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教学浅析

2022-09-18

英语作文无论对学者还是教者都是一大难关, 因为写作是语言能力的最搞体现。说到底,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而交流无非口头笔头两种。在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众多, 但能与外国人进行口头交流者甚少, 绝大多数人还是通过笔头来学习英语。英语作文实际是就是翻译, 将母语或源语 (mother tongue or source language) 译成习得语或说目的语 (target langue) 。作文的好坏要视写作者的水平高低。英语写作教学在我国先后采用成果法、过程法、写长法[1]及一些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尚未形成系统理论的方法, 它们都各有所长, 但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有没有一种万灵药一劳永逸地解决“作文难”这个顽症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我们可以在英语写作教学的教与学中“摸着石头过河”, 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诊治英语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 减少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所遇到的障碍, 事半功倍地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大的进步, 获得较好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达到解决“作文难”的目的, 就得先找出学生究竟“难”在难些地方, 动笔前后所遇到的是些什么障碍, 才好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客服畏难情绪, 纠正他们在写作中所出现的错误。

写什么?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提起笔来往往感到非常茫然, 不知该从那儿落笔, 总觉腹内空空无话可写。老师此刻该做的是讲清要写的文章的体裁。记述文述事先从何处开始, 如何展开, 如何结尾, 述事要完整, 层次要分明, 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 一句话, 紧扣五个w一个h o w。一篇记述文倘能达到这些要求, 就算语言不优美动人, 平铺直叙, 也算是比较成功了。议论文要求论点突出, 论据充足, 说理充分, 论证有力, 逻辑关系清楚, 达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理服人的目的。应用文则应弄清楚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格式要正确, 行文需简洁不产生歧义, 不能语焉不祥, 让人不知所云。学生在弄清了体裁之后好有的放矢, 以免跑题。在学生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 不妨让他们先写几篇文章, 平时写英文的日记。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出错, 总比不写强。因为写作是个“试错”的过程, 不写就不知道错在何处, 只有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他们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怎样写?

这是写作的核心, 也是学生最头痛的。就是用母语写作学生都感到困难, 更何况用才学几年的英语进行写作。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勉为其难弄出一篇文章, 也是错误百出笑话连篇的“四不像”。怎样教学生写得通顺 (远非“地道”) 呢?其根本就在于要think Englishly——像英国人一样思考。

那么英国人是怎样思考的呢?以下两个句子可说明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汉:我们昨晚8点中在办公室开会。

英:We were having a meeting in theoffice at 8 yesterday evening.

上述两个句子清楚表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汉语的结构是“螺旋式”的, 谓语放在句末, 不将一句话听完, 听者不知对方要干什么。而英语经过上千年的吸收不同语言, 演变成句子中词序位置较为确定的欧洲语言里最依赖词序的一种语言[2] (读书1 2) , 其结构是“主干式”的或曰“动词第三位” (Verb—third) , 在一句话的句首三个词便要阐明何人做何事, 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现时态, 其次才是地点和时间:大抵遵循一下规则:

主谓宾按对站,

状语摆在最后面;

地点放在时间前,

从小到大摆时间。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 都是语言学所谓的f r a m e, 即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约定俗成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框架结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固定的f r a m e,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 都要遵循“词——词组——句子——篇章”的顺序。这和心理学上的“格式塔”[3]理论正好相反。“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们认识事务时从整体到局部, 譬如一张桌子映入眼帘时, 人们首先形成的概念是整张桌子, 其次才注意到它的桌面、腿、材料等具体细节。人们对实物的认识确实如此, 但该理论忽略了首先是这部分细部才能组成一张桌子这个整体, 就如万丈高楼必须从地面建起而不能悬在空中。只有在学生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排序结构上的区别后, think Englishly才算初具规模。

仅仅是了解英语句子结构的顺序并不能让学生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来, 母语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历来被人所忽视。翻译名家王贤才先生在招生时有一个规矩, 宁可招收英语水平次于汉语水平的学生, 也不要应用于水平高于汉语水平的[4]。他的理由是英语不好可以学, 汉语不好难办。王先生的看法不无道理。试看以下例句:

汉:他给我解释了这件事情。 (a)

学生译:He gave me explain thematter.

汉:我们用笔写字。 (b)

学生译:We use a pen to write letters.

(a) 句的错误在于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汉语句中的“给我”是介宾结构, 将它当成动宾结构作为谓语进行翻译, 其结果便成了上述不伦不类的“硬译”。正确的译法是:

He explained the matter to me.

(b) 句的原因在于“用笔”也是一个表示方式的介宾结构, 学生将其理解为动宾结构, 而且不能理解英语的“写字”就是“write”而不必在后面加上“字” (letter) , 这句话的谓语“写”“w r i t e”在这儿是个v i, 不能像汉语一样使用, 必须与介词“with”搭配:We write with a pen。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语言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5]或“干扰” (interference) 。其实质还是不能正确理解母语的句子结构而造成的混乱。因为有学生将“学好英语不容易”这么一个简单句子的主语理解为“英语”而非“学好英语”。近些年强调听说领先, 认为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语法, 只要说得多学生养成了语感就自然而然会说英语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学生没有说英语的语言环境, 要养成语感并非易事, 掌握必要的语法, 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进行对比, 等于给了学生一根走路的拐杖,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少走许多弯路, 也就不至于写出一些不通顺的句子。听说领先固然正确, 放弃读写摒弃语法教学则有泼洗澡水时将婴儿也一块儿泼掉之嫌。要想“think Englishly”就必须时时给学生的大脑里上一根弦。这句话英国人会怎么说?平时阅读文章时也就会多一个心眼, 不会将“有人告诉我”说成“Somebody told me”而会脱口而出“I was told…”, 更不会将“他在洗脸”说成“He washing face”而是“He was washing his face”。

光会“think Englishly”而没有词汇量的支撑, 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think Englishly”也必须以这二者为前提。要写出好的英语作文必须要眼勤 (多阅读) 、手勤 (多写) 、嘴勤 (多说多背) 、脑勤 (多思) 。其中背诵 (嘴勤) 最重要。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能说多种外语, 他唯一的诀窍就是“背”。背名言名句名文才是真正养成语感的独门秘笈。古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所谓的听说读背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 而我国的国情又不允许教师像牛津、剑桥那样的“私授” (tutor) 制, 一位教师动辄要教上百名学生, 不能一个一个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只好集中将典型错误, 学生自己改错、相互改错效果均不佳。若不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告诉学生, 将二者进行比较, 先解决字、词、句再进行谋篇布局。首先要教学生“t h i n k Englishly”, 再“write freely”。授人以鱼, 莫若授人以渔, 从根子上改变思维方式, 再加上勤学多练, 写作难便有可能变成写作易。学生也会由畏难写作变为喜爱写作, 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句序的差异着手论述了英语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浅析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论述母语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差异,句序,think Englishly

参考文献

[1] 梅婷.过程法与写长法——英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的整合运用[M].重庆工学院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1 (8) .

[2] 郝雁南.斯堪的那语对英语的影响[M].读书, 2007, 12:41~146.

[3] 舒白梅, 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2:12~13.

[4] 张经浩, 陈可培.名家名论名译[M].负担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268

[5] 彭那祺.谈英语交际性教学[A].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7.

上一篇:浅析热力灭菌设备的温度验证下一篇:有关当代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