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2022-11-16

参考我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 中队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要求上明确规定, 辅导员要协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时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发现与疏导, 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讲活动, 培养学生健康、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对教育部的规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 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助人工作。而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的重要角色, 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侧重于助人者的位置。辅导员从半专业助人者角色出发, 从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点上出发, 针对学生的特点, 对症下药, 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深入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困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对策,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扫除障碍。

一、当前大学生的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 大一学生易出的心理问题

分析大一新生, 从高中紧迫的学习环境中转移到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 学习方式由强制学习占主体转变为自主学习占主体, 再加之大学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上的问题, 大学生活的课程比较高中较为轻松, 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较高, 许多同学会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 加之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 学生挂科、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性格自闭、情绪长期低落自卑、暴躁等问题, 不利于同学间的交流与自身的健康发展。

新生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存在互相适应问题。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家, 受父母宠爱并很少自我独立, 大一后心理上产生不适, 部分同学由于在高中被家长灌输了“只要好好学习, 其它事情都不用管”的错误思想, 自理能力较差, 沟通能力缺失, 不利于大学集体生活的开展。此外, 由于大学环境的特殊性, 学生之间、城市之间的生活差异, 饮食、气候、语言等方面的偏差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适应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一新生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去面对一群陌生的人群, 难免会出现一些交流障碍等人际关系问题。有的脾气暴躁的同学会与同学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恶化与舍友、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 造成“不合群”的情况;有些内向的同学对高估别人, 轻视自己, 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 不愿与人交流, 过分轻视自己, 怀疑自身的能力;而有的同学“自我主义”意识过强, 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不尊重他人, 也容易被学生排斥;因为大一新生的年纪大多为十七八岁, 再加之大学较为宽松的环境, 会过快建立男女关系, 进入“二人世界”的状态, 忽视了朋友、同学的交流, 当男女朋友之间出现问题时, 会陷入困惑、焦虑、无助的情况;上述这些现象都是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辅导员要有重点的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二) 大二、大三学生易出的心理问题

第一, 异性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情感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发育较为成熟, 已经具备了恋爱关系的条件, 再加之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 恋爱现象是极为正常的, 但部分学生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恋爱关系, 不能做出对自身、对双方未来都有好处的决定, 甚至有些同学再出现情感问题时, 会走向极端, 无法走出感情挫折的阴影。辅导员在进行恋爱问题方面的问题处理时, 要注重理性疏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二, 人际关系引发心理、情感问题。大二、大三学生已经从大一的迷茫期走出, 人际关系已经趋于成熟, 但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 加之部分学生的内向、封闭心理, 会导致出现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 “小团体”现象以及“孤僻个人”现象较多, 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第三, 自我发展的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大二大三学习上的困难依然存在, 而在学生社团中自我提升的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 通常表现的就是紧张焦虑。

(三) 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存在的新的心理障碍问题

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大四学生在毕业季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很多对自身不自信的学生会出现对前途的迷茫, 心理负担较大, 并因为自身的原因, 与社会生活的接触较少, 缺乏正确的认知水平, 导致学生在选择就业方面出现问题, 出现表现为:恐惧、自卑、盲目自信等问题。经济的负担。

对于一些毕业班的学生们来说, 经济上的负担远比其他负担更为沉重。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学生心理压力大, 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狭隘心理、文饰心理等。

第三, 家长意志引发的心理问题。毕业班学生就业去向, 职业定位一旦和家长发出冲突引发家长强迫学生放弃自我, 这样的冲突引起学生产生系列心理问题。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 面对全体大学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自我恢复能力离开不一个高质量的心理健康辅导。分析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 辅导员虽然不能开展专业的一一引导, 面对面咨询与调整, 但可以针对上述现象对不同年纪、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 进行适应性指导。

(二)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

学校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 这样可以全面、有针对性的调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了解深入学生的生活, 明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检查工作。

(三) 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和班委的作用

辅导员通过密切与心理委员谈话沟通, 经常性掌握学生基本动态, 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偏激行为, 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

三、辅导员多进宿舍, 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和关心帮助他们, 进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一) 半专业助心理助人者引导与帮助下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分析我国现在的辅导员构成, 大多数的辅导员在大学生必理健康教育中属于半专业心理助人者, 只有少数具有专业心理辅导水平。因而辅导员从助人的角度,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改变大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树立自信心, 改善自卑心理, 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并找到合理的解惑方式, 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

(二) 加强引导, 助力大学生自我保健, 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 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 要注重引导、疏导的作用, 辅导员可以组织大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了解自身的心理将抗情况与活动特征, 认识心理健康的定义, 注重自我心理调节方法的掌握。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参加相关专题的讲座, 参加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 并进行一些专业性的活动体现, 如沙盘体验等。

第二,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丰富大学生生活, 积极参加多种兴趣小组,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开阔眼界、锻炼能力, 提升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第三, 辅导员利用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做好团体辅导, 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拓展。引导主动关心他人和集体,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与人为善, 真诚相处, 体谅尊重, 就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 注重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碰到不愉快的事情, 会刺激到自身的情绪而出现失去理智、情绪过于波动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要学会自我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在内心告诫自身要戒怒, 并快速离开不愉快的环节。并认真接受他人的疏导, 学会情景转移和自我心理暗示, 防止自身出现过行为, 危害自身的心理与身体健康。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 不仅需要成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者, 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 在高校中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所以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针对当下95后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 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出发, 分析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沟通共情和观察引导的方式, 及时处理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半专业助人者

参考文献

[1] 刘景伟, 岳耀, 周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J].文学教育, 2013 (10) :88-89.

[2] 郑吉春.协同理论视域下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4 (5) :16-18

[3] 漆振羽.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现代化 (德育) , 2017 (4) :3.

[4] 厚今.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J].党史博采 (理论) , 2015 (9) :25.

上一篇:读者调查表下一篇: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