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如何增强理论实践教学效果

2022-09-10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指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 同属于教学过程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环节, 也称实践教学环节。当前, 在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上, 不同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者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不足, 往往造成计划不周或落空;二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不清, 效果不明显;三作为实践主体的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发不够, 使实践流于形式;四操作层面难度较大。为解其困境, 应从加深对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入手, 牢牢把握实践教学的正确目的, 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扩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视野,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 促进高职政治理论教育的和谐发展。

1 引导高职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必要环节

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教育。首先, 从“三观”的本质特征看,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既是一种知识体系, 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作为知识体系, 它反映对世界的一般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 同人类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服从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意识形态, 它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表现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内容, 体现着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方法论, 是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和关系在人脑中的体现和内化。科学的方法论不仅来自于实践, 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不断获得检验和发展, 并为人们真正把握, 发挥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由此来说, 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以及与人民群众关系。人们若真正学习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除接受正确的理论灌输外, 还必须投入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 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由理论对实践的依赖性决定的。理论不仅是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善和发展起来的, 而且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以实践对它的需求情况为前提的。理论若不根植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 必将变得苍白无力,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生观是对于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从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 既是观念性的, 又是实践性的, 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价值观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成为价值评价的主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除了以一定先进文化观念的积淀为基础, 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 在头脑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 “三观”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其次, 从“三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结合、促进、统一的过程。学生的认知途径, 虽然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但绝不能仅限于课堂。课堂教学仅仅是学生认知的先导和基础, 还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增添新的养料, 去认知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 从而形成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培养具有科学“三观”的新一代, 不仅要使他们认知科学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体验生发出对生活|、对人生、对挑战的正确态度, 使他们通过火热的社会生活的感染, 自觉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和崇高理想。这一切既是通过实践才能产生的, 又是见诸实践而体现的。“三观”教育中的“情感”是实践的产物, 不仅具有独立的价值, 它还具有驱使、升华、支撑其他要素的巨大作用。加入情感的认知才能在共鸣中内化为自身的“灵魂”。高职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真正了解国情, 理解工农群众, 发现自身的不足;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体会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 才能与人民建立真挚的感情, 树立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树立“三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将会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一同为未来的实践主体培养自觉的发展意识和能力。

2 端正实践目的, 增强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三观”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是建立在实践主体具备正确的目的和能动性基础上的。人们都有实践的经历, 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经历, 如果原有的思想基础不同、目的不同、主观能动性不同, 其效果也大相径庭。因此, 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以理论教学为前提, 以端正主体的实践目的为重点, 以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为动力。调查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实践教学效果的强弱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目的是否端正、能动性发挥的大小完全成正比。有学生反映, 未参加社会实践前, 对为什么提倡为人民服务, 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觉得很抽象, 总觉得这都是一种“说教”。当学生带着解决这一困惑的目的, 带着接受一次难得的教育的目的参加社会实践, 到了军营, 看到和感受到军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气魄和责任, 内心中便产生了一种对他们的崇拜和热爱之情。调查也发现, 有少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实践目的, 把挣钱的多少当成了首要目的。还有的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 不比创造、奋斗, 而是比吃得“高档”、穿得“时髦”、活得“潇洒”, 削弱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效。所以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但这一功能不会自发起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功效是建立在有目的、有引导、有积极的自觉意识基础之上的。教育者不仅自身要牢牢把握这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 增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受教育, 长才干, 作贡献,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扩展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视野, 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模式

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 如何在学生中有效开展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是除了观念到位, 还要统一规划!计划和有效组织, 其目标应是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出发, 实施全方位实践育人。

3.1 加强实践基地的筹划和实践内容的计划

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是走出课堂, 到基层, 到群众中去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真正把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锻炼毅力的宗旨, 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和支持。集中组织的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 当以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落实, 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 应参照实施部门提出的内容和时间, 列入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由授课教师或相关人员组织实施。

3.2 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模式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还应扩展政治理论实践育人的视野, 发挥高职学生其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一般都安排1/3以上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不仅具有技能培训功能, 同样应赋予育人的功能。还有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择业就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都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 还可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 可以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 利用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和其他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按学生的居住地划分, 由学生们组成小分队, 利用寒暑假, 开展“下乡”和“进社区”实践活动。校园内的活动, 是学生生活的基础和中心, 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预备, 也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同样应充分发挥校园内各项学生活动的育人功能。学生在校外实践获得的长进和提高, 也应促进在校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因此扩展实践育人的视野, 有目的的将学生的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将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 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有机融为一体, 构建一个全方位育人模式, 实现政治理论教育的和谐发展,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困境, 首先应清醒认识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必要环节。其次要牢牢把握实践教学的正确目的, 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再次, 要扩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视野, 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2004, 08, 2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 2005, 02, 07.

上一篇:精准扶贫视觉下昆明少数民族工艺经济价值开发与研究下一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