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聚聚散散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美术聚聚散散范文

聚聚散散(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聚聚散散》教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 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三篇:聚聚散散教案

《聚聚散散》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 ,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教学反思: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年级的《聚聚散散》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不怎么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第四篇: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颜料、彩纸、剪刀、胶水、教师范画等

2、学生准备:颜料及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师: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生:... .... 教师总结: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1、你觉得聚聚散散怎样结合表达?你打算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点、线、色彩或拼贴等综合形式表现)

2、画完之后可以像老师一样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课件出示)

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绘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评价作品,体验自己成功的快乐。学会欣赏他人,关注伙伴的作品。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多角度评价作品并学会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诠释作品。

5、收拾整理

第五篇:小学美术社团美术活动总方案美术教案

美术

一、活动方案的目的意义

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组织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全校和班级的美术骨干,推动全校的美术学习、美术活动以及为培养美术人才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兴趣。

二、活动方案的具体目标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与活动时间

1、适用于1—6年级。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

2、活动时间:每周的大活动时间

(一)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

2、探索教学形式

3、研究教学内容

(二)实验阶段

1、进行理论讲解

2、探索教学模式,开设美术知识讲座、观摩活动

3、实验阶段性测试,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三)实验总结阶段

1、通过谈话形式了解学生美术绘画的兴趣

2、撰写活动方案

3、举办绘画比赛,专栏展出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评出优秀绘画作品等。

四、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和活动步骤

(一)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

2、以儿童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装饰画、自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二)活动步骤: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活动要固定,通常每周一次,活动制度化。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轻易暂停。参加成员坚持自愿报名,任课教师筛选,确保参加学员的水平,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小组活动主要有三方面:⑴重视基础训练,对色彩、工艺美术,抓住难点强化训练,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⑵指导学生参加与校园环境布置,重点辅导学生设计艺术节、运动会的徽标,设计海报、黑板报、墙报,学习布置会场、美术展览等等,边学边实践,边干边提高。⑶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较高艺术品味的作品来。

2、经常开设美术知识讲座。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我们经常举行美术知识讲座,诸如《世界名画欣赏》、《世界风景画欣赏》、《中国服饰欣赏》、《全国美展欣赏》等等,通过多媒体观看全新的各类美术图像,同时还观看录像、放幻灯,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边看边议,畅谈感想。

3、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精心绘制,多出佳作,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4、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举行了速写、美术字、墨板报设计、简笔画、记忆画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大大促进了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五、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六、活动的作用: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七、预期成果形式:

方案、专栏展示等

上一篇:魔兽世界幻化范文下一篇:民情调查体会范文