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提出到开始应用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掌控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四个方面论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篇:基础教学论文范文

“计算机基础”中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的特殊之处,并提出了根据知识分类设计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和基于类比案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策略

Teach Thinking of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Basic Knowledge

Hou Liang

(Henan Arts&Crafts School,Zhengzhou450008,China)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中,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的重任。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从理论学习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实现中所采用的思想与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操作技能培养的角度看,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操作系统知识有益于对应用软件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与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部分的教学存在着特殊之处:

(一)教学目标不同。“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结构,理解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培养其操作系统应用、维护、管理的能力,重在学习原理,掌握设计与开发技术。与之不同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操作技能训练为辅,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系统软件基础知识,结合操作训练,加深其对计算机系统工作机理的认识,重在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对象不同。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安排较晚,原因在于前导课程的教学需要一定的周期,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等,经过前导课程学习的学生建立了支持理解操作系统知识的知识结构,较为熟悉计算机系统。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在入学之初,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对计算机的认识很多是靠经验和直观感觉获取的,与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差距。

二、基于迁移理论的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直观认识,但认知不够准确或全面的知识点,另一类是学生完全缺乏相关经验和背景的新知识点。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产生影响。因此,教学应尽可能的利用其原有知识、创设情境,促成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迁移理论是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常用理论,它体现了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 Sawrey)。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如果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概念解释了操作系统问题,或利用原有的其他领域知识获得了操作系统知识或解决了操作系统问题,这就是顺向迁移;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不严谨、不全面、不正确,不足以支持对操作系统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在肯定原有知识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改组或修正,这就是逆向迁移。

(一)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主要针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观念的知识点,教师应在肯定或者补充学生概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科学领域学习某一概念和原理之前,根据日常经验或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对事物和现象的正确或不正确的看法和观念,称为前概念。前概念与错误概念不同,它可以与科学概念一致,只是缺乏严谨而科学的表述,对于这部分概念,教师只要稍做引导即可;它也可以与科学概念相冲突、甚至相悖,对于这部分概念,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试着去理解其合理性,进而对概念进行补充修正,实现知识的逆向迁移。

(二)基于相似情境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操作系统内容比较浅显,以基本概念居多,大多可以通过日常经验或在教学情境中形成前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但是,也有一些涉及计算机系统运行机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受实验条件所限,很难获取直接经验,加上缺乏必要的前导知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习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进行的,因此,对于这些缺乏经验和背景的知识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背景,使其能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

三、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课程,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相关知识必然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差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教学历来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难点。本文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实践表明,这些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听操作系统内容枯燥、理解操作系统概念难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该课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相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将继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马春燕.前概念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作者:侯 亮

第二篇: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提出到开始应用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掌控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四个方面论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掌控构建;自主;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听讲、记录,然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一线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要讲授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以求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实行下来,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缺乏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抽象判断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普遍感到之前学到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长期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反馈也是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战略目标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不符。因此,为使高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更好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改进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为改进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下文将着重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论述该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就如何激活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展开研究,提出了“颠倒教学”的概念,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国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录制讲课视频的方法帮助缺课的同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

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长的时间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控自己的学习。

(2)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支持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3)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最近成長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的两种区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上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解決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老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课堂上讲述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果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保证特殊状况不断发生下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相关教育学者都必须着重考虑。

相比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些传统知识点将手上,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结束语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更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潘庆红.基于主题设计的反转教学模式时间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41-46.

[2]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3]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4).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5]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6]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7]陆昉.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1):8~11.

作者:刘香娥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出发,围绕着优化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推动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深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网络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高职教学目标的逐渐清晰,培养出有较高技能和较强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教学的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部分教学要从学生的应用需要出发,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相对固化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基础部分教学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固化方面,现有的教学主要围绕着网络发展史进行,没能在计算机网络构建,因特网技术与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而且网络基础部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占比不高,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课程教学过于机械枯燥,教学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记忆,没能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没能与实际应用情境有效对接,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有效性,影响了课程空间的开发,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应用技能,不利于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良性循环发展。

2.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由于网络基础部分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且课程考核内容相对单一,这就使得教师主要使用的是理论授课的方式,因此不利于教学方式与教学形式更新,没能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不能有效对接,没能针对具体问题与职业情境开展上机操作演示活动。其次,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没能结合学生的碎片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基础知识,不能根据学生的日常上网操作进行网络基础教学,因此影响了网络基础知识的有效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应用方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没能达到在任务项目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

3.教师专业素质不足

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要求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导致部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较弱,不少教师不具备进行实践指导的教学能力。由于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较快,网络操作知识更新发展较快,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还缺乏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广泛学习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网络基础部分教学改革原则

1.从学生需要出发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基础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既要从学生日常网络应用的需要角度进行教学目标设置,同时又要使用新颖的教学素材,从而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当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调研,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切实把前沿性的网络操作问题融入到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教学部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网络基础部分教学的实际问题,从而切实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达到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目标。

2.有效创新教学环境

只有有效的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不断充实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元素,才能更好的滿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达到高效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首先,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进行网络基础知识实践的教学情境,注重在职业性的情境提出现实性的网络应用方面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好的锻炼职业实践能力。其次,给学生提供探索性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现有的理论知识下进行创新性的挖掘与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创新性与主动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着力在优化的教学环境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全面科学的配给网络教学资源。

三、网络基础部分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1.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只有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安排使用各种教学环节,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首先,进行学情分析,明确高职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需求,结合专业性、可操作性和灵活的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其次,丰富学习内容,根据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宗旨设定教学内容,能够把网络基础知识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有机联系起来。第三,创新推广有效学习方式,注重课上课下互动,课堂内外互动,切实创新使用有效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适应职业化环境中的网络使用需求。第四,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注重适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情况,从而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有效反馈机制,在加强课堂教学调节基础上高效开展教学活动。

2.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根据网络基础知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围绕着课程内容属于了解性内容的属性,按照课时在4-6个学时的配置标准,可以围绕着局域网技术模块与广域网技术模块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具体包括组织双机互联网,组织C/S模式以太网,以及INTERNET接入技术与应用,单机接入、INTERNET应用等进行设计,还可以围绕着常用的网络、双绞线、交叉线制作、双机对等网搭建等进一步进行互联网知识的教学。并且围绕着系统设置,网络资源共享,以及网络与外接设备的连接等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设备应用有效性,解决网络领域实际问题。

3.有效控制教学实施

教学实践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达到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目标。首先,要优化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活动沿着正常的顺序进行,注重在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开展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其次,注意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形成好良的互动性的教学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创新性的网络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控制能力,能及时的启发与总结评价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的地位日益提升,当前应当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切实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陈岩岩.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电脑与电信.2015(12).

[2]乔玉冰,陈帮鹏,刘凤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风.2015(01).

作者:占生平

上一篇:退耕还林论文范文下一篇:奥运金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