还必须认识到,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便于识别)的好习惯。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各种素养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1、法学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word基础和应用时,讲一讲有关文件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文件的丢失和损害,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自己建立的文件。此外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有哪些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可通过实例(欢乐时光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也可要求学生围绕“病毒”这一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主题讨论会。

在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竞争意识

竞争,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自努力,分出高低优劣,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中游者后来居上,鼓励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协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我命题为“我爱校园”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本次环境教育活动的一些资料、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成果展示,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每一小组积极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效果非常好。

再如:在兴趣课引导学生学习完《网页制作》之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文字处理,图片加工,表格制作、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筛选、音视频作品制作等众多的知识、技能,而每位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如果让学生单独制作,即使完成也难有精品,学生对各制作环节的把握度也难完全理解更难有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甚至于应付敷衍了事。但是如果让他们共同完成这项综合性任务,在合作中他们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既有利于各展所长,又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据此,我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揉合进不同的组别,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网站的设计、制作和发布。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小组成员分头行动起来,搜集材料,版面设计,文字录入,图像处理、色彩建议„„各负其责,又通力合作,精心制作,许多好建议,妙点子不断涌现,一个个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版面清晰美观、富有时代特色的网页展现在眼前„„不但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创新的个性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结合偶发事件,及时进行品德教育

在机房上机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如能抓住契机,及时、充分地利用遇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所教的六(1)班有同学说自己的文件被别人删除了,我就找到这位删除别人文件的“高手”,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把他的文件给删了。下课后,他就找到老师说,老师,该管管咱们班的人了,你瞧,整天尽乱删别人的文件。我就抓住时机问他,你删过别人的文件吗?他说,老师我都是跟他们闹着玩的。我马上说,我也是和你闹着玩的呀,你急什么?将心比心,同学文件都在你们班的共享目录里,你为了好玩,别人也一样着急呀,恶意删除别人的东西,可是违法的呀。后来,我还围绕这件事组织了交流讨论,让这个同学专门谈了他的感受,尤其是当他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时的心情,给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

四、结合网际交流,强化学生网络道德 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要注意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必要的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因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案例,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此外,我们可在校园网上设立论坛,学校的校园网的论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由讨论的场所,我们为学生开设了“小学生与Internet”这样一个论坛区,在这个BBS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有心栽花花满枝”,相信信息技术会在教育这块沃土上遍开德育之花。

第四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已普及到我县的基层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渗透 德育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化,我县信息技术教育已深入到基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已进入了我县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网络在为学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有利平台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在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在新闻、报纸上就会时常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因痴迷网络而发生的惨剧,为何原本应该积极乐观的中小学生会成为没有人情的网络问题少年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德育没有到位。有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成为我们每位信息技术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合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1 在一些学校机房,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鞋套乱仍、鼠标不能动了、桌(椅)、键盘摆放不整齐、在桌子缝隙中发现一些纸张、零食袋子、口香糖„„教师说“我们把这些不良行为都强调过多少遍了,学生就是改不了”。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的举动,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很重要。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家都知道机房管理工作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如果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从第一节上机课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排队来上机并带好四样东西——鞋套、教材、实践指导和笔,其他东西不律不准带入;

2、穿好鞋套后再进机房,坐到指定的位置;

3、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文件夹中;

4、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

5、爱护机房设备;

6、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直到显示器黑屏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是小事,做好了却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当然改变学生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与以身作则并且要持之以恒。一开始也许会有学生做得不好,不是忘记带鞋套,就是误删了别的文件,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心软,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的后果;不带鞋套,会影响机房的卫生;误删他人文件,就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另外,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将德育落到实处,培养

2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素养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将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1、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表现为学习上怕吃苦,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在学科教育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喜欢学、求知欲强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意识开展让学生自学、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享受通过自已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难题,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攻破这些难题,在他们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再结合自学本节的内容,使学生能顺利攻破教师所设立的难题。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前后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赞扬,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顽强的意志。

2、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

3 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中游者后来居上,鼓励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现在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已经相当广泛,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担心的问题,教师首先和家长沟通,应了解学生为何迷

4 恋网络以及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一定能避免乱批评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网站,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工具。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不易与人相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与人共事和集体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让学生自行分组组成一个个小集体,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

5 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评比时每个组员同样可以从其中获得荣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教研》刊物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陶丰满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1、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通过《五星红旗》作图,学会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国旗和国旗构成的教育。

2、节约和环保教育。如:讲授“让幻灯片飞起来”内容时,我以“保护家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垃圾的可回收性等,培养保护环境

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严谨态度教育。如:文件夹的使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讲解“电脑小书包”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来比喻说明文件夹的作用。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订了具体的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册——《今天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养成一种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键盘、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学生做好事从身边做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常有些学生上课不带鞋套,随便找一个塑料袋套上就进机房。教师为

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总是网开一面让他先进。有的同学下课后塑料袋就扔在教室里,严重破坏了机房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四年级二班同学利用每周五下午帮助打扫所有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玩具,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和资源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反映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很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针对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大家做了认真分析和引导,告诉同学们,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游戏当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沉迷于电脑游戏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网络上的许多游戏不适合小学生玩,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并且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青少年因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做出错误行为、违法犯罪以致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从而达

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端正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容量巨大而又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又要能够区分有益和不良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未成年人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给学生讲解上网安全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幻灯制作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猪头,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保存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

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下一篇:学校寄宿生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